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418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

1.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

()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B.教师C.教学心理D.学习心理

3.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多选题)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管理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E.认识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

A.皮亚杰B.桑代克

C.布鲁纳D.维果斯基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877年B.1879年

C.1903年D.1913年

3.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

C.潘菽D.廖世承

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对当时的心理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

1.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多选

A.观察法B.产品分析法C.问卷法

D.个案法E.访谈法

第二章人生全程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人生全程发展概述

1.最早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的是()

A.劳伦兹B.埃里克森

C.皮亚杰D.维果斯基

2.“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能力发展水平不同的表现。

()

3.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主要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不平衡性B.互补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5.()的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A.童年期B.少年期

C.青年期D.青年初期

6.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7.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

A.幼儿期B.少年期

C.青年期D.成年期

8.下列属于少年期心理特点的是()多选题

A.思想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B.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C.出现心理断乳期

D.自我控制力较强

E.思维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9.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多选题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维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10.儿童第一次看到飞机时,把它叫做“大白鸟”,这是一种顺应现象。

()

11.从皮亚杰的观点看,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是在感知运动阶段()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

C.7~11岁D.11~15岁

13.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大致为()

A.10~12岁B.8~10岁C.0~2岁D.2~7岁

14.按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在()阶段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B.形式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

15.下列不是前运算阶段的特征的是()

A.早期的符号功能思维B.自我中心性

C.思维的片面性D.守恒观念形成

16四岁的丽丽知道小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当问她小明有没有妹妹时,她却回答没有。

这体现了丽丽的哪种思维特征()

A.可逆性B.不守恒性

C.自我中心性D.守恒性

17.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8依据“最近发展区”而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得科学家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

C.布鲁纳D.维果斯基

19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20.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培养儿童信任感的最佳时间是()

A.0~1.5B.2~3

C.6~12D.12~18

2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发展危机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

第二节学生的个别差异

1.学生的智力差异的类型(填空题)

1下列属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智力差异主要体现在()(多选题)

A.智力表现早晚差异B.智力水平差异

C.智力类型差异

D.男女智力结构的差异E.文化背景差异

2.智力发展呈常态(正态、钟型分布)

3.认知方式的类型

2.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

C.沉思型D.冲动型

3.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

A.场依存的人比场独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时间

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4一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认知风格。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

C.沉思型D.冲动型

5.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B.沉思型

C.辐合型D.发散型

6.最容易给学生在校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B.抽象型

C.沉思型D.冲动型

第三章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名词解释)

1.学习的一般分类

加涅按学习结果雷伯按意识水平奥苏贝尔我国

1.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

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D.蜘蛛织网

2.心理学家加涅将依据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

C.态度

D.动作技能E.智慧技能

3.按学习的意识水平学习可分为()。

A.内隐学习B.接受学习

C.外显学习

D.发现学习E.意义学习

第二节学习理论

名称

人物

观点

重点概念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华生)

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使中性刺激变成条件刺激,进而出现了条件反射

获得与消退

泛化与分化(分开)

联结试误说

桑代克

经过的不断的尝试,去除错误的联结,留下正确的联结而产生了学习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填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

操作性应答

强化、惩罚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有意识的观察、模仿榜样行为而产生了学习行为

强化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

名称

人物

观点

主要概念

完形顿悟说

苛勒

考夫卡

学习的本质就是完形

学习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

完形

顿悟

认知地图说

托尔曼

学习的本质是期望—获得,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期待

认知发现说

布鲁纳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发现学习法

认知结构

认知同化说

奥苏贝尔

强调有意义学习

同化

先行组织者(名)

信息加工说

加涅

信息流加工

1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

2.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

A.斯金纳B.桑代克

C.班杜拉D.华生

3.问题解决的“试误说”是由()提出来的。

A.苛勒B.杜威

C.桑代克D.班杜拉

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准备律B.练习律

C.效果律D.条件反射

5.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

C.动机律D.效果律

6.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

C.奖励D.惩罚

7.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8.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的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B.间隔强化

C.负强化D.正强化

9.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B.消退

C.泛化D.分化

10.“杯弓蛇影”是一种什么现象()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

11.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A.正强化B.消退

C.惩罚D.负强化

12.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简答

13.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D.认知结构理论

14.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

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多选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B.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16.提出学习是由顿悟而产生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

C.斯金纳D.苛勒

17.提出程序教学并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布鲁纳

C.加涅D.桑代克

1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1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0()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主义学习理论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兴趣

C.技能D.刺激—反应联结

22.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具有()(安阳真题)

A主观性B客观性

C普遍适应性D永恒性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的描述上。

多选题

A.知识观B.学习观

C.学生观

D.态度观E.教学观

第四章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动机(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

2.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不同的认识任务,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3.学习动机的种类

4.☆奥苏贝尔(给例子会判断是哪个内驱力)

3周总理在学生时代,曾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

4.力求在本学期取得好成绩,争取拿到奖学金,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D.认知内驱力

5.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内在学习动机是()

A.获得表扬B.获得高分

C.获得好名次D.获得解答

6.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

7.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

8.当学习动机处于()水平,学习效果较好。

A.高B.低C.适中D.任何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9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来源于()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主义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

10.下列属于人本主义动机理论的有()

A.操作作用理论B.需要层次论

C.成就动机理论D.归因分类理论

11.“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12.属于内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是()

A.运气B.努力

C.能力D.任务难度

13.班杜拉认为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A.自我期待B.自我判断

C.自我评价D.自我效能感

1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简答)

第二节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名词解释)

二.学习策略分类

1.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方法()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

2.组织策略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

3()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D.精加工策略

4.在学习中,学习者采用在主要内容下划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

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这属于()

A.复述策略B.元认知调节

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6.以下几个属于认识策略的有()多选

A.复述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E.精加工策略

7.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多选

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

D.列提纲E.画关系图

8、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凋节,即对认知的认知是()(安阳真题)

A反省B反思

C重新认识D元认知

9.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0.学习者在阅读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这里采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

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11复习形式多样化、分段识记、画线、做笔记都是常用的复述策略。

()

第三节学习迁移

一.迁移的种类

•抽象和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二.学习迁移理论

早期迁移理论代表人物核心思想

现代的迁移理论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2.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

C.特殊迁移D.垂直迁移

3.有关迁移的经验类化说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桑代克B.武德沃斯

C.贾德D.詹姆斯

4.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D.正迁移

5.过度学习的适当强度是()

A.100%B.110%

C.120%D.150%

6.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7.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8.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定势B.定义C.变式D.同化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第四节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的表征(填空题)

1下列选项属于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的有()多选

A.命题B.命题网络C.表象

D.图式E.产生式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有()多选

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

D.认知结构E.产生式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3.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4.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5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

B.C.符号学习D.命题学习

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试论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技能。

7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操作认知B操作定向C操作模仿D操作整合E操作熟练

8.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A.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D.操作练习

9.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D.原型定向

10.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

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1

第五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问题解决的特点

2.问题解决的过程

3.问题解决的策略

1问题解决的第三那阶段是()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验证假设D.提出假设

2.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推理式B.算法式

C.演绎式D.启发式

3、问题解决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是()安阳

A手段一目的分析B算法

C爬山法D逆推法E深度

4人们习惯于用老方法解决问题,原因在于受到___因素影响。

A心理定势B功能固有

C无关信息的干扰D问题表征的方式

5.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

D.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在学习比较复杂或困难的内容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

A.提高B.降低

C.不变D.无关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简答)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

第六节态度与品德

1.态度的结构态度的情感成分(核心成分)

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多项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意志E.道德行为

2.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从他律到自律,10岁分水岭

3.皮亚杰认为,()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10B.9

C.12D.18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4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缺失。

那么,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

A.成绩差B.厌学C.注意力不集中D.贪玩

5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哪一阶段的表现

A认知B依从C认同D内化

第五章教学心理

第一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的分类

二、教学策略提出者教学策略

“掌握学习”的创始人是;“发现学习”的创始人是。

•10年平顶山填空:

程序教学是一种___的教学形式。

第二节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名词解释)

二、课堂群体管理

正式群体:

经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

非正式群体:

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三、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纪律的类型(简答题)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案例)

第六章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的标准:

六条

二、心理评估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正常学生

4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A提高学生的成绩B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C发展学生的能力D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主要的评估方法

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目标:

学会调适:

基本目标

寻求发展:

高级目标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代币奖励法

2、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与技术(多选题)

3.焦虑症的治疗方法(简答题)

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

1.罗森塔尔效应(名词解释)

微格教学的特点。

2.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教师成长最主要的是是否关注(  )

A.教师  B.生存  C.学生  D.教材

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

”这样一些问题的教师处于发展的()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