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2843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海市初任公务员培训考试复习资料

复习范围

一、公务员制度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含义P2

含义:

履行公职、国家编制、财政工资

范围:

中共、人大、行政、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和工商联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通过和实施P2

①2005年4月27日、2006年1月1日→标志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②1993.8-10《暂行条例》正式实施阶段;

③现代人事制度(19C70英国)公共管理(美国)我国进入公共管理阶段19世纪中后期。

3.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P3

①规范管理;②保障权益;③加强监督;④建设队伍;⑤促进廉政、提高效能

4.公务员法的立法依据P3

依据:

宪法。

属于组织法范畴、是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

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P4

①马列毛邓三;②基本路线;③党干部路线方针、党管干部(没有科学发展观)

党干部路线: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标准。

党管干部:

区别西方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

方针: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6.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管理原则P5

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②监督约束和激励保障并重,③任人为贤、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④分类管理(起源美国)

分类管理:

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选任、委任、聘任。

7.公务员义务的含义P6

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公务中作出或不作出行为的约束和限制

8.公务员权利的含义P7

享受利益或作出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9.我国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关系P7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10.我国公务员义务的主要内容P8

①模范守法;②认真履职;③为人民服务,接受监督;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⑤忠于职守;⑥保守秘密;⑦遵守纪律;⑧清正廉洁;⑨其他

11.我国公务员权利的主要内容P9

①获得工作条件;②非因法定,不得免、降、辞;③获得报酬;④参加培训;⑤批评和建议;⑥申诉和控告;⑦辞职;⑧其他

12.职位分类的含义特点及实行职务分类制度的意义P11-P12(美国)

品位分类:

对从事公务的人员进行分类

职位分类:

对人员从事的公务进行分类

特点:

①“因事择人”;②基本要素工作性质、难易程度;③由事确定位置;④随职位变化;⑤人事管理科学方法

意义:

①选拔和录用依据;②考核客观标准、培训科学依据;③建立机关责任制、提高效率创造条件

13.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内容P12

1、职位类别:

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

2、职务序列:

领导职务:

国正、国副、省正、省副、厅局正、厅局副、县处正副、乡科正副;非领导:

巡视、副、调研、副、主任科员、副、科员、办事员

3、级别:

1~27;主任科员22~16;副24~17;科26~18;办27~19

14.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主要内容P13

适用范围:

主任科员及以下公开考试

组织机构:

中央、省级主管部门

程序:

公告、审查、考试、复审考察和体检、拟录用及公示、试用期

15.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P15

内容:

德、能、勤、绩、廉,重点工作实绩

原则:

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

方法:

领导与群众结合、平时与定期、定性和定量

方式:

年度考核

结果:

优秀、称职、基本、不称职

16.我国公务员奖惩制度的主要内容P17

原则:

精神和物质结合,以精神为主

奖励分为:

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处分:

警告6、记过12、记大过18、降级24、撤职24、开除

17.我国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P18

任用方式:

选任、委任制,领导:

任期制

18.我国公务员职务升降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P20

基本原则: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主要内容:

领导:

任前公示、试用期;

晋升方式:

竞争上岗、公开选拔

降职条件:

考核不称职

19.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主要内容P22

类型和内容:

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培训、在职更新知识培训

机构: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

20.我国公务员交流和回避制度P24

范围:

公务员、国企事业、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从事公务人员

方式:

调任、转任(平级调动)、挂职锻炼(关系在原单位)

回避:

任职、地域、公务。

地域回避(县级、乡级机关部门)

21.我国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制度P26

工资:

基本、津贴、补贴和奖金

福利:

补休

保险:

因公牺牲、死亡、病故,亲属享受抚恤和优待

22.我国公务员辞退制度P27

不得辞职:

①未满年限;②脱密期限;③重要公务;④审计、审查;⑤其他

领导辞职:

因公、自愿、引咎、责令

辞退:

①两年不称职;②不胜任现职,不接受安排;③机关调整撤并等,拒绝安排;③不履行义务,不遵守纪律;④旷工、逾期不归15天

23.我国公务员退休制度的特性P29

方式:

法定和自愿

自愿退休条件:

年限>30年;退休不足5年,年限>20年;其他

24.我国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P29

申诉:

对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要求复核和重新处理

控告:

侵犯其合法权益提出指控

性质:

权利保障性、权力约束性、行为监督性、制度保障性

25.我国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度P30

范围和条件:

专用性强和辅助性职务

试用期:

1-6个月;合同期1-5年

26.与国外相比公务员制度的相比,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P32—33

①党领导,不政治中立;②德才;③为人民服务;④统一管理,不“两官分途”

27.我国干部选拔的用人标准P33

标准: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8.我国公务员制度与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P34

①分类管理原则;②较健全法律体系;③科学竞争机制;④正常代谢机制;⑤廉政勤政保障机制

29.我国人事分类管理制度确立的标志P34

标志: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30.我国公务员制度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优秀人才?

P34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二、公共管理基本理论

1、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P37-38

概念:

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为推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利益实现,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对公共事务进行调解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概念构成:

公共事务、公共物品、公共权力、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治理(6项)

2、公共物品的特征P38

特征:

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3、公共权力的作用P38

①维持社会秩序,保证生存和发展;②保障制度供给,克服矛盾冲突;③引导社会发展,阻隔和化解压力和挑战。

4、公共治理的本质P39

本质:

协调各种个体、群体和利用各种机制促使其共同行动

5、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P39

标志:

1887威尔逊《行政之研究》

6、公共管理学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区别P40

①主体对象,拓展;②学科理论基础,广泛;③学科研究焦点,“外部取向”;④学科内容体系,多元;⑤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公共管理的核心研究方法)

7、中国最早的行政管理学研究专著P40

行政管理阶段:

张金鉴1935《行政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阶段:

19世纪中后期,1995年MPA

8、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P41

①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②理论性与应用性;③实证性和规范性;③公共性与管理性

9、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P43

①目的不同;②效率意识不强;③更强调责任;④人事系统更加严格和复杂;⑤政治性和公共性明显

10、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P44

①不完全竞争;②外部非经济性;③公共产品;④经济稳定;⑤内部非经济性;⑥不完全信息;⑦最优发展路径

11、政府失灵的几种情况P45

①内生性失灵;②外生性失灵;③政府体制性失灵;

12、公共管理的客体包括P46

社会经济对象:

经济管理、社会管理、政治管理

13、宏观调控的概念P48(间接调节)

概念:

政府从保持总供求平衡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出发,通过宏观政策调整经济变量而影响市场变量以引导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公共管理活动。

14、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P48

①调节商品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②要素价格参数和供求关系;③产权市场参数和供求

15、公共规制的主要内容P48(直接调节)

①运用反垄断和促进有效竞争法干预市场行为,保持市场竞争合理性;②产业政策和收益政策干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及投资行为,促进行业利润或收益平均化;③运用公共政策措施调解外部性,使私人收益和成本趋向社会收益与成本水平

16、公共管理者的三种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17、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的挑战P52

①培育市场发育;②深化体制改革(计划浓);③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18、公共政策的概念P54(多方案选优)

概念:

以政府为主公共机构在计划和方案中选择,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政治和技术过程

19、公共政策的功能P54

①规范和导向;②控制和协调;③分配功能(本质特征)

20、影响公共政策设计和制定的主要因素P55

制度、文化、环境、自身(最直接)

21、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原因P56

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目标,产生不良后果的现象

原因:

①执行主体的利益驱动;②认知和能力缺陷;③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④监控体系缺失

22、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P58

①正视利益冲突,采取措施从根源上解决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问题;②加强沟通协调,完善和健全政策执行的管理体制和沟通机制;③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监控体系

23、成本效益分析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59

①两种政策效益=,政策成本越小方案越优;②成本=,效益越大越优;③效益与成本比率越大越好

24、政策终结的障碍P61

心理、组织、利益集团、成本考虑

25、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主要目的P62

①利用“竞争原则”和“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

②委托或终止,缩小政府活动和职能范围

26、非政府公共部门的特点P62

组织性、民间性、公益性、合法性、自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非宗教性、非政治性。

27、非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劣势P63

优势:

①创新能力强;②弥补“公正的缺憾”;③风险承受能力强;④便于社会沟通;⑤适应性和灵活性强。

劣势:

①“经济人”问题;②委托代理中监管不足问题;③交易费用问题;④志愿失灵问题。

28、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存在的问题P66

①独立性不够;②资源不足;③人才不足;④法制不健全。

发展非营利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的对策P67

1增强自主性;②完善法制;③拓展非政府财政资源;④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生活保障

29、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的具体差别P68

①资金来源;②行动的法律依据;③目标;

30、绩效管理的概念P68

通过绩效测量和评估方法对组织运行状况进行评价,认识和控制组织自身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31、360゜绩效考核法概念P71

全方位绩效考核法或多源绩效考核法,绩效信息来源多渠道,不仅来自领导。

32、预算的分类P71.72

形式:

单式和复式;经费预算(来源税收),资本预算(来源国债)

内容:

增量和零基;

主体:

总预算、地方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时间:

经常、临时、追加和非常预算;

程序:

概算、预算草案、法定预算和分配预算。

33、中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P7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

34、审计的分类P74

主体性质:

国家和社会审计

从属关系:

外部和内部

对象:

对国家机构的审计、对政党团体的审计、对事业单位和对企业

内容:

范围:

全面和专项

时间:

事先、事中、事后

35、公共财政管理模式P79

经典模式(过度举债)、企业模式(成本效益)、治理模式(效力和公平)

三、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1、依法治国与行政法治的关系P83

关系:

依法治国是前提;没有依法治国,就没有行政法治;行政法治是关键环节

2、行政合法原则的内涵与外延P84-85

内涵:

法律优先、法律保留(允许行政立法)

外延:

①行政权法定;②行政行为依法进行;③遵守法定程序;④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3、行政适当原则P85

含义:

又称行政合理原则,要求是行政行为内容客观、适当,符合法律原则及法治精神,行政机关运用自由裁量权过程中,应当把握尺度,做到与客观情况一致。

理解:

①符合立法的目的和宗旨;②具有正当的目的;③符合法律精神;④符合人情事理。

4、行政公开原则的含义及其表现领域P85-86

含义:

除特殊规定外,行政机关及公务员行政活动必须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监督。

表现领域:

组织法领域、行为法领域、程序法领域、监督法领域、行政救济法领域。

5、行政行为的特征P86

①单方意志性;②效力先定性;③强制性

6、行政行为的法律功能P86

①赋予或剥夺权利;②科以或免除义务;③证明或确认关系

7、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p87

①主体适格②对象适格③内容合法④依据适格⑤程序合法⑥意思表达真实

8、行政立法P87-88

含义:

广义指有关行政的立法总称;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立法。

特征:

①主体法律限定性;②立法程序法律限定性;②内容针对对象普遍性;④立法结果规范性和反复适用性;⑤立法行为不可诉性(抽象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特殊原则P88

合法、权限相符、相对人参与

10、行政立法的主体P89

①国务院;②国务院组成部门;③国务院直属机构;④省、市、直辖市人民政府;⑤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⑥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经济特区)

11、行政立法的类型P89-91

主动立法、受托立法、补充立法;

12、行政许可的含义与特征P91(赋权)

行政机关应管理相对人申请或请求,依法,通过颁发许可、执照或批准的形式,赋予从事法律法规一般禁止事项的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

特征:

①前提法律一般禁止;②赋权行为;③依申请而发生;④文件形式的要式行为

13、行政许可的原则P91-92

①法定;②公开、公正、公平;③高效、便民;④听取意见

14、行政许可的程序及其具体要求P92-94

程序:

申请—审查—核发或拒发许可证—许可的注销、撤销和吊销—收费—救济

15、行政许可失效的三种形式P93

注销(不违法)、撤销(行政许可行为违法)和吊销(申请主体违法)

16、行政处罚行为的特征P94

①主体适格;②对象行政相对人;③前提是相对人违反了行政管理秩序;④违法未构成犯罪

17、行政处罚的原则P94-95

①法定;②公正公开;③处罚与教育结合;④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⑤一事不再罚

18、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P95-96

七种: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行政拘留,其他

设定:

①限制人身自由只能法律;②行政法规除限制人身外;③地方性法规除限制人身、吊销执照外;④尚未法律、行政法规的,国务院部委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罚款,限额由国务院定;其他设定,由同级人大常委会

19、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P96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

条件:

①违法事实确凿;②法定依据;③公民(50、200),法人1000

20、行政征收含义与特征P98-99

含义:

行政主体依据法律及国家社会利益需要,凭借国家行政权,以强制方式取得行政相对人一定金钱或实物的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①主体适格;②具有强制性;③法定性。

21、行政征税含义及构成要素P99

含义:

税务机关依法,凭借行政权力强制无偿向纳税人收取钱款的行政行为

构成要素:

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目、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期限、起征点和免征额、违法处理。

22、我国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P100

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征管法》区别国家预算

23、我国目前税款征收的方式P101

①查账征收;②查定征收;③查验征收;④定期定额;⑤委托代征;⑥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征收

24、行政行为程序的特征P102

①是行政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②行为和程序是矛盾统一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③行政程序的基本是方式、步骤、次序和时限的统一

25、行政程序的类型P102

①内部和外部;②抽象和具体;③法定和自由;④立法、执法与司法;⑤事前和事后

26、行政程序法的含义P103

含义:

有关行政行为的程序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第一部:

1889年西班牙《行政程序法》

27、行政复议的含义、原则和法律关系P106-107

含义:

根据申请,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原则:

①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②合法性与适当性全面审查;③一级复议(只能申请一次复议);④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效力先定性)

法律关系:

复议机关与复议参加人及其他参与人之间,为解决争议,根据复议法律规范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8、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P107-108

1、行政处罚决定;2、人身自由、财产;3、许可的变更、中止、撤销;4、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5、经营自主权;6、农业承包合同;7、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8、不作为;9、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10、抚恤金、社保金或低保;11、其他;12、“规定”不合法

29、行政复议的程序P109-110

①申请与受理;②审理与决定

30、行政诉讼的含义、原则和法律关系P110-112

含义: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依法诉讼,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司法制度

31、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P113-115

1、行政处罚决定;2、人身自由、财产;3、经营自主权;4、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5、拒绝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6、抚恤金;7、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8、行政机关侵犯其人身、财产权

32、行政诉讼程序P115-116

①起诉和受理;②审理

33、行政赔偿的含义与要件P116-117

含义:

行政行为违法,致使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依法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要求:

①行政侵权,造成损害;②行政主体承担,可追偿;③赔偿法定;④途径多渠道

条件:

①执行公务中;②损害事实发生;③违法行使职权行为与损害事实间有因果关系

34、行政赔偿的范围P117

①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②非法拘禁或者其他剥夺人身自由;③殴打、虐待;④违法使用武器;⑤其他伤害、死亡;⑥罚款等行政处罚;⑦查封等强制措施;⑧征收、用财产;⑨其他

35、行政赔偿的程序P118

1、提出;2、受理;3、诉讼;4、计算标准;5、赔偿

四、机关工作的基本程序与特征

1.行政决策的特点P170

①主体行政机关及公务员;②客体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③法定性;④公共性和公平性;⑤执行力

2.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P170

①功能发挥的基础;②领导首要职责;③工作成败决定性因素;④是否具有生机活力的关键

3.行政决策的原则P171

目标、信息、预测、择优、可行、动态

4.政府决策的过程P173

①发现问题,确定目标;②集思广益,拟定方案;③评估选优,择定方案;④局部试点,完善方案

5.计划的内涵P174

政府机关为达成某一政策目标,综合信息、编排部门形成经济有效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6.机关工作计划的种类P174

内容:

国民经济、国防安全、社会发展

期限:

长期、中期、短期

管理层次:

中央、地方、基层

7.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P175

①符合决策意图;②内容切实可行;③统筹兼顾;④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

8.制定计划的基本过程P175

①情况调查分析;②确定目标;③拟定备选方案;④评估备选方案;⑤选择更优方案

9.机关工作执行的特点P176

1、目的性;2、经常性;3、务实性;4、强制性;5、时效性;6、灵活性;7、连续性。

10.执行的作用P177

①把决策付诸实施,把目标变成现实的途径;②检验和完善政府决策的步骤;③各级行政机关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④判断一个部门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

11.机关工作执行的条件P177

内部因素:

①决策是否科学、合法、民主;②执行主体条件是否具备

外部条件:

群众理解;社会水平;政治状况;周边环境;形势和市场变化趋势

12.机关工作执行的过程P178

①准备阶段:

思想、组织、财物、法律;②实施阶段:

指挥活动、沟通与协调、督察、控制;③总结阶段。

14.机关工作执行前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P178-180

行政指挥的效用,取决于指挥者的权威性。

15.工作总结的基本方法P181

方法:

①民主的、群众的总结方法;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③领导亲自动手

五、公文写作及处理

1.公文写作的原则P184

①文风简洁,目的明确;②政治性与合法性;③客观性与规范性;④定向性与针对性;⑤程序要求

2.公文写作的政治性与合法性P184

3.公文写作的客观性与规范性P184

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4.公文的规范格式P185

六角括号、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机构层次序数等

5.公文的主体P186

标题、正文、主送机关、抄送机关、日期和署名、附件(标题、主送机关、抄送机关、成文日期、主题词)

6.公文写作的规范化语言P187

1、平实、准确;2、简练、直接;3、规范的公文语言

7.根据行文传递的方向,公文可以划分的种类P189

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8.行文方式的分类P190

行文对象:

1、逐级;2、越级;3、多级;4、普发;5、通行

发文机关数量:

1、单独;2、联合

行文对象主次:

1、主送;2、抄送

9.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特点P191

上行文:

请示、报告、

下行文:

命令、决定、意见、批复、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平行文:

函、知照性通知(无执行效用)

10.公文写作程序的三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环节P192

草拟阶段:

明确目的、确立主题;选择文种、斟选素材、选择表达方式

撰写阶段:

拟定提纲、确定结构和形式、审核修改

11.请示的特点P196

①期复性;②针对性;③时效性

12.请示的组成部分P196

①标题;②主机关;③文;④落款

主送机关:

只能一个,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个人。

13.请示的写作要求P197

1、层次分明,条理清晰;2、内容职责范围内或确无力处理;3、非请示中不得夹带请示;4、涉及其他部门,协商一致;5、语言表述

14.通知的特点P198

①功能多样性;②运用广泛性;③一定指导性;④较强时效性

15.通知的组成部分P199

1、标题;2、正文;3、落款;4、署名、成文日期

16.通知的写作要求P199

①一文一事,主体集中;②重点突出,措施具体

17.常用的几种通知的特点P200

①指示性通知;②知照性通知、③会议通知

18.报告的特点P205

①广泛性;②总结性;③事实性;④单行性(不期复)

19.报告的组成部分P206

1、标题;2、主送机关;3、正文;4、落款

20.工作报告和总结报告的写作要求P206

工作报告写作要求:

1、叙述方式;2、重点突出,中心明确;3、具有参考价值;4、点面结合;5、实事求是;6、不夹带请示;7、意见建议的,呈转性报告

总结报告写作要求:

1、正确指导思想;2、深入调查,收集材料;3、理论深度;4、兼用说明、叙述和议论方式

21.收文的具体程序P213

①签收、启封、登记;②分送、传阅;③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注办

22.传阅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P214

①先后、主次之别;②紧急文件集中传阅;③建立专门阅文室

23.发文的具体程序P215

1、拟稿、登记审核、签发、复核;2、缮印、校对、用印或签署、装封、发送传递

23.用印或签署的具体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