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947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

《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

2021版毛概教材知识点整理(最新版)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第1-4章)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形成和发展

1、历史条件:

十月革命开辟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并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战”后两大阵营对立;实践基础是中共领导人民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教训;

2、发展过程(易作为细节知识点在选择题中考查):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的。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遵义会议(1935年)以后:

《实践论》《矛盾论》系统分析党内“左”“右”错误思想根源,《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并在1945年中共七大写入党章;

(4)解放战争时期与新中国成立以后: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思想,得到丰富与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详见第二章):

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的、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基本点:

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与有革命要求但易动摇的民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它与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构成三大法宝;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系列思想与方针(6个关于,7-8页,理解熟悉就好);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将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纪律严明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大军事原则等;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详见第9页)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国际战略与外交工作的理论

2、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需要我们深入实际了解事物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部联系,遵循客观规律;需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需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需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坚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独立自主

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有益的先进事物;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党和人民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被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根本任务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变革生产关系;

2、近代中国革命时代特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两步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二、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与基本纲领

1、总路线(1948年提出):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

(1)革命对象:

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的买办封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革命动力

无产阶级(最基本)、农民阶级(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与动摇性)

(3)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所在;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无产阶级受三重大山压迫、分布集中、以破产农民为主体;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前途:

社会主义;(注意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详见第30页)

2、基本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进一步将前者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商业(特色内容);

(3)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提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进一步丰富;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并从此确定;

(2)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理解,详见34-35页)

(3)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

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是其他二者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战略阵地,是其他二者的依托;三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意义:

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2、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两个联盟是指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工农联盟(基础)以及与非劳动人民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保障);由中国半殖半封的阶级状况决定,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诸多矛盾交织提供可能性;先后经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

实战经验:

一是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三是采取区别对待方针;四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政治、组织、思想上的独立性。

(2)武装斗争

实战经验:

一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是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三是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党的建设:

实战经验:

一是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二是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在当时的条件下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何去何从以及发展阶段问题;

(2)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建国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1)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以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资义经济为主;

(2)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总路线的提出(了解,详见46页):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2)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理论依据: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51-55页)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互助组(萌芽)、初级社(半社)、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三个阶段;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②三个步骤:

第一步兴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和包销产品,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步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全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按劳分配,完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

国家有偿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部分利润;其意义与原因详见53页;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初级: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

公私合营,个别企业与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三个步骤:

第一步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区别对象、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4)指导思想上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1)确立:

1954年第一届人大上宪法的颁布表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基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2)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的结合;

2、重大意义:

(1)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

(2)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划时代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积极影响;

(4)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