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2286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考试号班级姓名考位号

--------------------------------------------------------------密---------------------------------------封------------------------------------线-----------------------------------------------------------------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测试题及答案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8分)

如果生活不够慷kǎi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何必要细细地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萧洒

何必选择寂寞

获得是一种满足

给予是一种快乐

(选自《汪国真诗文集》,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

慷kǎi()猥琐()给予()

(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大方”作为形容词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2分)

A.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B.(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C.(样式、颜色等)不俗气

(4)请仿照诗中画线句,写一个与之句式相同的句子,使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泰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深人开展合作,民众之间相交、相知、相惜,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源源不断。

B.中美和平相处、合作共贏,不仅是世界和平发展之幸,也是两国人民之福。

C.国庆到来,长达7天的假期正是亲朋欢聚的好时光,但有那么一群坚守者选择了默默的付出与守望。

D.2018年6月份到8月份的暑期档电影总票房为174亿元,再创新高,预计全年电影票房将突破近600亿元。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它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二、4.古诗词默写。

(6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杜甫在《望岳》中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南的老艺术家王宽陆续收养6名孤儿,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某班举行以“走近人间草木”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7分)

(1)【编写串词】

为配合这次活动,班级决定举行课文朗诵比赛,假如你是本次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朗诵作品《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写一段串词。

(《紫藤萝瀑布》在前,《一棵小桃树》在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领会画意】

右图为漫画家丰子惜的名作,题为“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

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中得到的感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斟酌词语】

下面是扬州桃花庵桐轩的一副对联,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使其与上联中的“生”相对,并能使对联表现树木丛生、环境幽雅的意境。

(2分)

上联:

凉意生竹树

下联:

疏雨_____格桐

四、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3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6.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登台远眺,俯仰古今,抒发出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所展现的情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_9题。

(5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结合“千寻”一词,分析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言志”,写诗就是为了抒发情感、表达志向。

本诗最能体现诗人志向的诗句是哪两句?

请分析其妙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1分)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

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次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

这个时节,花开了。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妆,淡笑。

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

我欣赏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我也顺带打量着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

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天天来往。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

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

老人着靛蓝色的衣服,瘦小,皮肤黑,像是从旧画里走出来的。

他的糖担子,也像一幅旧画:

担子两头各置一匾,担头上挂副旧铜锣。

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

呀!

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嘛!

匾里躺着的,正是灶糖。

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

大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

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用那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换得掌心的一块灶糖。

孩子们伸出舌头,小心地舔着,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

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现在很少见了。

⑦后来我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

当当,当当当,好,来了!

等待终于落了地。

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我会跟他聊天。

“老头!

”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只是呵呵地笑。

“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站在他的糖担前,肴些气喘吁吁地说。

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

“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

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

老人天生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做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

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已经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

”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⑪“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⑫“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⑬“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地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

奶黄的月亮,缺了口。

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如蔷薇花朵一般地开了。

⑭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

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说:

“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

”老人一愣,笑着看看我,说:

“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照,年真没拍过照片呢。

”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

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

他看了一眼,笑了,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

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

我想起这样两句诗_____________。

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有删改)

10.文章开头一句“喜欢那丛蔷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你从下文哪里能读到这种喜欢?

(答出两处即可,可用文章原句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4分)

(1)老人着靛蓝色的衣服,瘦小,皮肤黑,像是从旧画里走出来的。

(任选角度,对该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谈谈你对该句中“甜”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全文,请给文章结尾的横线处选择一项最恰当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3分)

①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南朝梁·柳恽《咏蔷薇》

②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唐·杜牧《留赠》

③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北宋·秦观《春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14分)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

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

红的和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也不在乎秋的肃杀。

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

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

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了。

紫薇似乎娇气些,始终未见花。

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

“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以保全性命,陪伴着那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

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就这一点来说,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

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木槿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却从未仔细看过。

③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④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中年人的生之困惑。

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了极端的惶恐中。

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小园中踱步。

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

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⑤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

我忙走了过去,于是看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

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

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似的;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花就已经够了。

此时,我最愿见到的是紫色,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⑥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挖出一个浅坑,浇上水。

水很快渗下去了。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⑦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小园旁小兴土木,要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

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

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⑧没想到秋来时,有一次我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⑨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姘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痕,似乎在花蒂处被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⑩忽然觉得这是一朵充满童话色彩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地。

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⑪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

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到,仍不见花。

⑫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

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有删改)

14.阅读全文,请依次梳理作者对木槿花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

(2分)

轻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待

15.第⑦段中,在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说“已习惯了这类景象”。

通观全文,说说“这类景象”指的是什么。

(答出两种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⑧段“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

该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的安排有何妙处?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9.写作(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日月交替,四季轮换,在你成长的历程中,大自然也在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

请以“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8分)

(1)(3分)慨wěijǐ(每空1分)

(2)(1分)萧洒潇洒(第二个空不正确不得分)

(3)(2分)B

(4)(2分)示例:

如果能够快乐何必选择痛苦

2.(3分)C

3.(3分)A

二、4.(6分)

(1)丰年留客足鸡豚

(2)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三、5.(7分)

(1)(2分)示例: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体会到作者自我激励的情怀,(1分)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贾平凹去看护他的小桃树,拥抱这梦的精灵的卑微与坚强。

(1分)

(2)(3分)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髙洁、坚强、谦虚等美好品质的象征,(1分)作者将其当作冏道之人,含蓄地表明自己的志向——宁可身居茅屋保持气节,也不愿追求名利,随波逐流。

(2分)

(3)(2分)示例:

滴(符合语境的动词即可)

四、

(一)6.(1分)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生命短暂、时不我待”)(意思对即可)

7.(2分)登上这幽州台极目远眺,只见苍茫的天地无穷无尽,诗人倍感凄凉,忍不住泪流满面。

(二)8.(2分)“千寻”一词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高,是正面描写;(1分)“鸡鸣”就能“见日升”言“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塔高,这两句诗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为下文做铺垫,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1分)

9.(3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分)诗人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阐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不怕阻挠,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2分)

(三)10.(2分)示例:

①每次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②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③后来我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

(每句1分,答出两点即可)

11.(4分)

(1)示例1:

运用了外貌描写,通过“着靛蓝色的衣服,瘦小,皮肤黑”等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老人简单的穿着、朴实的形象。

示例2:

运用短句着靛蓝色的衣服”“瘦小”“皮肤黑”,寥寥数字,便形象地刻W出老人简单、朴实的人物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甜”表面上指手工灶糖很甜,实际上是在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

(每题2分)

12.(2分)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在内容上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挑糖担老人的描写。

13.(3分)选①,(1分)因为该句表现的蔷薇花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的特点和文中老人的形象相符;(1分)而②句中“蔷薇花谢”指代的时间、该句的整体意境与全文整体语境、老人的形象不吻合,③句中蔷薇花的无力伤感与老人的形象不吻合。

(1分)

(四)14.(2分)惊喜(欣赏)感动(敬佩)(毎空1分)

15.(2分)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经历“死别的悲痛”后,又面临“中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16.(3分)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风吹章面的状态比作漾出的波浪,生动形象,把木槿花的花瓣比作蝉翼,并赋予木槿花人的情态,(1分)表现了木槿花活泼、坚强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欣喜及对木槿花的欣赏之情。

(1分)

17.(4分)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木槿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顽强面对一切苦难的精神;(2分)表达了作者对木槿的高度赞赏和敬佩之情。

(2分)

18.(3分)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1分)将作者前后对木槿的认识和情感进行对比,表现了木槿平凡朴实、勇于抗争、乐观自强的美好品质,(1分)令文章曲折有致(1分)

五、19.习作(40分)

【佳作示例】

大自然的声音

我常常倚着窗台,向外远眺,欣赏着自然的四季风光,聆听着自然的不同声音,总觉得大自然是个大型的演奏团,一年四季都在谱写自然乐章,演奏自然乐曲。

那音韵悠扬,美妙无比,让我欢悦,令我陶醉。

春天来了。

“隆隆隆”,春雷闷闷地响起,唤醒了北方沉睡的大地,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万物披上了绿装,热情地迎接她。

此时的南方已是春雨绵绵,雨水润着田野,庄稼无不喜气洋洋地仰头喝水,真可谓“春雨贵如油”。

北方的江河逐步融化,“哗哗哗”地流淌着,不断洋奏出“,叮咚叮咚”的钢琴曲。

而南方的小草在“呼呼呼”的春风中挤破土壤,探出绿油油的小脑袋;“噗噗噗”,蝴蝶、蜻蜓踮起脚尖,张开美丽的翅膀,翩翩尾舞,在绽放笑容的花朵上忘情地亲昵着……春天,我听到了生机勃勃的声音。

夏天来了。

“知了知了”,蝉儿们在树枝上唱起了蝉族特有的歌曲,时起时落,互相唱和,那是告诉人们荔枝、桂圆即将成熟了,多么诱人的果实啊!

“咔嚓咔嚓”,西瓜成熟了,口渴的人们正在树荫下尽情地咬着,那一副解渴乐呵的样子,也叫我馋得不行了。

“哗啦啦哗啦啦”的雨点,又好像遇到了什么高兴事儿,瞧,她笑得泪珠如断了线的珠子,洒落大地,也许是在给人们降温消暑吧……夏天,我听到了热情奔放的声音。

秋天来了。

“沙沙沙”,秋风席卷落叶,一片片枯叶随风飘扬.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唰唰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田野上、果园里到处一派繁忙的景象:

农民们弯腰收割庄稼,果农们摘采果实,打谷声、搬运声、喇叭声,声声拨动着人们欢喜的心弦;“哈哈哈”,大家望着丰收的粮食和果实,笑得甜丝丝的……秋天,我听到了丰收喜悦的声音。

冬天来了。

北方的雪花如鹅毛般纷纷杨扬地飘落下来,压得树枝“咯吱咯吱”作响。

南方的寒风如调皮鬼般“呼呼”地怪叫着,总往人家的门窗缝里钻,似乎也想找个暖和的地方躲一躲。

“丁零丁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