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5644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公务员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公务员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公务员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公务员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资料.docx

《公务员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资料.docx

公务员考试资料

公务员考试材料

1、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解决——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

沂水县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试点县以来,第二周期筹资已经结束,参合农民85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9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对于解决农民看病难、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效果越来越明显,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更加理性。

但要使新制度达到根本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的目标,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山东省沂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作一粗浅探讨。

一、试点工作实施基本情况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1、组织开展基线调查。

按照基线调查参考提纲的要求,借鉴第一批省级试点县的经验,沂水县组成专门机构,按照经济状况好、中、差三个档次分别抽取黄山、高庄、圈里三个入户调查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查5000人,同时,对全县医疗机构开展调查,托清全县医疗消费的底子,掌握农村居民的年门诊次数、医药费支出总额等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报销比例等相关政策。

  2、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和办事机构。

成立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在县卫生局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配备办公室工作人员,完善工作职责和规范;在乡镇设立新型合作医疗办公室,对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及人员的配备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制订下发了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规范,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

  3、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根据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订下发了《沂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施方案》、《沂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转院管理暂行办法》、《沂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办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办法》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基本适应了制度建设的要求。

  4、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培训工作。

一是分别对各乡镇医院院长和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乡镇会计、出纳人员进行财务培训,使乡镇医院院长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培训工作。

对各乡镇医院主管会计、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和微机操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全县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体系。

  5、加强财政财务建设。

在资金的管理方面建立了封闭运行、集中收付的资金运作模式。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只在县财政设立一个专户,卫生部门不设收入过渡户和支出户,各乡镇在农村信用社设立一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户,专项用于新型合作医疗兑付资金支出。

资金筹集结束,由乡镇财政直接上解县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户,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直接从国库支付到县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户;各支出资金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审核后,由县财政直接拨付到各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户。

(二)几点体会

1、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是前提。

合作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政府引导和扶持,没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在全县范围内搞合作是不现实的,就是说,需要依据行政资源的力量。

沂水县县委、县政府对合作医疗工作非常重视,特别是对筹资工作重视程度非常高,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全年的组织实施工作。

把组织宣传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任务,由一把手亲自抓。

并采取县长调度会、成立督查组的形式对筹资工作进行督导。

2、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是基础。

开展合作医疗的依托是农村的卫生医院一体化制度。

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的管理,是搞好合作医疗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通过加大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考核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药品集中招标,制定药品限价,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质量,药品价格执行检查,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和价格合理。

加强对乡医的培训工作,提高乡医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促进试点工作的规范操作和健康发展。

3、加强宣传,提高农民认识是关键。

农民是合作医疗的主体,要搞合作医疗,首先要让广大的农民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

因此,加强宣传工作,转变或提高农民认识和认知程度是一个关键问题。

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各级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印发宣传材料、粉刷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基层干部和医务人员入村入户等多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了筹资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完善的筹资体制有待建立

目前筹资仍然靠层层宣传发动搞集中突击,不仅给县、乡、村基层组织和乡镇医疗机构带来巨大工作压力,而且也增加了运行成本,影响了工作的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沂水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覆盖农业人口85万,农业人口覆盖率达到92%。

这样多的人群要发动、要宣传,费用非常高,资金投入达7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动员村集体人员的代为发动等的劳务费用等,由于我们的筹资额非常低,所以相对成本很高。

如何建立一个规范的筹资机制,尽量降低成本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二)运作机制需要完善

如何建立一个各级、各部门相互协调互动、积极参与的基金管理方面的运作机制非常重要。

现在的局面是卫生部门比较积极,其他部门参与的比较少,因为合作医疗是关系政府的事情,所以,只有卫生部门,很难把这项工作开展的全面,而且全部压给卫生部门也不太合适。

(三)新型合作医疗的作用与目的存有差异

新型合作医疗是一种低保障、广覆盖的医疗保障制度,从他的制度制定的范围看,是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是一种普惠的制度,这样一种制度,对于农村中,那些贫困人口来说,没有特别的安排或者照顾。

而现在的农村,农民作为一个群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收入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农村与城市一样,也存在富人和穷人,在这种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仅靠目前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同一保障标准难以满足整体需求,或者直接说,很难满足农村中贫困人口的医疗需求。

同时,单纯的大病风险医疗制度在贫富群众间也有失健康公平性,农村贫困居民难以享受到高额医药费用的补偿。

所以新型合作医疗只能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由于这种制度在设计之初,就忽视了农村人群的差异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这就需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发挥作用。

(四)合作医疗中卫生部门的独立性问题有待解决

  因病致贫,表面来看病贫互为因果,实际上,换成因医致贫更贴切。

如果真如我们所说,那么由卫生部门搞合作医疗是治因还是治果呢?

如果是解决农民就医费用过高,则应该通过治理整顿医院卫生秩序来解决,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卫生部门,特别是广大的乡镇卫生院,搞合作医疗,尤其是在卫生院经营惨淡,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合作医疗很可能成为乡镇卫生院的“摇钱树”。

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卫生部门,特别是乡镇卫生部门的独立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运作机制。

在工作开展初期,往往会形成卫生部门自己办合作医疗的错觉,有意无意间形成其他部门不参与或者无法参与的局面,这样,就会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很多麻烦,卫生部门会感到工作压力大,其他部门不主动参与意见。

因此,必须在工作的开始,就形成一个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扶贫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的运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相应责任和义务,以避免工作中的越位和缺位问题。

沂水县现在的财政资金配套按照省市县5:

2:

3的比例,这种机制,充分考虑了乡镇财政困难的现状,对于缓解乡镇财政困难有帮助,但也出现了相应的负作用,由于乡镇没有配套资金,所以乡镇对于这个活动的参与意识就比较小。

这对于合作医疗的开展不利,尤其是现在合作医疗的大量业务发生在乡镇,所以,有乡镇政府的积极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在制度的设计上,还应该形成一种上下各级相互协调,责、权、利互动的体制。

(二)提高定点医疗机构运营效率,降低合作医疗成本。

  1、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

通过印制发放主要内容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使用及管理,补偿标准、办法及范围,参合农民就诊程序,基本药物目录和合作医疗大病补偿情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手册》,达到每个农户和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人手一本。

在县乡两级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给农民办理住院、转诊时,向农民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特别是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不同的补偿比例,让农民了解和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在知情的情况下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2、加大定点医疗机构规范管理力度。

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用药行为,并且探索单病种付费、慢性病定额补偿等支付方式的改革,同时,通过采取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质量,降低运行成本等综合措施,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维护参合农民的利益,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序地开展。

 3、建立中介评价机构,完善医疗监督体系。

在加大医疗卫生机构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建立规范的医疗市场运作中介机构,加大市场的自身监督运营机制,进一步降低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成本,使已经开始的卫生医疗机构改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构筑起一个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医疗中介机构为市场中介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的相互结合、相互监督,各负其责的医疗卫生体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全民的医疗支出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进一步加大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基金补偿等进行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试点工作的正常进行。

同时还要继续做好“四公开一监督”工作,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透明度,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

2、乡镇工作的特点

乡镇工作的特点一乡镇机关是最基层的政府机关,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是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实者.二乡镇机关最需要的是务实,要扎实的为群众做实事,造福群众.在当今社会急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矛盾问题随之而来,群众上访与集体上访事件增多,如何协调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调解群众之间的矛盾是乡镇干部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三当前在农村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方面.因为新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耕种的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这导致有些农民新增人口却不能及时增加耕地,矛盾突出.这是我在农民矛盾纠纷调解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案例.

3、农村群众上访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步建立,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土地延包、减去农业税、种粮补贴、劳动义务工的取消,使农村农民真真切切的得到了实惠。

但是,也伴随着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公益事业性占地、一些村组干部为政不廉等,触及了一部分群众的个人利益,产生出了新形势下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查找原因,找到对策,诱发集体上访,不但影响上级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也危害了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如何控制处理群众集体上访,已成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集体上访的成因

事物总是发生变化的,社会诸多矛盾和信访工作内容也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当前,群众上访内容已有过去的以落实政策、解决历史遗留以及负担过重等问题转变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在信访案件中,现实问题的反映率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从而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已涉及到经济、政治、法律、精神文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因此,农村诱发集体上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干部为政不廉

在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农民一心一意耕种自己承包的土地,无暇顾及村集体经济问题,这就给一些觉悟性不高,政策性不强,私心较重的村干部一个可乘之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偏亲向友,白种地不缴钱、多种地少缴钱,借招待上级领导之机,随意挥霍或贪占集体资财,造成集体经济亏损。

一些村本来上一任留有集体的钱物(如林场、窑场、机动地等),现在却一无所有,并且外债累累,债台高筑。

在日常工作中,如触及了个别人的利益,他就借题发挥,大造舆论,组织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

2.村务不公开

农村有些村组干部思想意识、政策观念不强,对党的农村政策理解片面、肤浅,对村务公开只做表面文章,根本就没有做到如实公开,缺乏透明度,(如上级的优惠政策、退耕还林、救济款等)而现在的农民却法律意识、参政意识增强,对村里公开的项目收支情况稍有不实就大做文章,煽动村民集体上访。

3.土地问题

过去,在农村缴“五粮六款”即乡统筹村提留时,农民对土地并不是十分重视,种地多缴款多,曾一度出现过有农民撂荒现象。

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有一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也返乡经营土地种植,使每寸土地都显得十分珍贵。

而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要规模性的调整土地,各级政府要修建公里、要搞社会主义新村建设等公益事业也要占用土地,这就牵扯到了农民的现实利益,也就随之产生了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

4.宗派势力

近几年来,有的村组常年累月不开会或很少召开群众会,不但使群众缺乏集体观念,也对上级的政策知之甚少,加上一些村干部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缺乏为民服务意识。

此外,现在的村干部不再是过去的催粮要款,而是工作量减少,即不影响家庭收入又能拿到固定工资。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就认为这是个肥差,心里不平衡,特别是一些下台村干部,就不惜利用各种手段拉帮结伙,搞宗派活动,借农村换届选举之机拉选票,买选票,搞不正当的选举竞争,如有一方落选,就千方百计找理由上访。

5.管理失控,回避矛盾

有些领导对群众上访不重视,致使一些基层干部“决策随意,互相扯皮”缺乏应具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主动承担责任,不及时请示汇报,不积极化解矛盾,甚至把矛盾上缴,鼓励群众集体上访,给上级党政机关施加压力,把小事闹成大事。

二.减少和避免农村集体上访的对策、建议

如何处理好农村群众集体上访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通过大量处理集体上访的实践。

我们认识到,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转变作风,超前工作,群众集体上访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避免的。

1.搞好基层班子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

基层班子的建设优劣否是减少集体上访和及时有效地解决集体上访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特别是配好一把手,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大量的实践证明,凡是村级班子好的,党政一把手过硬的,很少或基本没有群众上访的。

2.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从大量的农村群众集体访看,反映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为政不廉的占大多数,因此,要对农村基层干部加强思想教育和法规政策教育,重点是农村现行政策,法律知识、社会主义公德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教育群众增强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用政策法规约束村组干部及群众的行为。

3.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为群众办事实。

在土地调整上,要严格按照上级的政策,做到合法、合情、合理。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要立足本地实际,认真考察,科学规划,向群众讲明利害关系,争得群众满意。

坚决不能搞劳民伤财的花架子工程,面子工程,伤害群众的利益。

遇事要多和群众沟通,干事业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决不能盲目从事,确保政通人和,社会稳定,事业发展。

4.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法治意识,规范基层行政行为。

目前,部分村把村级各项规定成了墙上的“摆设”,有规不依,有章不循,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导致了干部作风不民主,独断专行。

对此,要大力加强民主化管理,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特别是建立起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及其监督机制。

同时要加大“一岗双责”和领导接访的力度,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5.及时掌握群众集体上访的信息,超前做好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集体上访往往是有计划、有组织,一般都有个酝酿的过程,只要我们注意掌握其事态形成前的酝酿、串联状态,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掌握工作主动权,就能有效地遏制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6.认真宣传贯彻《信访条例》,严格执行群众上访程序。

对规模的集体上访要首先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必须按照选派代表的规定执行,对不派代表的集体上访,正常情况下坚决不予受理,对不到指定场所反映问题、围堵党政机关、拦截公务车辆的行为应有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对少数组织、串联、煽动群众集体上访或利用集体上访闹事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公安部门应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依法处理。

4、当前农村干部与群众关系的现状与思考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农村干部处在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他们组织群众去具体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需要他们去直接组织实施,地位特殊而重要。

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基层组织整顿教育,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如何进一步认识和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干群关系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基本融洽型。

干部公道正派、自身廉洁程度高,能为群众办实事。

换言之,群众的意愿就是干部的工作重点,群众自然理解、支持、拥护干部。

如盐津81个村办的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自2000年“村改”上任以来,能充分尊重群众意见,重大问题都经过群众民主讨论决定;处理具体事情能主持公道,不偏不倚,宅基地审批、村财务等都能公之于众;他们通过政府扶持、群众集资、以劳代资等形式,筹集资金,先后修通了村公路,建起了教学楼,让群众看上了闭路电视,吃上了自来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由于干群间的想法和做法同步共振,村里政令畅通,出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2、冷淡疏远型。

此类村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差,农民负担重,自愿当村干部者微乎其微,在职者也是很勉强,甚至个别村把选干部当儿戏,他们认为谁当干部都一样。

某村一男青年30多岁,一直为娶不上媳妇而苦恼,群众便“大方”地把“村长”的桂冠送给他。

类似村的群众形成了一种麻木心理,认为谁当干部都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耕种土地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自然也就不敬你。

在这些村,干部得不到群众拥护,违法乱纪的干部也没有多少人检举揭发。

干部与群众来往很多,干部抱怨群众,群众对干部不寄希望。

  3、紧张对立型。

这些村要么经济落后,要么历史遗留问题多,宗族斗争多,啥事都难办,群众得不到实惠。

在很大程度上是村干部的问题。

一是以权谋私,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己为亲友谋利。

只要对己有利则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能捞则捞,能贪则贪;二是作风霸道,村干部说了算,任何事不同群众协商,我行我素,俨然一个“土皇帝”;三是大事不公开,财务不公开,一手把持。

有些村干部借口跑项目,出门租小车、乘飞机、住高档宾馆,大肆请客送礼,慷集体之慨,而村财务负债累累;四是用公用设施实施个人报复。

谁不留意得罪了“太上皇”就卡水卡电逼其就范,包括所在地的机关单位、学校都不能幸免。

有时无端摊派,要多少就多少,少一分就断水、断电等。

用群众的话说,他们生活好了,但精神上还没有“解放翻身”。

五是因干群矛盾尖锐导致村干部遭报复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农村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一些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淡薄。

一是自身不廉洁,利用职权挤占拉用集体财物,乱批乱占宅基地,用公款吃喝,搞不正当竞争等。

二是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培植自己的势力,异己者别想修屋建房,甚至个别干部拿结婚办手续卡脖子牵制你,好像他当村干部是专门为压制别人,而不是为群众服务。

  2、少数干部素质较低,工作能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是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低。

受文件水平制约,不少村干部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深感力不从心,想搞好工作,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不甘落后,却找不到突破口。

于是自己苦恼,群众抱怨,处境十分尴尬。

二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过去群众干活吃粮都要找村干部,靠村干部,实行责任制以来,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钱粮都在自己手里,干部反过来要靠群众“吃饭”。

加之,近几年农民的市场意识、法制观念、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而干部的政策水平、工作方法都没有相应提高,还是沿用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缺乏过细的思想工作,动辄训斥,甚至打骂群众,导致工作中屡碰“钉子”,感情距离越拉越大。

  3、农民隐形负担仍然不轻。

这是引发干群矛盾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近年来,尽管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抓得很有成效,但农民负责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有的地方表面上看没有超过中央规定的比例,但农民的隐形负担却有增无减。

首先税费政策和任务指标矛盾,往往是任务指标远远超过实际税源。

如农业特产税,按政策据实征收肯定完不成不了任务,而为完成任务搞平均摊派又违反了政策。

遇上灾年,农民收入减少而上面的政策不变,任务不减,同时还要强调减轻农民负担,搞得基层干部左右为难。

执行政策得罪群众,不执行政策得罪上级,伸手要钱群众不满意,完不任务上级不答应(好在从今年起已不再征收)。

其次,基层政权机构臃肿,冗员过多,在客观上使农民负担过重成为一种必然,税费收不上来,干部的工资没保证。

第三,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些社会原因。

如城区学校公办教师拥挤不堪,而在农村公办教师却寥寥无几,自然要用大量的民教替代,其结果必然是农民负担过重,教育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三、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思考

  有人把基层干部称为“中国农村的脊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群众的愿望要靠他们来组织实现,党的政策要靠他们上传下达,农村干群关系处理的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农村干群关系的新途径和新路子。

  1、发展经济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治本之策。

当前,广大农民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干部能为群众致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群众就离不开干部。

反之,干部就成了群众的累赘和负担,无形中就会拉开与群众的距离。

如果乡镇政府精减机构,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引导支持、保护和服务群众上来,干群关系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善,这已是当前农村亟待解决、刻不容缓的大事。

与此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目前大部分乡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有的村可以说一片空白,花一分钱都要从农民腰包掏。

如果集体经济壮大了,就能反哺群众生活生产,使农民负担减轻,干群关系岂有不好之理。

  2、重塑干部形象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关键环节。

一是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干部坚持全心会意为人民服务,反对脱离群众,不干实事;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反对虚假浮夸;坚持艰苦创业,反对奢侈浪费;坚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坚持办事公道;反对以权谋私;坚持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农民利益统一起来,反对不顾大局和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二是提高村干部的服务水平。

主要是提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思想教育手段解决各种纠纷的能力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当然,在要求干部重塑形象的同时,也要体谅他们的难处,他们处在最基层,工作环境差,条件没有保障,因此,上级组织要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关心和支持。

  3、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重要方面。

新时期的农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脱贫致富奔小康已成为农民群的意识主流,但也有一部分农民情绪偏激,思想僵化,观念落后,给农村干部的正常工作设置了许多障碍。

其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