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952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docx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docx

题目: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1、 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1) 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2) 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

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

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

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

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

2、 洛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⑴洛伦兹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

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2)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3、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1)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

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有四个显著特点:

其一,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个阶层群体都获得了改革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二,城乡、地区、行业之间及其内部几乎毫无例外地存在着收入差距;其三,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内又普遍地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其四,收入分配秩序混乱,非常态收入特别突出。

进一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常常运用相对收入不平等分析方法,如“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1995年的0.28,尚处于合理区间,说明尽管这些年城市有一部分暴富,但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差距尚不显著。

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1995年的0.34,表明农村由于各个家庭成为独立经济主体,收入分配差距比城市要高,全国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17上升到1995年的0.445,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且比城市农村基尼系数要高出许多,显示出城乡差距目前仍较大,且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是扩大了,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城市、全国的基尼系数都呈扩大趋势。

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 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是最高的。

按国际一般的情况,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GDP为800-1000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收入的1.7倍,而我国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2、 行业收入差距。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个老问题。

这其中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垄断经济造成了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铁路等行业,职工平均货币收入加实物分配等,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垄断性经营行业(如金融、邮电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务量突飞猛进,获得了高额利润,并把其中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给职工,职工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一些依靠财政补助的基础性行业(如农林牧渔业和地质水利业)和一些充分竞争性行业(如社会服务业、餐饮业和建筑业)由于补贴减少和利润下降,从业人员收入减少。

第二是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开始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

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竞争较充分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其他如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普通高校、商业经纪与代理业等行业、部门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都排在前列。

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提高。

3、 地区收入差距。

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

上海和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快,平均每年要比上一年多增加1.57个百分点,而山西和河南却只比上年多增加0.25个百分点。

近年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有所加大,促进了使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2)分配不公产生的原因

1、 政策上的误区。

我国城乡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

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

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反过来又束缚了工业的发展。

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不了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其它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2、 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

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

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

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

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

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

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3、 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快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分配体制的改革,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平均主义,这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的变化。

尤其是要建立市场经济,每个经济主体都根据在市场中的贡献获取相应的报酬,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各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不同,所得的收入当然有区别。

4、 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

1.大力发展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前提和基础。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奠定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2.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核心内容。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偏大。

当前我国政府向农业倾斜的各项政策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有效政策;3.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重要途径。

地区差距是形成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优势互补、统筹兼顾;4.规范收入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差距。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主渠道。

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