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575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docx

《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docx

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第一集

蔡礼旭老师2012/3/5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档名:

07-045-001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安。

今天是我们过完春节,第一次跟大家分享《了凡四训》这个课程。

这个年大家过得如何?

很好!

很充实,还是睡得很好、吃得很好?

更好的是福慧增长,智慧增长。

尤其人生最值得爱惜的是光阴,我们早一天珍惜光阴,有智慧就可以利益家庭、利益身边的人。

所以应该珍惜有限的光阴,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

像现在晚上很多人都在看连续剧,大家不只自己好学,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

《格言别录》当中有提到“诗书为起家之本”,一个家庭的父母、长者,懂得让孩子从小知书达理,明白做人的道理,这个家的家道就要兴起,就要兴旺了。

所以“诗书为起家之本”。

我们第一堂课一起来学习《了凡四训》,学习首先要立志。

我学这一部《了凡四训》的目的是什么?

目标是什么?

我们的目的,这一本是家庭四训,明朝袁了凡先生传给孩子的,所以是一本很好的家训。

有这么好的家训教诲,只要我们肯深入学习、肯去奉行,那我们的家道一定可以兴旺。

所以要有志气,从自己自身能够建立起千年不衰的家道。

大家有没有这个志气?

你们都没什么反应,我戏都快唱不下去了。

人常说“诚则灵”,至诚则感通。

您现在发的这一份至诚的心,要护佑后代子孙,这是真心。

千年之后的子孙都会感应到,都会受到你的庇荫跟教诲。

所以千年不衰的家道确实有,是发真心的祖先能感得的。

在宋朝,北宋时期,范仲淹先生在世的时候,他家门口种了两棵树,松树。

我们一想到松树就知道,松柏后凋于岁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松树跟柏树在冬天的时候都不会枯萎,这个是比喻,比喻有德行的人,

有德行的君子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都不会改变他的气节,所以代表君子。

种了两棵君子树,也是期许他的后世子孙,个个都是有气节的读书人。

而且在这个树上写到“清荫大庇,期与千年”,他的德行风范,能够让千年之后的子孙还以他为榜样。

范公的后代一定都效法他的教诲、他的榜样,他确实做到了。

那大家现在发这样的真心,一千年之后你所留下来的风范,你的后代也会学习。

请大家把今天这个日子记下来,二○一二年三月五号,挺好的日子。

有了这一份志向、使命,学习就有动力,更积极。

不只对自己的家庭如此。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也期许在这个伦理道德缺失的大时代,自己认真去奉行这些教诲,自己的家庭是社会的好榜样。

有了好的榜样,人对伦理道德才有信心,有信心他就肯去学。

所以对家庭以至于对社会民族,都应该有一份使命。

我记得整个社会缺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风气,都是功利比较强。

我自身也是二十五岁的时候才有这个机缘,跟着师长学习中华文化。

很遗憾,都成年以后才开始学,所以基础就很不好。

现在看到小朋友学就很高兴,因为他们会学得比我们更好,这是我们欢喜看到的。

我们二十几岁都不懂事,做了很多事情终身都遗憾。

比方跟父母顶嘴,做了一些事让父母晚上都睡不着,这些事情都是很不应该,也很折福。

这些孩子能先学了,我们就很安慰。

但现在社会当中,还有很多人是觉得那个是落伍的东西,那是过去的东西。

您亲戚朋友有没有这个说法?

有。

你听了之后什么反应?

“你真是没有智慧、没有眼光,五千年这么好的东西你都看不懂!

”这个时代没人教了,不能责怪任何人,所以先人不善、先人无知,上一代人不懂,上上一代人不懂。

我现在说上一代人不懂,你们承不承认?

你们的定功很强。

不承认就不算了?

还得承认,不然现在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忽略了伦理道德就是现在的乱象,这不是偶然的。

看起来好像没有忽略,事实上我们不知不觉,都把孩子的价值观引向功利去了。

比方说他一进考场,公布成绩一回来,一踏进来,“你考几分?

考第几名?

”你从小都是在乎这些东西的,而不是在乎他的心态、在乎他的德行。

你看现在的大学生在网络当中写什么?

他说:

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另外一边写到:

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

现在在大学里面不作弊的孩子都不多了,大学都作弊,他以后能保证他有德行吗?

你们该笑的时候可以笑,该严肃的时候„„大家想一想这句话严不严重?

严重。

这一句话是告诉大家,现在的大学生读了十七八年的书,读成什么样子?

读成他的人生当中,他的人生有一把秤,一个天平,左边叫分数,右边叫人格,他读了十七八年的书,读出来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把分数跟人格放在天平秤,哪一个东西重?

分数。

这个书读得值得反思。

所以功利之后,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这个道德给舍掉。

既然是这个样子,那我们还能相信下一代能够把这个社会带到更好的未来去吗?

所以大家不重视道德、不重视诚信,人与人相处很累,不守信义就很累。

那大家看现在这些商业场上,黑心食品很多,有没有?

现在人家拿东西给我们吃,首先不是说谢谢了,是说什么?

这个哪里生产的?

哪里做的?

吃什么东西现在都不安心,都是道德丧失了。

然后一看,这个地方上一次做什么还不好。

所以一个地方信义丧失了,连带整个地区人家都不相信了。

“德有伤,贻亲羞”,你读哪一间大学的,你的品性很不好,全世界都知道、社会都知道,以后人家说那个大学的学生不能用。

所以我们的行为是代表家庭、代表我们的团体,甚至代表我们的国家。

尤其当华人要更自爱一

点,行为不好造的罪业很大,是吧?

你是华人,做得不好,人家说那个就是Chinese,是不是?

那十几亿人都被我们拖下水。

告诉大家,当华人积功累德也容易。

你德行很好,人家说华人就是这样的品质,那十几亿人都沾光。

所以恭喜大家,当华人只能勇往直前,没有后路可以走。

对于道德来讲,一定要成就自己才好。

我自己小的时候的印象,好像长辈他们很在乎我们读的科系,“你读这个科系的很好,出去赚很多钱”。

然后长辈有时候在谈话的时候,“你看那个隔壁,那个巷子,那个阿明当了医生以后,一个月赚多少钱,你知不知道?

”医生最重要的工作是干什么?

救人?

我从小到大都没听过。

谁负责任?

这个社会风气谁负责任?

你曾经问过人家“你一个月赚多少”都有责任。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各个行业高贵在哪?

高贵它能服务人,那是它的价值。

钱是什么?

是感恩每一个行业的付出,表达一份感恩。

而人那份服务人、那份救人、那份成就人,这不是用钱去衡量的。

所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是明了做人的道义;小人,他的心思都放在怎么去谋到自己的私利,自我为中心。

大家冷静看,我们现在的孩子是时时知道提起道义,还是时时只想到自己?

从这个现象看,我们到底是在用君子之道教孩子,还是用小人之道在教孩子?

这教育没有偶然的,没有侥幸的,你用什么思想教他,出来就是这个结果。

我自己在跟家长们交流传统文化的时候,我是越讲越庆幸父母给我的教育。

我自己没有成家,没有当过父亲,当然当老师的时候,我们还是很用心在学校教小朋友。

自己没有经验,可是我是我父母的孩子,就讲啊讲啊,就想到整个人生几十年,父母是怎么把我们教育长大的。

突然感觉得到,父母从来没教我们要自私自利,从来没有。

我印象很深,我爸爸特别讲道义,家里爷爷奶奶跟着我们,我爸是长

子。

哪有什么“四个兄弟轮流住,一个人住多长,在那轮流”。

好不好?

好不好不是看表面,好不好是要父母讲。

“爸,现在都是轮流住,你看着办吧。

”你要孝顺父母当然要感受他们的心。

假如我来想,我觉得换来换去挺辛苦的,人年纪大了就怕麻烦,有没有?

对啊。

他假如四个儿子换四个地方住,那个邻居才比较熟了,我明天又要走了。

你看那老人家每天在那里是不是要搬?

真孝顺的人是时时以父母的心来思考,以父母的感受来思考,这才尽孝,尽孝不是做表面给人家看的。

我爷爷那个时候的人都觉得:

长子嘛,住在长子家。

我们从小跟爷爷奶奶处很好,特别幸福。

爷爷奶奶的事情,我父亲是从来没有说还要所有兄弟都要一起协助,一起出钱才能做,爷爷奶奶的事自己能承担的就承担了。

往往都是弟弟们发现了:

不行,不能你一个人孝顺父亲母亲,我们也应该要尽一份力。

不谈这些利的东西,该承担的哪怕自己压力再大,都勇于去把它承担下来。

所以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

请问大家,一个人不自私自利是快乐还是痛苦?

快乐的声音好像„„不大像是这样。

你们有没有过过不为自己想的日子?

你假如过过了,你就知道那个个中的味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你都不为自己想的时候,身心特别轻松。

而且你会感来一个很好的人生境界,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感觉现在社会很多说法似是而非,因为我要出社会的时候,我很多同学都说,我出去会被人家欺负。

你们看我像出去会被人家欺负的人吗?

他们一、二十年前这样预言,我今年中国岁(虚岁也四十岁了,我也没被什么人欺负。

所以人还是厚道好,肯吃亏好,不要去计较。

其实爱计较的人不管他拥有多少,他随时的心态都在计较,他怎么会是一个快乐的人?

不可能。

难怪现在忧郁症的人、吃安眠药的人越来越多了。

大家都在那里争,都在那

里计较,会有这个结果出来。

所以希望后代幸福,就要有一个非常健康的人格、正确的处世心境,心境是幸不幸福的关键所在。

所以这个时代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不少误解,我们也有一份使命,从我学好,我做出好的样子,让大家对于学中华文化的人,都竖起这一只指头来。

说到这里我有点心虚,可是诸位朋友,你们的修养、度量比较大。

你们听人家讲得对,纵使他没有做好你们都相信,因为你们善根深厚,没有苛刻。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过年前,我刚好有这个幸运,就到师长身边去亲近他老人家,多听他的教诲。

不然我远在马来西亚,师长在香港,平常都没有办法教训我,我这个年轻人还是挺危险,像教我这样的年轻人,特别不容易是什么?

离得远,见面也不好骂,骂了又怕不高兴,“不然我不干了!

”又怕耍脾气,又怕你难受,可是有一些问题又不得不讲。

所以像我们这些没有跟在身边的学生,很重要的一个态度,就听师父讲经的时候,句句是在讲自己,才能有收获。

而天地之间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都能给人生启示。

结果我去听老人家讲课,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过年前,这么多节课,只讲一个主题,真准。

哪一个主题?

“三十二相”。

这个“三十二相”就是人,他很善良、很有福报,常常积功累德,他的相貌就是富贵相。

师长好几次跟我们马来西亚的,或者跟一些宗教的领袖,不同宗教的一起,像到梵蒂冈、到埃及,他们出去参观旅游,老人家的年龄最大,其他的宗教代表年龄都没有师长大。

结果几天下来,老人家拿着扇子,走起步伐非常潇洒,都没有疲惫的样子。

那些小他一二十岁的人,呼„„(喘气的样子。

人家马上问:

你的气色这么好,您是怎么保养的?

这个时候就可以劝他要有慈悲心、要吃素、要断恶修善,人家就能接受。

所以刚刚才跟大家讲,我们学传统文化要让人家竖大拇指,首先要容

光焕发。

人家一看马上,“你的气色很不一样,你最近是在忙什么?

”你马上说学中华文化,他就有兴趣了,你的相貌就变成中华文化的招牌。

大家冷静去观察,二○○七年,胡小林老师第一次到马来西亚来,可能有一些朋友有见过,他刚开始学,现在五年过去了。

你看他每一段时间都不一样,那个相貌越来越圆满。

二○○七年来的时候还比较瘦,现在整个人,脸是圆的。

他帮助了很多人,那福报很大。

包含中医界的彭鑫医师,大家注意看他们,他们隔几个月录出来的光碟你注意去看,那相貌变得非常大,那是真正的圣贤弟子。

像我相貌都没怎么变,今年一开始道德要提升,首先要打破自欺一关,不可以自欺。

还有什么执著放不下,才会造成这个相貌不圆满?

这个得要先认知清楚。

所以修行就是改个性,个性一定要改掉。

德行能上去,命运才能转,量大福才会大。

所以我感谢师长,我们这些古圣先贤冥冥当中还是很疼爱我,都在提醒我。

过年前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全部三十二相的课,就告诉我你今年不把这个脸好好修一修是不行的。

所以我是过年前听三十二相,过年后去了还听,所以这一课是必修的。

我们一开始,对于家庭、对于国家社会,以至于对于圣教、中华文化我们都有一份使命,我们把它好好学好。

那我们接着进入《了凡四训》的经文,一开始就是:

【立命之学】

这一本书在日本,天皇奉为治国宝典。

而在日本商业界、企业界经营之圣,有这样的称谓的,现在只有剩稻盛和夫一人,其他的年龄大的都已经过世了。

我们熟悉的松下幸之助,这些企业家都已经过世了。

稻盛和夫八十几岁,他还在,而且身体还非常好。

他推荐给世界,尤其推荐给下一代年轻人,你的人生要幸福必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了凡四训》。

我很佩服这一位长者,他不只自己的命运改变了,他还尽心尽力要改变下一代的命运,改变地球的命运,世界的未来。

他是一个企业家,他提出来,纵使经济成长全面停摆,都应该要共同面对大自然破坏的问题。

他这么有影响力的人,讲出这么有良心的话,不简单。

所以这么成功的人都这么推崇这一部书,包含我们的师长在世界当中这么有影响力,都提到他年轻的时候,也受这一部书的影响,改变了命运。

而这个立命的学问就是,“命”是命运,每一个人的生命其实都有命运。

我们怎么明白人生的命运是从哪里来的,又怎么去改造它,才能够让这个人生、这个生命产生更大的价值?

不然我们的命运全部都被算准了,都被控制住就没有意义。

所以这个“立”字,有建树的意思,怎么来建设我们的这一生。

而且这个“立命”,“立”也有决心的意思,学了之后一定要去做,一定要把命运改过来。

所以有志气了,我们说“立志”,这个都是决定的意思。

人生都有命运,而且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我们接着来看经文就能够明白了。

【余童年丧父。

老母命弃举业学医。

谓可以养生。

可以济人。

且习一艺以成名。

尔父夙心也。

“余”是了凡先生自己称呼自己,他说到,他童年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

“童年丧父”,最辛苦的还是他的母亲,他母亲还要把这个孩子养大,这确实是含辛茹苦。

我们自己的母亲假如是这样子,我们从小就要懂事,长大赶紧回报母亲的恩,让母亲早一点过上好的日子。

古人的教诲在《太上感应篇》也说到,“矜孤恤寡,敬老怀幼”,对于寡妇、年幼的孩子都应该额外的关心、帮助。

尤其在乡里里面,要去帮助他,这样才是有仁爱之心。

“老母命弃举业学医”,他的母亲。

(小孩哭声人生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人生也没有一刻不是提升学问的机会跟道场。

我刚刚说没有偶然的,

是说我是在回想,小时候我有没有去到一个公共场合,人家在讲课,结果我还在那里哭,那可能我就会有这样的果报。

人世间说穿了就两个字,就是因果,所有的事情离不开因果。

再来,任何境界考自己的定力,有这些声音出来的时候,你能不能如如不动,不受影响?

了凡先生的遭遇,相信他会特别体恤他的母亲,听他母亲的话。

所以本来他是想要,这个“举业”就是求功名,考科举,以后当官,他有这个心愿。

但是母亲讲,希望他放弃学业来学中医。

他体会到母亲的心,也想顺从母亲的心意。

因为他的母亲讲到了,说学医可以养生、可以济人。

这个“养生”,“生”,第一个意思是生计,就是生活问题。

他从事中医,用心去给人看病,病人感谢,会有一些供养。

古人两个行业,是不给人家说做了一定要给人家收钱的,就当老师跟当医生的人。

因为他们的天职是作育英才,当老师的人,师生如父子,那不是利益关系;而医生他是救死扶伤,他的信念就是要把人救活。

我记得好像有一个片子,是讲一个神医,他就做了一个比喻很好。

他说今天有一条狗生病了,我都要帮它医治,因为他尊重生命。

我把它医好了,它咬我一口,以后它病了我还是会医它。

那是他的信念、他的天职。

上天赋予他的一份职责,这个可贵。

他有一个中医的技能,可能以后生活没有问题。

第二个意思是,他学会中医自己也会保养自己的身体。

所以可以养生、可以济人,可以去把人从病魔当中救活过来,帮助别人。

我们看到这里也想到,范仲淹先生小的时候遇到算命的人,他跟算命先生讲:

你看我能不能做宰相?

算命先生很惊讶,你这个孩子年纪小小就想当宰相,未免胃口也太大了。

他看这个算命先生的态度,有点不好意思,他说不然这样,你看我能不能当医生?

一下子变成医生,这算命先生也很惊讶,你为什么从当宰相变成要当医生呢?

范公那么小的年龄就说:

因为唯有良医

跟良相可以救人。

范公那么小,他就以什么为人生的价值?

就是救人。

所以《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

有一个五岁的男孩,刚好他的母亲有让他看资料,有看到这个孤儿院的情况跟养老院的情况。

五岁的孩子看了之后,他在那里装扑满(装钱,他就装满了。

他就想:

“妈”,本来他的表姐跟他讲存到银行去,他说:

“拿去帮助这个孤儿院的孩子跟老人。

”然后还跟他妈讲:

“有空带我去,我还可以帮他们做一些事,擦桌子,煮饭给他们吃。

”“人之初,性本善”。

他妈给他买了那个车子,他说我要载着那些小朋友去找他的爸爸跟妈妈,这都是天性。

所以孩子从小就让他以救人为人生的价值,他以后一定有出息。

范公从小以天下为怀,绝对离不开范母的教育。

了凡先生的妈妈给他分析了,学中医“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你父亲也有这样的心愿。

这个“夙”就是旧时的意思,以前的意思。

你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夙愿,希望你能够学习一门技能。

就像学好中医这一门技能,以后你成为名医,成名了,在社会当中也有地位。

这个“习一艺”,有一句俗话讲,这个也是很值得我们家长们来体会这个道理,叫“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

他有一门技能可以服务大众了,他就可以谋生。

但假如他没有学成技能,哪怕家财万贯,总有一天也会坐吃山空。

有这样见识的家长,在东汉光武帝时代,有一个大臣做得特别好,叫邓宇。

邓宇,他生了十三个儿子,他十三个儿子都有他特殊的技能可以谋生。

而他是大臣,有很高的俸禄,但是他不把这一些留给他的孩子,让他们可以自己谋生、独立。

这个很重要。

古人看得很远,以前的大官,他房子都不建得大。

结果人家就说了,你当那么大官怎么自己家里的门怎么会很小?

他说我当大官,我的孩子不一定当大官。

我现在带着他,整个生活都变得很奢侈,以后他养成这个奢侈习

惯,我不就误了他一生吗?

看得很远。

所以勤俭为持家之本。

以后你的孩子能够把家庭维持得好,一定要有这样的美德,不然他的人生会一团糟,一团乱。

甚至于她嫁到哪,哪里就有灾难,是吧?

娶一个好太太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太太会怎么样?

一败涂地,就起不来了。

所以整个天下安不安定,决定在女子的教育。

天下的安危,女人操之一大半。

以后能不能出人才都看母教,母亲的教育。

母亲假如奢侈、浪费、懒惰,怎么可能会教出好的下一代出来呢?

所以诸位家长,你们假如是生女儿的,天下的安危就在你们的手上,这不是开玩笑的。

有贤女子,才有贤妻,才有贤母,这是必然的逻辑。

所以我们五千年来都非常重视女子的教育,她从小就孝敬、侍奉父母,培养美德。

现在女子的德行忽略了,只重视她的学历,读书也都读得很高,但是有没有培养出这些持家的美德,得要很慎重去关注。

我听说现在很多女孩子叫“月光女神”,叫每个月都花光光,还要回去:

爸,我没钱了。

到那个时候就欲哭无泪,要从小教,习惯成自然,越小教越好。

那不只他的父亲累,以后她嫁给谁,谁累,是吧?

我记得我有一个长者,他就跟我讲,他说我结婚以前,带这个女朋友出去吃饭,觉得怎么吃这么一点点,女人挺好养的。

后来结了婚,他开悟了。

所以告诉大家,开悟要早一点。

古人他懂得承传宝贵的经验,像以前的格言都有说到,“娶妻要看丈母娘,买牛要买尾巴长”,是吧?

再套一句闽南话,“选田要选好田底,娶妻要看好娘礼”,是同一个道理。

你今天要去买田地,你要看它的土质肥不肥沃;你今天要去买一只牛,你要看它的尾巴长不长,这都是宝贵的经验。

你要找一个对象,找一个好女子,你一定要先看她妈妈有没有德行。

话是这么说,我还没有遇过哪一个人,他找对象先去看丈母娘的。

所以学归学,还是要用

上才能利益你的人生。

真的,一定受母亲的影响,大家注意去观察。

女子不注重这种什么化妆品、保养品买一堆,比较注重自然就是美,就是她化个淡妆而已,不会浓妆艳抹。

我听说最近有一个节目,是让自己的太太把浓妆卸下来,然后再去认,有点认不出人来。

所以当女人挺辛苦的,什么时候可以睡觉呢?

一定要先生先睡觉了,然后才能卸妆。

其实保持心境乐观平和就不容易老。

我跟大家讲一个事实,我姐姐大我两岁,四十二岁,我大姐大我三岁,四十三岁,我都不跟她们两个出去。

为什么?

因为出去,“啊,这是你妹”。

我姐姐从不化妆,现在背个包包进去大学教书,她是教授,她是师范大学教授,常常人家把她当学生。

我妈妈不注重浓妆艳抹,她们就很清秀,穿衣服也都整齐朴素就好了,绝不买奢侈的东西,很贵的衣服没有。

最近不只我不大敢跟我姐姐出去,刚好过年时候,我跟我妈出去,遇到一个日本的同修,日本的朋友,他说:

啊?

这是你妈?

我还以为是你姐。

所以都不敢认。

我听了之后,一则以喜,为什么高兴?

妈妈看起来年轻是自己最大的福气,身体好;一则以忧,当然不能忧,忧能使人老,我现在已经老到跟我妈是以姐弟相称了。

所以人重视心灵的健康就不容易老,穿什么衣服都有气质,好看,二十块钱的衣服穿起来人家当两千块;没有气质的人,两千块人家说路边摊买的,就会气死你了。

所以我那个长辈他说,结婚前觉得女人很好养,结婚之后开悟了,说食物很便宜,衣服很贵。

所以每一次跟他太太出去,都是闽南人,他太太看到那个名牌的在那里站比较久了,他在旁边开始心跳加速,在那旁边:

麦啦,麦啦。

(华语:

不要,不要。

他太太瞪他一眼:

买了,买了。

我翻译一下,闽南话“麦啦、麦啦”就是不要啦、不要啦,不要买啦。

所以从这一件事情我也有一个体会,就是人生有一个重要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上,这要有良心。

现在的孩子花钱花得凶,最辛苦的就是父母,那都是血汗钱,人要有良心才好。

所以这些观念很重要,女子要有德、要勤俭,要会教育下一代。

而我们刚刚讲的,你为人父母也要有深远的智慧,你才能让你的孩子人生立于不败。

汉光武帝的大臣邓宇,他不会因为自己有这么高的地位跟财富,而变成他孩子的依赖,让他们个个都有能力来谋生。

所以孩子有一个好的能力,这一辈子你就不用再担心他的出路;而且孩子又好学,又肯学,他的能力会不断的提升。

我们教育孩子,古人有一句话讲,“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有一技之长之前,或者是写一手好文章之前,首先德行重要,德才兼备,德还是排在前面的。

而德行最具体的,这个“士”是读书人。

最具体的两个字,“器”,度量,胸怀要大;“识”是见识、智慧。

有智慧、又有度量、又有慈悲心,那他往后可以写好的文章或者好的技能,一定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大家想一想,现在孩子的心量能为谁着想?

有没有为自己住的社区着想?

有没有为自己的学校着想?

这都是要靠引导的。

有没有为自己的国家着想?

所以父母的胸怀有多大,你栽培出来的孩子就有多大的胸怀。

孩子他很单纯,你看你怎么样去成就、塑造他。

而我们从历史当中来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伟人。

曹操心量很小,“宁可我负天下人,都不能天下人负我”,意思就是不能占他一点便宜。

你看最后年老的时候,头痛得不得了,每天都在那里计较来计较去,哪有不头痛的道理?

结果后来遇到华佗,华佗说可以帮他治,必须把他的脑袋剖开来。

结果他还把华佗打了一顿,华佗死在监狱里面。

他造这个孽也大,华佗可以救多少人。

所以度量小,又不相信人,造很多孽,

你看从这两个历史人物比较差很多。

再来,“见识”,周朝有见识。

周朝这些开国的领导者胸怀大、有见识。

周公制礼作乐,所以周朝是整个中国历史,朝代最久的,八百多年,很有见识。

周公的周礼还影响到几千年之后的中国人的社会、华人的社会。

有没有见识?

有。

秦国没有见识,他用武力、暴力统一天下,十五年就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