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4271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docx

《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docx

毛联路滑坡治理设计报告

紫阳县毛坝镇毛联路滑坡应急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二〇一七年八月

 

紫阳县毛坝镇毛联路滑坡应急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

 

编制单位: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设计:

报告提交单位:

提交日期:

附件:

《紫阳县毛坝镇毛联路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投资预算书》

附图:

《紫阳县毛坝镇毛联路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

 

0前言

0.1地理位置及滑坡概况

0.1.1地理位置

紫阳县处大巴山北坡的土石山区,整个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

汉江从西北向东横贯出境,任河由西南入境,向北流至县城对岸任河嘴注入汉江,两河相交呈“入”字形,将全县分割为三大部分:

汉江以北为凤凰山区,任河以东为大巴山区,以西为米仓山区。

汉江以北为低山丘陵区,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势较平缓。

汉江以南多高、中山,层峦迭嶂,山势雄伟挺拔,山地被众多的河溪网布切割呈叶脉状,当河流横穿地质断裂带时,形成宽谷、坝子或小盆地。

总体看来,全县地貌概势为“三山两谷一川”。

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118座,其中2000米以上的11座,最高点为“五个包”海拔2522米,最低点位于洞河河口,高程仅为406m。

紫阳县毛坝镇毛联路滑坡位于紫阳县毛坝镇,距毛坝镇约1km,地理坐标:

东经108°15′08.97″北纬32°20′21.18″,交通便利。

详见图0-1。

图0-1紫阳县毛坝镇毛联路滑坡交通位置示意图

0.1.2滑坡概况

毛联路滑坡位于紫阳县毛坝镇毛联路公路旁,为中山地貌单元,斜坡地形。

滑坡体长约56m,宽约15m,高差约40m,平均厚约2m,体积约1680m3。

滑坡整体形态基本清晰,平面上呈上窄下宽的舌状形态,滑坡轮廓基本可辩。

滑坡体滑向5°。

滑坡体整体坡度为55°。

根据《DZ/T0219---2006》的划分标准,该滑坡属于小型浅表层堆积层滑坡,从滑坡的变形特征和运动性质分析,该滑坡属于牵引式滑坡。

该滑坡体的威胁对象为位于滑坡体前缘坡脚处的3户12人9间房屋,根据《DZ/T0218-2006》的划分,危害等级为三级。

0.2任务的由来

毛坝镇毛联路滑坡,由于毛联路修路时对坡脚进行开挖,导致坡体扰动,后对坡脚进行挡土墙支护。

2017年6月由于强降雨原因,导致坡体含水量变大,坡脚松动,引发牵引式滑坡。

该滑坡威胁对象为位于滑坡体前缘坡脚处的3户12人9间房屋。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紫阳县国土资源局安排对其进行应急治理。

0.3设计工作概况

2017年6月接受委托后,我公司开展了应急治理设计工作,并2017年于6月下旬提交了《紫阳县毛坝镇毛联路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初步设计》,2017年8月中旬提交了《紫阳县毛坝镇毛联路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1应急治理工程设计

1.1设计治理对象及范围

本次应急治理工程设计的治理对象为现状滑坡,详见附图01。

1.2治理工程设计原则

本次治理设计是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本次设计只能用于地质灾害的应急治理工程,所以设计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优先处理地质灾害体最危险部分,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治理原则。

(2)坚持制定的治理方案应经济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原则。

(3)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1.3设计原则

本次应急治理工程治理设计是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优化地质环境为目的,所以设计坚持以下原则:

a)坚持优先处理地质灾害最危险体,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b)根据治理工程的投资,治理工程设计应经济合理又切实可行。

c)工程治理和植被回复相结合。

1.4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参考及依据的规范及资料如下: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灌溉与排水渠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设计书中引用上述标准时均以其编号简称。

1.5设计条件

1.5.1防治工程级别及设计安全系数

该滑坡威胁对象为位于滑坡体前缘坡脚处的3户12人9间房屋,可造成约3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根据规范《DZ/T0219-2006》,防治工程等级为Ⅲ级,设计抗滑安全系数在自重条件下取1.15,在自重加暴雨条件下取1.1。

1.5.2荷载及强度标准

设计采用及参考的荷载为坡体自重荷载、暴雨荷载、地震荷载。

本区域暴雨强度按50年一遇,最大暴雨量为169.7mm/24小时;本治理工程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0.4S。

按照《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本治理工程设计不进行抗震计算。

1.5.3地下水及其腐蚀性

地下水设计参数:

根据勘查结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坡脚底下水埋深4-5m,在设计时不考虑地下水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1.5.4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根据本次土工试验资料统计结果,边坡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按照表2-3中的参数进行设计。

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见表1-1、表1-2。

 

表1-1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地层

承载力特征值fak(kp)

黄土

140

泥岩(粉质粘土)

160

表1-2滑带岩体力学强度指标统计表   

岩土体

泥岩

力学参数

重度(KN/m3)

C(kPa)

φ(°)

天然工况

18.5

11.5

9.5

饱和工况

20.2

6.5

9

1.5.5浆砌石砌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浆砌石砌体的重度取24KN/m3。

1.6应急治理工程分部分项设计

1.6.1主动防护网分部工程

a)工程布置

布置于本次滑坡的坡面上,作为后续施工的前提安全保障,主动防护网的平面布置及断面布置分别见附图S01。

b)设计说明

(1)采用柔性钢丝绳防护系统,型号为GPS2。

防护系统用锚杆固定在基岩坡面上,锚杆间距为4.5m,锚杆长2-3m。

(2)钢丝绳网型号为D0/08/300,菱形孔边长30cm;格栅网型号为S0/2.2/50,其网孔不小于5cm。

(3)钢丝绳网防止直径大于30cm的崩塌块体,格栅网防止粒径大于5cm的风化小石块崩落。

(4)固定系统为Φ16横向支撑绳,Φ12纵向支撑绳;Φ16钢丝绳锚杆对折为两根,长度分别为2m、3m并在垂向上相间分布。

c)设计工程量:

主动防护网设计工程量为532m2..

 

1.6.3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分部工程

a)工程布置

该工程分别布置在滑坡坡面上,喷浆防护的坡面为由碎石土形成的坡面。

b)设计说明

1)混凝土等级C30,厚度为10cm。

水泥、砂、碎石重量比为1:

2:

2。

2)框架梁喷射混凝土板预留PVC管泄水管,尺寸直径为110mm,水平间距1.5m,垂直间距1.5m,梅花形布置。

3)喷射混凝土应在主动防护工程及锚杆施工结束后进行。

c)设计工程量

喷射混凝土面板工程量见表1-3。

表1-3喷射混凝土板工程量表

分项工程名称

钢筋(t)

C30砼

(m3)

PVC管

(m)

工程量

6.37

53.2

63.84

1.6.2截水分部工程

a)工程布置:

截水渠布置在滑坡坡面后缘的坡体上,截水渠总10m;PVC落水管与截水渠相连接,将水渠内的水引到坡脚。

详见附图S02。

b)设计说明

1)截水渠截面形状为梯形,净深40cm,底宽40cm,详见附图S06。

2)截水渠均用C20混凝土进行有模浇筑,截、排水渠底及渠侧壁砼厚度均为15cm。

详见附图S06。

3)截排水渠渠底应以0.3﹪的坡率向出水口降深。

4)为了使地表水快速的汇入截排水渠,截排水渠侧壁顶面不得高于地面坡面,应低于地面坡面3-5cm为宜。

c)截排水渠设计工程量:

截水渠设计工程量详见表1-4。

 

表1-4截水渠设计工程量表

分项工程

C20砼(m3)

开挖土方(m3)

PVC管(200)

延米数量

0.33

1.15

总长(m)

10

工程量

3.3

11.5

60

1.7应急治理工程施工顺序

治理工程施工建议按照以下顺序施工:

主动防护网——锚杆——挂网喷浆。

1.8应急治理工程设计工程量汇总

应急治理工程设计工程量汇总见表1-5。

表1-6李家坪滑坡应急治理工程设计工程量汇总

编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1

锚杆

1.1

钢筋制安

t

7.97

1.2

钻孔

m

855.6

1.3

注浆

m3

8.28

2

主动防护网

2.1

主动防护网

m2

532

3

喷射混凝土

3.1

钢筋制安

t

6.37

3.2

C30细石混凝土

m3

53.2

3.3

PVC排水管

m3

63.84

4

截水渠

m2

4.1

C20混凝土

m3

3.3

4.2

土方开挖

m3

11.5

4.3

PVC落水管

m3

60

2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2.1主动防护网分部工程

2.1.1施工顺序

锚杆基础放线定点---钻孔并置入锚杆----注浆浇筑-----防护网安装。

2.1.2施工要求

1)锚杆施工要求

(1)对坡面锚固区内的浮土、浮石进行清理。

(2)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

(3)按设计深度和角度钻凿锚孔,孔深应比锚杆长5cm以上,钻孔过程中应做好地层编录。

若进尺2.5m以上岩石仍破碎应通知设计单位调整锚杆长度。

(4)锚杆类型、规格及性能应与设计相符,应按设计尺寸下料,调直,除污,制造。

锚杆必须采用全粘性灌浆,注浆压力1.0MPa,砂浆强度M30,砂子为粒径不应大于1.5mm的中细砂,使用前应过筛。

(6)注浆管的出浆口应插入距孔底300~500mm处,浆液自下而上连续灌注,且确保从孔内顺利排水排气。

(7)杆体插入孔内长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的95%。

注浆后不应随意敲击杆体,也不能在杆径上悬挂重物。

必须待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能承受荷载(普通砂浆3d,早强砂浆12h)。

2)防护网施工要求

(1)编网、支撑绳及拉锚系统所用钢丝绳应符合GB/T8918-1996的规定,其钢丝强度不应低于

1770MPa,热镀锌等级不低于AB级。

(2)钢丝格栅编织用钢丝应符合GB/T343-1994的规定,热镀锌等级不低于AB级,其中高强度钢丝格栅亦可采用重量不低于150g/m2的锌铝合金镀层处理。

(3)编网用两根钢丝绳交叉联结点处的固定件采用钢质卡扣,其厚度不小于2mm,并经电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不小于8μm。

(4)编网用铝质接头套管长度不小于50mm,外径不大于30mm,壁厚不小于3mm,其连接能力不低于所连接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

(5)交叉结点处均用卡扣固定,接头处用铝质接头套管闭合压接。

不应出现遗漏,卡扣和套管表面不应有破裂和明显损伤。

(6)钢丝绳交叉结点处的抗错动拉力不应小于5kN,错动后钢丝绳残余抗破断拉力不应小于原始最小抗破断拉力的90%。

钢丝绳交叉结点处的抗脱落拉力不应小于10kN。

(7)编制成网的钢丝绳不应有断丝、脱丝现象。

网的形状平整,网绳无打结和明显扭曲现象。

(8)单张钢丝绳网不应采用三根以上的钢丝绳编制。

3)钢丝格栅

(1)钢丝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和锈蚀现象。

(2)高强度钢丝格栅端头应至少扭结一次,扭结处不应有裂纹。

2.2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分部工程

2.2.1施工顺序

施工按放线----钻孔---锚杆制作安装----注浆---挂网----喷射混凝土。

2.2.2施工技术要求

1)测量定位:

坡面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测量放线测定孔位,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cm。

钻进过程用罗盘仪控制钻孔方向,以满足精度要求。

2)钻孔

(1)钻机就位:

用地质罗盘仪或测斜仪定向,钻杆与水平夹角控制在20°,并确保钻机安放支架牢固稳定,在造孔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晃动。

(2)钻孔机具:

采用空压机供风,潜孔钻无水干钻成孔,以确保锚索施工中不至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

(3)钻孔顺序:

钻孔应自上而下逐层施工,并组织好交叉、流水作业。

(4)钻孔深度:

为确保锚孔深度,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

(5)特殊情况处治:

钻孔速度应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固难或其它意外事故;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时,则采用套管跟进钻孔技术;如遇塌孔、缩孔现象,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以使钻孔完整。

(6)锚孔检验:

锚孔成孔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锚孔钻造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

3)锚杆制作

钢筋在棚内制作,运送至现场绑扎,下料、弯制、焊接、绑扎按设计技术规范要求施作。

4)安装

成孔检查合格后,再次用高压风清孔一次,将相应的锚杆人工抬至孔口穿锚杆。

穿锚杆时要人工缓慢送入,避免锚杆弯曲。

5)注浆

采用二次注浆法,。

第一次注浆孔底返浆方式注浆,直至锚孔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且有稀水泥浆压出时,方可停止注浆。

第二次注浆待第一次注浆结束约1.5h后插管并高压注浆,灌浆压力1~1.5Mpa。

结束后应观察浆液的回落情况,若有回落应及时补浆。

液浆作业过程应做好注浆记录,同时,对每批次注浆采样进行浆体强度试验。

6)钢筋砼框架施工

(1)喷射砼最大骨料不大于10mm;

(2)喷射砼终凝2h后,应浇水养护。

(3)喷射砼的厚度应完全覆盖主动防护网为宜。

2.3地表截水分部工程

2.3.1施工顺序

截水渠的施工顺序:

放线→开挖→基槽地基夯实→模板安装与加固→混凝土浇筑→养护→清理及修补。

2.3.2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

a)基槽

1)开挖前应准确放线,严格按照开挖线进行开挖,基槽可用人工开挖,挖出的土方运至弃土地点。

2)开挖时,测量放线人员应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

开挖后人工修整并夯实整平基底,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基底用2~5cm厚水泥砂浆找平,遇边坡有局部超挖较大架空处采用C10浆砌块石嵌补。

找平后的基础底面较框架梁宽50mm,作为立模的基面。

4)基槽开挖验收合格并经监理单位同意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b)模板的安装与加固:

模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

用14圆钢筋打入地面和钢管支架联成整体固定模板。

检查模板接缝,空隙用海绵条堵塞紧密防止砼灌注时漏浆。

c)砼灌注和养护

砼机械拌和,铁斗车运输,振动棒振捣密实,保证质量。

砼浇筑完成后,及时草袋覆盖洒水养护。

2.3施工组织管理

2.3.1项目领导机构

该治理工程项目领导机构为紫阳县国土资源局,在紫阳县国土资源局的监督管理之下,形成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直接参加的“三方”管理体制。

按照上述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实施治理工程,使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通过承发包关系、委托服务关系和监理被监理关系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工程项目组织系统,在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规范地、一体化地运行,顺利完成工程项目。

2.3.2管理制度

a)项目施工招投标制度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对工程施工进行招标,选择具有地质灾害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和具有地质灾害监理资质的监理企业进行施工及监理。

b)工程监理制度

项目工程施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由监理单位编写《项目工程监理规划》,制定具体细则。

c)工作制度

该治理工程施工阶段应建立以下制度:

工程开工申请制度;

②工程监理旁站制度;

③隐蔽工程、检验批、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④技术复核制度;

⑤单位、单项工程中间验收制度;

⑥设计变更处理制度;

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⑧施工款支付签审制度;

⑨投资监督制度;

⑩监理日志记录制度。

2.3.3施工质量管理

a)建设单位应建立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检查、监督、评价方法,奖惩办法和标准,确定项目管理者对质量实行无条件的检查和监督的权力。

b)施工单位以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验标准、设计文件等为依据,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强化工程强制性标准。

c)质量控制的原则是:

以质量预控为前提,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对不合格材料、配件、设备严禁使用;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或未经验收、下道工序不得施工的原则。

d)实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办法,以事前控制(预防)为主,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实行有关材料试验制度和设备检查制度;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有目的的进行巡视检查和旁站监理,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验证纠正效果。

e)监理单位要根据工程需要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驻工地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

f)施工单位应按施工图纸及相关工程的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g)工程的施工放线,由施工单位按施工图纸进行,监理单位进行复核,或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

h)施工图纸的局部变更,须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代表商定报设计单位认可后实施。

i)工程项目的验收:

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与监理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工程质量验收与质量评定,对验收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代表参加进行质量验收。

2.3.4施工监理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O222-2006),施工监理是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工程工期和造价、提高工程效益和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监理单位参加对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组织设计、指导施工、监督验收。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应具有法人资格和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资质。

鉴于该项目为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可设项目总监理工程师1名,专业监理工程师1人。

总监理工程师:

是监理公司派往工地的全权负责人,主要负责制定各种监理程序和有关制度、对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和办理、批准监理工程师的报告及各类合同管理方面的文件。

专业监理工程师:

经总监理工程师授权,主持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的施工监理。

具体职责为监理工程是否按设计进行、是否按合同要求施工,并检查建设单位是否履行的合同规定的各项职责。

监理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

a)协助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编写开工报告

b)确定承建单位选择的分包单位;

c)审查承建单位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提出改进意见;

d)督促、检查承建单位执行合同的情况,调节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之间的矛盾;

e)检查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验收分部分项工程,签署工程付款凭证;

f)组织设计单位、承建单位进行工程初步竣工验收,提交竣工验收报告;

g)审查工程结算。

2.4施工安全

2.4.1一般要求

该治理区的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确保安全生产,为此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a)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且有一定的施工经验,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条例的要求进行,开工前对现场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向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

b)所有管理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特殊工种必须取得操作资格证和学习《操作规程》后,才能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

c)必须采用信息化施工,加强对边坡的监测和检查,遇险情立停工并通知相关人员撤离,通报相关单位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作业。

d)制定安全应急预案,责任落实到人,准备好安全应急设备等;

e)施工前编制安全与文明施工细则,组织现场全体施工人员学习;

f)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办事,经常检查施工现场有无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和处理;

g)做到文明施工,施工现场整洁,交通通畅,排水良好,各种材料分类堆码齐全,垃圾、污水及时处理;

h)施工中确应无法避免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事后应及时进行恢复治理。

2.4.2工程施工危险源

a)坡脚312国道危险源

该施工场地紧邻县道,施工单位必须在途径施工场地范围内的道路范围内设立警示标志要求过往车辆减速慢行,防治发生交通事故。

b)坡面修整危险源:

处于高坡施工,机械必须平稳操作,稳妥停置,防止操作不当发生翻车事故。

c)坡脚危险源:

其一为削坡施工时掉落的土块砸伤村民及损坏村民房屋,其二为挡土墙施工时块石掉落砸伤施工人员。

施工单位应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d)施工用电危险源:

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用电的接线操作,禁止其他人员进行施工用电的操作。

e)机械危险源:

主要为混凝土搅拌机,应由专业人员按章操作。

2.4.3临时排水措施

若工程施工处于汛期,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必须修建临时排水渠,确保降雨时不形成坡面泥流。

2.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该项目施工计划实施期限为60天,从2017年6月~2017年7月,具体实施计划与完成期限见表2.1。

表2.1项目实施计划表

序号

实施阶段

实施内容

进度安排

1

勘查设计

野外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地质勘探、土工试验、整理资料、编写勘查及设计报告。

2017年3月

2

前期准备

组织勘查设计报告评审,开展项目招投标,

确定施工单位。

2017年4-5月

3

工程施工

抗挡土墙、坡面修整裂缝回填、排水工程

2017年6-7月

4

工程竣工资料

整理

整理竣工资料,编写竣工报告。

2017年8月

5

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2015年9月

2.6施工的协调与沟通

a)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地方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确保治理工程顺利开工、顺利施工。

b)地方国土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应切实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及时协调及积极处理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村民有关的问题,确保治理工程顺利实施。

3应急治理工程投资预算

工程静态总投资为56.46万元,建安费为46.14万元。

资金来源为紫阳县人民政府专项资金,资金已到位。

 

4工程监测

4.1监测阶段及监测主体

工程监测分为施工阶段监测和工程竣工运行监测。

在治理工程施工阶段中,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程中坡体的变形破坏进行简易监测;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行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有地质灾害勘查资质的单位进行防治工程运行效果监测。

4.2监测目的及任务

施工阶段监测目的为确保施工安全,运行阶段的监测目的为检验工程运行效果。

两阶段监测任务为:

成立监测机构,设置监测人员;

划定监测范围,建理监测点;

开展监测工作,记录监测结果;

整理监测资料,评价防治效果。

4.3监测方法及内容

根据治理区条件,建议监测方法以宏观巡查为,主仪器观测为辅。

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坡体变形监测、大气降水监测、运行效果监测。

4.4监测范围及监测对象

监测范围北至坡顶,南至抗滑桩。

监测对象为:

坡体变形、抗滑桩。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