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177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docx

《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docx

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

劳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

各位家长:

大家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容避讳的是,许多家长对怎样当好父母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对待孩子,或重智轻德,只关心孩子的考分;或对孩子过度溺爱,百般呵护,在教育上形成的一个个误区,由此给孩子的心灵带来的负面影响,必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延误。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劳动教育的话题,希望我们能够相互交流,并对大家如何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所启发。

一、目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哪里?

家长朋友们,劳动创造人类,创造世界;生活美好,要靠劳动。

这些我们都知道,可是,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普遍薄弱。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什么活也不干,只有极少部分孩子能为家庭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不久前,网上有个热帖,说一对90后小夫妻结婚三年厨房只用过一次,最终离婚散场。

你嫌我不会做饭,我嫌你灯坏了连个灯都不会换;你不理家务,我沉迷游戏,最后只好一拍两散。

感叹之余,“东方神童”魏永康的故事更让人唏嘘。

他2岁就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几乎学完小学课程,8岁进重点中学,13岁考上湘潭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原本前程似锦的人生,竟因到北京读书后,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后来被中科院劝退回家,可说是现代版的伤仲永。

魏永康这一路走来,身边的衣食住行都是母亲一手操办,甚至为了儿子能专心学习,不让他插手任何家务活,包括洗衣做饭,甚至洗澡、洗脸、刷牙等。

上了高中,母亲还亲自喂他饭,让其专心读书。

一份健康状况白皮书让我们对孩子生理心理健康不免有些忧心:

近六成的孩子近视率,近两成的孩子肥胖检出率,肥胖儿中10%的又患有脂肪肝。

不仅仅是身体素质,孩子的心理素质也日益不堪。

上幼儿园前就要求孩子认字、看书、背诗,早已是“平常事”;可孩子十七八岁却仍不会做饭、洗衣服,甚至让妈妈给自己洗澡,现在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家庭“温室”的过分宠溺。

特别是曾经的“一孩儿政策”让孩子成了家中的“独苗”,寄托着来自长辈的全部希望。

小学生不会穿衣服、中学生不会洗碗、高中生不会剥鸡蛋皮……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因大人的代劳而在这一辈身上呈现着退化的趋势。

这种不重视劳动教育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包括孩子升学的压力,也包括很多家长的误解,即只要学习好,劳动的事将来再说也不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数家长因为孩子小,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便不让孩子劳动;有些家长自己情愿累得腰酸背痛也舍不得让孩子来帮自己干活,一则怕孩子干得慢,干不好,嫌孩子帮倒忙,不如自己干来得省事;二则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要孩子学习好了,什么家务、劳动都不需要干,与其让孩子去劳动,还不如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去看看书、算算题。

但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当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许多家庭更是“包干”了孩子的一切劳动,本该自理的事全都由家长代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很多家长不晓得,他们的这种爱子心造成孩子不爱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换来的是孩子们的懒惰、任性、做事没有责任心等不良的后果,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

很多家长朋友可能都和我一样注意到,从小不爱劳动的孩子自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差。

这些孩子一旦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势必会经不起挫折,逃避社会,更有甚者甚至走上不归路。

二、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好处呢?

(一)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孩子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孩子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

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

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做过简单家务劳动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不重视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动手的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

孩子越来越可爱聪明,可是生活能力却越来越差了。

(二)劳动创造财富,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协调组织能力。

童年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调查显示:

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12分钟。

可见,中国儿童的劳动时间非常少。

劳动能够提高孩子的技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

孩子的许多生存技能都是在劳动中获得的,劳动给了孩子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劳动能够让孩子感到充实、幸福,还能有效调节大脑。

孩子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正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

劳动并非和痛苦相连,它也可以是愉悦的体验。

父母要做的事就是让孩子感觉到劳动的愉悦,让孩子借助童年时对劳动的美好体验,走上热爱劳动的道路。

孩子不能只一心学习不爱劳动,劳逸结合才能发挥潜能。

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他的综合能力才会显著提升。

(三)劳动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幸福和文明的基础。

孩子在接受劳动教育中,一方面让自己与世界充分接触,用身体去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既能让孩子们爱上劳动,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明白劳动是人的本色,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同时培育对劳动者的足够尊重的情感;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参与劳动过程中还可以感知出劳动的美、创造出劳动的美、品味出劳动的美,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学生未来将是劳动社会的一员,他在这个社会中的作用,他作为公民的价值,将完全取决于他参加社会劳动的能力,取决于他对这种劳动的准备程度。

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

所以,教育工作中劳动应该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四)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

俗话说:

“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

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

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劳动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

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

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孩子们在劳动中可以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力,涵养吃苦耐劳精神,对文化课的学习会起到促进作用,可谓益体益智。

(五)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事实上,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

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井井有条,从中孩子获得了自身的发展,这是必经的过程。

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

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边。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动手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

三、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热爱劳动?

(一)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向孩子灌输劳动意识。

我们要告诉孩子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让他们知道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所谓“不劳动者不得食”;使孩子初步懂得“劳动最光荣”,让孩子明白劳动作为谋取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光荣的,不管是谁要生存就必须劳动。

进行劳动教育,家长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要解放思想,改变教育观念,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家长要把自己的观念转变过来。

不要总是说“这个干不了,那个太脏了”;“不用你干,你去玩儿吧,一会儿吃饭叫你”这样的话,孩子们有时不是不想劳动,但是你总是这样说的话,孩子就认为家里什么都不用我干,慢慢的就习惯成自然了,你再想让他干他也不干了。

好多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不让他劳动,孩子未必会把时间真正用在专心学习上,更何况劳动不仅养成了孩子好品格、好习惯,还对发展他的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要“舍得”让孩子劳动。

不要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舍不得让他做而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没有机会练习,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

因此,要舍得让孩子锻炼。

平时多练习。

很多家长由于赶时间上班,没时间和孩子磨蹭,看孩子做得慢且糟,就干脆自己来做。

其实,家长可以利用晚餐后的时间慢慢教孩子,并试着让他自己来做,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要按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提要求。

孩子的年龄不同,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父母让孩子做家务,应视孩子能力来做,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感。

要培养孩子“劳动光荣”的意识。

孩子要形成勤劳的品质,需要具有“劳动光荣”的观念。

家长要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拥有一种充实、幸福、愉悦的感觉。

劳动给孩子带来了美好的体验,孩子也就会喜欢上劳动。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是孩子要从小铭记于心的。

孩子要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人的劳动是创造世界的活动。

孩子认识到劳动的光荣、伟大,才会喜欢做个勤劳的人。

同时,也不能简单地把劳动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为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二)言传身教,做好表率。

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父母成了孩子心中的第一偶像。

因此,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方面,家长也要成为孩子的表率。

家长要以身作则,即使家庭条件很好,家长们也不妨亲自动手打理家务,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调动和保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在训练孩子学习生活劳动的具体操作技能时,应做到三性:

即父母的示范性、要求的层次性、孩子操作的独立性。

如教孩子扫地、洗手帕、洗袜子、穿衣、穿鞋等,先让孩子看大人怎么做,边示范边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手把手地教,再逐渐放手让他独立操作。

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地点。

父母可以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地点,让孩子看到劳动中的家长。

孩子观察了家长的劳动环境、劳动状态,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劳动。

孩子最终要参加社会劳动,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孩子会明白家长是如何用劳动创造财富的。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人都需要劳动,劳动是光荣而伟大的。

家长要将劳动的热情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理解社会劳动。

(三)注意引导,让孩子学会一些劳动技能。

身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孩子走向对于成长最有益的道路,而不是过分的宠溺,因此在生活中锻炼孩子在家中的家务、农田中的农活以及孩子自身的一些事务,让孩子在生活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让孩子学会独立。

父母要从易到难地教孩子学做一些家务劳动,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使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苦,而且能够使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

孩子的自我服务也属于劳动范畴。

家长鼓励孩子从小学会生活自理,就是在鼓励孩子劳动。

在孩子两三岁时家长就让孩子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及时鼓励孩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