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606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docx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docx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

附件1: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

指导纲要(试行)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四川省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和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开展“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大力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使之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三、实施原则

(一)体验性原则

积极引导学生的体验、实践和经历,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和体验,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命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习得生存的良好习惯和技能,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并培育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动性、独立性和主动性。

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三)综合性原则

充分利用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项教育,构建学生生命活动的综合性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生活、生存等生命历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课程内容及基本任务

“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涵盖了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有序地贯穿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各个年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性课程。

其各学段的课程内容及基本任务为: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一)课程内容

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

学习制定并坚持执行个人的作息计划。

感受、描述家长、亲人对自己的爱。

与老师、同学友善交往,体验友情。

熟悉班集体,尊重集体制定的规则。

班级值日及清洁扫除。

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学习与用眼卫生;小学生饮食卫生及营养常识;儿童常见病的就医常识;打理自己的穿着、仪表和个人卫生。

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

良好的饮水习惯。

自己居所、学校周围的地标特征及生活空间环境观念。

居所、学校、家校往返路上的主要安全隐患,应对的正确行为方式。

遭遇突发灾害事件时,听从老师、家长指挥,安全避险。

游戏与身体保护。

(二)基本任务

关注自己的身体,知道人从哪里来,初步形成性别意识,了解五官构造中易受伤害的部分,了解生命离不开水。

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初步建立生活秩序感。

初步感知自己的学习能力,营建并维护积极的学习生活情绪,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生命的快乐。

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初步的卫生习惯。

努力承担生活自我服务,体会劳动成果的意义和价值。

体会家庭、学校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一)课程内容

人的生命过程:

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

身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青春初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创造性,保护生命的意识。

审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

欣赏和赞美他人。

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方法。

身边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生存的权利。

个人生活习惯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相互影响。

用工具制作简单适用物品。

劳动作品美化环境。

食品卫生与安全基本知识。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合理安排课外作息时间。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

容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常见的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单处理方法。

游泳的安全知识。

火灾、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及时注射狂犬疫苗;不乱服药物;鼻出血的简单处理;简便止血方法(指压法、加压包扎法)。

(二)基本任务

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知道人的生命周期。

积极面对困难、挫折与危机,懂得尊重、善待生命。

在教师、同学的评价中正确审视自我。

提高在学习活动和班级活动中的自主管理能力。

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养成对环境友善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会初步的服务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技能。

知道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和美好生活,能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

了解营养保健、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

了解容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熟悉预防与简单处理的方法。

了解火灾、地震等灾害的避险和逃生常识,初步形成相应技能。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一)课程内容

青春初期生长发育基础知识,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

青春初期的个人卫生知识。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保持自信。

了解友谊的意义,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尊重、宽容、关心他人的行为和方法。

初步认识和适应不同社会角色,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挫折与危机时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简单的情绪管理方法。

克服厌学心理,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

日常生活卫生和健康饮食常识,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家庭、社区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

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人的生活、生产等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

垃圾处理、居室环境、绿色食品与安全生活知识。

认识劳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认识常见的危险标识,远离危险物。

煤气中毒的发生原因和预防。

触电、雷击的预防。

中暑的预防和处理。

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的自我处理。

火灾、地震逃生等技能。

(二)基本任务

了解青春初期的生长发育,悦纳自我。

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善与他人交往、合作,了解个体生命对人类社会的依赖。

了解卫生习惯、卫生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初步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树立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意识,体会劳动中的生存智慧。

从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认识影响人身安全的因素,能够积极防范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增强防灾、抗灾和自救能力。

水平四(初中7-9年级)

(一)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

身心健康、公共安全、劳动与技术教育、人与环境、国防安全。

1.身心健康

(1)丰富多彩的生命:

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生命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家庭和社会;尊重与关爱生命。

(2)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价值和意义;分析影响健康的可能因素;合理的膳食平衡有利于促进健康;青春期充足的营养素,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健康;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不吃病死禽畜肉;适当保存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会引起食物中毒;拒绝吸烟、饮酒的技巧。

(3)疾病预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乙型脑炎的预防;疥疮的预防;肺结核病的预防;肝炎的预防(包括甲型肝炎、乙(丙)型肝炎等);不歧视乙肝病人及感染者;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变化;痤疮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月经期间的卫生保健常识,痛经的症状及处理;遗精与生殖健康。

(5)心理健康:

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情绪和行为的基本方法(认识顺境与逆境,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建立自我认同,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状况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异性交往的原则;人生理想与追求。

(6)毒品与爱滋病预防:

毒品的起源、种类及常见毒品名称;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拒绝毒品的方法;吸毒违法,拒绝毒品;世界和中国的毒品问题;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渠道及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不歧视爱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艾滋病在我国、在四川流行的严峻现实;几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及预防。

2.公共安全

(1)公共卫生事件与应对:

重大传染病、流行病、食物中毒的基本预防、急救和处理常识;简单的用药安全;假冒伪劣产品对人身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方法,拒绝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家庭安全:

灭火常识和原理;不同种类火灾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正确操作干粉、泡沫灭火器,会及时扑灭小范围的失火;食品安全;银行卡安全。

(3)校园及公共场所安全:

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学生宿舍安全、校园楼梯安全、学校大型活动安全等),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校园暴力及应对;预防暴力人身伤害的原则和方法;受到伤害后保护自身权益的方法;识别骗术,防止被骗、被拐卖;应对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方法;防止性侵害;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的求助。

(4)交通安全:

常见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交通安全的避险方法;交通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交通事故及处理(汽车、电梯、地铁、飞机、火车、轮船、摩托车、自行车等)。

(5)网络安全:

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网络安全的基本法律知识;现代社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合理使用网络资源;防止沉迷网络和其他电子游戏;常见的不安全信息;维护信息安全。

(6)安全应急与避险:

有病应及时就医;服药要遵从医嘱,不乱服药物;不擅自服用、不滥用镇静催眠等成瘾性药物;不擅自服用止痛药物;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溺水的应急处理;体育运动的伤害与应急处理(骨折简易处理知识)。

3.劳动与技术基础

(1)传统工艺品或模型等的制作;工艺品制作的过程或制作要求。

(2)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的一般方法。

(3)农副产品市场;农副产品整体设计的简单知识;农副产品价值的提升。

4.人与自然

(1)人类与自然生态: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与人的健康;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动植物资源、能源对人类与国家的重要性;特殊自然现象对环境带来的变化;人类活动、人口剧增、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2)技术与环境:

环境污染事件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技术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局限。

(3)人类与环境和谐友好:

经济发展需要不能超越环境的承载力;家庭、社区环境与资源问题;友善对待环境的行为方式(垃圾处理、居室环境、绿色食品与安全生活等);亲近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4)自然灾害及应对:

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洪水、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自然灾害的前期预兆;自然灾害应急训练;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防灾减灾。

5.国防安全

(1)国防及其基本类型;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斗争;现代高技术战争。

(2)我国的安全形势;我国的国防政策;我国的武装力量,现代化高素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3)高技术战争下的人民防空;生物战剂及其分类,化学毒剂及其分类;生物战剂的防护,化学毒剂的防护;全面禁止生化武器。

(4)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意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国家秘密。

(二)基本任务

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珍爱、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维护生命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学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养成在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了解一些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学习并初步掌握应对灾害的基本技能;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增强对环境保护应有的责任感。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初步形成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一)课程计划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周课时安排如下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计划表

年级

周课时数(节)

3

3

3

3

3

3

2

2

1

(二)教材编写

编写者应依据本课程指导纲要,在内容的安排、知识的呈现、图像的运用、活动的设计、案例的选择等方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反思、改进和适应,进而将本课程的探究技能与方法落实在“认识与思考、咨询与调查、调整与适应、防止与预防、观点与态度”方面,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资源开发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方面地开展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

各级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利用社会、社区、各相关部门优势条件,搞活“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教育内容。

另外,学校应在校外聘请一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人员,如心理专家、医生、计划生育干部、警察、社会学工作者、记者等作为校外辅导员,加强学生与专家的直接对话、交流、咨询的机会,使之能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切实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本课程的目的。

(四)师资建设

搞好“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学校必须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工作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师资培训作为师德建设和教师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意识和实施能力。

(五)管理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创造良好条件,确保“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实施,同时把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作为课程管理和评价的重点。

针对一至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

除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外,更重要的则应该采用口头表达、小论文的撰写、依据案例材料分析、社会调查报告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也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考察、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

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家长和辅导员的综合评价等。

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并做好相应描述性评价记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密切结合起来。

附件2: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家庭·社会与法制》

指导纲要(试行)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家庭、亲社会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法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四川省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和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是一门贴近学生生活,强调知识应用,以家庭教育、社会实践、法制教育为重点的综合性地方课程。

开展“家庭·社会与法制”教育,对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课程以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案例教学、情境体验和实践活动,传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其民主法治意识,形成适应现代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技能、态度、法制素养及正确的价值观。

三、实施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课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情境体验和大量实践活动,得到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获取家庭、社会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实用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其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三)实效性原则

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通过“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的实施,逐步形成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与家人、社会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四、课程内容及基本任务

“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整合了家庭教育、社会实践、法制教育等内容,其主要内容、要求及基本任务为:

(一)课程内容

1.家庭部分

(1)知道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学会感恩,养成以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男女平等、勤俭持家、团结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2)学会与父母沟通,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3)知道营养与烹饪的基本知识,拓宽日常生活领域,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

(4)了解常用家用器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感受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技术造福家庭”的体验。

(5)了解家庭理财与购物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做一个明智的消费者。

2.社会部分

(1)学会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邻里关系,增强社会交际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培养社会责任感。

(2)了解社会的职业分工和职业道德要求,学会职业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爱岗敬业的意识。

(3)知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通过调查、比较、测试等活动,了解个人的兴趣、特长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继续学习或就业意向的初步选择。

(4)接触和分析一些创业案例,形成对创业的初步认识。

3.法制部分

(1)进一步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2)知道法治精神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3)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懂得不承担法定义务或触犯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

(4)懂得法律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

着重了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5)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含义,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知道揭发检举、及时报警、正当防卫等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6)懂得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国家保护,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学会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二)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形成爱家庭、亲社会的积极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具备适应现代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

2.增强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遵纪守法的习惯,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做知法守法的公民。

3.提高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了解从事职业活动必备的劳动保护知识和相应的职业道德,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进行学习或就业的初步选择,形成初步的创业意识。

五、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一)课程计划

我省要求在八至九年级开设“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八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九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学校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视“家庭·社会与法制”的学科渗透,利用多种形式,开好这门课程。

本课程周课时安排如下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计划表

年级

周课时数(节)

2

1

(二)教材编写

编写人员应依据本课程指导纲要,在内容的安排、知识的呈现、图像的运用、活动的设计、案例的选择等方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反思、改进和适应,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资源开发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方面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家庭·社会与法制”教育资源。

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法制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增强课程实施效果。

各级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利用社会、社区、各相关部门优势条件,充实和完善“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教育内容,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四)师资建设

重视“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的师资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家庭·社会与法制”教育师资培训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工作,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管理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的实施。

针对八、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把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作为课程管理和评价的重点。

评价应采取纸笔测试、口头表达、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附件3: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可爱的四川》

指导纲要(试行)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四川的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培养学生热爱四川、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四川、建设家乡的责任感,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可爱的四川”是一门综合性的地方课程。

本课程力图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川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人文风情等;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四川、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四川历史、社会和自然中的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