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433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省湄潭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科试卷

(共7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石栈(zhàn)崔嵬(wéi)锦瑟(sè)虾蟆陵(xiā)

B.雪霁(qí)巉岩(chán)朔漠(shuò)六幺(yāo)

C.猿猱(náo)戏谑(xuè)青冢(zhǒng)嘲哳(zhāozhā)

D.吮血(shǔn)贾人(jiǎ)荻花(dí)管弦(xi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C.铁骑突出刀枪鸣D.整顿衣裳起敛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运动员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顿时同学们沸反盈天,用整齐响亮的口号为他们加油助威。

B.现在的年轻人,见面以后没有别的话题,不是评论歌星影星就是谈吃谈穿,真是百无聊赖。

C.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少不更事的甘肃舟曲女孩小洋洋回忆起“特大泥石流”来,仍然心有余悸。

D.当听说还有一些物品没有搬到仓库时,大家不顾疲劳,再次七手八脚地工作起来。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写实与抽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C.三年来,地震灾区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空前奇迹,奏响了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时代壮歌,铸就了自强拼搏、敢于胜利的历史丰碑。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都难办成。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

《让人体也能发电》

李津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起来。

如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把课题转向人体能的开发利用上。

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压于路面等。

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

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

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的被压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动机发电。

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

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

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3000多名员工身体所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

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

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

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做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

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

5、下列对“人体能”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人体散发出来的机械能和热能。

B.人体作用于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生物能量。

C.人一昼夜所产生的能,可以把自身重的水由0℃加热到50℃。

D.60多亿人产生的生物能量,如果聚到一起,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6、下列关于人体能转换成电能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产生的生物能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

B.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产生的重力能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

C.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产生的电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D.英国一家超级市场,安装了特制的推动门,这种门通过不停运转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提供公司的日常用电。

7、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能课题是在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的前提下,由一些科学家着手研究开发的。

B.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前途将越来越宽广。

C.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主要原因是其价廉而无污染,加之取用灵活方便。

D.人体能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利用,但人体能只能转换成电能,是其发展的一个缺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惑:

疑难问题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

低于

C.君子不齿不齿:

不屑与之同列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盛:

盛大

9、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而耻学于师

10、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分)

译文: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登高》七律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5分)

答:

(2)从颈联“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13.默写(任选一题作答,5分)

⑴青泥何盘盘,。

,潦倒新停浊酒杯。

,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日六军同驻马,。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⑵,血色罗裙翻酒污。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威振四海。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2分)

《优哉游哉》

伯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伧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一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色:

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鱼艇、红色的渔帽。

咔嚓!

再来一下,咔嚓!

德国人有句俗语:

好事成三。

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下,咔嚓!

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

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

还没等找到,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

咔嚓!

这第四下“咔嚓”是打火机的响声。

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

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

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能捕到不少鱼吧?

渔夫摇摇头。

“不过,听说今天的天气对捕鱼很有利。

渔夫点点头。

游客激动起来了。

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伧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是惋惜。

“哦,您身体不舒服?

渔夫终于从只是点头和摇头到开腔说话了。

“我的身体挺好,”他说,“我从来没感到这么好。

”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体魄是多么的强健。

“我感到自己好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心都炸开了:

“那么,您为什么不出海呢?

回答是干脆的:

“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

“捕的鱼多吗?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

我的鱼篓里已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多两打鲭鱼……”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些。

他安慰似的拍拍游客的肩膀,在他看来,游客的担忧虽说多余,却是深切的。

“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

”为了使游客的心情轻松些,他又说:

“抽一支我的烟吧?

“好,谢谢。

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咔嚓”。

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

他放下手中的照相机,好腾出两只手来加强他的语气。

“当然,我并不想多管闲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出海,那您就会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鲭鱼。

您不妨想想看。

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游客接着说,“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天都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您知道那会怎么样?

渔夫摇摇头。

“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您将会有两条机动渔船,您将会……”他兴奋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您将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一座海鱼腌制厂。

您将驾驶着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

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龙虾出口到巴黎。

然后……”兴奋又一次哽住了这位游客的喉咙。

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一扫而光。

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海潮和水中欢跳的小鱼。

“然后——”他说,但是,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

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了嗓子的孩子。

“然后又怎样呢?

”他轻声问道。

“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然后,您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码头上,在阳光下闭目养神,再不就眺望那浩瀚的大海。

“可是,现在我已经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上闭目养神,只是您的‘咔嚓’声打扰了我。

显然,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此时,在他心里,对这个衣着寒伧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

1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衣着寒伧的渔夫和穿着时髦的游客是新旧不同文明的代言人,他们看法的差异,实质是两种文明的差异。

B.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游客和渔夫的言行对比,不同装束的对比,破旧的渔船和畅想中的机动渔船的对比等。

C.文章先后写了五次“咔嚓”的相机和火机声,为整篇文章平和宁静的氛围增添了动感,动静相映成趣。

D.“他安慰似得拍拍游客的肩膀”,表达了渔夫对游客深切关心的感谢,也流露了他对现状的满足感。

E.“对这个衣着寒伧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余韵悠长,寄意深刻。

15、文章开篇便借游客照相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景象,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分)

答:

16、小说先后两次写渔夫“摇摇头”“点点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相同吗?

谈谈理由(6分)

答:

17、小说结尾说“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读过这篇小说后的感受。

(6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把下列句子排列成逻辑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①我曾想:

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②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③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④水池就是一切。

⑤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水池之外还存在有另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正确顺序:

19、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其中三处并加以改正。

(6分)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人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

③这是为什么呢?

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处:

(2分)

第处:

(2分)

第处:

(2分)

20、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5分)

读一本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

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什么是顽强不屈,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读,;读,。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

在旅途中,驴对马说:

“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

”马不听。

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

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

马哭着说:

“真倒霉!

我怎么这样不幸?

不仅驮上了这全部的货物,还加上了这张皮!

要求: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一二三

总分

高一语文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8分)

(1)

(4分)

(2)

(4分)

12、(10分)

(1)

(5分)

(2)

(5分)

13、默写(任选一题作答,5分)

五、(22分)

14、()(4分)

15、

(6分)

16、

(6分)

17、

(6分)

六、(15分)

18、正确顺序:

(4分)

19、第处:

(2分)

第处:

(2分)

第处:

(2分)

20、(5分)读,;

读,。

七、作文。

(60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虾”应读há;B项“霁”应读jì;D项“贾”应读gǔ。

)2、B(P59页)

3、C(A项,“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与“整齐”相矛盾;B、D两项分别对“百无聊赖”和“七手八脚”的基本意思理解错误。

P18页)

4、C(A项成分残缺,应在“信息技术”后添加谓语中心语“冲击”。

B项不合逻辑,“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存在种属交叉的问题,不可并列。

D项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为“产生”。

P18页)

5、B;6、A;7、D;(解析见P140页)8、D(“盛”,高,大。

)P108页

9、D(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10、C(“从正面论证”错,应该是“从反面论证”。

11、⑴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4分)

⑵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能)低于圣人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4分)

12、⑴此联境界壮阔,情景交融,融视觉、听觉于一体。

从仰视和俯视中写出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的景色。

“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出诗人感慨身世。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形象化,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5分,见P45页)

⑵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苦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恋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5分)

13、⑴百步九折萦岩峦;艰难苦恨繁霜鬓;嘈嘈切切错杂弹;当时七夕笑牵牛;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⑵钿头银篦击节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4、A、C(4分,见P32页)

解析:

A项过于牵强,并非是两种新旧文明的象征;C项“增添了动感”不恰当。

15、⑴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设了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⑵五彩纷呈的环境描写与渔夫的心态平和、恬淡形成了鲜明反差,衬托了渔夫内心世界的淡定、平和;⑶环境的优美为游客兴奋和激动的表现作了铺垫。

(6分)

16、他们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两次“点头”和第一次“摇头”都明确表现了渔夫的态度,或认可或否定;第二次“摇头”则是对游客所问的不解,既非认可也非否定,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渔夫看似相同的动作(或细节),意在揭示渔夫生活的朴素与淡定。

(6分)

17、可以从两个方面谈。

既可以从肯定角度,赞扬渔夫追求生活的平淡、恬适,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自得其乐。

也可以从否定角度谈,生活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追求,不能永远停留在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中。

(6分,不可游离文本内容,不可过分拔高)

18、正确顺序:

①⑤②④③(4分,P138页)

解析:

本语段先写自己的幻想,然后又具体写幻想中鲤鱼“科学家”的局限。

19、①“艰辛”改为“艰险”②“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前加“反而”

⑤删去“具备”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6分,P138页)

20、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懂得了怎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5分,P33页)

七、立意:

⑴唇亡齿寒,助人者自助。

合作则双赢,不合作则可能双输。

没有团队精神,可能导致孤立无援;⑵分担也是一种美德;⑶奴才的不团结正是主子不考虑其生死的一个原因。

(60分,P12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