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2075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docx

《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docx

五年级音乐上学期备课

 

单元教学备课簿

 

科目音乐

九册6单元

班级五年级

任课教师尤晓静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2011年11月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1、感受与鉴赏:

民乐合奏《花好月圆》。

2、音乐表现:

歌曲《平安夜》、《难忘今宵》

3、音乐创造:

用英文演唱《平安夜》、设计演唱形式。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演唱及组织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有爱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带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小伙伴。

2、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在音乐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组织新年联欢会的活动。

单元重点、难点:

本单元重点:

用真挚的情感、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难忘今宵》;用和谐、优美、宁静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

本单元难点:

根据音乐的情绪为乐曲《花好月圆》分段。

课时计划:

三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1、《平安夜》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的一个小乡村教会的神父Joseph·Mohr在1816年写的歌词,曲作者Franz·Gruber是当地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老师。

据说当时因为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可恶的老鼠把送风的皮风箱咬出了许多破洞,所以Mohr神父要Gruber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他伴奏的曲子应急。

Gruber先生被Mohr神父写的小诗所感动,立刻回家,飞快的记录下他泉涌般的乐思,只用了两个小时,歌曲写好了。

神父集合了唱诗班的学生,在吉他的伴奏下,孩子们唱出了沁人心脾的优美旋律。

乐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曲。

这首歌很快就被人们广为传唱。

2、《花好月圆》(民族管弦乐曲)

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是一首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

ABA结构。

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

A主题柔和、轻盈,先由笛子以明亮音色呈示,然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

B主题先在扬琴上出现,轻快活泼;然后经过笛子和二胡、高胡的变化重复,通过一个切分节奏的变音“降7”,乐曲由G调转入C调,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有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

最后,乐队以快速的加花演奏,变化再现A的主题,使乐曲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

3、《难忘今宵》

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在中央电视台每一年的春节晚会上,都有一首熟悉的旋律伴随着全国老人民辞旧迎新,这首歌就是我们百听不厌的《难忘今宵》。

每当歌声响起,台上台下、荧屏内外,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随声唱和: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新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这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歌词,祝福了祖国,祝福了海内外的所有同胞,蕴涵着对过去一年的眷恋,对新一年的憧憬。

寥寥几句,言简意赅,表达了春节晚会不变的主题,道出了除夕之夜人们共同的心声,真是恰如其分,情真意切。

 

教学过程

教后反思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重点难点】

重点:

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

【教具学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师:

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

设问:

什么节日会听到这首歌?

   生:

圣诞节。

   师:

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生:

《平安夜》《新年好》《哈里路亚》等。

   2、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中文、英文)。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平安夜》高声部的旋律。

   (3)学习低声部旋律、学习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平安夜》低声部的旋律。

   合奏练习。

   3、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1)分声部学习。

   

(2)合唱练习(注意保持声部间的和谐音色)。

   4、各组汇报展示。

   第一组:

齐唱。

   第二组:

用英文唱。

   第三组:

合唱。

   第四组:

口风琴合奏。

   5、欣赏吉他演奏的《平安夜》和电声乐队演奏的《平安夜》。

   教师播放音乐。

学生分四个组听音乐,律动(可以摇动身体、走步、慢速转圈或原地做造型等方法)。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

【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

【重点难点】

重点:

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

难点:

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教具学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

学生了解乐器的音色和民乐队的组成(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

师: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民乐合奏的乐曲《花好月圆》,乐曲是由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的。

二、欣赏乐曲。

(1)欣赏引子部分。

师:

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什么?

伴奏音乐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生:

这段音乐气氛热烈,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

(2)欣赏第一段主题。

哼唱乐曲这部分的旋律,训练学生用串铃在歌曲长音处伴奏。

教师出示这段主题的旋律并指导学生视唱。

61231216|5325-|356123|5

学生哼唱乐曲的主题。

教师指导学生用散响乐器为第一部分音乐伴奏。

学生在长音出现时用串铃伴奏。

引导学生加入其他伴奏乐器。

(3)欣赏第二段音乐:

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与第一乐段的不同(从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情绪等方面)。

生:

节奏欢快、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情绪更加热烈。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教师出示第三个主题的片段。

1112|352|5765|352|1612|353|

学生唱第三部分主题。

师:

由大提琴演奏的这段主题性格鲜明、感情奔放(播放音乐)。

学生感受欢快的气氛。

(5)完整欣赏乐曲。

教师播放影音资料。

学生再次完整欣赏音乐看画面。

三、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四、各组汇报展示。

师:

小结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难忘今宵》。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自信有感情地 歌唱。

3、通过创作与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组织能力。

4、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

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具学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哑剧导入,实践体验

师:

首先请4位同学上来边听音乐边进行哑剧表演---出操,请其他同学思考在这个哑剧中,共出现了几次音乐?

这些音乐在何种场合出现?

(播放音乐,屏幕同时显示问题)

生:

共出现了4次音乐,分别是进场---升旗---做操---退场。

师:

为什么这4位同学不把音乐与动作换一下?

生:

这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动作只能配这样的动作……

师:

确实,音乐能烘托气氛,音乐能表达人的情感,音乐更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弦外之音”,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心情,同样,什么样的画面,也应该配什么样的音乐。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观看一小段录象,根据画面请你选择一段合适的音乐。

(屏幕滚动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结尾无声片段,音乐播放:

1《命运交响曲》2、《我心永恒》、3《难忘今宵》)

生:

《命运交响曲》太激烈了,《我心永恒》很抒情,《难忘今宵》很符合其画面。

二、新授歌曲,体验感情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那首每年“春节晚会”的压台戏《难忘今宵》。

教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

师:

一起聆听李谷一演唱的优美动听的歌曲,结合大屏幕乐谱,思考:

⑴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⑵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

⑶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

 (教师由其中的1、3、5、7、11、12 13小节旋律特点教唱,学生随唱,其中第三小节的跳进旋律,看屏幕跟老师用tita读,用低头唱低音、抬头唱高音。

师:

为什么歌曲中采用了这么多的十六分音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如果把十六分音符都改为八分甚至四分音符,效果又会怎样?

(师唱改编成的音乐)

生:

大量运用十六分音符,更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不能平静……师:

这首歌让你来唱,如何来处理它的情感力度变化昵?

生:

深情地演唱,从“共祝愿,祖国好”开始力度强……第七、八小节相对前一小节稍弱……

师:

(补充归纳)

师:

随琴有感情地演唱(师生)

三、拓展创造,师生互动

师:

这首曲子是李谷一用民族唱法所演唱的,那如果我们把这首歌用美声加通俗来演唱效果又会怎样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2001年“春节晚会”幺红、满文军等演唱的《难忘今宵》。

师:

《难忘今宵》这首歌以它悦耳的曲调、丰富的内涵,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且在许多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中作为终曲而演出,借以突出晚会的主题思想。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或歌曲的主题。

生:

分组进行策划、商讨、研究、表演

师:

(总结评价)各小组表演的各具特色……今天老师真的很开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在下课之前,老师也跃跃欲试,创造了一段歌词,送给同学们。

(师唱“难忘今朝,难忘今朝,**班级把课上,学生个个都很棒,祝愿你,身体好,心情好,学习好……”)

四、德育渗透,情感升华

师: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用歌声舞姿再次表达内心的诚挚之情:

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祖国母亲明天更美好……

(播放多媒体课件影音图像《难忘今宵》下课)

 

用英文演唱歌曲时,学生不能很好的唱出来。

可能是课前没有跟英语老师沟通的原因。

以后唱歌如需要英文唱,一定请英语老师帮忙课前帮忙辅导。

 

有多媒体课件,有电子琴模拟实物音色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尤其在介绍乐曲主奏乐器:

笛子、二胡、扬琴时,多媒体起了很大作用,给了学生全面、直观的感受。

 

用哼唱主旋律的形式作为听赏乐曲的一部分,我认为能很快让学生记住乐曲,如果加上分析主旋律,更能让孩子理解其音乐风格和元素,能更深入体会乐曲,产生共鸣。

在欣赏《花好月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一起哼唱主旋律,并结合以前学过的乐曲进行对比、回顾,分析其音乐元素,体会它带给乐曲的音乐形象。

 

课堂中的情境提问,引导启发是关键,学生从问题中尝试对歌曲最初的了解,掌握旋律特点便于歌唱。

声势训练运用,解决了教学歌唱的疑难问题,排除了学生对较复杂又相似节奏的心理障碍。

同时通过比较、讨论曲作者运用的大量十六分音符,理解歌曲的内涵。

所以在新授歌曲中,从问题—聆听—体验—思考—回答的思维流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