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五章 第13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436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 第五章 第13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必修1 第五章 第13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必修1 第五章 第13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必修1 第五章 第13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必修1 第五章 第13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 第五章 第13讲.docx

《必修1 第五章 第13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 第五章 第13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 第五章 第13讲.docx

必修1第五章第13讲

[最新考纲]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纲解读]

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背斜、向斜和断层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3.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读地质剖面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A.背斜,判断理由:

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B.向斜,判断理由:

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C.断层,判断理由:

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位移。

(2)图中岩层1~6的新老关系,依次为1、2、3、4、5、6(由老到新)。

(3)A的地貌类型是背斜谷,其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类型是向斜山,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B,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A,有泉水出露的是C,适合开挖隧道的是A。

(填字母)

2.读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表示的地质构造为断层,其成因是因为受到强大的压力和张力;其主要表现为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该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新地貌

垂直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3.读火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因: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

甲为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乙为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1.常见的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出露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山东文综,12

2015·福建文综,9

该考点在高考命题中,常结合地质构造剖面图,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其实践意义。

考向一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2015·山东文综)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判断C-D-S-S-D-C岩层年龄由新到老,然后由老到新,即中间老、两翼新,地质构造为背斜。

其中A只是岩层倾斜,不能判断地质构造;B岩层年龄顺序与题意不符,不正确;D为向斜,不符合题意。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下题。

2.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答案 C

解析 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

首先根据图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

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选项错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地,B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故D选项错误;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为谷地,故C选项正确。

考向二 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其实践意义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3~4题。

3.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D.背斜 西侧小

4.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第4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

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考点二 河流地貌的发育

1.读河谷发育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A阶段处于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区。

(2)B、C阶段为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

(3)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时,往往形成冲积扇,在入海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

2.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a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山前,其形成过程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河流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变慢,泥沙和砾石在山麓地带堆积而成。

(2)b处的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

(3)c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其形成过程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携带泥沙便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

1.河谷的发育过程分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2.冲积平原的形成及特点分析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方法技巧

 河流侵蚀岸与沉积岸的判断方法

(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

南半球相反。

(2)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3)根据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

河流堆积岸处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侵蚀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

据此可以推测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广东文综,6

2014·北京文综,6~7

2013·山东文综,26

(1)

2012·北京文综36

(2)

河流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地貌的主要表现,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

往往结合区域自然分布图或河流特征,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向一 影响河流地貌发育的因素

1.(2015·广东文综)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D.降水多少

答案 B

解析 河流的河床形态主要受流水的侵蚀和堆积等作用的影响,因此水量多少、流速快慢、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都可能影响河床形态,而轮船主要在水中及水面航行,故通航里程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

考向二 河流侵蚀地貌的发育

(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2~3题。

2.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3.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 2.A 3.D

解析 第2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①和②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在②之下,故①形成的年代较早。

根据图例可知①为页岩,其硬度比②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

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

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

第3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

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

考向三 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

4.(2012·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答案 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解析 河流三角洲的成因一般从河流含沙量大、流速减缓、海水顶托作用等方面分析。

考点三 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某区域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一般规模较大,分布相对集中,人口较多。

(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3)图中表示山区聚落的是a,表示平原地区聚落的是b。

(填“a”或“b”)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地形影响线路密度:

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

平原

山区

限制因素

较少

较多

线路形态

呈网状分布

呈“之”字形,线路曲折

工程造价

较低

较高

(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

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上,密度小。

(2)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密度较小。

(3)平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上,密度大。

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线路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线路的走向。

原因:

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施工难度;③保障施工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⑤避免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按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地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密度

较小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

特别提示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分布,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广东文综,11

2013·海南地理,11~12

2012·北京文综,36

(1)

该考点常结合区域图或文字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表形态对交通和聚落分布及特征的影响。

考向一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2015·广东文综)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

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答案 A

解析 该区域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昼夜温差比阴坡大,导致冻融作用比阴坡大,而冻融作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居民点阴坡多于阳坡。

阴坡为北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不利于牲畜越冬;采光条件差。

考向二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

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

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

读图,回答2~3题。

2.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A.多断崖、深谷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D.多角峰、U形谷

3.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双选)(  )

A.减轻冰川的危害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答案 2.AC 3.CD

解析 第2题,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桥隧是克服的哪一种不利条件。

一般情况下,修路遇到深谷时要建桥梁,遇到陡坡、高山时要打隧道。

雅西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区多断崖、深谷、高山和陡坡。

第3题,雅西高速公路沿线没有冰川活动和冻土的分布,从材料中看,该区主要是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等不利条件,这些条件加上川西地区多暴雨,特别容易出现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考向三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4.(2012·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答案 平原:

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

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解析 图中显示,东部平原城镇数量多,交通线密集;西部和北部山区城镇数量少,交通线相对稀疏。

题型概述

 地貌成因类问题常以区域自然环境图或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地貌的形成及其影响等。

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其具体分析思路为:

(2013·山东文综)下面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6分)

阅卷展示

名师点评

1.地理术语掌握不准确,错别字多。

2.对冲积扇形成过程描述不准确,冲积扇是由泥沙和碎石沉积而成。

3.虽然答案中出现“山区”等字眼,但对冲积扇的形成位置和过程描述不够准确。

标准答案

冲积扇(洪积扇)(3分)。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3分)。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侵蚀作用

河谷、沟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侵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积作用

河流冲积扇(洪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1.读图,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 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解析 图1中甲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根据图2分析,在冰期时,西侧由于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

2.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说出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答案 洪(冲)积扇。

 山区地形起伏大,洪水期河流流速快,携带大量砾石、泥沙流出山口时,因地形突然平坦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前大量堆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即洪(冲)积扇。

解析 甲地位于山前,结合地形和河流流速变化引起的地貌生消过程,说明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课时作业

基础落实练

(2017·武汉三镇期中)地质构造对人类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

下图中所示四种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

2.读地质剖面图,判断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向斜处岩性坚硬,适于建坝。

第2题,地下水在强大内压力作用下,会沿断层处出露成泉。

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结合“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回答3~4题。

3.图中与我国泰山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

A.太行山B.太岳山

C.子午岭D.六盘山

4.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  )

A.断裂下陷—流水沉积B.褶皱—断层

C.断裂下陷—流水侵蚀D.水平挤压—风力沉积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图示太行山、太岳山、子午岭分别属于背斜山、向斜山、向斜山,六盘山和泰山一样是断块山。

第4题,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洼地→地势较低,集水成河→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平原。

(2016·山东百师通教育)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5~7题。

5.该河流(  )

A.水流湍急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峭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6.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支流流速慢B.位于干流凹岸

C.侵蚀作用强D.汇入处落差大

7.近年来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其原因有(  )

A.下游新建防洪大堤B.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

C.上游建大型水库D.下游河道不断疏通

答案 5.D 6.A 7.C

解析 第5题,读图知,该河流河漫滩面积广大,说明河水流速较慢;西南地区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右岸为沉积岸,河床平坦;河漫滩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说明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第6题,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河床陡峭,汇入处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第7题,影响河漫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上游泥沙来量。

上游修建大型水库,会导致水库下游泥沙减少;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会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漫滩下游新建防洪大堤和河道不断疏通对河漫滩的发育影响不大。

8.(2017·济南三校学情调研)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及形成丙处物质的主要地质作用。

(2)分别写出甲、乙、丁三地的地质构造类型。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的是________,有可能找到地下水的地点是________。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

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 

(1)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

 沉积(或外力)作用。

(2)背斜、向斜、断层。

(3)甲 乙

(4)不合适。

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解析 第

(1)题,甲、乙两处岩层弯曲变形,是由于地壳运动受水平挤压的结果。

丙处为松散的堆积物,是沉积作用的结果。

(2)题,结合甲、乙、丁三地岩层形态及相对位置判断其地质构造。

第(3)题,结合地质构造判断自然资源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