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817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docx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docx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有助于全面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

丰富有关政治学方面的知识

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

认识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分析认识政治问题的能力

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特征

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

城邦形成的三条道路和三种类型。

城邦制度的外部特征:

小国寡民的规模和多元主义的政治格局。

城邦制度的内在特征:

城邦是公民的自治组织。

城邦的基本社会结构,公民的地位和权利,发达的公共生活和政治辩论,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公民政治文化。

希腊城邦制度是产生政治思想的基础。

希腊政治思想特点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3.以政体研究为中心,以协调公民内部关系为主题。

4.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

理性思考的开端及求知传统;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逻各斯和自然法;自然秩序和社会和谐、社会正义。

智者的活动和影响

1.产生:

智者是民主生活繁荣的产物。

2.基本政治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国家产生于人的约定;法律是人约定,自然高于法律。

3.重要贡献:

由自然转向人,从一个新的起点研究政治现象;开阔了人的视野,影响和促进了城邦的政治生活。

*苏格拉底

对雅典民主制的批评;知识即美德;应由掌握知识的人管理图家

*柏拉图生平和著作

柏拉图(公元前427一347年)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主要政治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

二、国家的理念和正义国家

理念论是柏拉图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理念是事物的本质,国家的本质是国家的理念。

人类天赋才能的单一性和社会需要的多面性导致社会分工与合作,国家生于社会分工和互助的需要。

人的不同天性产生不同的美德,形成不同的等级。

正义是各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理想的国家是实现正义的国家。

三、哲学家执政思想

哲学家执政是挽救城邦制度危机的根本措施。

现实制度的弊端。

政治败坏的根源在于人的品性的堕落。

哲学家执政是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成为哲学家。

治国需要知识,知识即美德。

哲学家集知识、美德和权力于一身。

哲学家的选拨和培养。

消灭私有财产和家庭的思想。

强制性公民教育思想

正义思想的内容

(1)分工论。

认为人们由于生活需要,只有分工互助,才能过好共同生活,这是国家建立的原因;

(2)等级论。

认为由于人们的本性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类,在社会生活中形影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等级,并认为这三个等级分别由金质、银质同铁质构成的,每个等级的天然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3)理想国家。

即正义国家。

在正中国家中,各个等级各司其职,互不干忧,通力合作,理想的正义秩序便实现了。

(4)正义论的实质是通过等级秩序的确立,以实现少数奴隶主贵族对下层自由民以及努力的统治。

共产共妻主张

1.认为为了防止第一、第二等级可能出现的任何纷争,应在这两个等级中实行公产并取消家庭,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

2.国家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在政治上,各种植物所有公民都参加,以此维护第一、第二等级的内部团结。

3.所谓的共产制度是建立在奴隶主阶级剥削努力和自由劳动者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剥削制度。

哲学家执政思想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质是:

要恢复奴隶主贵族政体,以挽救城邦的危机。

哲学家执政的根据:

(1)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纠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

(2)知识是美德的基础。

它是对“理念”的人士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

只有哲学家才掌握这种知识,回忆这种知识。

(3)治国需要知识、美德和权力的结合

(4)哲学家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训练过程。

在《法律篇》中的思想

1.《法律篇》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理想国》进行修改;《理想国》重视人治,《法律篇》重视法治,突出法治的重要性。

哲学王是头等的理想国,法治国家是“第二等好的国家”

2.《法律篇》重新对社会等级作了划分,认为应分为公民、工匠和商人以及努力三个等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工匠和商人享有人身自由,但不具有政治权利;奴隶没有人格,从事农业生产。

3.《法律篇》对共产共妻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主张每个公民都享有一份土地,但是土地份额应该尽量限制,尽量平均。

政体思想

1.把哲学家当国王的政体视为唯一正确的、正义的政体,并以此为标准,认为凡是违背这一形式的则是非正义政体。

2.把执政者的心灵和品质作为区分政体的标准。

认为是正义的正义的政体,因为统治者的心灵和品质合于智慧和美德。

非正义政体的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主政体的统治者的心灵和品质均有勃于智慧和美德

3.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主政体逐步堕落,贤人政体则为最稳定的理想政体

*亚里士多德生平和著作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322年)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政治学创始人,主要政治学著作有《雅典政制》、《政治学》。

一.治国原则思想

1.必须实行法治

认为法治优于人治。

法治的特点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由于人本性易于感情用事,而法律恰恰是没有感情的。

即使同志这才德卓绝,一切政务还得以整部法律为依归。

只有在法律所不能包括或不够周详的问题上,才让个人运用其理智。

法治的意义:

(1)制定良好的法律。

法律应该根据政体制定

(2)普遍的守法。

认为为政的政要规律之一,就是订立法律以后,是执政者和下属官员不能假借公职谋取私利,又使各部分成员各得其所,都是受到法律的保护。

2.主张公民轮番为政

(1)认为公民具有平等的地位,应该有大家参与政治

(2)公民必须按照规定的时期或其它轮流交替执政,同时安排好执政者轮流退休,使他们退休之后和其他同等公民处于同等的地位。

3.城邦的建立要选择优良的地理位置

建立时要考虑到城邦的内外联系,城邦内部的各种设施的安排以及军事防卫等的各种因素。

4.城邦的人口和疆域应大小适度

(1)认为城邦不一定非要人口众多,这样安排易于维护普遍良好的秩序,而且城邦也要有供给能力,达到自给自足,。

(2)土地疆域要大小适度,一是有利于全体居民的生活,二是便于军事防卫

二、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1.国家产生的原因

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要天然要国道的生活的愿望。

2.国家产生的过程

(1)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的生活;

(2)国家在产生的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的体现。

(3)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

3.城邦的本质

认为城邦使至高广函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业、家庭等参加而成的有机整体。

4.城邦的目的

(1)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相互损害等等,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以城邦协调个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

(2)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

这是城邦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本质所在。

5.学说的意义

首次从政治学的意义上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等一系列的重要课题,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理论。

三、政体理论

(二)政体理论

1.政体的定义:

(1)政体就是城邦的最高政权组织,是城邦一切组织的依据。

(2)政体又关涉到全邦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的生活的规范。

(3)政体是城邦的决定因素,它决定城邦的性质

2.划分政体的标准

(1)第一是宗旨。

看政体是照顾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是只照顾一个人、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

前者是正宗政体,后者是变态政体。

(2)第二是人数。

看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样共划分出两类六种政体。

即正宗政体,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又有变态政体三种,它们是僭主,寡头和平民政体。

3.政体三要素。

(1)即议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审判(司法)部分。

(2)各个要素的组织如不同,也会导致政体的不同。

(3)只有当三个要素有良好的组织时,相应的政体才是良好的。

4.理想政体

(1)三种变态政体都是不良政体,对任何社会都不适合;至于三种正宗政体,他主张要使社会实际情况来决定。

(2)认为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都是过时的政体,唯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宜于实行。

(3)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的实质是想建立以中等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以挽救城邦制度的危机。

5.政体变革思想

变革的两种形式:

(1)以较好的新法代替旧法

认为成文法不应一成不变,但变革要慎重,如轻率的变革必然消灭民众守法的习性。

(2)政体的变革

由于治理不当引起政体的变革,有内讧诉之武力,演化为变革,革命使现行政体变革或是政权由另一个政党控制。

四、理想的城邦制度

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批判:

对公有制的批判,对公妻制的批判。

理想国家要实现正义,正义是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适当综合。

理想政体的原则是中庸。

城邦是公民的自治团体。

理想的城邦要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民主制和寡头制相混合的共和政体。

民主制的优越性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人必须服从法律,法治优于人治。

五.重要地位

1.开创西方传统政治学体系,最早地从体系上区分了政治学和伦理学,从而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开创性的贡献。

伦理研究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人群的善。

2.创立了用归纳法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

从实际出发,分析、比较各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然后再归纳出政治理论,替吃自己的政治主张。

3.提出一系列独到的政治观点:

国家的起源、目的、性质等观点;政体理论;片面强调政治制度作用;关于法律、公民;关于“防止革命”的论述

---希腊化时期-犬儒学派

犬儒学派:

对文明制度的批判和反习俗的生活方式。

回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伊壁鸠鲁-个人主义思想

政治思想基础:

个人幸福论

观点:

1个人幸福就是避免“痛苦”与“纷忧”,取得快乐;这种快乐不

是躯体上的,应是精神上的。

2提出判断人的善恶,进行社会活动,应以能否导致个人幸福为依

据;

3提出了实现个人快乐的途径:

即人们之间形成互不侵害的契约;在此基础上,成立国家,建立法律,以保证个人幸福快乐与安全。

评价:

集中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悲观情绪,它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哲学。

*斯多葛学派-世界主义思潮

创始人:

芝诺

自然法是宇宙的理性。

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

人类一体、人类一家的世界主义观念。

*波利比阿

波利比阿(前201-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著作:

《历史》。

主要思想:

政治思考的动因,国家兴衰的关键是政治制度。

六种政体的区分。

政治的蜕变规律。

理想政体是混合政体,它是三种正宗政体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优良因素的混合。

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主张:

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西塞罗

西塞罗(公元前106一前42年)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共和国》、《法律篇》。

主要思想:

共和思想,共和国是“人民的事业”。

最理想的政体是混和政体思想,自然法是理性的命令,是一切人类法律的准则。

人人平等思想。

1.共和国理论,国家定义代替了“城邦”的概念,强调了国家法制的意义

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业”。

“人民并不是偶然事务联系起来的人群,而是共同拥有法律和各项权利,希望分享共同利益的为数众多的人们的集合。

2.自然法思想

认为自然法是一种复合自然的、适合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正义的理性,是一切人类法的准则;把自然法等同于神法,认为上帝是自然法的制定者、解析者和颁布者;人赋有上帝给予的理性,可以把整个宇宙看作是神和人为其成员的国家。

罗马法学家的思想

1.在法的分类方面,罗马法是西方最早、最完整的司法体系;分为是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2.市民法:

是有关公民个人权利的法令或习惯法;

万民法:

是调整帝国范围内自由人的财产关系,特别是有关所有制和契约关系的规范;

3.自然法:

是自然和上帝的理性,是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正义,使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人因赋有理性,所以在法的面前人人平等。

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对政治的疏远态度。

双重的政治忠诚。

关于上帝选民的新观念:

信徒的精神自由和在上帝面前的平等。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354-430年),古罗马时期基督教政治思想家,教父学最高权威。

主要著作:

《上帝之城》。

主要思想:

对罗马灾难原因的解释,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恩典。

由人的两种爱而造成两座城,即上帝之城与世上之城。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奥古斯丁《上帝之国》的基本内容

1.提出“双国”论,为基督教会的统治提供理论论证

世界上存在两种国家:

一种是上帝之国,指基督教会;一种是地上之国,指罗马帝国和一切异教的国家。

2.奥古斯丁从精神和肉体的对立出发,论述了两种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目的

(1)起源

上帝之国的成员具有善良的本性,依靠精神、依靠上第而生活,上帝之国起源于人们对上帝的爱;

地上治国的成员本性是堕落的,依靠肉体、依靠人而生活,地上之国起源于自私的爱。

(2)性质

上帝之国依靠上帝至高至善的权威进行统治,是永生的、光明的;

地上之国依靠人的力量进行用纸,是短暂的、黑暗的。

(3)一切国家的目的都是和平和正义,正义是秩序的维持

上帝之国有永恒的、普遍的正义:

天上之国的和平是上帝的和平,即上帝创造的人与人之间最有秩序、最和谐一致的兄弟关系的实现;天上之国的秩序是上帝的意志。

地上之国的和平,是人在彼此有秩序的联系中的和谐一致;地上之国的秩序是统治者的秩序

地上之国的成员服从统治者的意志是正义的行为,因为地上的和平有助于天上的安宁;但地上之国的统治者有可能运用它的力量侵害上帝的秩序。

天上之国才有永恒的、普遍的正义,地上之国只有相对的正义

(4)结论:

上帝之国高于地上治国,上帝统治一切,一切人都必须服从上帝,服从教会。

(二)奥古斯丁“双国”理论的实质和地位

1.实质:

宣扬宗教与镁合金与思想,论证教权高于王权,为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提供理论论证和辩护。

2.地位:

(1)“双国”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缉毒神学政治理论的基础,成为教会神权统治的依据,对西欧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他关于人性分为精神和肉体的思想,两种国家权力的起源、性质和目的的区分,以及上帝之国高于地上之国的结论,第一次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神权的神学政治理论提供了系统的论证。

---中世纪政治经济关系的特点

采邑制和等级制。

契约关系和微弱的君权。

政权与教权的并列和相互制约。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

神学是统治一切的意识形态,政治学沦为神学的分枝。

政治学理论不发达,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

政权与教权关系问题占有突出位置。

中世纪的政教关系

天主教会的势力和组织。

基督教的政治观念对政教关系的影响。

国家与教会关系的演变。

二元化权力体系及人的双重角色。

维护教权的理论

教权至上论。

尼古拉一世的“君士坦丁赠礼”。

格里高利七世维护教权的活动和理论。

英诺森三世的活动和思想,卜尼法斯八世的教权派理论。

*阿奎那的政治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1227-1274),中世纪经院哲学最大代表。

主要政治学著作收集在《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中。

其政治思想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经过改造后融入基督教神学,其方法有将信仰和理性、经验调合起来的特征。

国家理论

1.国家的起源

国家产生于人的本性的要求和维护共同利益的需求。

(1)认为“人天然是个社会的或政治的动物”,人在本性上注定要国际体的和社会的生活;

(2)人又是自私的,只顾自己的利益,为了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维护共同的利益,就需要共同的政治原则和公共的管理机构,即国家的法律和国家政权机关。

2.国家的本质

那些服从同样法律并受单一政府的指导以求生活充盈的人组成的社会。

(在国家的本质上,他将国家和社会混淆在一起。

3.国家的目的

(1)国家的目的是谋求社会共同的幸福,而幸福生活就是按照道德原则生活;因此,国家的目的是指实现有道德社会生活。

(2)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必须以丰裕的物质条件为基础

(3)保护私有财产权也是国家的目的,是上帝所批准的,是神圣的。

政体分类

(1)分类:

根据国家权力的宗旨,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类政体;

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将正义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将非正义政体分为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

(2)阿奎那认为君主政体最好,理由:

1.国家目的的实现的首要条件是社会的统一团结,凡本身是统一体的事物,总比多样体更容易统一;

2.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上第一个,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支配权也总是操纵在单一个体手中,君主政体才是最符合上帝本意的;

3.一个人掌握权力的政府总比许多人掌握权力的政府更好

法律思想—是其神学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

(1)认为法是人们赖以导致某些行动和不做其他一些行动的准则和尺度;

(2)人类行动准则来自人类理性,理性通过一支支配人的行为。

2.法的目的

法的目的在于促进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即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为目的。

3.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在于意志具有的强制性

4.法的分类

(1)法的分类:

1永恒法:

是上帝的理性,适用于整个宇宙;

2自然法:

是上帝的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适用于全人类,他的缄规只是人们去做一切有利于保全人类的事情,禁止人们去做毁灭自身的事情,并引导人们了解上帝和国有道德的社会生活。

3人法:

是国家统治者颁布的法律条文,包括万民法和市民法,是自然法的特殊应用;

4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

(2)四种法的关系

1永恒法是最高法,是一切法的来源;

自然法和人法要服从永恒法,人法要服从自然法;

人法必须受神法的指导

2人法必须接受神法的指导;原因:

A.理性的能力不能帮助人达到在天国和上帝通向快乐之以最终目标,这一目的的只有靠神法的指导才能达到;

B.人类的判断是不可靠的,需要以神法作为制定法律的准则;

C.人的道德生活要求人在行为和内心两方面活动中保持正值,需要以神法作为人法的补充。

D.人法不能惩治并禁止一切恶行,需要可以防止各种罪恶的神法。

*马西略

马西略(约1270-1342年),中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

政治著作有《和平的保卫者》。

其政治思想的宗旨是排除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

教会是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分裂和战争的根源。

必须反对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预和教会的司法特权;取消教会特权的措施。

---16世纪西方政治思想的重大变革

开始以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把政治学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上。

以对国家权力的考察为政治学研究的焦点,研究其起源、性质、职能、目的等。

近代政治学的创立。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人文学科,也指提倡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精神。

抽象的人性论。

按自然生活的伦理观。

*马基雅维利生平和著作

马基雅弗利(1469-1527年),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

《君主论》、《论提图斯?

李维的前十卷》。

研究政治问题的新方法

抛弃神学教条,从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从人的本性、历史经验和政治现实中总结出政治的规律。

把政治与伦理区分开来,把国家视为纯粹的权力组织。

关注国家的管理、统治的艺术问题。

马基雅弗利主义

共和国的理想和专制主义的现实选择。

人的本性自私卑鄙,君主统治国家须考虑人的本性。

君主要建立强大国家,巩固政权,须将权力与权术相结合。

君主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国家的强大安全,为此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政治面前无道德。

君主专制观

1.分析意大利衰败的原因

认为教王对意大利政治事务的干预,贵族的自私与腐败以及市民内部的宗教之争是意大利衰败与分裂的原因。

2.提出意大利问题的出路

认为结束意大利的混乱局面,唯一出路是建立君主制,由强有力的专制君主来统一意大利

3.比较各种政体

赞扬共和体,但认为当是意大利的人民道德彻底败坏,以至法律无力约束他们。

一次意大利先应建立君主政体,通过君主独裁专断权力的运用,下灭贵族,克服分裂。

但他认为君主政体不是最佳整体,在国家统一以后,仍应建立共和政体。

非道德政治观

1.以人的本性作为研究社会政治问题的出发点,人为追求权力、荣誉和财富是人的本性和目的,也是人的美德,是人所应从事的事业。

2.国家的起源。

(1)认为由于人们追求财富、权力的结果,必定会造成造成一个相互残杀的战争局面;

(2)人们为了更好地保卫自己尔联合起来,从他们当中产生了领袖,并服从他的领导;

(3)颁布了法律、确定了刑罚,产生了国家。

3.认为政治的核心是权力问题

(1)政治就是权力,统治者应以夺取权力和保持权力为目的。

(2)指出财产是国家的基础

(3)国家的目的不仅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个人安全,还在于保障个人的私有财产。

4.非道德政治观的意义

完全抛弃了政治权力道德基础,彻底把政治学和伦理学分开,并把政治权力看作国家和社会的真实基础。

他依据实际经验并用人的眼观来研究国家政治问题,揭开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的新篇章。

君主统治术理论

1.君主统治术的意义

认为君主要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保持和维护意大利的稳定,对付教皇和贵族,取得人民的支持,必须善于统治,善于用权术对付邪恶的人性。

2.君主权术的基本内容

(1)法律和军队是君主统治的基础,法律必须以武力为后盾。

(2)君主在政治上只需考虑有效和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否;

(3)君主应使人民恐惧,但却不能使人民憎恨,应当注重实际而不图虚名。

3.思想评价

(1)利用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政治问题,主张依靠强有力的王权统治意大利,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这种思想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2)建立君主统治术,是为王权设谋,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团国家服务,其中不少思想含有合理因素

(3)他所主张的统治权术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剥削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本质。

他所宣扬的君主可以背信弃义,欺骗狡诈为后来资产阶级反动人物所欢迎,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闵采尔-千年王国理想

“千年王国”理想

1.理性说:

认为给人们启示的不是神,是人的理性;理性引导人直通上帝,升入天国

2.天国不应在彼岸,而应在现世中建立起来

3.天国的建立应通过暴力的途径

4.一切财产实行共有和共同分配,一切人都有同等的劳动义务,人与人之间必须实现完全平等

评价:

闵采尔的思想反映了处于形成时期无产阶级的要求,“是不成熟的幼稚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是对当时平民中刚刚开始发展的无产阶级因素的解放条件的天才余件。

*路德

路德(1483-1546年),德国宗教改革领袖,新教思想家。

主要著作:

《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论基督徒的自由》,《论世俗权力》。

《圣经》最高权威论,因信称义思想,平信徒皆为祭司。

世俗国家权力的性质。

基督徒的服从义务与自由。

*加尔文-得救预定论-君受神权

加尔文(1509-1564年),宗教改革领袖之一,新教思想家。

主要著作:

《基督教要义》。

得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