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497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docx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docx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呕心沥血整理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2年-2012年

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2

200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4

2004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5

2005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7

2006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9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11

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13

2009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15

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17

2011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19

2012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21

答案23

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

3.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5.人力资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

A.决定作用B.导向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

8.下列哪个选项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德育D.智育

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说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D.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

A.未成熟的人B.发展中的人C.成熟的人D.被塑造的人

1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A.授受关系B.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制约的关系

12.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教育课程D.三者都是

14.教育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

A.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B.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C.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D.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5.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讲授新知识D.领会新知识

17.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

18.德育过程的理论基础是()

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

19.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包括政治课在内的活动B.班主任工作C.团队活动D.社会活动

20.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的影响个人,有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个别学生,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A.民主管理B.平行管理C.集体管理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__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_____。

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________和行为方式。

4.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________中互相作用的结果。

5.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的阶段是________期。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_____。

7.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__________。

8.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__________,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说明了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了一个________职业。

10.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________关系。

1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________和教科书。

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育计划具有________、基础性和普遍性。

13.课程的编制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的过程,其中________既是一个课程编制过程的终点,又是新的课程编制的起点。

1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________原则。

1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__。

16.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7.一般来说,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________、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或利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叫_____。

19.根据构成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道德教育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________。

2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4.什么试学校课程,其开发形式有哪些?

5.简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任选1题,共10分)

1.试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举例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

 

200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狭义教育2.广义教育目的3.学校课程4.教学组织形式5.班级的目标管理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学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A、授受关系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相互制约关系

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力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9.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

、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______。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乐教学的原作。

9.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四、辨析题(辨析正误,并简述理由,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2.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天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

3.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4.简述教学的一般人物。

5.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本大题只有一个小题,10分)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004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

3.教育的终身化是()的特点

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

C、20世纪以后的教育D、后工业社会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把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

C、校园文化D、思想观念赫行为方式

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发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动知识

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