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2279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docx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docx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概况

 

本册选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现代和当代诗歌散文的优秀篇章,吟诵涵泳,感悟深思,激发对现代诗文的浓厚兴趣,深化对文学作品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这一指导思想指明了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目标等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六个单元。

诗歌每个单元五篇作品,散文每个单元三篇作品。

每个单元有一篇精读作品,用△符号标示,置于单元之首;其余都是略读作品。

作品后面有“作者简介”和“导读”。

单元后面有几道“思考与探究”练习题和一篇欣赏指导文章。

 

在高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这一册选修教材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在教材的思路和构成方面作了认真的研讨、探究。

 

一、定位。

这一册教材是必修教材现代诗文部分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意在引导学生集中地阅读和欣赏更多的现代诗歌散文作品,所以培养目标确定于文学素养,学习方法确定于感悟、探究;而不是编写传统的知识型读本,尽管我们也提供一些知识(如文体知识),但主要不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教育,而是为他们的“读”和“想”提示方法、技巧。

 

二、结构。

教材在框架结构上呈现序列化、整合化的特点,即条块分割、彼此勾连、头绪简明、重点突出。

全书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各篇作品基本上符合专题要求,意在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增强人文素养。

这些专题尽量要求有代表性,所有专题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型的选修课教学序列。

同时附加了欣赏指导文章,但这些文章只是作为单元的“后补”内容呈现,供学生自学,不要在课堂上专门讲授。

 

三、作品。

入选作品的标准大致有:

经典性、时代性、多样性、适合教学。

首选的是名家名篇,精选一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还酌情选进一些新人佳作,这批作者在当代文坛已经有一定的声望,这些作品也有比较厚重的分量和新颖独到之处;也注意作品的风格多样化,让学生多见识一些“有意味的形式”;在同一个单元里,尽量做到现代作品和当代作品兼备;同时考虑所选作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避免过深或过浅;与必修教材的关系,既要避重,又有某些关联或呼应。

 

四、导读。

把导读放在作品后面,意在突出作品的地位,让学生先读作品,再看导读,避免导读在前“先入为主”。

导读的文字几经删削,务求通俗、简洁,有些难懂作品的导读稍详细一些;注意在“导”字上下功夫,解说时留有余地,注意启发思考;还附加一些与作者或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并拓展探究的空间。

 

五、练习。

以“思考与探究”的名目出现在单元末尾,题量三至五道不等;题目既紧扣单元里的作品,又避免只限于单篇作品内的思考探究,要求延伸拓展开来,或与其他作品勾连,或引向对文体特点的思考,或联系对欣赏指导文章的学习,或引导写作训练,总之,注重思路的开阔和题型的多样化。

 

六、短文。

每个单元都有一篇,放在单元的末尾,供学生自己探究或与同学共同探究。

既有文体知识解说,又有欣赏方法指导。

意在让学生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再从理性认识上提高一步。

短文的语言几经修改,力求通俗易懂,让学生轻松而切实有效地学习。

 

二、教学建议

 

关于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注意与必修课相衔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因此本册选修课不是孤立的文学欣赏教学,而是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安排,它是在必修课之后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随时联系必修课所学内容。

必修课里的现代诗文的学习可视为给选修课作铺垫、开个头,所习得的方法、能力、习惯、兴趣等应该保留并迁移至选修课中来,并更加有所发挥、发展。

 

二、注意与必修课相区别。

 

既然本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比必修课更高的要求,除了主要学习诗文作品外,还学习欣赏方法,甚至进行作家诗人的个案研究,或同类风格的作品研究,或不同风格作品的研究。

注意各种“比较阅读”“比较探究”,注意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过程和方法的整合。

老师应具备更加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更加良好的文学感悟力,学生应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高中新教材包括本册教材的显著特点,体现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方向。

本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非常注重二者的兼顾和融合,力求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一种规定、一种示范。

涉及本册教材教学的工具性内容,包括知识性内容,如文体知识、文学史知识、作家简介等;还有运用性的技能和方法,如语言运用、修辞运用的技能和方法,朗读、默读的技能和方法,诗歌、散文鉴赏的技能和方法,诗歌、散文写作的技能和方法等。

这些工具性内容尽管不是教材中的全部内容或唯一重要的内容,但也要高度重视,有教学操作中处处落到实处。

涉及本册教材教学的人文性内容,如激发兴趣、增强热爱、心灵净化和感情升华等,如前所述“美化感情激发对现代诗文的浓厚兴趣,深化对文学作品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些内容也是新课程新教材和新评价的要求,同样要关注和落实。

 

四、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要义,一是在达到共同性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探究他们各自感兴趣的方面;二是在达到基本的理解和操作实践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不求答案、结果的完全一致;三是每个学生都调动起来,都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教学理应追求的方向。

为此,老师们要适应新的教学形势,不再以自己或以教科书和参考书为唯一的权威,也不再以众口一词、齐声说好为“圆满”,在不违反大的原则的基础上,允许有学生“不同声音”,甚至鼓励学生之间有争议。

还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入文本的鉴赏,如有的用知人论世法,有的用唯文本法,有的用比较鉴赏法,有的关注内容,有的关注形式等。

 

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课说:

“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所以在本册教材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理应像必修课一样受到重视,甚至更加受到重视。

首先,老师不能把课堂变成“讲堂”,不能以老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内容,给足够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

有些“导读”和练习没有提示学生“合作探究”,但教学时理应照此办理。

其次,坚持以读作品为主的教学方法。

选修课不是文学史课,不必讲过多的作家状况、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体知识等,要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和赏析作品。

其实读现有的作品还不够,教材只是一个引路的标志,学生应当读更多的作品,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素养是靠广泛阅读积累而成的。

第三,要注意朗读,要把必修课上养成的朗读习惯保留下来,本册的诗歌散文都是抒情作品,适合朗读。

第四,要写欣赏笔记,鉴赏性写作可以多种多样,如写片段,写整篇文章,写作品分析,写阅读的想像和体验,续写作品,改写作品……力戒浮泛的“阅读”,光读不想、光读不写都不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好办法。

最后,精读作品、略读作品欣赏到什么程度,应依学生需要、教学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而言,精读务求深透,略读则借用精读所得的方法、技巧;精读作品必学,略读作品应当以自学为主,也可选学。

 

三、教材目录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精读:

天狗(郭沫若)。

略读:

井(杜运燮)、春(穆旦)、无题(邹荻帆)、川江号子(蔡其矫)。

思考与探究一。

走进诗的世界。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精读:

贺新郎(毛泽东)。

略读:

也许——葬歌(闻一多)、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秋歌——给暖暖(痖弦)、妈妈(江非)。

思考与探究二。

诗的发现。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精读:

蛇(冯至)。

略读:

预言(何其芳)、窗(陈敬容)、你的名字(纪弦)、神女峰(舒婷)。

思考与探究三。

诗的意象。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精读:

河床(昌耀)。

略读:

金黄的稻束(郑敏)、地之子(李广田)、半棵树(牛汉)、边界望乡(洛夫)。

思考与探究四。

诗的语言。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精读: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略读:

老马(臧克家)、憎恨(绿原)、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雪白的墙(梁小斌)。

思考与探究五。

诗的鉴赏。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精读:

动人的北平(林语堂)。

略读:

汉家寨(张承志)、特利尔的幽灵(梁衡)。

思考与探究一。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

 

精读:

新纪元(李大钊)。

略读:

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周涛)、美(曹明华)。

思考与探究二。

现代散文的情与理。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精读:

都江堰(余秋雨)。

略读:

KissingtheFire(吻火)(梁遇春)、合欢树(史铁生)。

思考与探究三。

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第四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

 

精读:

森林中的绅士(茅盾)。

略读:

云霓(丰子恺)、埃菲尔铁塔的沉思(张抗抗)。

思考与探究四。

现代散文的虚与实。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精读:

葡萄月令(汪曾祺)。

略读:

光(杨必)、树(节选)(林燿德)。

思考与探究五。

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四、课程标准相关说明

 

本选修课属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诗歌散文”系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中的“诗歌与散文”部分有几点重要的说明,值得老师们认真学习领会。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

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

为了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充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 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

对于诗文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文言,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

古诗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

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

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

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

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有强烈的方法指导意识。

“赏析指导”短文与“赏析示例”对所选诗作的具体分析,起了总领和示范作用。

“自主赏析”部分又提供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活动的具体凭借。

“推荐作品”则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

链接资料广泛丰富,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思考题名副其实是探究,注意多方面比较、引申、参见,能抓住关键性词句,深入作品肌理,不作泛泛探讨。

 

总之,本书区别于大学讲义,也不同于一般的鉴赏读物。

它力求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并举。

给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不限制过死;各项措施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切实的帮助,是一本富有创新精神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

 

二、教材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从殷商到清末,有三千多年历史,给后代留下了非常丰厚的遗产。

这笔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和散文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

从先秦到近代,产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诗文流派。

许多优秀作品,到现在还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

“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中国人是从刚刚学语时,就学会了背诵。

从小学起,特别是到了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歌、散文,逐年增加。

同学们已经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背熟了许多篇章和格言警句。

但是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这还只是初始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扩展阅读,以求获得更深的体会和更多的相关知识。

 

这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为了适应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

它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读古诗文。

让同学们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全书共六章,诗歌、散文各三章。

诗和文后面分别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这样,将诗、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掌握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

同时,通过文学史知识介绍,能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串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发展概况的大致了解。

 

对于诗歌、散文,历代鉴赏和研究的成果很多,但相当分散。

单是鉴赏,就有许多名目。

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跟两种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在具体步骤上,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者散文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第三、四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有的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三、欣赏要点与教学建议

 

这本教科书从欣赏的角度展开对古诗文的学习。

就引导学生阅读欣赏而言,可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注重语感。

阅读作品,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个缺乏语感的人,很难进行审美意义上的鉴赏活动。

优秀作品,首先是以语言的直观表达,形成强烈的明显的“感觉”印象。

对于古诗文,要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感受它的音韵和文气,进入它的语境之中。

 

(二)展开想象。

想象,是指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

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

读者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即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作者的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文学形象。

 

(三)深入体验。

体验,是指读者的情感反应活动。

文学作品的鉴赏,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去,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会作者感情爱憎,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幸福与痛苦等。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使文学作品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四)力求领悟。

领悟,是指读者的理智认识活动,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高级层次。

鉴赏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

如果深入体味作品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的话,那么,领悟则是理智认识的要求与结果。

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的高度结合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艺术描写的深长意味。

 

以上是欣赏的主要环节和要点,至于具体教学步骤的安排,我们有以下一些建议:

 

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将整本书的大框架和概貌作一番了解,并力求对赏析指导部分能有深入的领会,从而可将几个单元的知识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诗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单元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

因为学生经过了高中的必修课阅读,对诗文有了初步的鉴赏基础,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研读赏析示例,也可以先不去阅读示例,由学生自己作一番赏析,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和示例作一比较,并由教师加以评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项是“自主赏析”,自主赏析作品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有的作品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这一项类似于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不同的是讲究“自主”二字,意即在赏析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

自主阅读课文,可先尝试着由学生自己将疑难与感悟写出来,再接着阅读“探究·讨论”的题目,作一番深层次的理解,当然不是追求唯一的答案,而应力求多些不同的理解。

也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或设置讨论区,将某一作品探究上升到研究领域。

 

第四项是“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后阅读。

同学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将每一单元提供的角度加以运用,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推荐的作品也是有限的,同学们可以拓展到课外,自己多去寻找佳作名篇进行阅读。

 

教师可引导和安排同学多开展一些学习活动。

如阅读交流,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质疑在班级里交流;鉴赏研究,可设置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题目。

古代诗歌部分,可就一些常见的意象、主题进行讨论研究;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与当地有关的名篇或著名作家,展开实地考察和讨论研究。

总之,可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同学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文,有许多名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学们阅读多了,对古代诗文就会减少畏难情绪,产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在自主阅读中吸取古代诗文的思想和艺术营养。

 

文艺鉴赏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情感和思维活动。

这本教材的“赏析指导”、“赏析示例”,以及课文后的“探究·讨论”题目,用意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

 

兴趣,而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文学作品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教材在一个单元之中列举一些作品,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只能从这一单元所提供的角度进行欣赏。

在具体阅读和在今后的理解运用中,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一些作品内涵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理解时不必限制过死,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有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

 

愿这本教材能够做教师和学生的好朋友,能够在高中学生和古代优秀的诗文的名作、名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大家既感到有浓厚的兴味,又有探胜取宝的眼光和方法,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中国古代名家、名作之林,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使自己的思想情操、鉴赏能力和语言素养都能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