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560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1北师大版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A.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B.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兵谏”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2.76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如图,今年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诞辰100周年。

他的代表作品是:

4.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6.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历史经验表明:

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小明同学准备通过历史影片了解,国共两党“和则两利”的史实,你准备推荐下列哪一部影片给他?

A.《南昌起义》B.《长征》C.《西安事变》D.《大决战》

8.周恩来是我党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某校举办周恩来事迹展,应选取的素材是()

①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②领导南昌起义

③领导秋收起义④参与解决西安事变

⑤出席万隆会议⑥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④⑤⑥

9.下列信息不能从图中获取的是

A.事件发动者B.事件的名称C.解决的方式D.主张及要求

10.东北地区曾流传这样民谣: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五事变

11.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A.变法维新B.民主科学C.团结抗日D.和平建国

12.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A.周恩来B.毛泽东C.邓小平D.刘伯承

13.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

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序号

事件

时间

作用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抗战

1937年7月

该事件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天

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开始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A.①B.②C.③D.④

14.如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

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迹的史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C.局部反攻阶段D.大反攻阶段

15.“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

16.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17.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

“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

”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18.一首老歌,记录一段岁月沧桑;一首老歌,蕴含几多历史风雨。

下列与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现象)对应不正确的是【】

A.《松花江上》-九一八事变B.《过雪山草地》一红军长征

C.《卢沟谣》-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D.《七子之歌》-西藏和平解放

19.“谁入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代骄”,下列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西安事变C.台儿庄战役D.重庆谈判

20.如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

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21.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

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D、台儿庄战役

22.某班同学为黑板报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

据此,你可以判断黑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23.如图,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的年代尺反映了哪国的历史?

A.美国B.俄国C.英国D.日本

24.“我们亲爱的战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

不是。

为泄私愤吗?

也不是。

……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群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试问: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2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6.假如有一位记者曾经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中国、苏联、美国、日本,并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错误的报道是:

A.中国正在进行内战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

C.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热火朝天D.日本正在谋划占领中国东北

27.蒋介石在给张学良的一封密电中说: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8.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A.是否有外国支持B.武器是否先进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29.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D、七七事变的爆发

30.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

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如图,2006年4月,日本苦行僧岩田隆造再度踏上来华谢罪之行。

他身披黄色袈裟,身背两个布袋,面前的布袋写着“谢罪”两个字,背后的布袋则写着“谢恩”两字。

他此行的目的和以前有些区别:

不仅要以自己的方式,向曾遭受日军迫害的中国人民谢罪忏悔;还要向历史上传授了先进科学文化给日本的中国人民谢恩。

材料三:

2011年5月下旬,温家宝在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前,赴日本福岛等特大地震海啸灾区慰问。

他说,“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没有忘记在中国发生重大灾害时,日本政府和人民给予的大力支援。

中国政府和人民将继续为日本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支持。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执行什么政策?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1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僧人千里迢迢来华的目的是什么?

(2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怎样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

(2分)

2.列举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制造的侵华事变名称(3分)

3.材料一如图。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刊登“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的消息。

这就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发生于公元哪一年?

(1分)

(2)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请回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分)

材料二下面是张华同学整理的有关二战的材料。

1937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军很快占领了北欧和法国,又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英国首相丘吉尔领导人民坚决抵抗。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军事基地中途岛,二战的规模达到最大。

1942年元旦,美苏中等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联军民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该战役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材料二中有3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在错误处画上横线,并在横线下方改正。

(3分)

(4)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到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史实。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故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征及西安事变。

“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指红军长征;“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指西安事变,故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聂耳的贡献。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是聂耳,故选B。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故选D。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故选B。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

上述材料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九一八事变,故选A。

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故选C。

8.C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秋收起义是毛泽东领导的,“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平提出的,排除③⑥,答案选C。

9.C

【解析】略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很快沦陷,东北人民开始遭受苦难,故选A。

11.C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变法维新和民主科学都是旧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资产阶级派别的主张,排除AB,和平建国是抗战后才谈的,答案选C。

12.A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参加了重庆谈判是周恩来,答案选A,毛泽东没有参加重庆谈判,邓小平明显不选,刘伯承没有参加重庆谈判。

1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史实。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不是全面抗战,故选A。

1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局部抗战阶段,故选A。

1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

“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九一八事变,故选B。

1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故选B。

1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故选B。

1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与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

《七子之歌》与澳门回归有关,故D项不正确。

1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

历史上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故选B。

20.D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蒋介石发表讲话后才正式形成,所以排除AB,C是明显错误,答案选D。

21.B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A中南京国民政府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成立的,排除A,重庆谈判是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C不对,台儿庄战役是由很多抗日英雄指挥的,但没有张学良,排除D,张学良比较出名的是西安事变,答案选B.

2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共十年对峙的史实。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都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的史实,故选B。

2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日本的史实。

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故选D。

2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

发动西安事变的是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故选B。

2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西安事变的史实。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所说的“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故选B。

2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生在1933年的史实。

1933年日本已经占领了东北三省,故D项错误。

2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

从上述电报的内容可看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是实行不抵抗政策,故选A

2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故选D。

2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故选A。

3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国共合作的史实。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与国共合作无关,①②④均与国共合作有关,故选D。

1.

(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2分)

(2)南京大屠杀(1分)

(3)向曾遭受日军迫害的中国人民谢罪忏悔;还要向历史上传授了先进科学文化给日本的中国人民谢恩。

(2分)

(4)正视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友好往来。

(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日关系。

材料一与九一八事变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南京大屠杀。

材料二中日本僧人千里迢迢来华的目的是向曾遭受日军迫害的中国人民谢罪忏悔;还要向历史上传授了先进科学文化给日本的中国人民谢恩。

看待中日关系:

正视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友好往来。

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制造的侵华史实。

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制造的侵华事变有: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3.

(1)(1分)1936年;

(2)(每要点1分,共2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1分)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1分)本题答案含有两层意思,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这两层基本含义,即可得分。

(3)(3分)1937年错误,改成1939年;中途岛错误,改成珍珠港;莫斯科保卫战错误,改成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会战);

(4)(1分)参考:

在国家内部,面对内忧和外患,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高无上,各势力、团体包括个人,必须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合作,攻坚克难。

在国际上,面对一切邪恶势力和其它灾难,国际间不论制度、民族、区域是否相同,都应当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协同解决;核心词:

团结、合作、共赢等等;考生如果能够回答出在—切困难面前,有团结、合作的含义即可得分。

【解析】3.难度低,考查识记能力,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

考查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纯粹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是否有全面把握知识点,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也是平时强调的要注意知识,参考答案给出的2个点基本概括它的意义,可以就识记这两点。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这题问启示,基本上写了就给1分了,国家统一,民主团结,国际合作,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