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面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758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样面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花样面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花样面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花样面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花样面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样面食.docx

《花样面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样面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样面食.docx

花样面食

四个子课题:

(1)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2)饺子的品种;

(3)饺子的有关讲究;

(4)包饺子的过程与技巧。

活动过程

1、信息资料收集阶段

2、分类整理信息资料阶段

3、成果展示阶段

(1)汇报交流学生搜集到的有关饺子的信息。

(2)各活动小组分工合作开始包饺子。

(3)煮饺子。

(4)品尝饺子。

《花样面食》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课题的产生:

  

清明时节燕归来,我们班的于静霞带来了一只燕子——那是她奶奶蒸的面食,红豆当眼睛,剪刀剪就的小嘴和尾巴,燕子妈妈背着小燕子,展开翅膀飞翔在春风里,那惟妙惟肖的样子让同学们震惊了,他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满脸的羡慕。

  

见我凑了过来,便纷纷嚷着:

老师你看,多漂亮的燕子啊!

  

老师我奶奶也会捏燕子,还会捏刺猬呢!

  

是啊是啊,要是能亲手捏一个多好啊!

  

“大家真的想捏燕子吗?

”我连忙问。

  

“想——”异口同声又七嘴八舌:

我还想捏刺猬,我想捏小兔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清明时节蒸燕子让我们眼前一亮。

我们山东盛产小麦,面食是主要的食品,山东大馒头、海菜包子、鲅鱼饺子等面食花样繁多。

“同学最喜欢吃的面做的食品有什么?

”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石激起千层浪,包子饺子馒头南瓜馒头……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

“我最喜欢吃我妈妈包的饺子了,我妈妈包的饺子味道非常好,肉馅的不腻人,素馅的也鲜美。

”一位同学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有的说“我奶奶包饺子总是包4、5种馅的呢,吃一顿饺子就像走进了饺子馆,各种口味换着吃。

”大家纷纷议论着,夸奖着自己家里的厨艺高手。

“老师,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不能研究研究这些面食?

”“是啊,老师,教我们包饺子吧”“对啊,我还想学习烙油饼。

”就这样,我们最终确定了《花样面食》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

  

二、活动目的:

  

1.收集学习面食的相关信息,学习简单的制作面食技术。

  

2.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做生活的小主人,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对父母的热爱,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实施方案:

  

1、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实施,活动前学生做了两方面的准备,首先利用课余时间,用请教、实践等方法认识家中厨房的设备,并知道它们的用途,以小组的形式调查汇报。

其次是让家长带领到超市了解面粉,掌握面粉的新鲜程度、用途区别等相关信息,学会购买面粉的基本技能。

教师则走访民间面食制作人士,请教捏燕子、包鲅鱼饺子等相关技术,同时了解威海面食的相关文化,提升自身素养,为高质量进行实践活动充电。

  

2、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制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时间  

地点  

步骤与内容  

准备与形式  

第一周  

教室  

交流厨房设备、面粉、和面的相关信息  

小组交流  

第二周  

教室  

学习和面  

自带面粉适量,盆、围裙等用具。

三组一起活动  

第三周  

街道、教室  

问卷调查与交流  

小组活动。

调查时讲礼貌,做好记录。

一个汇报发言人。

  

第四周  

教室  

学捏燕子  

自带和好的面、案板、豆子等。

  

第五周  

教室  

学包饺子  

自带和好的面、案板、等。

教师准备饺子馅  

接着,我们本着自愿结组、双向选择、老师全盘考虑强弱搭配的方式,组成了研究小组,我们分成了三个小组,选出了组长,由三位老师分别指导。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小组长带领全体组员,分别商讨自己小组的研究重点,并将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每次活动的指导人员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四、实践探究: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受面食文化。

 

日常面食问卷调查  

主题名称:

日常面食  

时间  

3月11  

地点  

马路边  

问卷人  

赵恪伦  

被调查人  

李奶奶  

赵恪伦:

奶奶您好,我们正在做个日常面食的调查,您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李奶奶:

好的小朋友,你问吧。

  

赵:

请问奶奶,您家里经常吃的面食都有什么啊?

  

李奶奶:

经常吃的是馒头,还有饺子、包子,另外还有面条。

有时候也吃玉米面饽饽。

  

赵:

吃的馒头是自己做的还是买的啊?

  

李奶奶:

大多数都是我自己蒸的,有时候也从超市买。

  

赵:

那为什么自己蒸呢?

  

李奶奶:

因为自己蒸的时候,放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有面粉、鸡蛋、白糖、奶粉,超市里卖的馒头肯定没有我放的材料全,我们老年人吃东西不仅要吃饱,更重要的是营养丰富。

  

赵:

我想您蒸的馒头肯定非常好吃,听您一说我都馋了。

李奶奶,谢谢您的介绍,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日常面食问卷调查  

主题名称:

日常面食  

时间  

3月11  

地点  

超市  

问卷人  

张靓  

被调查人  

超市蒸馒头的阿姨  

张靓:

阿姨您好,打扰您了。

我们正在做个日常面食的调查,您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阿姨:

好的小朋友,你问吧。

  

赵:

请问阿姨,咱们超市的面食花样挺多的,您能给我介绍一下吗?

  

阿姨:

咱们超市的面食花样是不少,馒头就有黑米馒头、南瓜馒头、和白面馒头,还有栆馒头。

包子的种类也不少,小白菜的,萝卜馅的,排骨馅的,还有山菜馅的。

油饼的种类也不少,你看这是千层饼,这是豆沙饼,这是葱花饼。

  

张靓:

我看天天买馒头的人挺多的,咱们超市一天能卖多少面食啊?

  

阿姨:

卖的真不少,咱们超市一天蒸面食用的面粉大约在4、5袋。

也就是在200——250斤面之间吧。

  

张靓:

那可真是不少,那么都是哪些人来买呢?

  

阿姨:

主要是住在附近的居民,现在许多人都不自己蒸馒头吃了,超市什么都有,多方便,而且还是馒头花卷包子想吃什么买什么,多好。

还有一些附近工地上的农民工朋友。

  

通过交流,大家对厨房的设备、面粉知识、和面、面食等相关知识有了大概了解,激发了活动的兴趣,也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一)、学和面:

  

终于开始实践活动了,我们先从和面开始学起。

这一天,教室里面热闹非凡,三个小组共同参与活动。

  

同学们头上带着厨师帽子,腰上系着围裙,俨然是小厨师的样子,盆子里放好了干面粉,就等老师一声令下,自己动手和面了。

张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庞老师和姜老师在同学中间巡回指导,孩子们干得热火朝天。

  

“老师不好了,我的水太多了,这么稀该怎么办呢?

”“老师,我的手被粘住了,快来帮帮我吧。

”“老师,我的面怎么粘不到一块,真奇怪。

”……  

再看看学生们的样子:

刘宝琦的脸上沾满了面粉,李晓成了白胡子老头,于静霞的袖子挽得高高的,衣襟上全是面糊……  

听着孩子们的叫声,看着孩子们无可奈何的样子,我们开心地帮助他们一一解决着难题。

  

“水多了就再加点面粉,注意点试着放,别又放多了。

”张老师耐心地指导着。

  

“来,用面粉像我这样搓。

”姜老师高举被粘住的双手做示范,帮助许多被黏住的小手解围。

  

“和出的面好不好用,功夫全在揉上。

像老师这样顺着一个方向揉,面的表面光滑了才合格。

”庞老师边说边示范,学生们揉得像模像样,干得热火朝天。

  

渐渐的,一个个软硬适度、表面光滑的面团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

“我的面和好了。

”“老师,我的面和得怎么样?

”“我们终于会和面啦。

”看着孩子们得意的样子,看着满桌子的面粉,看着粘着面的一张张小手还有盆子里的残渣剩面,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学们知道吗,和面的最高境界是要做到三光。

就是“面光,手光。

盆光。

”同学们一听,赶紧向这个最高境界努力,教室里安静的出奇,只听见大家揉面的声音。

不一会,大家举起了小手、面盆和面团,用事实告诉我们,他们学会了和面,而且和得相当有水平。

  

根据软硬适度、表面光滑、用具清洁的标准,我们评出了“特级和面师”、“一等和面师”。

大家学会了和面也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学生心声:

  

于瑞浩:

我们又赶紧使劲揉,手刚放到面盆里,感觉黏糊糊的,面变成了一种半液体半固体的东西,粘在手上,怎么也抖落不下来,像粘了强力胶水一样粘得牢牢的。

我急的大叫老师救命,“快倒干面粉。

”老师大声指挥。

同桌看我这样狼狈,腾出手来,抓了一大把干面粉放我盆里,我再一揉,这下好了,神奇的现象出现了,面团再也不粘手了——耶,离成功不远了,我高兴极了。

(二)捏燕子:

  

老师,你看我捏的燕子像不像?

  

老师,看我捏的小金鱼,可爱吗?

  

老师,瞧我的小刺猬……  

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是天生的塑造高手,没有经过指点,捏出的小动物活灵活现,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学生成果展示:

 

(三)包饺子  

老师快点教我们包饺子吧!

我们首先从擀面皮开始,初学擀饺子皮,同学们的手总是被擀面棍压住,面皮也总是厚薄不均、而且还是不规则的图形,经过一番勤学苦练,看现在我们擀的饺子皮多圆。

大家纷纷感慨,看着这么简单的事情,却原来这么难做好啊。

到了包饺子的时候,皮在手中不听使唤,饺子馅怎么也包不住。

但是困难似乎激发了孩子们包饺子的热情,请看看孩子是怎么说的吧:

  

王子琪:

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做起来,可谁知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先拿着饺子皮放在手上,然后把饺子馅放在饺子皮上,再一捏饺子,左边就挺起一个大肚子。

我再一捏饺子,右边又挺起一个大肚子。

我有些生气了。

用两只手一捏,啊!

饺子的肚子破了一个大洞。

同学的也和我一样,我们两个哭笑不得。

  

刘昱辰:

饺子皮在我的手中怎么也不听使唤,我放好了馅,从左面开始一捏,馅就从右边鼓了出来,里面的水流了我一手,老师赶紧来帮忙,让我少放点馅,少放点汁水。

我重新来一个,这次我把馅的水使劲挤了一下,再放进皮里,左边一捏,馅没有从右边溜达出来,嘿,成功一半;我又从右边捏,再把边全捏好,哈哈,一个饺子包好了,虽然样子不好看,也站不住,但是这是我第一次包的饺子,我很有信心会包的更好看的。

  

饺子包好了,我们带着学生来到学校的厨房里,体验煮饺子的乐趣,煮的时候破了许多,我们就和学生一起研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总结出如下方法:

1)煮饺子时在水里放一些盐,煮出的水饺就粘得轻一点;

(2)和面时在水里掺点盐;(3)包好水饺后摆放时粘些淀粉;(4)煮饺子时多放些水,;(5)和面时放个鸡蛋,既有营养,同时煮好后也不粘。

后来我们分别进行了实验,这些方法果真有效。

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始终享有自主学习探究的权利,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对成年人来说这是生活常识,但对涉世未足的学生来说,能从实践中探究出来,并且方方面面都想的周全,这就是成绩是进步。

可见,给学生一次机会,他就能还你一个惊喜。

学生把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迁移到学习课本知识上,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动手包啦~~包不住馅不要紧,看看老师怎么包

 

开始煮啦~~好期待呀

五、成果展示:

  

在实践课上我们和孩子一起实践着,快乐着……在展示课上,孩子们尽情地回味着当初的乐趣,回味着收获的乐趣,用看板、活动掠影、三句半等形式展示着他们的收获,让我们也来分享他们展示的乐趣吧。

  

主持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和面食来了个零距离接触,从和面开始,学会了捏动物,烙油饼,包饺子。

下面请各组对活动情况展示汇报。

  

第一组:

请看我们的看板展示——花样面食,东西南北面食,酸甜苦辣滋味,这是我们搜集了中华面食的资料后,得到的感受。

中华面食花样百出,各地有各地的风味,真是“一方面食养一方人”啊。

这些资料不仅让我们增长了知识,而且更激发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因为,这些花样面食里包含的中华饮食文化,也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让我们骄傲和自豪……  

 

  

 

第二组:

请看我们的活动掠影,这是我们在学习和面,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掌握不好面和水的比例,不是太干了就是太稀了,手被粘得长不开,通过反复实践,我们已经能做到了“手光、盆光、面光”的境界了。

初学擀饺子皮,同学们的手总是被擀面棍压住,面皮也总是厚薄不均、而且还是不规则的图形,经过一番勤学苦练,看现在我们擀的饺子皮多圆。

  

这是我们在动手包饺子,饺子好吃不好包,皮在手中不听使唤,饺子馅怎么也包不住。

世上无难事只要刻苦学,现在我们都会包饺子了。

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看看我们吃的样子,老师们一定知道饺子有多香了吧。

  

快乐与人分享,会被放大百倍。

这是我们请老师们品尝饺子,四三班的同学也分享了我们的美味,大家都说味道真好,饺子真香。

听了大家的评论,我们的心里乐开了花,这真是“饺子味道好,评价更关情”啊.  

老师们请看这里,这是我们捏的小动物,清明时节燕子归来,老师带领我们捏小燕子,后来,我们的灵感来了,同学们又捏了小刺猬,小兔子,还有红眼睛的小兔子,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啊。

  

主持人:

面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制作,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面食在我们饮食中的地位,真是受益匪浅啊。

第三组同学的三句半《包饺子》,相信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三句半《包饺子》  

1、说起综合实践课,我们心里真乐和,要问我们为么乐,为么,收获多呗。

  

2、首次和面我急脾气;端水就往面里倒;哎呀妈呀;怎么了?

太稀了。

  

3、幸亏同桌来帮忙,加点干面重新和,挽起袖子使劲揉,咋样?

杠杠的!

  

4、清明时节燕归来,老师教我捏小燕儿,我还捏了小刺猬,是不像?

一个样!

  

5、我还学了烙油饼,香味飘满教学楼,英语老师闻见味,哎~~给我留一张哈~~小馋猫!

  

6、最有意思的是包饺子,先学擀皮再学包,拿着擀面杖使劲擀,哎呀,怎么啦,擀手了。

  

7、经过一番勤学练,饺子终于下锅了,情况有点不太好~~怎么啦,露馅啦。

  

8、不大一会煮好啦,大家个个吃得香,送给倪校长尝一尝,啥评价,真不糙!

  

9、面食走进教室里,综合实践真有趣,放学赶紧进厨房,干什么?

露一手!

  

对,咱也快点露一手!

露一手!

  

孩子们开心地笑着,这是综合实践课带来的欢笑,这是孩子们收获的笑,相信孩子的笑在综合实践课中会笑得更欢更响更开心。

  

六、活动反思  

(1)张日凤老师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生活,融入了大自然,使学生的眼睛变的更明亮,小手变的更灵巧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

  

我们在《包饺子》这个活动课题中,我们主要研究包饺子怎么和面和的好,饺子皮怎么擀不容易破,饺子下锅以后有什么学问等这些小问题,同学们对此的讨论也是不亦乐乎,最后自己动手包的也是兴高采烈。

在整个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最后的交流反思公开课上,同学们还自己现场动手边演示边汇报。

  

在这次包饺子活动中,学生非常有兴趣,并且我们还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很多包饺子的工具。

我最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孩子学会了包饺子,虽然少数孩子没有学会,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创新了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从中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在这次活动中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方式,充分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使得班集体更加团结了,也开始懂得要包容别人的缺点。

有少数没能学会包饺子的同学,也知道了合作的快乐。

  

(2)学生活动感受:

  

学包饺子  

王子琪  

今天的综合实践课上,老师教我们包饺子。

上周我们已经学了和面,我非常期待着亲手包饺子,因为我非常爱吃饺子,如果能自己包,那多好啊。

  

老师先给我们做示范,只见老师先拿着饺子皮放在手上,然后把饺子馅放在饺子皮上,从两边往中间一捏,在转圈一包,捏几下就做好了。

老师边包边讲解,告诉我们少放点馅,别贪多,不然的话会包不住,容易露馅的。

捏的时候一定要捏紧。

  

 看到老师包的这么简单,我们个个手痒痒的,于是就包了起来。

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做起来,可谁知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先拿着饺子皮放在手上,然后把饺子馅放在饺子皮上,再一捏饺子,左边就挺起一个大肚子。

我再一捏饺子,右边又挺起一个大肚子。

我有些生气了。

用两只手一捏,啊!

饺子的肚子破了一个大洞。

同学的也和我一样,我们两个哭笑不得。

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心平气和地做,有耐心,谁也不可能一次成功。

”听了老师的话。

我们又心平气和地做起来,果然做出了和前面不同的饺子。

我们包好了饺子老师就带领一些同学,到厨房去煮了。

  

  饺子终于煮好了,吃饺子了,吃饺子了,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揉面团  

于瑞浩  

今天下午的综合实践课,我们学习揉面团,真是好玩极了。

  

我和别的同学一样,扎上了围裙,挽起袖子,感觉自己真像个大厨师。

我们按照老师指导的步骤来做,先把面粉倒在盆里,自己留一点干面粉。

再把水倒进去,这时候,许多同学都迫不及待了,教室里弥漫着面粉的味道,还有面粉的雾气,真是“白烟弥漫”,有的同学甚至捂着嘴,发出了阵阵咳嗽声,有的同学拿手扇着,驱赶着面粉。

老师说,倒面粉的时候小心点,面粉就不会到处飞了,大家都这么不小心,面粉就变成烟雾飞走了,听了老师的话,我们都笑了。

我们又赶紧使劲揉,手刚放到面盆里,感觉黏糊糊的,面变成了一种半液体半固体的东西,粘在手上,怎么也抖落不下来,像粘了强力胶水一样粘得牢牢的。

我急的大叫老师救命,“快倒干面粉。

”老师大声指挥。

同桌看我这样狼狈,腾出手来,抓了一大把干面粉放我盆里,我再一揉,这下好了,神奇的现象出现了,面团再也不粘手了——耶,离成功不远了。

我高兴极了,加紧揉,越来越好了,老师又告诉我们,做到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经过努力,我也做到了三光,我真是美死了。

  

平时吃馒头的时候真容易,却没有想到揉个面团也这么不简单,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学问都要学啊。

不过呢,只要肯学习,是没有学不会的。

  

七:

专家点评:

  

1、综合实践活动应来源于生活。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面食文化》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清明时节蒸燕子的风俗是学生熟知的,在生活中也喜闻乐见,有的家长就是这方面的高手,所以学生有兴趣学,也有学习的生活基础,这是开展好本次活动的首要前提。

  

2、综合实践活动应培养动手能力。

动手做亲自尝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脉络,如同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样,不动手的活动是纸上谈兵的活动,本次活动的过程,最难得的就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面、捏燕子、包饺子,学生从不会到会,实现着旁观到参与的过程,既掌握了做面食的本领,又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是技能与能力的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