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977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docx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docx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聿怀中学学科组材料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科组教学水平自评报告

 

2007年12月

 

注重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汕头市聿怀中学数学科组教学水平自评报告

汕头市聿怀中学数学科组坚持以学校“崇尚理性、追求和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办学理念为指导,坚持“活力课堂,多元发展”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中心,努力探索具有我校及本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由于我们积极图创新、谋发展,学科组在常规教学、高考成绩、教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有关部门的的肯定,为学校成为粤东名校作出了贡献。

一、学科组情况简介

聿怀中学,是一所拥有130年历史的老校,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

作为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科组更是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奋进、素质过硬、富于创新的集体。

学校现有数学教师20人,全部为本科或以上学历,其中本科19人,研究生1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特级教师1人,市级学科骨干教师5人,担任学校中层干部2人。

共有9位教师获得区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方仰群老师获得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

科组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35.8岁,他们年富力强,潜力无穷,后劲十足。

既很好地继承了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善于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为我们创建特色优质科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科组的全体教师,在科组长的带领下,以自己独特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培养人才;以严谨治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积极态度,勤奋地耕耘着每一片土地;以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完成各项使命。

(数学科组教师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数学科教师任课情况统计表

教师姓名

性别

年龄

教龄

学历

职称

担任教学模块(或专题)

周课时量

其它

朱穆翔

45

27

本科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高三复习

7

学校工会副主席、科组长

丁安华

33

10

本科

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高三复习

14

科组长、高三文科备课组长

孙德柱

34

11

本科

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高三复习

14

学生处主任助理、年级长

吴光顺

41

18

本科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高三复习

14

阎锐

37

16

本科

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高三复习

7

于子良

52

35

本科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高三复习

14

高三理科备课组长

石莹

28

7

本科

中学数学二级教师

高三复习

7

庄三兵

41

19

本科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必修5

研究性学习

10

高二备课组长

方志平

42

22

本科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必修5

研究性学习

10

学生处副主任、年级长

陈煜斌

25

2

本科

未评级

必修5

研究性学习

5

班主任

李虹

34

10

本科

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必修5

研究性学习

10

许桂鑫

32

12

本科

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必修5

研究性学习

10

班主任

庄春威

33

11

本科

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必修5

研究性学习

10

班主任

方仰群

63

38

本科

中学特级教师

必修1-4

研究性学习

5

原科组长

李晓恩

27

4

本科

中学数学二级教师

必修1-4

研究性学习

10

曾祥荣

25

2

本科

未评级

必修1-4

研究性学习

10

班主任

陈宏坚

33

12

本科

中学数学二级教师

必修1-4

研究性学习

5

徐都亲

27

5

本科

中学数学二级教师

必修1-4研究性学习

10

许嚞韫

28

6

本科

中学数学二级教师

必修1-4

研究性学习

10

高一备课组长

陈晓文

36

16

研究生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本学期因伤休假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教学管理方面

1、自觉更新教学理念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体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标,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主动更新观念,认真学习先进的理论,实践课改新理念,通过三年的学习、实践、反思、积累,数学组成为具有新型教育理念的良好师德的一个群体。

(1)注重培训,加强学习

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

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因此,我们把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始终。

①做好岗位培训,确保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数学新课程标准》是国家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指导深化数学学科改革最具权威性的文件。

只有领会其精髓,感悟其本质,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因此,我们科组十分重视理论学习,一直把学习新课程理论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内容,经常开展新课程理论学习和研讨活动。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认真做好数学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

全组教师都参加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岗位培训,2004年秋还聘请了国家课标小组专家、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高凌飚教授到校做专题讲座。

通过培训,老师们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②加强校本培训,确保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校本培训是学校全员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为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帮助教师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

在学校指导下,数学科组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行动。

首先,我们科组由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方仰群老师负责集体学习的内容,制订好学习计划内,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等一系列书籍,并充分利用好学校订的报刊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报》等和互联网上的资源等,学习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理论。

其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材教法,要求各年级数学备课组组织交流讨论活动,并要求教师撰写学习心得。

通过多次的学习培训,科组教师们对新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新课程的理念感到振奋,清醒地认识到了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观念的矛盾;认识到新的教材与教师旧有知识体系的矛盾;认识到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

深刻体会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地位的转变是将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课、被动接收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两方面转变所引起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新理念。

教学过程中,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唯一依据。

在教学中,教师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考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用好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

创造应当从教师自己做起,让创造引发创造。

要求教师坚持启发、探究式教学,坚决摒弃“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分层教学,避免为追求升学率而放弃后进生的做法。

倡导学生应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教学的方式。

注重提高学生的教学思想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开展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做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2)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为使新课程改革顺利而有序地开展,按照广东省、汕头市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学校制订了《新课程实施方案》,数学科组制订了《数学学科发展规划》和《三年课程计划》,按照《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新课程高考的《考试说明》和学校实际,开齐了必修课,开够了选修课,开足了课时及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学习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数学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制订了《数学模块学分认定方案》,保证了教学评价的清晰规范,使科组老师明确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策略与方法、进程以及政策保障。

科组通过《方案》对新课程改革的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学年有工作计划,各年级备课组有教学工作计划,教师有学期教学计划。

目标明确,措施具体。

科组通过听课评课、模块测试、学生反馈、成绩分析,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并将意见反馈给各位教师,由大家做出完善和改进。

(二)教学保障方面

1、教学人员

(1)我们数学教研组有教师20人,全部有本科以上学历资格,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和交流。

数学组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教师教学风格各异。

我们科组利用这一优势,让科组骨干,谈经验并示范教学,让教师们在相互学习中,更新教育理念,领会不同的教学风格,吸纳不同的教材处理方法,追踪了解中国最新的教育科研状况和中国教育的前沿思想,拓展教学教研新路径。

(2)特级教师方仰群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班主任、省劳动模范、汕头市名教师。

从教以来,始终安心在教育战线上耕耘,爱岗敬业,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态度认真,事业心强,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除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开展培优扶后工作,出色完成了省、市、校各级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表现出高尚的师德和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

获得上级领导、学校同事和广大学生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他的先进事迹曾被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宣传报道。

方仰群老师在出色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锐意进取,不断完善自己,认真钻研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和新要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去总结经验,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教育科学品位,取得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发明了《带橡皮的铅笔》、《可预防和矫正握笔姿势的笔》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01271506.9和ZL01271505.0),撰写并发表《平面三角错中解》、《从小测看不和谐》等一系列论文得到肯定和奖励。

科组长朱穆翔老师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汕头数学会理事,汕头数学教研会理事,金平区数学中心组长,学科带头人,学校工会副主席。

04年以来,多次被市级有关部门聘任担任教师论文评比评委,中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金平区新教师招聘评委组长。

有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通晓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亲切自然,朴素无华,其教学风格严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深受学生欢迎、教师信服。

由于其忘我的工作和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参加高考和统考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如99届蔡欢、方壮熙已800多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近几年都为金平区数学科高考备考作中心发言,充分发挥优质高中辐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推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均衡发展,提高全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竭尽全力。

2000年被评为年度区优秀党员;2003年被金平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论文《试析求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思维过程》被评为汕头市论文一等奖,《解决高中教学难过的探讨》被《中学教学参考》杂志评为二等奖。

科组长丁安华老师是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工作上积极进取,教学上循循善诱,发挥学生自身潜力,在高考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1年9月被评为区教学业绩显著教师;2002年辅导学生蔡培锴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003年被评为年度区优秀教师;2004年6月积极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率先举行全区性新课改尝试课;2003年在汕头首届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解题比赛二等奖;2005年获第二届青年数学教师解题比赛一等奖;06-07学年担任高三文科数学备课组长期间,与组内老师奋力拼搏,高考成绩列汕头市重点中学第三名,2007年再次被评为金平区区教学业绩显著教师。

孙德柱是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学生处主任助理,高三年级长,教学上以其强烈的语言感染力,严谨的教学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002年被区教育局评为“区优秀教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广东省“十五”科研课题《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开发数学游戏与数学建模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研究》,课题于2004年10月通过中期验收合格,2004年代表学校先后参加区、市青年教师讲、说课比赛,均取得第一名,同年作为汕头市唯一代表参加广东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获得省一等奖。

2006年参加广东省数学会组织的全省高中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获得广东省一等奖,全国评比三等奖。

2007年被汕头市金平区评为“金平区新课改先进实验教师”。

(3)致力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

学校和科组十分重视科组队伍建设,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实施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一是整体规划。

科组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每位青年教师制定自我成长计划,确立“一年站稳讲台,三年胜任教学,五年成为骨干”的培养目标。

二是培训引领。

通过问卷调查,整体了解青年教师的情意状态,开展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使青年教师能顺利地度过最初的职业适应期;同时让教研组的青年教师分别拜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实施青年教师“一帮一”,结对子,订目标、议措施、帮思想、带业务、传作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

三是实践锻炼。

通过教学基本功竞赛、专题研究课等实践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快速成长,如2006年孙德柱老师获得首届全省高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石莹老师获首届金平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四是反思提高。

鼓励教师读书、写作,进行教育教学反思,鼓励青年教师撰写并发表论文。

(4)我们组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较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授课占80%以上,100%教师能熟练使用电子计算机,能自行开发部分多媒体课件,我们有每个教师原创的精品课件。

很多教师在各级课件比赛中多次获奖,如阎锐老师的作品《正式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在参加第四届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积件、素材评比大赛中获二等奖。

2、教学资源

(1)学校购置了足够的与数学学科相关的各种图书和媒体资料,能够满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数学教学需要,满足学生课外学习数学的需要。

(2)校园网有宽带接通广东省基础教育网,并有相配套的数学教学应用软件、多媒体课件和与数学相关的录像视频资料。

这些资料给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了很大的帮助,每间教室、办公室都配备多媒体平台,为老师提供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满足了教师探究、试验要求。

提高了老师备课、教学的效率,保证了老师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

使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能充分应用有关网络资源,我校是全国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3)学校经费使用计划中,有足够的经费用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有针对数学高考、竞赛、教研论文、课题、教学设计的奖励和表彰措施,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由校友设立沈茂彰数学奖,专门奖励在教学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高考优异及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

(三)教学实施方面

1、教学常规

(1)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制度

一流的科组来自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来自一流的理念,我们科组以学校“崇尚理性、追求和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基准,尊重与理解老师,善于发现各位教师的长处,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而且,科组为了保证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制定与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如《聿怀中学数学科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聿怀中学数学组课堂教学要求》等,为科组的科学管理铺就了一条坦途。

(2)规范备课程序,创建备课特色

我们科组充分发挥各备课组的积极作用,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或业务学习),每周的星期三下午为固定的备课、教研活动时间,备课组活动要求是课前必须做到“六到位”:

把握课标,明确到位;研究课本,理解到位;了解学生,预测到位;研究学法,渗透到位;研究教法,变通到位;精写教案,思路到位。

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六备”“四统一”:

“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六备”即一备课标,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四备学生,五备练习、六备学法;“四统一”即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达标题目及考核标准、统一教辅资料。

在集体备课中,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所以每次集体备课,都有所收获。

科组老师在共同的研究中,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在2003年汕头首届青年教师解题比赛中陈晓文老师获二等奖,在2005年第二届青年教师解题比赛中有丁安华、李虹老师获一等奖,许嚞韫、陈晓文获三等奖,获奖比率列全市第一位,充分显示数学组教师持续发展的能力。

(3)做好常规检查,保证备课、作业布置及听课记录的质效。

①定期检查教师批改作业情况。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有效的作业布置将会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

所以我们科组坚持每学期进行两次批改作业检查,要求老师及时批改及时纠错,同时注意布置一些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作业给学生做,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每学期末,我们都检查教师们的听课情况,并要求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学校规定数,教师们都能通过互相听课、外出听课等渠道超额完成任务。

并且每次听完课后,科组老师都能及时进行集体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培优及后进生辅导

各年级培优扶后工作全面开展,每次活动时间、内容、人员都有记载。

每学期活动十余次,每次1-2小时。

培优和辅导后进生的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后劲,在的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产生了明显效果。

由于我校生源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面比较大,我校在高考和统考中取得的优良成绩,离不开数学组全体老师在辅导后进生方面所付出的艰苦付出。

这几年,数学教师能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经常写教学札记反思,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具体的教学效果,我们及时总结课改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在完成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课程专家指导、市教研室教研员专业引领等多种形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增进了解,扩大教师知识视野,提高教研水平。

科组先后外出与广州市培正中学、华师附中、梅州东山中学、中山实验中学、番禺市桥二中、潮阳一中、潮阳实验中学、潮州瓷都中学等10多所兄弟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同时也接待了中山实验高中、潮州瓷都中学、湘桥区南春中学、濠江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汕头市东厦中学等20多所学校、单位的领导和教师来我组交流。

3、教学研究

①立足校本,优化教学

校本教研是实施课改,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的主渠道,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

三年来,数学科组在学校的领导和组织下,深入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

为提高活动的质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数学科组在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时,按“制订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反思总结”步骤开展。

而且在制订方案时把教学设计、上课、说课、评课列为评比内容,并制订出评分细则。

经过三年来的摸索,逐步形成了“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横向学习,拓宽眼界——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听评结合,讲求实效——总结反思,表彰先进”的校本教研模式。

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上、听、说、评、思的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②教科研成果丰硕

“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而加强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改过程中,数学科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结合本校的科研课题进行教研工作。

目前数学组每个人都有一个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一个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课题,不少相关课题可以构成一个有机的研究方向。

近三年进行的研究课题有:

国家级“十一五”课题——新课程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子课题:

基于新课程的学生学业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子课题小组长:

朱穆翔、丁安华)

省级课题《开发数学建模与数学游戏校本课程,发展学生创造力》(已结题)

区级课题《07新高考》(全员参加,学校统一组织)

校级课题《新课程下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中期结题)

校级课题《面批”对提高学生成绩作用的探讨》(课题组长:

丁安华、朱穆翔)

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坚持“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工作方式,加强学习、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读好一本教学专著、写好一份学习心得、设计好一份教案、上好一节优质课、写好一篇教学论文)、组织研讨会和交流会等措施,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寻找新的结合点,探索自己的教研之路。

通过几年的学习研究,科组的每一位教师均树立了新课程理念,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以发现和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个性施展提供了充分空间。

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数学科组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近三年有20篇论文或教学设计获市级以上奖励或发表在各级刊物上。

③建立数学网站与题库

2002年,由庄春威老师负责,数学组在建立了本科组自己的数学网站—《聿怀数学》,现已经输入了大量数学资料,目前已经有了可观的访问量,它将是数学组对外交流的平台,相信对今后教学教研能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该网站也于2006年获得汕头市教学网站评比三等奖。

2007年,经过长期积累和搜集精选,数学组建立起校本教学教案集和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它将使数学组的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并能大大提高老师的选题范围和编卷质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使老师有更多的精力研究学生、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4、教学评价

①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完成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及不同发展需求。

我们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了促进教师不断认识自我,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②数学科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较高,听课评价优良课比例不少于80%,其中优秀课不少于60%。

(四)教学效果

①课程达标

根据《课标》和《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我们制定了《聿怀中学数学课程开设规划》,完成5个数学必修模块的学习,并获得10个必修学分,在此基础上,文科学生选修1-1,1-2,3-1,4-4获得6学分,理科学生选修2-1,2-2,2-3,3-1,4-1,4-4,4-5获得10学分,对《数学史》结合我校教学实际,采取与必修一同学习的方法进行定性考查方式,落实学习情况。

②数学模块学分认定

按照《广东省普通高中数学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和《聿怀中学学业成绩测试及学分管理方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中,我们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学业成绩优秀,模块考试合格率均在95%以上,(重修后合格率100%),优秀率保持在40%以上。

③高考统考成绩骄人

能使所有学生的数学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我校学生入学成绩列汕头市第六位),数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率达80%以上;优秀生培养率高于市平均水平。

近三年来,我校数学科在高考方面取得了好成绩,2005年高考中,数学科平均564.8分(市平均分503.9)列汕头市第三位,2006年高考中,数学科平均563.7分(市平均分506.5),列汕头市第三位,2007年高考,文科数学平均109.9分(市平均分82.4),列汕头市第三位,理科数学平均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