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恰同学少年——一封应邀写给大学新生的信 》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82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开岭《恰同学少年——一封应邀写给大学新生的信 》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王开岭《恰同学少年——一封应邀写给大学新生的信 》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开岭《恰同学少年——一封应邀写给大学新生的信 》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王开岭《恰同学少年——一封应邀写给大学新生的信 》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开岭《恰同学少年——一封应邀写给大学新生的信 》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开岭《恰同学少年——一封应邀写给大学新生的信 》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1-13题。

(11分)恰同学少年——一封应邀写给大学新生的信

王开岭

珍惜“阅读”。

尤其是缓慢的纸质阅读。

大学是领略知识和艺术的最佳时令。

据我的体会,人生最重要的拓展阅读,都是在大学不知不觉完成的。

尤其是那些专业外的营养,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宗教、科普、民俗……无形中,它们将撑起你的心灵美学、精神理念和价值观之核心部分。

在我看来,人的发展有二:

智力和心性。

智力是一辈子的事,心性更是一辈子的事。

但心性有个特点,那就是它的奠基很重要,决定一生的走向,而大学就扮演了这个奠基角色,影响人一辈子的书多是大学里读的。

步入社会后,劳务繁忙和俗事纠缠将大大剥夺一个人的精力,与书的缘分越来越淡,即使有暇,但心境已荒,搬弄的也多是快餐类和应用类读物。

在大学,我强烈推荐你们多作“纸质阅读”。

我有个固执的己见:

唯有纸做的才叫

“书”。

一旦离开纸质,书的血肉和风骨即荡然无存,只剩一堆信息。

这是个信息载体日益多元的时代,尤其对青春而言,网络传播、影视文化、数码产品有着巨大的时尚诱惑,我一点也不否认其魅力,我只是提醒:

不要因此而轻慢了书籍!

对现代人来说,书实实在在有被废掉的危险。

作为几千年的文明载体,书册承载着笔墨文化特有的美学细节,它会给你信息之外的许多东西:

它有分量、体态、气质,它可拥、可携、可藏、可赠,又可圈可点、可展可掩,它是会呼吸和有灵性的,它染有每届主人的指纹和体温——属于“贴身文化”。

人有人格、人品,书有书香、书魂,人与书之间那种肌肤相亲的偎依感、愉悦性,乃电脑远不及。

在阅读情景和消费状态上,书与电子品截然不同:

书是独立自足的系统,不像电脑需要复杂的配置和昂贵的支持,其消费极清廉,随时随地、简便易行。

另外,最特殊、也为我最看重的,乃纸质阅读对心性的熏陶与濡染:

它氛围朴素、恬静,节奏舒缓、悠闲;它鼓励目光的停留,鼓励掩卷冥思和逐字逐句;它支持一个人的从容、静气和定力……而网络阅读的高速滚动和声光电,激弹起的往往是人的焦灼和仓促情绪。

再者,从信息储存的安全性上看,书显然更守信用,像个君子,值得托付。

我还建议多作些“重磅阅读”和“漫长阅读”,即试着多去拜访大师和大书,去叩响那些“经典”的厚重之门,比如《卡拉马佐夫兄弟》,比如《约翰·克利斯朵夫》,比如《往事与随想》(我以为,一个人即便只读这几部书,精神也足以变得高尚与伟岸)。

我想,对现代人来说,一生中接触大书的机会,十之八九是在大学里。

你实在想不出,除了大学,还有什么样的环境和心境能让一个人面对这些“务虚”和“漫长”之物。

再提醒一点:

无论专业是什么,在你的书单上,都别少了诗歌、哲学和长篇小说。

这几样很重要,像一组不同色调的家具,它们搭配起来,你生命的那栋房子——智识客厅、精神阳台、心灵卧室,会更优雅、辽阔和温馨。

大学乃书的殿堂,其尊严和根基源于书的厚度。

大学的空气即“书卷气”。

大学的使命即培养“书生”。

千万不要为“书生”一词感到羞愧,否则一定是你误解了。

在我看来,“书生”的最大内涵就是“理想主义”。

评价“书生”,就看他和书的亲密程度。

(节选自《每个故乡都在消逝》,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11.就阅读的话题,作者主要为大学新生提了哪三方面建议?

(3分)

1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4分)

(1)一个人即便只读这几部书,精神也足以变得高尚与伟岸。

(“足以”能否换成

“能够”?

为什么?

)(2分)

(2)这几样很重要,像一组不同色调的家具,它们搭配起来,你生命的那栋房子——智识客厅、精神阳台、心灵卧室,会更优雅、辽阔和温馨。

(从修辞角度来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2分)

13.文章结尾写道:

“在我看来,‘书生’的最大内涵就是‘理想主义’。

”请选择下面一部名著,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理想主义”的理解。

(4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红岩》

11.(3分)①抓住大学时光多读书;②多作“纸质阅读”;③多作些“重磅阅读”和

“漫长阅读”

12.(4分)

(1)(2分)“足以”不能替换为“能够”,“足以”是“完全可以”之意,这词体现了这几部书的经典与厚重,能给人的精神成长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换成

“能够”则削弱了这份表现力。

(2)(2分)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诗歌、哲学、小说比作不同色调的家具,只有不同色调的家具搭配起来了,生命的房子才会优雅、辽阔和温馨,形象地阐明了诗歌、哲学、小说对丰富提升人精神世界的巨大作用。

13.(4分)

示例1:

我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

“理想主义”就是凭借钢铁般意志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保尔在修筑铁路时,天气极度恶劣,鞋底烂了仍不放下手中的工作

(保尔双目失明和全身瘫痪后仍坚持写作,最终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若没有为无产阶级事业献身的伟大理想,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示例2:

我选《红岩》这本书,“理想主义”就是在各种威逼利诱面前坚持自己的信仰,江姐被关在渣滓洞里,受尽折磨,敌人用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她毫无惧色,傲然面对敌人的酷刑(许云峰不惧死亡威胁,在潮湿阴森的地窖里用手指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同志们)。

若没有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理想,又怎能坦然面对敌人的酷刑与屠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