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工艺学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3537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工艺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音乐工艺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音乐工艺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音乐工艺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音乐工艺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工艺学doc.docx

《音乐工艺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工艺学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工艺学doc.docx

音乐工艺学doc

音乐工艺学

音乐工艺学包括乐器制作工艺学、音乐建筑工艺学和电子音乐工艺学。

本章重点介绍乐器工艺学。

一、乐器工艺学与乐器工艺

乐器工艺学是研究、总结利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建构集中产生声音能量的乐器的工艺化过程和工艺形态的规律,及其所蕴涵的人文特色和科技因素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乐器,其物质性形态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物质的功能性及工艺技术性,形成了各种乐器的基本形态特性。

乐器工艺的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及时代性凝聚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智慧,其人文作用和艺术价值都值得重视。

乐器工艺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古典音乐文献《乐记》中,可以发现“乐”的社会内涵和发展线索:

“凡音者,生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

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惟君子为能知乐……”可见,“乐”字包含着文明的概念。

“乐”也有五声、八音总称之说。

“器”,物也,在中国汉字中可释为容器、器皿。

“器”是依据一定功能、指标的要求,并由“可考之事行”制造出来的具体的物态形式。

“器”作为物质的实现手段和方式,处于承转关系的中心位置。

“工”在古汉语中,意味着“巧也,匠也,善其事也”。

凡执艺事成器以利用皆谓之“工”。

又云:

“工,巧饰也”,在古籍中单独用“工”字时有工艺、工巧、精巧、精致、精密、擅长之意。

“艺”最初之意为种植、种树的意义,植物的生长是有着不断变化的。

莫测的神奇之感,也可以解释为有创作之意。

《考工记》中记载: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为圣人之作也。

”创造的艺术和工艺的技术都包含在工艺的范畴之内,可见,工艺之作并非常人之事。

在古代,乐器更是被视为神圣之物,因此曾被作为法器、礼器、道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影响极其深远。

乐器工艺反映并表现着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一种利用与改造的关系。

技术意味着人对自然界有目的性的变革,并在本质上反映着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

在这种关系中,技术是按照人的目的而使自然界人工化、对象化的过程和手段,是人的知识、能力与物质相结合,对自然进行重建的动态过程。

因此,乐器工艺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客观与主观两种属性。

乐器并非是单纯的工艺品,它融合视觉、听觉、触觉、情觉为一体,能够驱动人的情感。

是一种符合人的多方面需求,具有严肃理性和高度浓缩工艺形态的特殊器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乐器工艺”一词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乐器的创造不仅证明了人类认识自然、掌握材料性能、加工材料的技能、利用材料的智能,而且能够利用所获得的技能和智慧,按照自己的审美观不断创造出风格结构不同的器物——乐器,来满足人的生理及精神上的需求。

人类社会文明不断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人类自己的审美标准,以及对乐器的鉴赏能力。

对乐器的工艺形态及材料质感、声学品质以及人文内涵等因素的解释,丰富了人的想像,是人们在欣赏乐器的工艺风格和器乐作品时特有的精神活动和认识过程,从而全方位地体现了乐器工艺的价值取向,促进了乐器工艺学的发展。

乐器工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诸多因素相关联,特别是自然环境、民族风俗、宗教信仰和时代因素等,它们对乐器工艺风格、特征的形成和演变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漫长的乐器工艺的创造活动中,人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受到不同自然条件及文化的影响,造就了特有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对各种材料的把握能力和加工技术,因此,形成了结构风格各异的乐器。

每种传统的乐器工艺的形成都是历史文化的浓缩,具有很明显的传承性,使乐器保持着原始造物时基本的形态和结构,为乐器工艺学的建立、研究,提供了丰富可靠的依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乐器的工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表现,既具有文化艺术特征又具有科学技术因素,它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具有多层次内涵的、极为丰富的系统工程。

乐器的工艺形态具有创造性、传统性、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性及艺术性的特征。

乐器工艺体现工艺者对工艺设计的性质、功能、范围、目标、对象、程序、体系等方面的总体认识,也是社会、文化、经济、科技、艺术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工艺者头脑里的综合反映。

所以,优秀的乐器工艺者不能仅仅把乐器工艺理解成手工操作或是工程技术,而应能在传统工艺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按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有限量的个性创作。

这是形成乐器工艺风格或品牌特征的重要的因素,也是乐器固有的工艺特质。

除此之外,还要充分注意工艺艺术及科技文化,人文历史载体的作用和传统工艺的继承。

传统工艺随着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综合成为一种必然,因此,乐器工艺学也有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乐器工艺的形成是以人类加工利用材料为起点的。

它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着。

近万年来,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通过艰苦的劳动不断地提高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把握能力以及完善加工技术,并在不断的获得技能和智能的基础上,造就了自己的审美观和创造意识。

由于受到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经长期积淀,对物体的发声原理的规律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创造了结构、形态、风格各异,难以数计的乐器,把人类引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统一的崭新境界。

乐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宠儿,它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个阶层。

社会因素、民族风俗、宗教信仰和时代的科技因素都对乐器工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将这些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乐器和谐有序地发展和传承,是乐器工艺学研究的宗旨。

随着乐器种类的增多,为使乐器工艺规范化,出现了据乐器发声体的材料进行分类的“八音”分类法,即金(钟、铙)、石(磬)、土(埙、缶)、革(鼓)、丝(琴、瑟)、木、匏(笙、竽)、竹(排箫、笛)的“八音”分类法。

“八音”后来成为各类乐器的统称。

材料的质量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质也不同。

古人对材料中存在的这种自然规律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利用和总结,形成了乐器工艺学的雏形。

乐器工艺学包括手工艺和现代乐器生产工艺,既能解释传统乐器工艺的现象,又能包容现代乐器生产的形态。

乐器工艺学广义的界定,有利于作为人文科学全面的、深层次的理解、思考、阐述和解释;狭义的乐器工艺主要指传统方式的手工乐器工艺,从而与工业化乐器工艺方式形成了两个互相补充的范畴。

二、乐器的产生与完善

1.工具到乐器的演化

乐器工艺的形成是与人类对工具的创造使用分不开的。

乐器,由工具演变之初,是一器一音的单体发音,从严格意义上讲,应称响器。

只有把一些发声的器物按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制作、使用(其中主要的是按音高进行编组,形成符合音律化的形态),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乐器。

培养人的听觉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也是音乐产生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农耕及渔猎文明产生了磨制打制的石质工具和陶器,例如:

石犁、石刀、石镰、陶盆、陶响及弓、弦、箭等。

一些拟音的工具长期大量使用,逐渐培养了人的音列听觉观念,开发了人类创造音列的智能和技能。

在人类生存条件得到保证后,由于生产有了剩余,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将一些易发响的石质(石犁、石镰)工具按体积大小悬挂起来,敲击发出悦耳的声列,形成了有编悬音列概念的编磬;将狩猎传递信息的骨哨增加音孔后,产生了能够吹奏出具有音阶的骨笛;由弓、弦逐渐演化为弓形拨弹乐器——箜篌等,陶制的容器与兽皮组合成陶鼓,打猎用的陶响或称陶弹演化为陶埙,使能够发出声音的器具逐渐按着符合人类听觉审美需求进行再创造或精加工,形成了早期的乐器工艺审美趋向和具有音乐审美意义的乐器。

2.钻孔技术的产生——乐器工艺初见端倪

石器时代穿孔技术的发明是石器制作技术上的一项突破,它以“工具再造工具”的复合智能方式,体现了人类文明进入新纪元。

钻孔技术基本上分为钻穿、管穿、琢穿三种,它促使带柄石器工具和悬挂器物的产生。

这一技术的发明,直接影响乐器的创造和进化。

从早期出土的骨哨上的开孔不难看出,在钻孔专用工具创造出来之前,骨哨上的开孔只是用石刀或石斧等石刃工具与骨质的管壁锉磨而成,孔型呈缺口状,音孔周边纵向和横向的水平面差距很大,不利于用手指按堵吹奏。

从河南贾湖骨笛的出土,我们可以看出约七千年前,在乐器工艺上的钻孔技术的成熟与精彩的运用。

从贾湖出土的两支骨笛上看,每支骨笛上面有七个标准音孔,孔径规格统一。

两支骨笛分别在不同的音孔一侧钻有微孔调音,不难看出对乐律应用的精确程度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水平。

将石犁或石镰钻上孔悬挂起来,当敲击振动时阻力减到最小的程度,使物体得到充分振动。

这种悬挂工艺方法的发明,保证了物体最佳声学性能的体现。

按物体的体积大小排列悬挂,产生悦耳的音列,创造了编磬这类乐器。

同时,可以看出当时的音律观念的形成和对物体发音规律的认识。

在这一时期的乐器制作工艺中,体现的多孔骨笛七声音列观念和埙的小三度音程的概念,预示着某种独特听觉心理的形成和乐器工艺的逐渐完善。

三、乐器装饰工艺的形成趋向

乐器工艺的形态和功能是相互依存的。

不同的乐器工艺不仅影响并限定了一定的装饰形式,乐器工艺方式有时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方式和形式。

乐器的装饰工艺不仅是一种艺术和文化,而且也是历史事实的反映。

一个装饰图形,一个纹饰,只有与乐器工艺结构及装饰艺术相结合,才能形成它的文化实体。

乐器装饰工艺传达和表述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

一定乐器装饰的品格、形式、风格的形成,实际上是乐器工艺材料与工艺技术和工艺过程的一种限定。

乐器工艺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和文明的标志,夏商时期以来,烧陶技术的成熟和青铜技术的出现对乐器的装饰工艺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陶器和青铜器都有着较好的可塑性。

同时,从乐器的使用规模及工艺的精细程度不难看出,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水平。

1.统治者炫耀权贵对乐器装饰工艺的推动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逐步发展,王室贵族的生活盛行着享乐之风,乐器成为诸侯贵族炫耀地位、权力和满足感官享乐欲求的象征,因此形成了先秦时代辉煌的钟磬音乐,这种风格的音乐对乐器工艺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乐器装饰工艺的发展。

因此,青铜编钟,演变为富贵及权力的象征,当作“明尊卑、别上下”,体现等级的礼器,其象征功能远远超越了原来的实用功能。

乐器的拥有数量,经常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钟磬这类乐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则,“天子在宫中行乐时,是在殿堂四周都摆设编钟、编磬这类编悬乐器;诸侯行乐,则是三面有编悬乐器;卿大夫行乐,是两面陈设乐器;士,就只能在一面设编悬乐器。

”商代的诸种虎纹、龙纹、鱼纹石磬,都具有这种人文意义,特别是虎纹大石磬的图形,更是让人直接体验到一种有意刻画出来的威慑力。

商代的青铜乐器兽面大饶和饕餮纹铜鼓,通过表面纹饰,反映的也是商代统治者炫耀武力和权力威严的观念,以及将这种观念从外在的图形上给以情绪化的审美意识,造型威严、纹饰丰富、制作精美,常以抽象和半抽象的动物纹样为主要装饰,最突出的是饕餮纹,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

这些装饰性图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很浓的文化意识。

2.乐器工艺的成熟和完善

商代和周代青铜器铸造工艺达到了顶峰,由于乐器装饰工艺的高度发达,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了乐器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考工记》中记录着钟磬等乐器制作的重要工艺技术指标。

这也是古代乐器工艺学逐渐完善的过程。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不难看出古代乐器工艺在乐律学、精密铸造技术、材料学以及乐器的装饰工艺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精模的雕刻技术、失蜡铸造法、后期的调音编列及悬挂敲击方式,都充分证实了人们对物体振动形成的认识和乐律及音阶观念的成熟。

乐器工艺在全方位上得到升华。

但是,这一历史时期,由于过分注重乐器装饰的豪华、规模的庞大、构造的复杂以期作为权贵的象征器物,而忽略了对乐器音质功能的追求,导致一些乐器悄然消失,以致在近现代的乐器家族中难见其身影。

从当时的乐器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秦音乐形态思维,例如三分损益律,五声、七声音阶以及十二律观念的确立、展示及其成熟,无论在中国音乐史,还是在乐器工艺史上,至今仍可视为一个奇迹。

从这一时期乐器的工艺造型上看,可谓是龙飞风舞,注重造型和工艺上的渲染,构成了这一时期乐器工艺的审美趋向。

现代乐器工艺注重形态的隐喻性、功能化以及文化的历史性,重视形态的品格,重视社会、心理、文化的文脉意绪,重视现代与历史的承续与整合,重视感性和经验,传统的乐器工艺为此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使人们对乐器工艺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手工工艺的层次上。

乐器装饰工艺是文化的产物和文化的一种艺术存在方式,乐器装饰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先秦的许多乐器,无论是在器型的整体设计,还是表面的彩绘图案,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效果,从乐器工艺的角度讲,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些设计还反映出一定文化的、音乐的审美观念。

先秦乐器的工艺设计水准,在曾侯乙墓出土乐器上有集中的反映。

例如编钟钟体上那些精细的铸纹、钟架的铜人柱、磬架的怪兽立柱、悬鼓的鹿角立鹤、瑟上的各类图纹、五弦琴上的十二风鸟图以及在十八簧笙中绘录的典型的周文化符号“三极纹”……如此种种,这些装饰性图纹,不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很浓的文化意识,并且,仅就乐器工艺艺术的个性及其精美程度而言,是乐器装饰工艺上的里程碑。

四、乐器工艺本质的深化

应该说,乐器工艺的本质并不只是一种纯艺术现象,它是人类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价值。

为生活艺术化的造物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文明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艺术化生活理想的具体表现,是人类从生活走向艺术、接受艺术的中介桥梁。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乐器工艺形成一种文明发展的聚合形式和完整的体系。

斫琴工艺文化的完善,从先秦到汉魏逐步完成定型转化的拨弦乐器——琴的出现,在汉乐中它继承了周代文化传统,获得了文人音乐文化品格,这和文人安身立命、道德修养等意识层面的内容紧密集合在一起。

琴,被赋予一种文化的色彩,在这一时期备受推崇,因此,产生了《太古遗音》、《太音大全集》、《新刊太音大全集》、《风宣玄品》、《古琴纪事图录》等大量琴学专著。

在制作工艺方面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琴的整体朴讷文雅的造型在汉代基本定型后,形成了制琴工艺的规范化和理论化。

在这一时期斫琴工艺方面的专著《琴记》、《碧落子斫琴法》、《僧居月斫琴法》、《琴苑要录》等,大都从施材的配料、底面厚薄、髹漆工艺、琴体规格尺寸、琴堂挖制及纳音、龙池、风昭(即音孔)位置的确定,徽位的计算,徽的规格,材料的选用,以及弦轸的装配都有规范的要求,甚至形成了秘旨要诀。

经过长期的乐器工艺实践,人们对各种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自然材料按照有利于振动的方式,组织搭配构成乐器的琴体结构,多种材料的复合应用方式是乐器工艺智能和技能上的一次飞跃,同时,标志着以音律为中心的乐器工艺的成熟。

这对后来其他拨弦乐器,如琵琶、古筝、箜篌、阮等的制作工艺产生重要影响。

琴、瑟、筝、箜篌、琵琶、阮、笙、竿等乐器的成熟表示着全面体现乐器工艺结构的灵活可调的多种复合性能(材料、音域、音律、音色),乐器以丰富的性能和技法体现了高规格的音乐表现力。

典型的传统乐器都是一段历史文化的浓缩,可以说在一切的历史、文化研究中,物质资料研究是第一性的,乐器工艺作为物质属性的一部分,具有很明显的承传性,它忠实地保持着当时造物的基本形态结构。

五、乐器工艺与材料

乐器工艺与材料相辅相成。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为了使材料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人们对材料的内部结构进行变化和改造,这种变化和改造作为材料,尤其是自然材料本身的重建,对乐器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1.乐器木材的结构属性

木材是乐器工艺中应用最普遍的材料,有自然而美丽的纹理,质轻牢固,易于加工,易于振动,但在工艺加工后容易变形、涨缝和开裂。

对木材的加工处理是乐器工艺的重要环节。

由于木材的纵向抗拉强度超过径向抗拉强度的20倍,在工艺结构上形成缺陷和限制。

这些特点与木材的内在结构有关。

木纹组成了木材的宏观结构,这种结构单元由一些比聚合分子还要大的生物细胞组成。

其中最广泛的是管胞,它们是空心的沿木材纵向伸长的纺锤形细胞。

木材作为一种天然的聚合复合材料,主要的聚合分子是高纤维素,因为纤维至少是全部直链的,而且没有支链,所以有相当高的结晶度。

除了具有50%以上的纤维素外,还含有10%~35%的木质素,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三维交联聚合物。

2.乐器木材的处理工艺

在现代工艺设计中,除利用木材纵向强度等有利因素外,人们采用胶合的方法来改善木材本身结构中不利的因素和各向异性。

如胶合板,使其强度分布在纵横两个方向上。

例如:

在钢琴的弦轴板、复合钢琴的音板、竖琴的音板,都利用改变材料的自然纤维结构的方法来弥补材料的自然缺陷;将若干小规格木块有规范的组合,形成的集成材料,消除了由于内部纤维结构形变时产生的应力,中国古代用这种方法造琴,称“百纳琴”;浸胶法处理材料,又称“浸胶木”,增加硬度和密度,改变了木材原本的特性,用于乐器特殊部件上,有着明显的效果;采用热定型的方式制作提琴侧板、吉他侧板、琴弓等乐器的部件,以保证木材自然纤维的完整;在古琴及其他一些民族乐器的制作工艺上,碳化处理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古代就有焦尾琴之说;此外,还有利用发酵法和微波法,使自然材料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性。

3.对乐器材料质感的审美认识

材料确定着形式,材料也体现了风格。

在与人的关系中,乐器工艺材料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韧度等实用功能属性外,还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层面上与人发生更深刻的联系。

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逐步建立了一种对材料质的感受性,这种感受有时成为一种习惯性与敏感性,与人的日常经验和联想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美感的一部分。

4.乐器材料的应用

乐器材料的内在结构规律是材料的自然属性,人们必须适应它、把握它,在把握内部存在规律的基础上去利用它。

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人们积累和形成了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处理方法,甚至上升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认识和工艺规范。

它体现了来自材料的限定,如金属的刚性和延展性,木材的弹性、传导性,漆的涂饰性、流动性,皮革的柔韧性等,人只有在各种材料性质限定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创造性。

5.乐器材料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对工艺物质材料的视觉感受,一直与人的心理活动、审美活动相联系。

所谓材质感,就是指人对各种物质材料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

木质材料的轻松感、自然的色泽,由内在结构显现的纹饰,给人传递一种自然的美感。

重视这种自然材料本质的保护与呈现,从而在自然材料的视觉感受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与生命气息的回味,表现人对自然材料的倾心与热爱。

乐器工艺木材中的紫檀、花梨、鸡翅木、铁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在乐器的装饰工艺上使用的金、银、象牙、玉石等贵重材料,一方面是由材料内在的品质所规定的,另一方面则又是人为所限定的。

由于材料各种内在结构及在自然界中数量的多少,它在人的需求意识中形成了价值高低不等和层次上的贵贱区别。

当然一件乐器的价值高低,除注重材料的品质外,声音品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除乐器主体外的其他一切配件的类型和质量,以及调整状态和附件的设计利用等,都对乐器的声音品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6.对材料的认知程度体现工艺者的综合素质

人对某乐器工艺的态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材料价值的高低。

乐器材料在听觉上,给人传达了一种感受的联想。

编钟、石磬、铜鼓、铜锣、响板、定音鼓等一系列打击乐器,竹笛、笙、唢呐、单簧管、双簧管等一系列吹奏乐器,以及二胡、京胡、提琴、吉他、箜篌、琵琶、古筝、古琴等拉弦及拨弦乐器,管风琴、钢琴等键盘乐器等,都是依靠不同材料而产生音响的。

人在长期的乐器工艺实践中,不仅在视觉上对材料形成了认识,在听觉、触觉上也建立了明确的感受,形成一种对乐器工艺材料的立体认识。

当然,这种立体感受在现代人类感性发达的体验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人的视觉感觉受到一定的物质材料、器物的冲击时,总想用手去抚摸,以全面感受物的品质。

一件好的乐器让人产生使用的欲望,这种体验是不能被其他东西代替的,是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需要直接地用肌肤接触或用眼睛观看,用耳朵听,甚至用嗅觉闻,才能有全面的生理直接感觉。

人对工艺材料、乐器工艺的感受是综合的,由视觉、听觉、触觉等生理感受而形成心理的和审美的感受,这种经验性审美、心理感受会反过来影响和规定工艺材料的选用趋向。

但材料在自然界中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通过造物与人发生各种联系、为人所用的。

对材料的科学认识和研究包括很多方面,如材料组织分析中的微观组织与宏观组织;单一组织与复合组织中的致密组织、纤维组织、多孔组织、复合组织、叠合组织等;材料密度分析中,组织松密特性对材料质量性质的影响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声学性能的基本参数作为乐器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

金属材料力学包括冷加工、热加工、塑性变形、位错、断裂、温度对力学性质的影响、木材力学中的强度、应力强度——应变度曲线、蠕变等。

此外,对材料的外观肌理的充分重视,也是乐器工艺学对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

工艺材料加工中的胶合,拼接、材料中干燥程度、水分变化影响到工艺的耐久性。

以材料常见的力学性质而论,材料受力后就会产生形变。

只有当人们能充分认识材料的特性、掌握特性时,才能发挥材料中的特殊性能,组成结构合理,产生相适应的声音能量的乐器工艺形态,使之成为耐久、实用、美观的乐器。

这在乐器工艺研究范畴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六、现代乐器工艺技术的形成

1.乐器工艺技术与工艺艺术的统一性

只有在乐器工艺技术与工艺艺术取得高度和谐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趋于完美的乐器。

我们强调乐器工艺技术与工艺艺术间的根本联系,并不意味着否定或轻视工艺中艺术的重要价值和能动作用,而是把技术理解或上升为一种精神理想的完善。

乐器工艺离不开工艺技术,工艺技术对工艺艺术起决定性、根本性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工艺技术等同于工艺艺术。

就工艺技术而言,进步发展是其本质特征;就工艺艺术而言,它是非进化的。

因此,进化的本质是工艺技术的本质,非进化的特征则是属于乐器艺术形式和风格的。

乐器的工艺形态和功能是相互依存的。

在技术的层面上,乐器工艺是进化与非进化的统一。

乐器工艺经过了一个从粗疏到精致、从简陋到丰美的发展过程。

乐器工艺的艺术质是建立在工艺技术和结构限定上的,工艺技术的进化则必须通过具体的乐器形态来表现。

2.乐器工艺的目的性和价值性

乐器工艺的目的不是创造单纯的工艺品,而是要以集中产生声音能量为中心目的的既实用又有审美价值的乐器。

在这一价值属性和实用目的的限定下,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成为乐器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随着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提高,乐器工艺也在不断地去适应人的审美水平的提高。

当今出现的乐器经千百年的演变发展,从结构规格、乐器形态、风格特质上已经基本确定。

鉴赏、研究以往杰出制作师的作品,已成为乐器制作工艺学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3.乐器工艺中的工程技术

乐器工艺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材料的不断发现、认识、掌握、利用的过程。

在乐器制作者的工艺实践中,不仅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乐器工艺形态,而且积累了利用材料的方法和经验。

在传统乐器工艺的记录中,对材料大多数只有一般性外在的描述和经验感受,而缺少科学的分析和实验数据。

在现代乐器工业生产的工艺化过程中仅仅靠一般经验是不够的。

例如现代钢琴的生产工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

每一架钢琴约由360多种零件组成,总计9000多件的组合。

每台钢琴耗用木材量是0.5—1立方米,还有几百公斤的不同材质的金属部件及皮革、呢毡、油漆等十几种辅助性材料。

所以不难看出,现代钢琴的生产工艺是十分复杂的,与传统概念上的乐器工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乐器工艺的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当今乐器工艺的含义并非只靠双手、简单的工具、原始加工方式和有限的天然材料制造乐器,因为现代的乐器工艺除了与美术发生密切关系外,还与科学技术、现代的机器加工方式等多学科密切相关,并被赋予时代的意义。

所以为了区分不同的工艺方式,人们习惯称原始工艺方式为传统乐器工艺。

它所注重的是其手工性及手工性所包含的一系列入文价值的工艺特色,也就是用手工直接完成理想乐器和借助机器动力来间接地达到目的,表现了人类所具有的两种不同趋向的智能和技能。

由于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