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4566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docx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docx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讲解学习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考纲要求与解读: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罗斯福新政:

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分析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分析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认

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理解“福利国家”制度的利与弊。

知识体系构建:

 

“新经济”:

知识经济的兴起

人民资本主义:

股票分散化与资本社会化

经营者革命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

采集、渔猎经济时代------农耕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经济政策的演变:

1、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

16---18世纪中期

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社会财富观、财富源泉观、强调商业的重要性、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事务。

“重商主义”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2、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化大生产时期的资本主义: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及政策,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

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认为自由市场有自动调节的功能,只靠市场调节机制,就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主张限制政府的职能,用“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最好的经济体制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只有管得少,才是管得好”,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焦色。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仍推行以“自由主义”为主的经济政策

(3)罗斯福新政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时期:

20世纪30年代中期-----21世纪初,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3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初,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责。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21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危机和“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在解决“滞胀”失灵,资本主义开始推行“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经济政策(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结果。

资本主义国家走出“滞胀”,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改革和美国总统里根的经济改革为代表)。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总统克林顿推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即“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性结合”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又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

美国经济迅速高涨。

以上所谈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演变就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一、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史称“大萧条”或“大危机”

经济危机:

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相对过剩,表现为:

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入混乱和瘫痪状态。

资本主义的生产周期是由危机、萧条、复苏、高张四个阶段构成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根本原因):

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于生产与消费(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

股票:

是一种面向公众发行的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或企业为吸收投资,发给投资人(即股东)的投资凭证,股东可凭借股票取得股息或红利。

股票价格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要受这家股份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制约,而整个股市的行情则必然受国家经济状况的制约。

第一次经济危机:

1925年发生在英国。

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1857年,首先在美国发生,然后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

最严重的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是从美国爆发的,然后迅速扩展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影响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原因:

1、根源(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

2、主要原因:

生产与消费(即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激化。

3、具体原因:

(1)分期付款、银行信贷既刺激了超前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又导致了生产的盲目扩大。

(2)过渡的股票投机活动,使得股市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经济繁荣的虚假景象,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限制了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必然导致供给大于需求,出现生产相对过剩。

(4)“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纵容。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

1、首先在美国爆发:

(1)开始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股市崩盘,史称“黑色星期四”,从而拉开了经济大危机的序幕。

(2)危机的蔓延:

从金融业开始,波及到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领域。

(3)危机的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锐降、失业剧增、市场萧条、饥民成群。

2、危机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最终成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原因在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最终形成,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其经济波动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1、来势凶猛:

突然而猛烈,猝不及防,惊慌失措。

2、波及范围广:

一是波及经济领域广,波及金融、工业、农业、商业等各部门;二是波及空间地域广,危及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殃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持续时间长:

从1929---1933年,跨五个年头,达四年多之久。

4、破坏性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总额缩减三分之二,失业人数大三千万以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500亿美元。

危机造成的损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严重。

5、影响深远:

对资本主义各国以及整个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和社会资源

2、(局部)经济危机引发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人罢工与农民运动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使得社会动荡不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3、(整体)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一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纷纷以邻为壑,实行损人利己的自保政策,贸易战、关税战、市场战、价格战等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混凌乱,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二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罗多,激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4、面对危机,资本主义各国采取不同对策,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美英法为代表,尤其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取得成功;另一类是以德意日为代表,建立法西斯统治,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世界日益走向战争。

二、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必要性与可能性)

1、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2、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危机措施失败,危机更加严重。

3、广大民众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1932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击败竞争对手胡佛,当选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并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职。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个人简介: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出身于百万富翁家庭,其家族不仅经济富有,而且政治地位显赫,其堂叔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第26任总统(1901—1908年任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先后就读于哈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文学、历史、政治、法律等专业,毕业后曾任律师。

1910年当选纽约州参议员,1912年获得连任,1913年出任联邦政府海军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而著称。

39岁那年,突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丧失行走能力,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进行锻炼,虽然逐渐恢复到借助于拐杖方能艰难行走,但最终他不得不坐上轮椅,他身残志坚,1928年重新走上从政之路,当选纽约州州长,1030年竞选连任获得成功。

1932年他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以实施“新政”和重振美国经济为竞选纲领,最终赢得总统大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2任总统,1933年3月4日宣誓就职入主白宫。

富兰克林·罗斯福:

身残志坚,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空前绝后,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影响深远,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正义战士,他是一位坚强的反法西斯同盟的领袖。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

复兴萧条的经济、救济和安置失业者和贫民、革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弊端。

新政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以1935年为界),1933--1935为第一阶段,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医治经济危机创伤,结束混乱状态;1935----1939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第一阶段侧重于复兴(Recover)、第二阶段侧重于改革(Reform),而救济(Relief)贯穿于两个阶段的始终。

史称“三R”计划。

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直接目的:

消除经济危机,复兴美国经济。

根本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项目

具体内容

整顿

财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恢复银行信用;取消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加强对证券业的管制。

复兴工业

(核心措施)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制定各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开展“篮鹰计划”;保障劳工基本权利;调整劳资关系。

调整农业

通过《农业调整法》,补贴农民销毁农产品,调整农产品结构;

社会救济

推行“以工代赈”为主、直接救济为辅的政策,兴办公共工程;

建立

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社会保障法案》,实行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制度;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通过新政内容可以看出(最突出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责,保证国民经济按一定的计划协调发展。

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中,我们还可以归纳出它的一些特点:

(1)应急措施与长远改革相结合;

(2)复兴经济与关注民生(缓和阶级矛盾)相结合;

(3)国家干预与维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相结合;

(4)行政手段与立法手段相结合;

(5)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的深刻全面改造。

从本质上讲,罗斯福新政也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体现。

5、罗斯福新政的积极意义:

(1)直接作用:

是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出现复兴发展。

(2)间接作用:

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由于经济危机而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为后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3)深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经济制度创新,美国经济从此进入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体制,美国开始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的调整,深刻影响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从此告别“自由放任”政策,进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6、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

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因此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仅仅是对经济危机起缓和作用。

7、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2)美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3)美国具有民主传统,民主制度比较健全;

(4)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经济的成功经验;

(5)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6)得到了美国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

(7)罗斯福杰出的个人才干。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了新发展、新变化。

具体表现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出现;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新经济”的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

占有形式社会化;经济运行调节化;收入分配福利化;阶级结构复杂化;产业结构科技化;就业结构服务化(科技化)。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如:

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等。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利用税收等财政货币政策,调节生产。

(2)成效:

1950-1973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期”。

(3)演变:

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危机和“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失灵,资本主义各国开始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福利国家”的发展:

含义

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的制度。

前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

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减少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以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实质

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特点

(1)资金来源多元化;

(2)福利种类繁多;

(3)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由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5)通过制度和立法来保证----制度化、法制化;

(6)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各国之间存在差异;

评价

(1)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有利于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公平;

(2)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促进社会稳定;

(3)但国家财政支出增加,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各国都不同程度上削减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社会福利的规模。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20世纪80年代曾说:

“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是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地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如果你是一位富人,做法国人不如做一位美国人;如果你是一位穷人,做一位法国人绝对好于做一位美国人。

为什么?

(注:

因为美国对富人征收财产税的税率高,法国对穷人实施的福利制度高。

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扶危济贫----扩大了社会消费;削峰填谷-----缩小贫富差别;劫富济贫-----缓和社会矛盾;惩勤助懒-----挫伤工作积极性。

3、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变化

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它是人类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第四产业是指信息产业,包括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部门。

(1)产业结构的变化:

表现:

二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四产业即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时代转变,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第三产业兴起的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迅猛发展;

②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④公众需求的多样性。

第三产业兴起的影响:

第三产业的繁荣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2)就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欧美国家的就业结构也出现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减少,第三产业、第四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日益趋向服务化、高技术化。

4、“新经济”的兴起-----指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出现

(1)“新经济”的含义:

新经济即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2)新经济出现时间:

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出现。

(3)新经济的特点:

新经济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4)新经济具有“三高三低”的作用:

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企业效益;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财政赤字。

(5)新经济的本质:

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

5、“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人民资本主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股份制公司得到广泛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随着大量小额股票的发行,小额股票广泛地分散在社会各阶层手中,越来越多的工人持有股票而成为资本家,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当然,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人民资本主义”的特点:

就是股票分散化、资本社会化,它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

(2)“经营者革命”:

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使企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于是,“经营者革命”应运而生,就是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能力下降,而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实质:

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自我调整。

6、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推动----根本原因

(2)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社会危机的冲击、人民群众的长期斗争

(4)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

(5)资本主义国家精英(有识之士)的改革与探索

(6)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