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2599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

《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

河北省满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

本试卷共计150分,时间120分钟。

1-10、14—16题涂在答题卡上,其余各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共81分)

(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jí)曳兵(yè)跬步(kuǐ)鸡豚狗彘(tún)锲而不舍(qì)寒喧 

B、孝悌(tì)骐骥(jì)逡巡(qūn)金石可镂(lòu)瓮牖绳枢(yǒu)脍灸人口

C、屏息(bǐng)纤腰(xiān)亡矢遗镞(zú)捉襟见肘  赝品礼尚往来

D、鞭笞(chī)劲弩(nǔ)养生丧死(sānɡ)藩篱(fān)万乘之势(shèng)计日成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 瓮牖(窗户)绳枢河内凶(庄稼收成不好)

追亡(逃亡)逐北数罟不入洿池(数:

多次)

B.填然鼓(战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务(从事)耕织

履(登上)至尊谨庠序之教(谨:

认真从事)

C.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就砺(磨刀石)则利

度长絜(衡量)大其曲中(合乎)规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圣人无常(固定)师 用心(使用心力)一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做《师说》以贻之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师不必贤于弟子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弃甲曳兵而走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寡人之于国也

4、下列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 约从离衡倔起阡陌之中君子生非异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百有余年輮以为轮

C.则知明而行无过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虽有槁暴

D.威振四海数罟不入洿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吾师道也

(2)序八州而朝同列(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5)天下云集响应(6)却匈奴七百余里(7)以愚黔首(8)而耻学于师 (9)圣益圣,愚愈愚(10)吾从而师之 (1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A.(4)(5)/

(1)

(2)(11)/(3)(9)/(6)(7)(8)/(10)B.

(2)(6)(7)/

(1)(3)/(8)(10)/(4)(5)/(9)/(11)

C.

(1)(3)(8)/(4)(5)(6)/(9)(10)(7)/

(2)(11)D.(3)(4)(5)/

(1)(9)/(6)(7)(8)/(10)

(2)(11)

6、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为天下笑者,何也?

(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未之有也(7)申之以孝悌之义(8)不拘于时(9)陈利兵而谁何(10)非我也,岁也(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2)(6)(9)(11)/

(1)(3)(8)/(4)(10)/(5)(7)B.(4)(10)/(5)(7)

(2)/(6)(9)(11)/

(1)(3)(8)

C.

(2)(6)(9)/

(1)(3)(8)/(4)(10)/(5)(7)/(11)D.

(1)(3)(8)/(4)(10)/(5)(7)/

(2)/(6)(9)(11)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是周树人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其杂文集有《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朝花夕拾》等。

B.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人称荀卿。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其作品被后人编为《荀子》。

D.韩愈,字退之。

每自称“祖籍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最后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

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

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

始皇七年,蒙骜卒。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恬尝书狱典文学。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

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姑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

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

未反,始皇至沙丘崩。

秘之,群臣其知。

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

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

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

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遂杀蒙毅。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

“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

”恬曰: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

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

”使者曰:

“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

”蒙恬喟然太息曰:

“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良久,徐曰:

“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

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将:

率领B.喻之决狱喻:

告诉

C.求其罪过,举劾之举:

检举D.其势足以倍畔倍:

加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夫晋,何厌之有

B.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乃吞药自杀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秦国的将领,攻城略地,出生入死。

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屡立战功。

B.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

而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

从此以后赵高与蒙氏兄弟结下怨仇。

C.胡亥在扶苏死后曾打算放过蒙恬,而赵高却污蔑蒙恬领兵30多万,虽身在牢狱之中,但仍有叛乱的实力。

最后蒙恬也难逃一死。

D.本无罪过,可蒙恬自杀前却说自己挖绝地脉应受到上天的惩罚,这实际是他不愿直接指责杀害自己的罪魁祸首的一种无奈之举。

11、(第三大题)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译文:

(2)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2、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

(4分)

答:

 

13、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4分)

(1)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

(3)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马嵬》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5)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师说》

(6)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7)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劝学》荀子)

(8)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荀子)

(9)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

(10)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

《过秦论》

(五)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吴良镛:

筑梦人生

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

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

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

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

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

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

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吴良镛说:

“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

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

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④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

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

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

他常常对学生说:

“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⑤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

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为“聚落”的概念。

在1999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

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⑥2008年,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

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

出院那天,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

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

医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

⑦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

“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

”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行的步履。

他每每凝思:

“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

筑梦人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

B.青少年时期的家国之痛对吴良镛树立毕生筑梦为民居的理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经过不断思考和创造性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领军者。

C.1999年,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

D.吴良镛认为,较之电影艺术,建筑是更为遗憾的艺术。

因为后者完成后,将会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E.本文写作态度严谨,文笔凝练,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专业造诣深厚、中西学养交融、为理想而奋斗的中国建筑学家形象。

(2)本文第6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3)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5分)

(4)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

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第II卷(表达题,共69分)

(六)语言基础知识(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先锋超薄等离子显示器设在室内、挂在商场或放在大堂,一定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B.这个东西已是不名一钱,他却把它当作稀世珍宝。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迄今为止,剑桥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其他任何大学都不能望其项背的。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提高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美学讲求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②①D.③⑤①②④

(七)、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的经验证明,在激发潜能、获得成功之前,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三间屋子里,而不自知。

第一间屋子姓找,名字叫作“找借口”。

……我们应走出“找借口”的屋子。

第二间屋子姓赖,名字叫作“赖别人”。

……我们应走出“赖别人”的屋子。

第三间屋子姓怪,名字叫作“怪自己”。

……我们应走出“怪自己”的屋子。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必须首先要走出这三间屋子,否则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要求:

可选择一个角度,也可综合考虑,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C4、D5、B6、D7、A

(二)文言文

8、D倍:

背叛9、C10、C“而赵高却污蔑蒙恬领兵30多万,虽身在牢狱之中,但仍有叛乱的实力”不是赵高所说,是蒙恬的话。

翻译

(1)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

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

(2)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

(三)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1)①对比:

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比喻:

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③多角度描摹: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2)①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4分,每点2分)

(四)略

(五)现代文阅读

(1)解析:

A项,“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不对,“国际声望”应放在“事业追求及成就”之后。

C项,“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与原文表述不一致,原文是“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D项,“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说法有些绝对。

答案:

BE

(2)解析:

分析某一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

先概括这段写了传主什么事情,然后再分析这段对塑造传主形象和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

此段写老年吴良镛战胜病魔,反映其坚强、乐观的性格,使传主形象丰满,主题意蕴丰富。

答案:

(1)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显其人格魅力;

(2)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

(3)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建筑领域”“结合全文”。

第②段写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桃李芬芳;第③段写实践业绩方面,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第⑤段写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第⑦段写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

答案:

(1)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

(2)实践业绩方面,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3)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4)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桃李芬芳。

(4)解析:

先明确“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该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是真知灼见。

然后重点结合第③段理解“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谈谈城市建设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

再重点结合第④段理解“诗人的情怀”,谈谈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

最后联系社会现实,千城一面,旧城被拆迁,指出吴良镛的观点在当今的深远意义。

答案:

(1)城市管理者应具备人文情怀、审美修养。

城市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注,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

(2)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城市建设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

(六)语言基础知识

(11)D(12)C

(13)[答案]D(③句中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的“和谐”衔接;⑤句中的“这种统一”与上句“统一”衔接,“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①句“由于”与下句“所以”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

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参考译文】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

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

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

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蒙武担任秦国的列将,蒙恬的弟弟叫蒙毅。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

始皇授给他内史的官职。

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

修筑长城,根据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

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

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

因而亲近蒙毅,官至上卿。

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前。

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

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

秦王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

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导胡亥决断讼案。

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

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官籍。

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

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走到沙丘就逝世了。

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

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

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蒙毅的念头。

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

二世皇帝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

“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

”蒙恬说:

“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

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

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因为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

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

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使者说:

“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

”蒙恬沉重地叹息说:

“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

”很久,才慢慢地说:

“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

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

这就是我的罪过了。

”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太史公说:

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

2014—201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