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631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docx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docx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高一历史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习目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重点: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整理1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质优价廉的洋纱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纺织分离:

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耕织分离:

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丝、茶大量出口,日益商品化。

3.影响:

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图解示意] 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图

教材整理2 洋务运动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①主要主张: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②代表人物:

中央:

奕;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2.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以“自强”为旗号,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了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

以“求富”为旗号,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近代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

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3.结局: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4.影响

(1)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2“学思之窗”,思考:

你认为郑观应的批评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提示】 有道理。

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学习政治制度,“是遗其体而求其用”。

教材整理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1)列强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概况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

主要在沿海地区。

(3)代表: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4)特点:

使用机器、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深度点拨]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1)“近代”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2)“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3)近代民族工业:

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近代企业诞生。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探究点一 自然经济的解体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陈旭麓

注意关键信息:

“旧生产方式”“新生产方式”分别指传统的自然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史料二 (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关键信息:

“十室而九”“江浙”“不复畅销”说明了江浙地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外国商品的冲击。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分析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 自然经济的趋向瓦解和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

(2)史料二说明自然经济解体有何特点?

实质如何?

【提示】 特点:

自然经济解体首先从东南沿海开始。

实质: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

【史论拓展】

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特点及影响

1.含义:

家庭棉纺织业“纺”和“织”的分离,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2.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的经济侵略。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3.影响

(1)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动摇着封建统治的基础。

(2)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准备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

探究点二 洋务运动的评价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注意关键信息:

“旧轨”意指封建制度,“逸出旧轨的趋向”指冲击了封建制度,产生了近代化因素。

史料二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

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注意史料主旨分为两层:

分别说明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发生。

【史料应用】

(1)史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有哪些客观作用?

【提示】 在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①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③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④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⑤自身经济管理腐败。

【史论拓展】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

1.经济上

(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政治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5·浙江学业水平考试)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

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解题模板】

抓关键

关键信息:

“1872年”“继昌隆缫丝厂”

排易误

A项错误在于继昌隆缫丝厂不属于洋务企业;B、C两项反映的史实与题干时间不符合

验结论

1872年,华侨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这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答案】 D

1.(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

A.东南沿海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结构在这里开始解体,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解析】 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的目的均在“自强”,故A、B、C三项错误;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目的在于“求富”,故D项正确。

【答案】 D

3.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导学号:

14330063】

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B.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D.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解析】 洋务运动期间,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最终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没有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答案】 B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

【解析】 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14330064】

材料一 曾国藩说: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三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引自《筹办夷务始末》

(1)以上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

出现在什么时期?

(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

简述你的理由。

(4)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以判断是洋务运动。

(2)问,根据材料“购买外洋器物”“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看出学习西方的技术是先购买,再仿造。

根据材料“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回答目的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分析,认为中国只是在军事方面落后西方,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当然这种观点错误,当时世界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

第(4)问,材料二主张引进西方的火器;材料三主张要想自强必须引进西方武器。

第二小问要求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可以从科技、人才、经济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洋务派的主张。

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或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2)具体方法:

先购买,再仿造。

目的:

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3)不正确。

看不到封建制度的落后。

(4)主张购买外国武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自强的途径。

影响: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学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学业分层测评(九)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

【导学号:

14330065】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业棉纺织业的衰败,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的销售陷入困境,同时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下面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

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代

植茶面积(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7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①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②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 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④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1837年到1886年,中国的种茶面积不断增大,茶产量不断增加,内销和外销的产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外销的比重不断增大,故①正确;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应该是使中国国内和国外的销量不断下降,与表中内容不符,故②错误;中国茶的大量内销和外销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③正确;外国打开中国国门主要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导学号:

14330066】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解析】 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即男耕女织,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投向市场,所以“解体”的含义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答案】 D

4.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

”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D.继昌隆缫丝厂

【解析】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其性质主要为封建官办,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其性质为封建性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尽管是封建性的,但后期的形式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作用,继昌隆缫丝厂属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属于洋务企业,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5.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

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B.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C.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D.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

【解析】 中国的民族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发展轻工业,而A项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中的“机器制造”是典型的重工业。

另外,B、C、D三项都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非常显著的特点。

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

【答案】 A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等几种近代企业。

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  )

【导学号:

14330067】

A.由私人投资兴办B.采用机器设备生产

C.都设于通商口岸D.都是资本主义企业

【解析】 外商企业是鸦片战争之后最先在通商口岸出现的采用机器生产的外国人兴办的企业,洋务企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洋务派兴办的采用近代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民族工业是由地主、商人、官僚等投资的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故选B项;其他选项都不是共同点,故排除。

【答案】 B

[能力提升]

7.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

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1865年

1894年

增幅

进出口总值

12019.7

28605.9

137.99%

进口值

6003.6

14605.4

143.28%

出口值

6016.1

14000.5

132.72%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进口值增加、出口值增加、进出口总值也在增加是因为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而造成的,只有选项C能完全解读此表格的内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只能解读出口值增加,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只能解读进口值增加,题干信息表明的是中国对外贸易值入超情况而非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答案】 C

8.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

A.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大生产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主要由私人投资兴办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产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工业”概念的认知、识记情况,只要学生理解了“近代”的概念含义,就可以作答。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14330068】

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

材料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

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 第

(1)问,根据两则材料归纳概括即可。

(2)问,从材料“其物充积于厦口……十室而九”回答“新现象”;“变化”根据第一小问与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

(2)新现象:

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