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1840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及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智取生辰纲》

教学设计

一:

导语设计:

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我们今天将接触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

同学们:

你对这本优秀的作品有哪些了解?

二:

介绍《水浒》及作者。

1、《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

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

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

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

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2、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详,苏州人。

三:

杨志的性格和事迹。

1、杨志故事概括如下:

(1)杨志失花石纲丢官。

(2)杨志杀人被充军。

(3)杨志比武获重用。

(4)杨志押送生辰纲。

(5)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2、杨志作为“三代将门之后”,本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到他这一代时,家道已渐衰落。

然而他身怀绝技,岂能屈居人下?

虽然现实的困窘和仕途失意,却并没有使他有过“落草为寇”的想法。

他实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因而他只得走一条投靠并效命于朝廷权臣的道路,以便日后能光耀门庭。

四:

理清故事情节。

1、说情节

2、划分情节

(一)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

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

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

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

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

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

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

环境描写和人物性格。

(互动探讨)

1、吴用“智”取生辰纲,其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用天时:

时间和天气。

时间方面,算准了杨志到黄泥冈的具体时间。

天气方面,突出一个“热”字。

追问:

找出描写天气“热”的词语或句子。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分析天气热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为后文埋下伏笔;烘托了人物的性格。

杨志的性格:

谨慎精明,蛮横无理。

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文对天气的正面描写只有三、四处。

金圣叹评曰:

“看他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杀人”(《第五才子书水浒》十六回评语)。

试想,不是这酷热难当的天气,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汉的矛盾又怎样产生?

不是这般酷热天气,押送生辰纲的一行人又怎么会口渴难熬?

不是口渴得紧,又怎么会要喝酒解渴?

没有这大热的天气,晁盖、吴用等人又如何借酒用计麻倒杨志一行人?

因而,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为表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背景。

在小说中,它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用地利:

松林黄泥冈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

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3)用矛盾。

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

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

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

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

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3)用计谋:

酒。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追问: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智取”的过程:

挑酒唱歌上冈——军汉急于买酒解渴——杨志阻止——贩枣客买酒——酒贩无瓢,贩枣客拿出两个瓢——枣客吃酒——因饶了另一桶半瓢,引起争执——枣客用另一个瓢机智下药——军健眼馋更急于买酒——杨志同意买酒——杨志最终上当,自己也喝了酒——“智取”成功

2、难道杨志一方就没有用智吗?

他的智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杨志并非无"智"。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

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归纳:

变时辰,逼赶路,打军汉,骂虞候,驳督管。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两方都用了智,为什麽吴用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失败?

(以此归结本文的主题思想)

讨论后明确:

内部团结与内部分裂:

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杨志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的一切。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六:

学习本文后的启示。

1、杨志押送生辰纲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杨志作为“三代将门之后”,本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到他这一代时,家道已渐衰落。

然而他身怀绝技,岂能屈居人下?

虽然现实的困窘和仕途失意,却并没有使他有过“落草为寇”的想法。

他实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因而他只得走一条投靠并效命于朝廷权臣的道路,以便日后能光耀门庭。

他巴结、依附梁中书,为押送生辰纲一事恪忠尽职,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他的失败,不仅从反面衬托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机智,更说明了奴才道路破产的必然性。

第一组材料:

(1)杨志改变行程时间:

原:

五更一日中

现:

辰牌一申时

(2)"那十一厢禁军,担子又重,无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去歇息。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

(3)"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

第二组材料:

(1)杨志道: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

"

(2)杨志喝道:

"你等是甚么人?

"杨志又问道:

"你等莫不是歹人?

"

(3)众军欲买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

(4)杨志寻思道:

"俺在远处望着……胡乱容他们买碗吃罢。

"

问题:

以上两组材料能表明杨志怎样的心理状态?

明确:

第一组材料表明杨志在押运生辰纲途中时时小心,不敢怠慢。

第二组材料表明杨志抵达黄泥冈后,对地形、对人、对事件的高度警觉。

总结:

无论是"时时小心"还是"高度警觉",都表明杨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

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纲这个任务了。

因为他急于靠功而获"赏",改变自己现在的罪犯身份,从而稳步上升,落个"封妻荫子"。

杨志急于抓住这个契机,实现自己命运的转折,仍旧保持"将门之后""几世忠臣"的美好声誉。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志把"赌注"重重押在了护送生辰纲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纲别出事。

第五步:

从老都管之口,看梁世杰对杨志的"用"。

老都管虽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

由以下几方面可见其身份:

(1)老都管道:

"我自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

"(杨志无可奈何)

(2)老都管喝道:

"杨提辖,且住!

……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杨志只能辩解)

(3)老都管道:

"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

"(语气十分强烈):

(4)老都管竟来对杨志道:

"那贩枣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

"(杨志只能依从)

明确:

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亲信。

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随行,相当于"督押",是对杨志的监督。

③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

总结:

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

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

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

杨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终等到的是"幻灭"。

梁世杰对他的"用",决定了他的"贼寇"命运。

总之,力图通过此设计来理解以梁世杰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起义英雄间的矛盾,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

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我们今天将接触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

同学们:

你对这本优秀的作品有哪些了解?

请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

要求不说重复内容。

生l:

《水浒》又叫《水浒传》《忠义水浒传》。

生2:

《水浒》是明代长篇章回小说。

生3: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生4:

它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有进步意义。

生:

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

师:

不错,同学们简介了《水浒》多方面的知识。

看来大家课外查阅了资料,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原题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师:

课前要求大家浏览《水浒》中有关杨志的章节,不知同学们阅读后对杨志的身世经历有哪些了解。

你能给大家说说杨志押送生辰纲之前的大致情节吗?

(学生纷纷发言,教师不时点拨,气氛颇为热烈)’

师:

大家简要勾勒了杨志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很不’错。

老师将同学们说的按时间顺序归纳了一下,并将主要情节制成了图片。

(出示课件一:

杨志是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

因失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强,提拔他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

(出示图片:

A.杨志失陷花石纲B.汴京城杨志卖刀C.杨志杀牛二被充军D.杨志北京斗武E.杨志押送金银担)

师:

这里强调一句:

杨志的人生理想,用书中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指望把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

生:

老师,“封妻荫子”是什么意思?

师:

就是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

通俗地说就是渴望建功立业,以名垂青史,为家人造福。

现在我们来读课文,看看杨志是怎样押送金银担的,他在实现理想的途中又遭遇了怎样的变故?

《水浒》的基础方言是元代的江淮话,又是古代文人所著,其中有不少语义与现代普通话不尽相同,大家阅读时将不懂的圈出来,结合注释理解,再不懂的提出来共同讨论。

(出示课件三——注意下列语词读音及在语境中的意义:

纲权且趱行端的须怨怅虞侯怄气恁地罗唣省得逞辩气喘聒噪还言语吹嘘干系不争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学生读课文,查阅字典,相互讨论;教师巡视)

师:

请就文中疑难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l:

“杨志提了朴刀……自去赶那担子”中的“担子”是什么意思?

生2:

就是挑担子的人,这里是借代的手法。

生3:

“杨志拿了藤条打将来”中“打将”是什么意思?

师:

想想,学过的。

生:

与“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一样,“将”只是个动作助词。

生:

文中有这么一句:

“这干系须是俺的!

”句中的“须”,我认为不是“应该”的意思,而相当于“难道只是”,这样才说得通。

师:

为什么?

生:

这是杨志反问责怪虞候的,意思是“你们不替我打这夫子,却在背后慢慢挨,这责任难道只是我的?

”这样更合理。

师:

好。

确实,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据上下文可以推断文中比较生僻的词义;甚至可以纠正注释中不甚妥当的地方。

理解词句,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查阅工具书,结合我们刚才的方法,在课后自主完成。

下面我们做另一项工作。

读过全文,你能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请大家先自由讨论。

(学生先前后桌讨论,然后在班级发言,共同梳理主要情节。

在讨论基础上教师出示课件:

杨志慎押金银担——--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吴用巧下蒙汗药——官军上当饮药酒——英雄智取生辰纲)

师:

请大家据这主要情节复述故事。

(学生复述,师生共同点评)

第二课时

师:

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一定对杨志这个人物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一直在想:

杨志曾经杀牛二、战林冲、败周谨、斗索超,是个武艺超群的壮士;作为押解官,他肩负重要使命,握有重权,应该说是一个骁勇善战、统率生辰纲的首领。

但在押送途中面对十来个挑担的兵士,他却仰天长叹“苦也”,这到底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们结合课文来讨论这个问题好不好?

生1:

我认为,是因为天气太热了,他对天气非常担忧。

生2:

军健们太累,要停下休息,他鞭打已不起作用了。

生3:

这个地方周围无人烟,很荒僻,太危险了。

生4:

经常有强人出没,抢夺过路人财物。

师:

说得好,这“苦也”看来是杨志身陷矛盾重围,内心焦灼的反映。

生:

我以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与老都管之间的矛盾。

师:

请具体说说。

生:

十一个军健,这个赶起来那个又躺下,他并非真的没有办法了,他之所以不敢再往死里打,是因为他知道老都管会给他们撑腰。

师:

从哪里看得出?

生:

在这之前他们曾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已经表现出对杨志的不满,对他们的同情。

这时天这么热,人这样累,连空手的老都管都要停下来休息,杨志这时如果又来打他们挑担子的,老都管会干涉的。

师:

你的意思是杨志怕老都管?

这些兵士才有恃无恐?

生:

是的。

师:

杨志是押送的首领呀?

他怎么怕老都管?

生:

表面是,实际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

师:

请举例。

生1:

课文第2段写军健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听了后说:

“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这表面是帮杨志做思想工作,其实在表明他才是生辰纲的主人。

生2:

老都管开始还对杨志有所忍耐,但后来就忍不住了。

来到黄泥冈前,杨志对着军健“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时,“老都管喝道:

杨提辖……”这段话就能看出他在仗势欺人。

尤其一个“喝”字,说明他根本没把杨志放在眼里,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师:

说得太好了!

前人对这一细节也有评价,我读一读:

“著一‘杨’字,已见生分,‘喝’住杨志,仗势欺人。

先尚能‘耐他一耐’此时却是‘耐’不得了。

此写老于世故的谢都管对杨志咄咄相逼。

”同学们与前代评论家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生:

对老都管这种咄咄逼人态度,杨志只是说:

“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哪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

”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轻声细语地解释,说明他不敢得罪他。

师:

好,分析得有道理。

老师再补充一条证据。

当初受命之时,杨志曾对梁中书说:

老都管“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的奶公,倘或路上与小人鳖拗起来,杨志如何敢与他争执得?

”说明他确实对老都管心有余悸。

师:

怎么一个武艺高强的提辖怕这样一个年迈的老都管?

生:

老都管背后有后台。

如果得罪了他,他可能到梁夫人面前讲小话,梁夫人又可能到梁中书甚至蔡京那里进谗言,杨志怕影响自己的前途。

师:

分析得有道理。

生:

杨志并不仅因为众军健都到松林树下睡倒了而喊“苦也!

”而是怕再狠打他们,老都管就会出来说话,自己就可能与老都管发生尖锐冲突。

这样就会得罪他,就可能危及自己的前途。

师:

同学们说得对。

这“苦也”是他置身多种矛盾之中备受煎熬的集中释放,是被官僚所逼发出的悲怆之音,是英雄无路壮志难酬的凄凉挽歌,是残酷的现实与强烈的官欲在杨志头脑中矛盾的反映。

师:

怎样理解他粗暴机警等表现呢?

生:

表面看来他对那些军健很残酷,其实不是。

在人家比较多的地方他还是要他们趁早凉赶路,日中时休息,说明还是关心他们的。

师:

对,不能简单看问题。

生l:

他鞭打那些士兵,是他们不配合。

他的粗暴,是想完成任务,好得到提拔,也是当官愿望的反映。

生2:

他在押送途中机警地改变行走时间,是想保护生辰纲的安全。

保证了安全就立了功,就有可能得到升官的机会。

生3:

他见松林中有人影晃动,“拿了朴刀,赶入松林”,机敏而又勇敢,也是与他内心深处的官欲联在一起的。

生4:

他不准军士们凑钱卖酒,对陌生人保持高度警惕,仍然是受当官思想的支配。

师:

同学们挖掘深刻。

杨志心中确实有着强烈的官欲,他对军健的粗暴强悍,对老都管的回避忍让,在押送途中表现的精明机警,都与此紧密相连。

他想抓住押送生辰纲这个机会,来改变自己罪犯的身份,实现命运的转折,实现“封妻荫子”的理想。

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生辰纲终被智夺,理想终成泡影。

大家想过没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呢?

生1:

说明杨志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与那些当官的有关。

生2:

生辰纲被夺后,杨志走投无路,被迫落草,似乎在说明他是被当官的逼上梁山的。

师:

同学们分析得有道理。

确实,杨志的遭遇从不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浒》中官逼民反的主题。

他与小说中林冲等人的描写一起,共同组成了一幅封建社会中人们不堪重压奋起反抗的壮丽画卷。

从上面的分析中,大家能不能说说作者刻画杨志这个形象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呢?

生1:

我觉得主要是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生2:

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在激烈的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师:

说得好。

这是作者在《水浒》中最杰出的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

比如写林冲、写武松、写鲁智深,都表现出这种创作艺术,为后人所称道。

大家在课后可以读一读,一定会有深刻体会的。

大家讨论了半天,与课题什么关系呀?

从标题看,作者写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图啊?

生:

写吴用他们。

师:

你认为是围绕哪个字写的?

生:

“智”。

师:

太好了。

我们看看吴用等人的“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

我认为首先表现在他们将夺取的时间安排在非常热的天气之中。

师:

能否具体说说?

生:

吴用他们一定认真分析过,那些挑担的军士们在大热天一定会歇凉休息,一定会非常口渴,在他们焦渴难忍时把酒挑上来,一定会吸引他们。

师:

我懂得你的意思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晁、吴之所以采用智取,就是充分利用了酷热之利。

智用天时,彰显卓智,说得好。

!

生1:

他们的“智”还表现在把夺取的地点选定在黄泥冈上,这里有松树林,正好引诱军士们休息。

生2:

松林还可作掩护。

生3:

书上说:

“这里下冈子去,七八里没人家……”说明这个地方非常隐蔽,正好夺取。

师:

对,在黄泥冈下手,是吴用等人智用地利的表现,也反映了他们的智谋。

生:

最突出的表现在他们多次使用计策麻痹对手。

师:

请具体说说。

生l:

他们把自己巧扮成贩枣的客商。

生2:

他们安排白胜装卖酒的来蒙骗敌人。

生3:

自胜还假装不卖,用这种方式进一步麻痹杨志。

生4:

他们下蒙汗药的手段非常高明。

师:

怎么高明?

生:

先是豪爽地买酒喝,做给杨志他们看。

接着要白胜将另一桶的再添一瓢给他们,这又是做给杨志看的,目的是要他明白另一桶酒也没问题,诱他上钩。

刘唐和吴用先后强行从另一只桶里舀酒,前者是故意造成紧张气氛,吸引众人视线,为吴用下药作掩护。

当白胜没追到刘唐再回来抢夺吴用那一瓢酒时,吴用已把药放进了瓢中,白胜抢过瓢来就倒进桶里,蒙汗药就成功投入酒里了。

可见他们非常聪明。

师:

确实,顺理成章,天衣无缝。

计策构思巧妙,假戏表演逼真,他们真是聪慧过人,胆识过人。

智借天时,智用地利,屡设迷魂阵、巧下蒙汗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生l:

高度赞扬吴用等人的才智和胆识,热情讴歌农民起义英雄。

生2:

我觉得吴用他们不该捡别人的东西。

师:

啊?

大家说说该不该?

生1:

我认为应该,他们夺取的是不义之财。

生2:

他们打击的是封建官僚的利益。

生3:

劫富济贫,他们的行动是正义的。

生4:

我觉得这样写好像有点贬杨志,杨志后来也是一个起义将领,这不是与歌颂起义英雄的主题矛盾吗?

师:

问得好。

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

生:

说不清楚。

师:

其实刚才已说过了,杨志押送的是不义之财。

也就是说杨志此时维护的是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是非正义的,因此他必然要失败。

作者是有着鲜明的爱憎观的。

这正是《水浒》积极意义之所在。

《智取生辰纲》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梁山好汉第一次向贪官“出手”,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紧接这件事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运动。

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水浒》故事,它一定会给你增添许多知识,带来无穷乐趣。

第三课时

师:

上节课的讨论,展现了同学们的欣赏水平。

这篇文章还有一些令人称道的地方,下面我们以微型话题讨论的形式,再给同学们一个合作的机会,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看能否与古人对话,成为古代艺术家的知音。

老师先拟了四个题,我们以自然组为单位讨论——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小组。

每组重点议一个话题。

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展示探究式微型话题:

①品一品刻画八雄的艺术手法。

②说一说文章的叙事特色。

③假若从晁吴角度叙述故事。

④我看文章的环境描写)

(学生围成圆桌,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师:

先讨论第一个话题。

生1: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似乎应以吴用他们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文章自始至终都是正面写杨志。

这反映了本文的一个写法,就是用杨志来衬托吴用等人。

我们认为杨志押送路途中所表现出的谨慎和智谋,有衬托吴用等人的作用。

像杨志这样能干的人,却一步步陷入吴用的圈套,有力地反衬了吴用等人的过人胆识和超群智谋,表现了作者对农民起义英雄的赞美之情。

生2:

我认为原来的题目“杨志押送金银担”不应该删除,因为文章主要写了这个内容。

师:

哦,有道理。

你这样一说倒提醒了我,这样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章回小说回目的特点,是不是?

生:

是的。

师:

好,敢于向权威挑战。

你可以把你的意见写出来,反映上去,

关于第一个话题还有补充的吗?

没有的话请下一组说。

生:

全文有两条叙述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

杨志押送金银担是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是暗线。

师:

说完了?

谁再补充?

想想两条线索是怎样交互作用的?

(学生又沉默)

师:

我来说说看。

明线似主实副,暗线似副实主;相互紧紧勾连,并行发展,在黄泥冈上交汇一处,矛盾冲突正面交锋,护夺在高潮处才见分晓,这样就将一个多头绪的故事叙述得有条不紊。

这样叙述还有什么好处?

我们请第三组代表发言。

生:

把“智取”这条主线置于暗中,增加了悬念。

老师刚才要我们从吴用等人的角度改写一段进行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