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2744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docx

《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docx

品质部整顿相关资料

品质部相关工作资料

一、品质部组织架构:

品质经理

品检部

品管部

统计员

稽查

QA

品质工程

QE

IQC

IPQC

IPQA

FQA

OQC

二、品质部各工作岗位职责:

1、品质部的职责:

(1)品质制度的订立与实施;

(2)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保持与改进;

(3)品质活动的执行与推动;

(4)进料、在制品、成品品质规范的制订与执行;

(5)制程品质控制能力的分析及异常的改善;

(6)制程品质的巡回检验与控制;

(7)客户投诉与退货的调查、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拟订;

(8)企业品质异常的仲裁及处理;

(9)量规、检验仪器的校正与控制;

(10)产品开发与试制的参与;

(11)不合格品预防措施的订立与执行;

(12)协力厂品质能力的辅导;

(13)协力厂品质能力与品质控制绩效的评估;

(14)品质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督导及执行;

(15)品质成本的分析;

(16)品质资讯的收集

(17)品质保证方案的拟定,并推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进行。

2、品管主管(QA主管)

(1)品管计划的制订;

(2)协助品质部经理完成进、出货检验职能;

(3)保存进料、成品检验的检查、测试报告;

(4)品质稽查计划的制订、参与推动;

(5)向品质部经理提出控制进货、成品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现象再发生的方法;

(6)分析进料、成品检验的每日、每周、每月报告;

(7)客户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改善措施的提出;

(8)在进料、成品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得到引纠正前,控制不合格品的转序;

(9)本部门工作的领导、推动、督导。

3、品检主管(QC)主管

(1)品检计划的制订;

(2)品检体系的设计及表单、程序的拟定;

(3)品质鉴定与判定意见的签署;

(4)协助品质部经理完成在生产中控制质量的职能;

(5)保存工序检验的检查、测试报告;

(6)分析工序检验的每日、每周、每月报告;

(7)在工序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得到纠正前,控制不合格品的转序;

(8)所属人员工作的督导、评价;

(9)向品质部经理提出有关方法、控制工序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现象重复发生。

4、品质稽查(QA工程师)

(1)品质运作体系、规范的核查;

(2)客户投诉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3)改善措施的跟踪、反馈;

(4)对所有品质问题的分析;

(5)对每日品质信息的统计分析;

(6)执行质量改进计划。

5、品质工程(QE工程师)

(1)制程品质控制能力分析与品质改善;

(2)新产品开发与试制的参与及新产品品质计划的制定;

(3)进料、在制品、成品品质检测的规范的制订;

(4)品管手法与统计技术的设计与督导执行;

(5)协力厂的辅导;

(6)品质异常的研究;

(7)品检样品的制作;

(8)客户投诉的品质原因调查、分析、改善;

(9)量规、检验仪器的校正与控制。

6、IQC

(1)熟悉物料品质标准及对产品的影响;

(2)熟悉抽样检验标准;

(3)执行公司进料检验程序;

(4)识别和记录进料品质问题,拒收进料中的不合格材料;

(5)通过再检验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6)品质部相关工作的配合;

(7)检验仪器的管理;

(8)有权放行经检验合格的材料。

7、IPQC、FQC(制程检验与控制,仅限半成品制程检验)

(1)执行公司生产线巡回检验程序;

(2)识别和记录产品质量问题;

(3)拒收生产中检查不合格的产品;

(4)有权放行检查合格产品;

(5)制程中问题点的研究与分析;

(6)品质部相关工作的配合;

(7)检验仪器的管理。

8、IPQA、FQA(制程检验与控制,仅限成品装配检验)

(1)装配制程巡回检验及异常品质事故的原因追查;

(2)装配领用库存成品的抽查及品质鉴定;

(3)制程品质控制能力的分析与控制;

(4)对现场作业(操作)规范提出修正意见和建议;

(5)制程过程问题点的研究与分析;

(6)品质状况的记录。

9、OQC

(1)熟悉产品品质标准;

(2)熟悉抽样检验标准;

(3)执行公司出货检验程序;

(4)识别和记录成品质量问题;

(5)检验仪器的管理;

(6)拒收不合格的成品;

(7)通过再检验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8)有权放行以检验合格的成品。

10、品质统计

(1)品质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

(2)品质报告的编制;

(3)部门文件的汇集、归档;

(4)品质控制图的设计;

(5)品质成本的分析;

(6)品质统计技术的研究、执行。

三、质量检验计划

1、质量检验计划的概念:

是对检验涉及的活动、过程和资源作出的规范化书面文件规定,用以指导检验活动正确、有序、协调地进行,是企业质量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

现代企业的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实现,有各种不同的复杂生产作业活动,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工种、人员、工序、设备、物资,因此,为了配合生产作业,必须编制正确周密的检验计划,以指导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工作,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

3、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

(1)按照产品加工和物流的流程统一安排检验点的设置,以降低产品成本;

(2)合理选择和安排检验或试验项目,检验方法,合理安排检验设备和人员,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3)使得检验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以保证产品质量。

4、质量检验计划的内容:

(1)编制检验流程图;

(2)合理设置检验点;

(3)对关键的和重要的产品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编制检验规程或检验指导书;

(4)选定适宜的检验方式、方法;

(5)编制测量工具、仪器设备明细表,提出补充仪器设备及测量工具的计划;

(6)明确检验人员的岗位任务和职责;

(7)确定检验人员的组织形式,培训计划和资格认定方式。

5、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

(1)充分体现检验的目的:

一是防止产生和及时发现不合格品,二是保证检验通过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2)对检验活动能起到指导作用;

(3)关键质量优先保证;

(4)综合考虑检验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检验费用;

(5)检验计划应随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结构、性能、质量要求、过程方法的变化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生产作业过程的需要。

四、质量管理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素质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主要有:

(1)质量意识教育:

重点是要求各级员工理解本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其工作结果对过程、产品甚至信誉的影响,以及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实现与本岗位直接相关的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其教育内容包括:

质量的概念、质量法律、法规、质量对组织、员工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质量责任等。

(2)质量知识培训:

对不同层次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领导培训内容应以质量法律法规、经营理念、决策方法等为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内容应注重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而一线员工培训则以本岗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所需的知识为主。

(3)技能培训:

对技术人员,主要应进行专业技术的更新和补充,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术,对一线工人,应加强基础技术训练,熟悉产品特性和工艺,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对领导人员,除应熟悉专业技术外还应掌握管理技能。

五、检验印章的管理

检验人员的资格证明是检验印章,各类检验印章应只由检验印章部门统一设计、刻制、发放,并实行印章的发放、注销登记档案,此档案应长期保存,非检验部门无权设计、刻制、发放、管理检验印章。

检验印章有三类:

(1)胶印章:

常用于质量证明文件;

(2)钢印章:

常用于产品或工装、样板;

(3)封印章:

常用于铅封、漆封。

检验印章的发放应遵守以下规定:

(1)检验人员必须根据岗位任务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资格证书;

(2)根据检验员的资格证书,发给相应岗位的检验印章;

(3)检验印章专人专用,不得转借;

(4)检验人员免职或调离时,必须收回他所保管的印章;

(5)检验人员调换到新岗位或本岗位增加新的检验项目、内容时,必须重新进行培训、考核。

考核合格者,使用的印章交旧领新。

(不能沿用旧章,因为一个章表示一定的检验岗位和检验内容)。

(6)检验人员因故(如病假)脱离原岗位一定时期(例如规定半年)后,必须重新考核合格后,才能恢复上岗,续用印章;

(7)检验印章如丢失,应立即上报备案;

(8)检验印章的印迹必须清晰、易于识别,当盖的印迹模糊时应重盖,如印章已磨损,则应交旧领新。

六、质量信息管理

1、质量信息的概念:

指有关质量方面有意义的数据。

产品在形成过程中有两种运动过程:

物流和信息流。

物流是由原材料等资源的输入转化成产品输出而进行形态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而信息流则是伴随着物流而产生,它反映了物流状态,并通过它控制、调节、改进物流,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管好这两个方面的过程。

信息源传递接受、处理反馈

信息流示意图

2、信息源:

指数据或信息的发出者。

信息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信息源产生于组织内部产品实现过程和体系运行过程。

外部信息源产生于组织外部,包括相关的、社会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组织应能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

(1)顾客满意度的评价;

(2)产品的符合性;

(3)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4)纠正、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

3、信息传递:

指在信息系统中将信息按照规定的方式和途径,经过一定的载体人一处传到另一处的过程。

信息传递由三部分组成:

信源—信道—信宿。

信息传递要求完整、准确、及时。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完成活动证据的文凭件)这个特殊文件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4、信息处理:

指将原始数据(信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加工”成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

5、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双向的,即将处理的信息作为二次信息源,反馈给需要信息的人员和部门,二次信息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新的一次信息源的质量及其传递。

质量信息不仅需要及时传递,而且要做到及时反馈,才能使信息被利用和共享成要可能。

5、质量信息管理:

(1)识别信息需求;

(2)识别并获得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来源;

(3)将信息转换为对组织有用的知识;

(4)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来确定并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

(5)确保适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6)评估因使用信息所获得的收益,以便对信息和知识的管理进行改进。

七、品管系统规划:

1、品管组织的规划:

(1)组织结构及隶属关系;

(2)组织权限与责任;

(3)组织岗位人员编制数量;

(4)岗位功能与职责、权限。

2、品管标准的建立:

(1)生产操作标准;

(2)物料品质(检验)标准;

(3)产品品质(检验)标准;

(4)品质允收标准(AQL);

(5)品管检验作业标准。

3、各类样板的控制:

(1)采购外发样板的控制;

(2)客户送样作业的控制;

(3)检验样板的控制;

(4)各类样板的控制规定。

4、品质检验与控制:

(1)进料检验控制(IQC);]

(2)半成品、在制品制程检验控制(IPQC);

(3)半成品、在制品终检(FQC);

(4)产品装配与包装检验控制(IPQA);

(5)产品装配与包装的终检(FQA);

(6)出货成品的检验控制(OQC);

(7)外发加工品的检验控制。

5、品管相关作业规定:

(1)品质控制制度;

(2)内部品质信息反馈规定;

(3)客户投诉处理规定;

(4)危化品使用的控制;

(5)品质稽核(QA)作业规定;

(6)品质工程(QE)作业规定。

6、不合格品的控制:

(1)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存放;

(2)不合格品的制定;

(3)不合格品和处置;

(4)不合格品的记录;

(5)不合格品的预防及改善对策。

7、品质统计的规定:

(1)品管统计方法;

(2)品质统计分析;

(3)品管报告;

(4)品管绩效与研讨会仪;

(5)各部门品质目标达成情况的统计分析。

8、品管培训的规划:

(1)员工品质的培训(品质意识、产品品质标准、自检方法的培训)

(2)品质管理人员作业规范的培训;

(3)品质检验人员作业规范的培训;

(4)品管人员在岗、换岗、晋升的岗位作业规范培训;

(5)新进品质管理人员基本知识与作业规范培训;

(6)公司内部必须的品质知识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