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39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师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师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师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师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复习资料.docx

《教师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复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复习资料.docx

教师复习资料

2013年春季教师资格证考试注意事项:

1.2013年4月13日考试

2.考前一周自行在网上打印准考证(网址:

3.请按准考证上显示考点、时间参加考试

贵阳学院经管学院(原震宇电脑学校)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

名词解释

一、教育心理学(重点)

答案: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学生

答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三、教学内容(重点)

答案: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学习过程

答案: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发生相互作用后获得知识、技能、产生态度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重点)

答案:

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产生态度的过程。

第二类:

简答题

一、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

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这一过程而展开的,因此学与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五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以及教学环境。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答案: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学生与学习心理,以及第三部分教师与教师心理。

三、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案: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

名词解释

一、心理发展:

是指从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人格: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三、自我意识:

是作为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四、智力:

是指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五、性格:

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有与这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第二类:

简答题

一、简述学生心理的发展特征(注意多选题)

答案:

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

答案:

个体心理发展有八个阶段:

(1)乳儿期

(2)婴儿期(3)幼儿期(4)童年期(5少年期(6)青年期(7)成年期(8)老年期。

三、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征

答案:

中学阶段分为初中阶段和高阶段,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因此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高中阶段以称青年初期。

高中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四、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答:

(1)最近发展区

(2)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3)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五、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注意多选题)

答案: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主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底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六、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注意多选题)

答: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如下: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七、简述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答:

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

第三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

名词

一、学习: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反复的经验或练习引起的。

第二类:

简答题

一、简述学生学习内容有哪些

答:

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方面:

(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第四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

名词解释

一、学习动机:

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二、学习需要:

是指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第二类:

简答题

一、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

学习动机的种类有以下种:

(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二、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

(1)利用学产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条件,并影响学习效果。

(2)利用直接发生徐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三、简述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

激发学习动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

名词解释

一、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为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第二类:

简答题

一、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答案:

学习迁移的种类有以下几点: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5)近迁移与远迁移。

二、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答案: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相似性,经研究指出,相似性是迁移产生一种重要因素

(2)原有认结构(3)学习定势,学习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和阻碍两种。

第三类多选题

一、以下属于早期迁移的是(ABDE)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产生式理论D.关系理论E.经验化理论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有(ACDE)

A.符号性图B.关系理论C.产生式理论D.结构匹配理论E.情境性理论

第四类论述题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教师应怎样做?

答案:

(1)精选教材

要交给学生一门学科的基本的科学成果,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经验,教学内容就必精选。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

(3)合理处理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4)教授学习方法

许多研究和实际教学都证

第六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名词解释

一、知识的掌握:

是指在知识传输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第二类简答题

一、简述知识的种类

答案:

知识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二、简述提高教材概括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提高教材概括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变式(3)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三、知识巩固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1)知识的巩固是积累知识的前提

(2)对于巩固和领会两者而言,巩固依赖于领会,缺乏领会的教材是难以巩固的。

(3)知识的巩固也是知识应用的前提。

第七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名词的解释

一、原型定向:

是指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注:

简答题型“简述原型定向的含义?

”)

二、原型内化:

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示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第二类简答题

一、什么是技能?

答案:

技能首先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也可能是外显的、展开的动作系统,也可能是内隐的、简缩的动作系统,这与知识是不同的。

其次,技能这种活动方式应表现出规则性,技能是熟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动作系列,不同随机的、任意的动作组合。

二、简述技能的特点?

答:

技能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

三、简述技能有哪些作用?

答案:

技能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技能作为合法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条件(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简述原型定向的作用

答案:

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形成不可缺的一个阶段,其作用表现为:

第一,心智技能是一种合法则的活动方式,要求主体能独立作出。

第二,心智动作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实践活动的反映。

五、在原型操作阶段对教学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

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心智活动斩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六、在原型内化阶段,对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案:

为了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过能过于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七、对中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有哪些要求?

答案:

(1)激发学习一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第八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

名词解释

一、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第二类:

简答题

一、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答: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二、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答: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性原则(5)有效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

三、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答: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第三类:

多选题

一、下列是属于复述策略的是(AB)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记忆术D.生成性学习

二、下列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ABD)

A.记忆术B.生成性学习C.复习形式多样化D.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三、下列属于组织策略是的是(BCD)

A.记忆术B.列提纲C.利用图形D.利用表格

第九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

名词解释

第二类:

简答题

一、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

答:

(1)目的的指向性

(2)操作的序列性(3)认知操作性。

二、简述杜威提出的解决问题要经历的基本过程

答:

(1)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2)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提出问题解决的假设(4)推断所定假设的内在含义(5)在行动中检验假设,从而解决问题,取得直接经验。

三、简述解决问题过要经过的步骤?

答:

(1)问题识别

(2)定义和表征问题(3)形成策略(4)组织信息(5)分配资源(6)监控问题解决(7)评估问题解决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问题情境

(2)定势(3)功能固着(4)知识经验(5)认知结构(6)情绪和动机状态

五、简述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步聚

答:

(1)分析问题

(2)产生一个问题解决的计划(3)回忆已有的信息或获得新的信息(4)产生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案(5)检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验证问题解决的方案(6)及时反馈和补救

第三类:

多选题

一、根据问题的内容,可将问题划分为(AB)

A.抽象问题B.具体问题C.结构问题D.转化问题和排列问题

二、根据问题的性质,可将问题划分为(ADE)

A.结构问题B.具体问题C.抽象问题D.转化问题E.排列问题

第四类论述

论述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完全可以结全各门学科的内容来进训练和提高,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要尽量从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学生质疑,从而培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教师给学生的问题要可解,但要有一定的难度。

要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行为,既要对有知识、原则进行重新组合,而不是重新学习。

(3)帮助学生正确表和征问题

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或者用画草图、列表、写方程式等方式,这对于回忆相关信息都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

(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学生应该始终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牢牢掌握问题的目的与主要情境,将精力集中于解答的目的及其标准。

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系统考虑问题的方式,系统分析的习惯。

(5)辅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出信息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引来别人的言语指导到自行指导思考,然后要学生自己用言语表达出来。

第一十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名词

一、创造力:

亦称创造性,是个体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特征。

第二类简答题

一、简述高创造力者有哪些个性特征

答:

(1)幽默感

(2)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强烈的好奇心(6)独立性

二、简述创造力测量的原则

答:

(1)统一性原则

(2)多样性原是(3)适宜性原则

第三类多选

一、下列是现代创造力测量法的是(ABC)

A.测验法B.实验法C.作品分析法D.提名法E.作文法

二、下列是传统创造力测量法的是(BDE)

A.测验法B.提名法C.作品分析法D.作文法E.专家评分法

第四类论述

论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答:

在实际教学中,为使学生创造力得以提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格的塑造

(1)保护好奇好

(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训创造力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第十一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名词(什么是品德)

一、品德:

亦称德性或品行,是道德品质的简称,主要是指道德的个体化,即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行动时所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主要指的是个体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及其构成方式。

三、品德态度:

是人的态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具有道德意义的客观对象、现象十分符合主体道德需要的心理倾向。

第二类简答

一、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基本特征

答:

中学生品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独立性

(2)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矛盾冲突(3)高中生品德结构发展的不成熟

二、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客观因素:

(1)家庭结构和主要社会关系中,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导致的分居或离婚对子女品德的发展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2)家长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的不同,家长品德不良会对子女品德的发展起不良的作用。

2.主观因素:

(1)家长品德不良会对子女品德的发展起不良的作用

(2)家长良好的教育态度对孩子品德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3)家长作风和家庭气氛对孩子品德发展的影响,家长和善作风有利于儿童的良好发展。

三、学校集体对品德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班集体的影响

(2)学校德育的影响(3)其它因素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对品德形成及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社会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人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工具,塑造出了自己的人格品德

(2)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成为塑造新的人格和品德的依据和范式,并力图用这种文化遗产来塑造新生一代

(2)新一代的成长是在吸收文化遗产和自己的创造活动中成长的,他们对社会文化有着各自的选择,这就是造成新的人格和各自不同的品德的原因。

五、品德态度的功能有哪些(多选题)

答:

(1)定向选择功能

(2)动力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4)适应功能

六、影响品德态度形成与改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1)道德需要

(2)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掌握程度(3)外部压力(4)教育者的信任度(5)信息传递的可信度。

第三类多选

一、下列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品德发展观的是(ABCD)

A.自我中心阶段(2-5岁)B.权威阶段(6-8岁)C.可逆性阶段(8-10岁)D.公正阶段E.习俗水平

二、下列是教育心理学家道德发展理论的是(ADE)

A.前习俗水平B.可逆性阶段C.公正除段D.习俗水平E.后习俗水平

第四类论述

试分析中学生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原因

答:

中学生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因主要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2)道德意志薄弱(3)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4)性格上的某些缺陷(5)某些需要没得到的满足。

2.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2)社会方面的原因(3)学校方面的原因

第十二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名词

一、焦虑症:

是以突如其来的和反复出现的莫名恐惧和焦虑不安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症。

一、抑郁症:

是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第二类简答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即人们在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狭义的心理健康其主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含哪些?

答:

(1)学习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3)学校生活适应问题(4)自我概念问题(5)与青春期性性心理有关问题。

三、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

答: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是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支配与补充。

四、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与签定有何意义?

答: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为确定心理辅导的目标或期望、制订有效的辅导方案和策略提供指引(3)增加学生参与心理辅导的动机(4)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5)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

五、学校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3)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健康咨询或辅导(6)小组辅导与咨询

六、焦虑症的特征有哪些?

答:

焦虑症的特征:

(1)在心理方面,当事人感到紧张不安、担心害怕、极度过敏、难以作决定

(2)在躯体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手足发抖、肌肉持续紧张、尿频尿急、有睡眠障碍。

七、抑郁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

(2)消极的认知倾向(3)低水平动机、被动、缺少热情(4)躯体上的疲劳、失眠、食欲缺乏。

第三类多选

一、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有(ABCDE)

A.观察法B.行为评定法C.社会计量法D.心理测验E.会谈法

二、改变学生心理与行为的方法有(ABCDE)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E.处罚法和自我控制法

第十三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名词

一、教学设计:

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二、教学:

是有一定程序结构的,在教学程序中,学生的学习随实现设计的教学情境而进行,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

三、教学方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和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第二类简答

一、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注意多选题)

答:

(1)系统性原则

(2)程序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

二、制定教学目标有何意义?

答:

(1)指引学生的学习

(2)促进课堂行为和交流(3)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4)教学结果评价和测量

三、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

答: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第三类多选

一、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认知目标的有(ABCD)

A.知识B.领会和应用C.分析和综合D.评价E.接受

二、下列教学目标属于情感目标的有(BCDE)

A.知识B.接受和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价值体系个性化E.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三、下列教学目标属于动作技能目标的有(ABC)

A.知觉和模仿B.操作和准确C.连贯和习惯化D.接受和反应

第十四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名词

一、课堂管理:

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第二类简答

一、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班级规模

(2)班级性质(3)教师的领导风格(4)对教师的期望

二、课堂管理与教学有何关系?

答:

课堂管理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

心理学家指出,课堂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联系在一起,教学生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社会行为与教学生管理和控制认知识要一样重要。

课堂管理和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许多变量发生相互影响。

一方面,课堂管理影响教学,当教师考虑不同的管理风格时,要想到课堂管理风格对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影响。

三、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答: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四、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有何影响?

答:

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进程,另外,课堂气氛也会使很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之间发生连锁性感染。

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第三类多选

教师期望对课堂气氛的影响通过的途径是(ABCD)

A.接受B.反馈C.输入D.输出

第十五章复习重点

第一类名词

一、教学评价:

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第二类简答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有哪些功能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