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162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新中国建立后,与苏联签订了条约(下图),并同波兰、罗马尼亚、朝鲜等国家建交,反映了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哪一方针(  )

A.“一边倒”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 图片反映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这使新中国获得了苏联的大力支援,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即“一边倒”政策的具体体现。

答案 A

2.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D.莫斯科会议

解析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答案 B

3.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下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该是(  )

A.朝鲜B.苏联

C.印度D.日本

解析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承认新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答案 B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材料信息“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订立的条约“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说明要与国民党政府划清界限,这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D项最早提出于1953年,与《共同纲领》时间不符。

答案 B

5.邓小平说: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

①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促成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①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与国际地位提高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D

6.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即国民政府时期的美国代表。

因此,新中国此举表明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答案 C

7.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

“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

”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

A.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协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解析 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亚洲的力量”,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在时间上都与题干不符。

答案 B

8.万隆会议达成了一系列精神和原则,这些精神和原则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

A.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精神B.“求同存异”的原则

C.亚非国家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D.“一边倒”的原则

解析 A、B、C三项都体现了万隆会议的原则和精神。

D项是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之一,即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这与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精神是相悖的。

答案 D

9.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台湾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并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是为了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答案 C

10.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共同点是(  )

A.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C.会后中国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我国代表在会议上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 A项只符合日内瓦会议,B、C两项只符合万隆会议。

两次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会议取得一定成果。

答案 D

11.中国外交思想中最能体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想的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

解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即“己之所欲,勿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体现在中国外交方针上是“求大同,存小异”。

答案 D

1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是(  )

A.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B.加强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合作

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重视和发展与欧美国家的关系

解析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以后,中国与许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成为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外交重点;5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已经出现裂痕,B项错误;C项主要是在21世纪,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D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

答案 A

13.1971年,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解析 注意限制条件“国际因素”,由此排除D项。

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第26届联大表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中苏关系恶化,A项错误;中美、中日关系尚未缓和,排除C项。

答案 B

14.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的欢迎大会上说:

“你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

”这表明(  )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

C.不结盟运动兴起D.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布什的话可以看出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A项与材料无关,因为材料主要是体现中美之间的关系。

C项、D项均不能正确反映材料关键信息。

应选B项。

答案 B

15.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D.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 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A、B两项是访华的铺垫,D项发生在1979年。

答案 C

16.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

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渐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解析 “无知”“好战”“狡诈”等敌视性用语,是中美关系处于对抗时期美国宣传的表现。

“智慧”“灵巧”“善于进取”等友好词汇,则是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过程中美国对中国示好的反映。

答案 B

17.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中国政策的错误

解析 美国发表声明的主要目的是其国家利益所致。

当时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又处于劣势,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符合美国的利益。

B、D两项是美国缓和与中国关系的原因而非目的;C项不是美国所关心的问题。

答案 A

18.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B.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D.是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结果

解析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前,美国一直采取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失败,而不是调整的结果。

答案 D

9.“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解析 A、C、D三项均符合对材料的理解。

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下出现的,此前日本并没有一直谋求改善中日关系的迹象。

答案 B

20.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材料反映出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在联合国的授权范围内,①正确;同意对伊拉克核查和反对美国武力核查都是为了维护和平,②正确;在核查问题上有自己独立的政策,④正确。

“维和行动”是指派出军队维持某一地区的稳定与和平,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

答案 C

21.中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  )

A.俄罗斯与中亚B.日本与朝鲜

C.新加坡与东盟D.印度与东南亚

解析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答案 A

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  )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反对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

C.改善中美关系,共同对付苏联D.进行多边合作,打破外交僵局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给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答案 A

23.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的举动,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解析 中国海军赴国外护航是遵照联合国的决议而行,这体现了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海盗不是霸权主义,A项错误;护航既不是支持非洲民族解放斗争,也与区域合作无关,排除B、C两项。

答案 D

24.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思想,在本质上保持一致的是(  )

①反对霸权主义 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③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④外交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④尽管分属不同时期,但都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本质,③体现了强调意识形态冲突的本质,排除。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