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552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docx

《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docx

上海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参考教案括号先算

括号先算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括号先算。

(2)复习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3)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括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实践、感悟、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数学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

三、教学重点:

知道括号先算。

四、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括号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36-36÷9=29+2×3=100-41+6=42÷2+40=

(36-36)÷9=(29+2)×3=100-(41+6)=42÷(2+40)=

(1)校对。

(2)发现什么?

生:

上下两题的数一样,但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生:

下面的题目添了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生:

······

(3)小结:

①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有括号的要先算。

2、揭示课题:

括号先算

【在第五册中,学生已经遇到过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知道括号要先算。

通过口算,让学生在复习中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

1、出示:

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3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

(1)审题

(2)怎样列式?

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①48-15=33(千克)先算出什么?

(剩下草料的千克数)

33÷3=11(千克)再算出什么?

(每匹小白马吃到草料的千克数)

出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说明解题思路。

15

48

15

48

②(48-15)÷3

=33÷3

=11(千克)

③学生可能出现48-15÷3

引导思考:

为什么要添小括号?

生:

因为要先算出剩下的草料,所以要添括号。

生:

如果不填括号,就要先算15÷3,就不对了。

生:

······

小结:

要算出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先要算出了剩下草料的千克数,48-15是要先算的,所以应该加上小括号。

2、试一试

草地上原来有3匹小白马,又来了5匹小白马,如果有48千克的草料平均分给它们,每匹小白马能吃到多少千克草料?

①独立练习。

鼓励用综合算式列式。

②校对讲评。

师: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生:

先算出一共有几匹小白马,再算每匹小白马吃到的草料数。

48÷(3+5)

=48÷8

=6(千克)

答:

每匹小白马吃到6千克草料。

小结:

小括号里的总是先算。

它能改变运算顺序,太重要了。

【让学生结合两个具体的情景进行思考,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

3、选择

(1)三1班做了42件玩具,送给托儿所16件,剩下的平均分给2个幼儿班,每班分到多少件?

正确的列式是()

A、(42-16)÷2B、42-16÷2

(2)一本连环画看了45页,还有25页没有看。

一本童话集的页数是一本连环画的3倍。

这本童话集有多少页?

正确的列式是()

A、45+25×3B、(45+25)×3

手势表示,说说道理。

【通过选择题,进一步体会“为什么要添小括号”。

再次强化学生“括号先算”的意识。

4、练一练:

(1)一本故事书106页,小李看了50页后,平均每天看8页。

还要几天看完?

(2)水果店运来80筐水果,里面有55筐是桔子。

其余的是香蕉。

桔子比香蕉多多少筐?

☆幼儿园小朋友分糖果。

有硬糖180粒,软糖120粒,平均分给30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粒?

1独立练习。

鼓励用综合算式列式。

2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针对学生错误具体评析。

☆题可能出现的情况:

a、(180+120)÷30b、180÷30=6(粒)c、180÷30+180÷30

=300÷30120÷30=4(粒)=6+4

=10(粒)6+4=10(粒)=10(粒)

讲评:

①每种方法先算出什么?

再算出什么?

②b和c的想法是一样的。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初步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能力,通过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括号的作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综合练习

夺星擂台赛。

每做对一题得到相应的星数。

递等式计算

497÷(26-19)(248+56)÷8345÷(27÷9)

☆☆

列式计算

1、张老师拿来32朵花,拿去其中的8朵,剩下的分给4个小朋友。

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朵?

2、邮递员一天送了140封信,其中20封是挂号信,其余的是平信。

这位邮递员送的平信是挂号信的多少倍?

☆☆☆

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括号,使算式成立

1、28+72÷5=20

2、6×12-10=2×4+4

3、64÷2×4=80-53+19

【通过“夺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巩固两步计算题的计算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总结,交流这节课的学习体会。

点评: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注重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括号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实践、感悟、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数学化的能力。

通过画线段图,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帮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夺星擂台赛的设计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郑开达

树叶的面积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杨洁慧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郑开达审阅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

⒈知识技能:

能用数方格的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的面积。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估测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与同学交流探讨,分享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

体验用一个标准的方格(面积单位)来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判断哪些格子“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

教学准备:

课件、透明厘米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入

出示课件:

上海的秋天

师:

秋天一到,上海的许多树的树叶飘落了,今天我们数学课也来研究这树叶。

研究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

树叶的面积

师:

先指一指树叶的面积是哪一部分?

(拿出事先准备的树叶摸一摸,指一指)

师:

求这片树叶的面积,你们发现与上学期学习图形的面积时有什么不同?

(上学期所学的平面图形是规则的图形。

有的能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像长方形、正方形。

有的能通过用方格数出来。

这片树叶的周围是凹凸不平的。

师:

(课件出示:

一片树叶)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面积如何算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的内容。

[通过让学生比较,不仅再现上学期求平面图形面积时的方法,而且发现今天所学图形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知识的兴趣。

]

二.探索新知

1、师:

这一片树叶的面积有多大?

每一个同学积极思考、大胆猜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

(可以用厘米透明方格纸来计数……)

全班讨论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

师:

还是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方格进行计数。

(课件演示:

在树叶上摆放透明的厘米方格纸),发现出现了一些什么情况?

(树叶有的在透明的厘米方格纸中,出现了满格、半格,还出现了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的情况。

师:

观察得真仔细!

(课件出示)先来数一下整格的:

31格。

余下的怎么办?

(可以把少的与多的拼在一起算一格;可以……,请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

生活中我们可以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不算。

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有的多算了,有的不算,抵消后就相差不多了。

师:

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纸:

树叶图)

出示表格:

整格

31个

大于等于半格

树叶的面积大约为

小组讨论填写,汇报

师:

为什么这里要说树叶的面积大约为?

(因为有的多算,有的不算,算出的面积不是准确数)

2、师:

每个小组中的树叶的面积又是多大?

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计算并把记录填表

整格

大于等于半格

树叶的面积大约为

3、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树叶的面积,你们又有什么收获?

(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能进行计算它们的面积:

用厘米的方格去数,当有不满一格的采用:

“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的原则去计数。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估测活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在学到估测的方法的同时,分享用估测解决问题的快乐。

]

三.练一练

1、师:

这是什么?

出示:

一张画有白玉兰花的平面纸

师:

我们上海的市花,它有多大?

学生用今天的方法算一算并汇报。

2、师:

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什么可以用今天的方法进行计算的?

(教师可适当地提示:

学校活动的吉祥物、学生出生时“脚印”、“手印”)

师:

这里就有一张我校读书节的吉祥物海豚“慧慧”的图,它有多大?

小组计数,汇报

3、师:

回家后再用今天的方法来计数。

[从“市花”、“吉祥物”到“脚印”。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平面图形面积的进行计数,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一般方法,。

]

四.总结

师:

今天的收获如何?

点评: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比较、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估测“树叶”、“上海市花”、“读书节徽标”,“自己出生的脚印”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由于课中呈现给学生都是他们所熟悉的学习材料,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郑开达

面积计算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赵英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董红平审阅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分析,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

(2)通过割、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合理地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四、教学难点:

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准确判断分割后图形的尺寸。

五、教学准备:

简单图形的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

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

这是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

现在要求它们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呢?

生:

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

2.标上相应尺寸。

师:

求图形的面积必须要有相应的尺寸,请看!

课件出示:

10dm

4dm

5dm

师:

现在能算了吗?

左右同学各口算一题。

生汇报: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0×5

=50(dm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4

=16(dm2)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作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求图形的面积必须知道相应的尺寸。

]

(二)探究

1、把引入部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合二为一

课件出示:

师:

这个图形是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样的图形叫组合图形

(出示部分课题:

组合图形)

2、课件出示一些组合图形。

 

①②③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然后汇报。

图①

图②

 

图③

 

学生可能有其它想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后小结。

3.小结:

⑴组合图形的组合关系,可以是几个图形的“和”(一般用“割”的方法)。

也可以是几个图形的“差”(一般用“补”的方法)。

⑵图形的组合关系,由于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关系。

[这一层次设计,让学生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学会一般的“割”“补”方法,为后一层次找相应尺寸,计算面积作铺垫。

]

⒋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1)师:

刚才,我们尝试着弄请组合图形的组合关系,下面我们来探究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将课题补充完整)

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

 

瞧!

这是小胖家小区游乐场的平面图,它有多大呢?

我们和小胖一起来算一算。

你们桌上都有一张按比例缩小的游乐场平面图,想一想该怎么算,小组里可以讨论讨论。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汇报

第一种:

第二种

 

割:

S=S长方形+S长方形割:

S=S长方形+S长方形

=3×2+8×3=5×3+5×3

=6+24=15+15

=30(m2)=30(m2)

第三种第四种

 

割:

S=S长方形+S长方形+S长方形补:

S=S长方形-S长方形

=3×2+3×3+5×3=8×5-5×2

=6+9+15=40-10

=30(m2)=30(m2)

师:

(学生若出现第三种割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如果分割出的简单图形个数越多,计算时的步骤就越多,反而显得麻烦。

因此在进行分割的时候,分成两个简单图形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分成三个简单图形去解决。

*第五种

 

移:

S=长×宽用移的方法,移过去边和边拼合部分必须数据

=(8+2)×3相等。

也就是说通过“移”的方法能将原来的

=10×3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

=30(m2)

*第六种

分割成5块长为3cm,宽为2cm的长方形。

3×2×5

=6×5

=30(m2)

 

(第五、第六种可视班级情况进行教学。

重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3)小结:

①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割”、“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先割后加,先补后减。

②分割的图形尽量要少。

③我们无论用“割”或“补”的方法,关键必须找到相应的尺寸。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此环节关键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割”或“补”,必须找到相应的尺寸,计算各个简单图形的面积。

]

(三)运用

1、课件出示小胖家的平面图:

小胖想在他家客厅铺木地板,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木料?

(单位:

米)

4选你喜欢的方法算。

4

33

4

10

[学生可以用“割”、“补”方法来进行面积计算,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用“移”的方法。

]

2、课件出示花园放大图:

小胖想把花园布置成一个阳光休闲区,请问需要铺多少面积的草地?

(单位:

米)

10

6

4

22

[除了常用的割、补方法,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分割成3个同样的长为6m,宽为2m的小长方形。

]

3、课件出示3幅图

师:

数学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在一张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纸上挖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算一算,剩下的面积有多大?

这是小胖、小巧、小丁丁的作品,我们分组帮他们算一算剩下的面积。

3cm

7cm7cm3cm5cm

3cm5cm7cm

5cm

 

7cm7cm7cm

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体会到虽然3个被挖去的图形所占的位置不同,但最后剩余面积是相同的,从中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

(四)总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点评:

本节课的环节设计紧紧围绕重点展开,目的明确,层次清晰,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先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再学会正确、合理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设计者能准确把握本节课的难点,合理采用独立思考、小组探究,汇报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

同时又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应用环节的设计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董红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