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950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实施项目的必要性和意义1

1、实施项目的意义1

2、实施项目的必要性2

3、市场分析6

二、实施项目方案的可行性9

1、区位优势比较明显9

2、气候条件十分适宜9

3、基础设施条件完备10

4、桑园基地初具规模10

5、产业链条初步形成10

6、政策环境条件良好11

三、项目的技术基础12

四、建设方案15

1、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15

2、建设地点15

3、项目建设期限15

4、进度安排15

5、项目进展情况16

6、土建工程16

7、设备购置18

8、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18

9、项目建设标准20

10、安全生产20

五、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21

1、环境保护措施21

2、资源利用和节能措施23

六、项目法人基本情况25

1、企业简介25

2、所有制性质25

3、经营范围25

4、近三年财务情况26

5、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26

6、主要股东的概况26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7

1、投资估算依据27

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28

3、资金筹措28

4、贷款偿还计划28

八、财务、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28

1、财务效益分析及经济效益28

2、盈利能力分析30

3、财务评价30

4、项目风险分析30

附表:

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表1)

2、流动资金估算表(表1-1)

3、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表2)

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表3)

5、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表4)

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表5)

7、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表5-1)

8、财务现金流量表(表6)

9、贷款还款计划表(表7)

10、敏感性分析(表8)

附件: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代码证书

二、全国缫丝企业生产准产证

三、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证书

四、质量、环境认证证书

五、农行安康分行贷款承诺函

六、农行安康分行关于2007年信用等级评审结果的通知

七、2004、2005、2006年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八、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自筹资金承诺函

九、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6月账户存款证明

十、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土地使用权证

十一、安康市发改委关于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的备案确认书

十二、安康市经委关于建设茧丝绸产业化开发项目的意见

十三、安康市城建局城市规划意见

十四、安康市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登记审批表

十五、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排污许可证

十六、汉滨区环保局“绿色企业”命名文件

附图:

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平面图

安康市茧丝绸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

资金申请报告

一、实施项目的必要性和意义

1、实施项目的意义

陕西是“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老百姓历来都有栽桑养蚕的传统,作为支撑安康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传统项目——蚕桑产业,在经历了自1995年以来长达八年的低迷徘徊之后,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方针的实施,蚕桑业又一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蚕桑产业是安康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当前,加快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丝绸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国家加快重大产业布局调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把茧丝生产基地向中西部内陆省份转移,加大对蚕桑主产区的扶持力度。

省委、省政府把绿色产业作为陕南突破发展的主攻方向,为加快发展蚕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十一五”期间,全市蚕桑产业要力争实现“四个翻番”;即蚕种发种量由45万张增加到100万张;蚕茧产量由1500万公斤增加到3000万公斤;厂丝产量由1000吨增加到2000吨;蚕业收入由5亿元增加到10亿元。

经过五年努力,使安康市成为全国重要的蚕桑产业基地。

该项目引进成熟的先进技术,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将有效提高蚕桑产业规模,促进加工产品升级、换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带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使我市蚕桑产业化发展上一新台阶。

2、实施项目的必要性

A、全面启动“东桑西移”工程的需要

2006年3月,商务部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东桑西移”工程工作,研究制定今后5年茧丝绸行业工作规划,提出了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具体工作步骤。

“东桑西移”工程是以提高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为目的,以调整茧丝绸行业和区域结构为主要内容,以政策引导、科技创新、文化统领为手段的系统工程。

“东桑西移”不仅仅把种桑养蚕由东部移到中西部,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东部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移到中西部,比如供应链理念、订单农业、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等,这些理念、思想、技术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逐步被农民接受,将会逐步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技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东桑西移”有利于农村“乡风文明”,通过龙头企业会把先进的文化带到农村,农民通过对龙头企业的观察,会对市场经济的文化有一个全面地、深入地理解,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道德建设,增强法制观念。

同时,也会加强文化的硬件建设。

“东桑西移”本身是客观发展趋势,是调整茧丝绸行业和区域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内容。

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因此,项目建设是全面实现我国“东桑西移”战略的需要。

B、实施我省陕南突破发展项目的需要

2006年7月23日,省政府在西安召开了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座谈会,省委副书记、省长袁纯清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要求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陕南突破发展的时代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找准方向,明确重点,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为实现陕南突破发展而努力奋斗。

会议指出: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在陕南;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难点在陕南;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焦点在陕南。

实现陕南突破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客观要求。

陕南突破发展要害在绿色,根本在产业,关键在规模。

其基本方针是依托山水,重在富民,多元化发展,规模化做大,标准化提升,产业化推进,生态化保证。

要做到这些,就要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产业的突破是陕南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要借助最具优势的资源,发展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促进从优势资源到优势主导产业的升级。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省政府召开的陕南突破发展会议精神,它是我省陕南突破发展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对促进我省丝绸业发展具十分重要的作用。

C、增强企业活力,发展我省丝绸事业的需要

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厂丝储备生产基地企业,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会员。

2004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AAA级信用企业,汉滨区的“诚信纳税户”、“纳税大户”,被区环保局命名为“绿色企业”。

多年来,公司坚持实行“订单农业”,与农户累计签订《鲜茧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30000多份,实行“保护价收购”,承担蚕农的市场风险。

建立公司、茧站两级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蚕桑实用技术,免费对蚕农进行栽桑、养蚕、桑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省力养蚕、方格簇营茧等实用技术。

2006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7346万元,实现利润249万元,税金220万元。

带动当地农户3.5万户,项目辐射区平均人均年增收175元。

公司现在主要以加工生产白厂及副产品为主,项目建设,使公司在经营策略上走“兴桑—养蚕—收烘—制丝—织绸”一体化经营战略,增强了企业活力,延长了丝绸产业链条,促进我省丝绸产业向国际化发展。

D、我国丝绸品牌化经营的需要

“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时代将被逐步改变,丝绸的消费将重新流行,并产生多领域需求。

面对丝绸行业的未来发展,专家分析,今后丝绸发展将会面临两种趋势:

一是品种趋向多样化,比如蚕丝与棉、毛等原料混纺交织;二是家纺领域对高附加值丝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首批17家企业刚刚获准使用高档丝绸标志。

因此,发展我国民族丝绸工业,丝绸行业必须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

这预示着中国丝绸行业开始了品牌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E、建设新农村,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本项目实施拟采取农户+企业+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农户+企业的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引进先进的品种和技术,通过示范生产,引导农户参与生态园建设。

同时,企业通过对养蚕农户实行统一供种、技术服务、保护价收购、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二次返利分配和对蚕桑品种更新、小蚕共育、大棚养蚕、方格蔟等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工作,为农民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进产业化经营和提高蚕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形成稳定的蚕茧产销关系,保障“公司、基地、农户”的联结关系。

项目建设,可为当地农村富裕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减轻由于农村富裕人员过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压力。

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项目辐射区的农户的收入。

F、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我国古代蚕丝的发展促成了对外通商和文化交流。

早在公元11世纪,蚕种和养蚕技术已传入朝鲜,公元前2世纪传入日本,公元6世纪传入土耳其、埃及、阿拉伯及地中海沿岸国家。

桑蚕饲养技术是公元6世纪传人欧洲的,所以蚕丝代表东方古代文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丝绸是我国重要的产品,目前,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多个国家与地区饲养家蚕,年产蚕茧约800万担,产丝约5万吨。

我国的产茧量和产丝量都占全世界的首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蚕业有着十分光明的前途。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WTO),丝绸市场将进一步国际化和规模化,丝绸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就要求加强技术创新,改善和提高丝绸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丝绸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际化配置的总渠道,即以国内的劳动力、设施、自然资源,政府的宏观调控力等优势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方法,巨大的市场需求等进行优势互补,有利于扩大丝绸的出口和丝绸业结构调整。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区区位明显、气候条件适宜、基础设施完备、桑园基地初具规模,公司技术基础条件雄厚、蚕桑产业化链条初步形成,国家发展蚕桑产业化政策环境良好。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蚕茧质量,桑蚕丝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蚕茧生产及生丝生产成本,增加蚕农收入及公司收益。

据此,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3、市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丝绸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丝绸工业年产值900亿元,茧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丝绸贸易量占世界丝绸贸易总量的80%以上,丝绸年出口额40亿美元以上。

丝绸是一个国际依存度很高的行业,有80%的产品用于出口,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中国丝绸出口额为32.07亿美元,增长7.86%,其中丝绸产品出口量为17,485万件,同比增长4.78%,出口金额为10.22亿美元。

丝绸商品出口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全国外贸和纺织服装出口增长幅度。

55年来,丝绸工业从最初的11个省市发展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建立了完整的丝绸工业体系。

为了使有“纤维皇后”之称的丝绸从花色、品种到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国家从制定标准、建立专职检测机构、加强设备改造、改进工艺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先后在全国建立起8个新产品开发和品种花色设计试制单位,并大力推行丝绸原创作品。

目前丝绸产品已经形成数千个品种,几万个花色的产品规模;特细桑蚕丝、包覆包缠丝等新原料及混纺、交织等新工艺的应用拓展了丝绸的服用性;合纤丝织品的研制成功更是加快了丝绸产品日新月异的步伐。

除衣着外,丝绸产品广泛应用在装饰、日用、产业用各个领域。

我国已成为世界丝绸生产的出口大国,丝类产品和绸缎等原料性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

当今国际丝绸市场流行“中国的丝绸原料,意大利的商标,国际市场的价格”的说法,它准确地概括了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为他人作嫁衣的地位。

我国每年直接出口原料丝类两万多吨,而在最终产品上以来样加工为主,只是赚取少量的工本费和物料费而已。

1993年放开出口配额后,我国丝绸业过度发展,各地盲目建厂,各种乡镇小型缫丝厂、丝织厂遍地开花,低水平重复投入,导致初级加工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原料供给相对不足。

各新建小厂由于技术、管理水平不高,消耗了好茧却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丝绸产品,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却因原料不足或购进质次价高的原料而导致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下降。

恶性竞争的结果带来的是行业低水平发展。

我国与国际丝绸领先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是技术装备落后。

目前,日本、巴西、韩国自动丝机占85%以上,而我国只有60%;意大利无梭织机比例达90%以上,而我国仅为15.4%。

在生产加工技术上,印染后整理是制约我国丝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目前我国丝绸印染后整理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意大利等先进国家,而且能加工高档产品、相当于国际上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的印染后整理生产线仅占总生产线的10%,严重制约了丝绸最终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我国丝绸服装的价格仅为韩国产品的12,意大利、法国产品的16。

我国丝绸发展了上百年,但是始终没有一个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

令很多业内人士担心的是,更多的“中国制造”最终只能招致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起诉。

意大利每年从我国和印度等国进口大量原料,主要出口面料(印染绸)及制成品,他们拥有一批世界级的丝绸名牌,如“华伦天奴”、“娇娇”等,以中国原料制出的名牌树立了意大利丝绸在国际上高档、优质的整体形象,其产品价格高于我国同类产品的5~10倍。

有专家认为,我国丝绸企业缺乏自有品牌,主要是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企业创新能力弱、市场营销观念淡薄。

近年来,联合国、日本、法国等对印度、巴西、越南丝绸产业的扶持,上述几个国家已成为我国丝绸行业的竞争对手,印度和泰国形成了印度绸和泰绸等风格独特的产品,与我国争夺欧美市场以及越南、中亚等国市场。

根据国家“十一五”计划对农业的发展要求,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高科技新型农业的出现,使栽桑养蚕大幅下降,江苏、浙江等地一些缫丝业逐步萎缩,“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今后将是西部地区发展蚕桑业的大好时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衣着方面向高质化、时尚化,绿色环保化转变,人们对丝绸的消费也将逐步增大。

二、实施项目方案的可行性

1、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汉滨区位于我省东南部,汉江中上游,介于北纬32°22ˊ-33°17ˊ,东经108°30ˊ-109°23ˊ之间。

东接旬阳,西连汉阴、紫阳,北与镇安、宁陕毗邻,南与平利、岚皋接壤。

南北长101.2公里,东西宽81.6公里,总土地面积3652平方公里。

是我省通往东南、西南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2、气候条件十分适宜

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年日照时数1811小时,日照百分率39%,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07.5千卡。

年平均气温15.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2℃。

极端最高气温41.7℃(1966年7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9.5℃(1967年1月16日)。

初霜日11月20日,终霜日3月12日,无霜期252天。

≥0℃积温5760.8℃,春季占24.5%,夏季占42.4%,秋季占33.3%,冬季占6.1%。

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是发展蚕桑产业化的最佳区域。

3、基础设施条件完备

全区辖20镇,23乡,3个街道办事处,876个行政村,69个居委会。

总人口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79.2万亩。

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GDP)53.3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15.7%、第二产业占31.5%、第三产业占52.8%。

年财政收入3.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1元。

年产蚕茧量占全省33%。

项目建设所在地江北新区,区内有襄渝、西康、阳安三条铁路和多条公路,邮电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与全国同步完备,电力供给富余,省内外销售市场和客户联系紧密,基础条件完备良好。

4、桑园基地初具规模

项目建设地处长江上游,秦巴腹地,其海拔高度、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均适宜于蚕桑的生产。

据统计资料,至2006年底,汉滨区现有桑园面积19万亩,其中投产桑园约占16万亩。

在现有投产桑园中,成片桑园10万亩,零星桑园6万亩(零星桑园按500株亩计算)。

其中优质多倍体桑园6万亩地,占全区现有桑园总面积的31.6%。

主要分布在海拔养蚕,有养蚕农户7.8万户,年产茧5万公斤以上的基地乡镇达到36个,产茧达0.5万公斤以上的基地村187个,年养蚕在5张以上的养蚕大户5200多户。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农户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不少农户人均优质桑园面积达1.5-2.0亩。

同时,农户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桑园管理和养蚕经验。

充足的蚕桑资源足以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5、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据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考察论证:

汉水流域系蚕桑资源的中心供给区,其生产的白厂丝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各生产厂家争购的原料。

蚕桑丝绸是安康的传统支柱产业,具有从种桑、养蚕到加工、贸易的完整产业链条,涉及一、二、三次产业,是西北地区的“龙头老大”。

至2006年底,汉滨区有占地120亩排水喷灌、智能温室等功能齐全的苗圃1处,民营育苗企业8家,年育桑面积在1000亩以上,每年可繁育桑苗年茧站平均收烘鲜茧2.3万公斤;区内有缫丝加工企业3家,拥有自动缫丝机38组(15200绪),2006年生产白厂丝903吨,织丝、染整能力50吨,服装加工100万件,工业产值1.5亿元。

目前,区内从教学、科研、技术推广服务到蚕种生产、蚕茧收烘、缫丝加工,初步建立起了门类齐全、技术配套的产业体系,为蚕桑产业大发展、集约经营、制丝织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步形成了蚕桑产业链条。

6、政策环境条件良好

今年3月商务部召开的全国“东桑西移”工程暨茧丝绸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东桑西移”工程是以提高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为目的,以调整茧丝绸行业和区域结构为主要内容,以政策引导、科技创新、文化统领为手段的系统工程。

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蚕桑业,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一种方式,对农民增收、农民生活富裕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应为产业化发展创造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

前不久,省政府在西安召开的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座谈会指出:

产业的突破是陕南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要借助最具优势的资源,发展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促进从优势资源到优势主导产业的升级。

《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安发[2006]7号)、《中共安康市汉滨区委汉滨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汉发[2006]8号)、《中共安康市汉滨区委办公室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滨区“十一五”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汉办发[2006]23号)把茧丝绸产业化开发项目列入到了安康市和汉滨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产业开发政策环境。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建议尽早立项目付诸实施。

三、项目的技术基础

安康巴山丝绢有限公司实施“安康市茧丝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有坚实的基础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公司设有自主研发机构,专门从事丝绸产品开发,拥有大中专以上工程技术人员48名,其中丝绸专业技术人员12名。

中科院西北纺织研究所是本公司长期的技术依托和合作单位。

公司,从浙江、江苏著名的丝绸学院引进先进的丝绸生产技术,开发最新的丝绸产品。

同时,安康有近50年的丝绸生产历史,造就了一大批丝绸产业工人。

项目的建设,使安康的蚕桑产业链延伸到织绸,进一步推动安康的蚕桑产业化发展。

公司改造燃柴烘茧站,新建10座砖混结构大型热风自动循环烘茧站,所购设备为创艺6-8型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该设备为目前国家最先进的烘茧设备,技术上有以下特点:

设计合理的热风配送和排湿系统,保证了干燥室内温、湿度分布完全符合蚕茧干燥工艺要求,使蚕茧适干率、均匀度、解舒率达到了较高水平。

(专利号:

ZL03232965.2)

创艺6-8型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和土灶对比表(夏季)

项目

烘茧工艺

解舒丝长(米)

解舒率(%)

出丝率(%)

解舒光折(kg)

类节(个)

万米吊糙(次)

落绪总数(粒)

落添绪总数(粒)

烘茧设备

创艺6-8

直干

486.3

52.08

36.42

275

3

1.3

184

384

土灶

二次干

370.5

41.75

35.14

285

24

1.8

279

479

同比

 

+115.8

+10.33

+1.28

-10

-11

-0.5

-95

-95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使用烘茧机烘茧比土灶模范作用茧干茧质量显著提高:

解舒率上升,出丝率增加,缫折下降,生丝品质提高。

创艺6-8型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和土灶对比表(春季)

项目

烘茧工艺

回潮率(%)

适干率(%)

解舒率(%)

万米吊糙(次)

茧层率(%)

烘茧机型

创艺6-8

直干

12.2

96

64.5

4.63

47.51

**牌-100

直干

14.44

92

63.47

5.64

47.35

同比

 

-2.24

+4

+1.03

-1.01

+0.16

此表数据表明两种牌号的烘茧机所烘蚕茧质量相差不大,而创艺6-8型烘茧机的成绩更胜一筹。

公司采用的优选型飞宇2000自动缫丝机,是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制造。

目前在国内是最先进的缫丝机型,拥有9项专利,其代表着我们国家自动缫丝机研究的水平。

技术上有以下特点:

计算机集中自动控制,触摸屏参数设定,实现自动缫丝机智能化管理;给茧机传动采用变频同步双驱动,传动简单,低噪、低耗、维修方便;探索周期自动无级给定,最大添绪能力创移动给茧最高记录达543次台.分。

缫丝线速度恒定,丝片内外层纤度均匀、张力一致;复合式精理机构理绪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双爪式探量机构和间歇加茧机构与给茧机同步,防止转向部漏茧;大转速6档可调,工艺适应性强求。

给茧机中间给水和接绪翼间歇加水机构,更利于实缫生产管理。

K88型剑杆织机系意大利VAMATEX公司P1001系列织机的演变和发展。

从2001年投放中国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K88型剑杆织机具有极大的可靠性、优秀的运转水平以及令人满意的可适应性,可以满足多个产品领域的需要。

四、建设方案

1、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1)改造燃柴烘茧站,新建10座砖混结构大型热风自动循环烘茧站,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每站800平方米),年烘干茧1200吨;

(2)利用公司现有场地,改扩建年产270吨白厂丝生产车间;

(3)新建钢结构制丝车间厂房1200平方米;

(4)新建钢结构织绸车间厂房4000平方米;

(5)购置安装各种制丝、织绸设备163台(组、套)。

2、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为:

安康汉滨区江北新区、关庙镇、五里镇、县河乡、关家乡、坝河乡、石梯乡,岚皋县民主镇、堰门乡、佐龙镇、铁炉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