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948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doc

《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doc

怀化学院科研平台工作计划任务书

平台名称:

武陵山片区风景园林景观资源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

怀化市园林管理处处

怀化市鹤城区花卉苗木生态园园

平台负责人:

邱大平平

工作联系人:

李陈贞贞

联系电话:

136074518311

电子邮件:

16532305@m

填报时间:

2016年3月22日日

怀化学院科技处制

2016年3月

一、平台基本情况简介(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人才队伍结构情况,现有科研条件等)

武陵山片区风景园林景观资源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3月,是风景园林学院基于片区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和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平台,中心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科学论断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为指导思想,实现“景美、户富、人和”的绿色生态文明发展,研究武陵山片区古城镇、古村落、古街区、古民居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与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贯通的研究理念,为服务武陵山片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而建设的科研机构,是跨学科、综合型、应用性、开放式的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中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下设武陵山片区古村古寨古城镇保护与发展研究方向、武陵山片区特色景观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方向两个研究方向,以及武陵山片区风景园林景观资源信息中心和应用成果展示平台。

中心整合、凝聚校内外、市内外的一批专家学者,积累开发与研究成果,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一)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1、武陵山片区古村古寨古城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本方向以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世居地人类生态学要素与民族景观文化为载体,运用民族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美学原理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对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对古城镇、古村落、古街区、古民居特色村寨的景观艺术和景观文化进行研究,着力揭示古村古寨古城镇聚集空间特征、建筑设计艺术、景观文化内涵,提炼出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景观元素(“景观基因”)并加以保护与传承;同时,结合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遵循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和风景游憩发展趋势,在延续特色景观元素的基础上,探索古村古寨古城镇的提质改造方略,实现在传承的基础上的创新,促进武陵山片区的民俗游、养老游、古城游、古街游、古村落游、古民居游等文化景观旅游,为区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服务。

2、武陵山片区特色景观资源的设计应用研究

本方向立足武陵山片区丰富的景观植物资源与古村古寨古城镇的景观文化资源,系统研究武陵山片区的景观植物种类及其应用状况、乡土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与景观设计应用、植物景观配置中的民族药用植物应用及其生态和康养功效评价;同时,系统探索武陵山片区古村古寨古城镇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景观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期在风景园林设计方案中体现出地方性、民族性。

(二)人才队伍结构情况 

人才队伍结构情况:

现中心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0名,其中校内专职人员14人,外聘校外兼职人员6人。

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占总人数20%;讲师6人,占总人数30%;助教4人,占20%,硕士学位的12人,占总教师数的60%。

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基本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互补,学科与专业交叉,产学研有机整合的研发模式。

以队伍建设为基础,科研项目为载体,咨询服务为牵引,文化传承为使命,成果转化为支撑,开发利用为目的,深入开展武陵山片区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力争将中心打造成为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区域一流研究基地,形成武陵山片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信息咨询、技术支撑、成果孵化、人才培养基地。

表1:

现有教师学历及职称情况数据统计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博士

0

1

2

0

硕士

1

0

4

4

本科

1

1

0

0

合计

2

2

6

4

(三)现有科研条件

自2015年经学校批准我院由两系中的风景园林专业和园林专业合并成院以来,学院实现了的历史性跨越,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更为学院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科研工作从起步到快速发展,为今后取得丰硕成果科研奠定了基础。

1、学科建设得到加强,科研教学互促共进

 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形成了以林学为龙头,工学为主体,实验实训平台、创新工作平台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切实加强科研和教学的密切结合,特别是把教师科研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效结合,如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所选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教师的科研和地方项目课题,或出自教师的研究方向,鼓励、支持并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种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强化了科研教学互促共进。

 

2、科研平台建设见雏形,学科研究方向已凝炼 

风景园林学院依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长期目标,整体着眼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构建了承载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中心,教学科研实验用房、仪器设备种类及实验设备台套数等方面基本能满足科研与教学要求。

整个实践中心主要由12个实验实训室和1个数字信息中心组成。

同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我院发展目标,突出学科专业建设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应用性特色,围绕武陵山片区风景园林景观资源,凝炼成“武陵山片区古村古寨古城镇保护与发展研究”和“武陵山片区特色景观资源的设计应用研究”两个主要的科研方向,集中力量打造风景园林的地方特色。

3、科研能力凸显,科研成果突破 

由于历史原因,我院现有两个专业的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但2015年独立组建学院后,老师们意识到了科研工作对自身发展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科研意识空前高涨,科研成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明显进步,科研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2015年度,共发表论文25篇,其中CSSCI、CSCD共收录4篇;出版教材、著作4部;科研、教研立项在研课题共12项;教师获省厅市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项、学科竞赛奖励1项。

同时,加大地方服务与合作力度,2015年完成各类风景园林设计与工程地方服务与合作共14项,实现经济产值近1000万元。

表2:

2015年学院完成地方服务与合作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主持人

项目参与人

1

怀化市烈士陵园景观提制改造设计

怀化市

周红灿

李陈贞、谢玲等3名学生

2

怀化市金湘源老年公寓建筑景观规划

怀化市

周红灿

李陈贞、彭黎、4学生

3

怀化学院西教学区部分区域绿化改造设计

怀化市

雷凌华

李陈贞、谢小菲、8学生

4

长沙市科大景园街旁游园景观规划设计

长沙市

周红灿

付婷等2学生

5

怀化学院校园绿地现状普查

怀化市

周红灿

12学生

6

怀化市艺大课堂(面向怀化市中小学生)

怀化市

邱大平

柳井

7

长沙市金泽园2-2别墅景观设计及工程

怀化市

周红灿

付婷、乔思雅等5学生

8

麻阳县郭公坪乡川岩坪村村庄整治规划

麻阳县

杨蓉

雷凌华、夏倩等2学生

9

麻阳县锦和镇黄土田村村庄整治规划

麻阳县

杨蓉

夏倩等2学生

10

麻阳兰里镇高坪村情满山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麻阳县

杨蓉

李陈贞、彭黎、余凌云等

11

怀化市二医院景观环境设计

怀化市

余凌云

杨笑、林晓芳

12

麻阳县椒林村风景区规划设计

麻阳县

周红灿

乔思雅等4名学生

13

溆浦县坪溪村科技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溆浦县

周红灿

邱前英、乔思雅等3学生

14

中方县一中文化景观提质设计

中方县

周红灿

邱前英、乔思雅等3学生

4、学术交流不断扩大,科研氛围日趋活跃

为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进一步加大科技研讨及学术交流工作力度,通过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和学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2015年建院后,我们先后外出专业调研2次,积极加强与兄弟院校联系,分别到湖南农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园林技术学院等院校学习、调研,商谈交流合作事宜,接待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兄弟院校来访。

同时,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建院至今先后共派出青年教师9人次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开拓青年教师的学科视野。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青年教师对科研重要性有待加强,开展科学研究的自觉性有待提高

我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许多教师的研究仅停留在纯粹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的概括、提升和创新的理念;论文的发表不多,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不够,忽视了科研成果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缺乏树立整体化知识的理念;还有的不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而确立研究课题,而是搞形式主义,缺乏树立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的理念。

 

2、科研整体水平不高,教师发展不均衡 

一是高层次的科研立项、获奖、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较少,甚至是空白,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二是科研横向课题(地方服务与合作)来源渠道亟需拓展;三是教师科研工作发展不均衡。

 

3、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与需求情况的整体研究不够,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接轨和服务地方的认识不到位,服务地方的意识不够强;科研综合实力相对薄弱,在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多,应用研究内容少;研究中单兵、小股作战多,集体攻关少;低层次研究成果多,重大突破、重大成果少;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规模气势小、力度不够,学院社会影响小;服务地方的运行与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广大教师服务地方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没有完善的与地方联系沟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因而不能更多的争取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

 

二、研究工作规划(含五年规划及本年度计划,预期工作目标、研究方向、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包括科研项目、论文级别和数量,专著、专利、作品;科技服务地方工作等)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以学院总体规划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是立校之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的学术评价为导向,以科研投入为保障,以科研激励机制为手段,加强学术组织和学术梯队建设,广泛联合、优势互补、内外交流,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实力,构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学院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发展。

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两个原则”和“四个结合”。

 两个原则:

以建地方特色大学为已任,重点突破、组建梯队、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的原则;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已任,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的原则。

 四个结合:

坚持学科建设与项目研究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促进;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