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349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7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电子信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子信息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说明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4174.75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26160.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55%;建设期利息608.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8%;流动资金7405.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67%。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1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1425.13万元,净利润7108.9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2.71%,财务净现值-1531.3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7.08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十四五”期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构建“一核三基四前五端”产业体系。

围绕国家战略方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核心先导领域,优先发展三个基础支撑领域,大力发展五个终端创新领域,前瞻布局四个前沿探索领域。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第一章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电子信息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有限责任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

二、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

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

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

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三、编制依据

1、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决定;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项目建设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5、其他相关资料。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1、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

2、调研产品市场;

3、确定工程技术方案;

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来源;

5、测算项目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五、项目建设背景

以产业链为纽带,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一带两区三园多点”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加强长三角地区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企业在国内投资布局及跨境发展,发挥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辐射作用。

六、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

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

(二)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

七、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75.00亩。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x套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4174.75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26160.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55%;建设期利息608.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8%;流动资金7405.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67%。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4174.75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1753.70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2421.05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

712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

61425.13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

7108.94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12.71%。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

7.08年(含建设期24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

35217.72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50000.00

约75.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87938.75

1.2

基底面积

28500.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30.44

2

总投资

万元

34174.75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6160.79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22188.65

2.1.2

其他费用

万元

3239.65

2.1.3

预备费

万元

732.49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608.63

2.3

流动资金

万元

7405.33

3

资金筹措

万元

34174.75

3.1

自筹资金

万元

21753.70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2421.05

4

营业收入

万元

712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61425.13

""

6

利润总额

万元

9478.59

""

7

净利润

万元

7108.94

""

8

所得税

万元

2369.65

""

9

增值税

万元

2468.98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96.28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5134.91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7985.41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35217.72

产值

14

回收期

7.08

15

内部收益率

12.71%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531.35

所得税后

第二章市场预测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制造高端产业集群。

稳步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基本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生态体系。

技术创新策源能力、技术话语权明显提升,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

(一)产业规模

到2025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

(二)产业结构

到2025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

集成电路、下一代通信设备、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等领域力争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传感器、超高清视频、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规模持续扩大。

(三)企业培育

到2025年,打造15家年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50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形成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及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

二、发展重点

“十四五”期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构建“一核三基四前五端”产业体系。

围绕国家战略方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核心先导领域,优先发展三个基础支撑领域,大力发展五个终端创新领域,前瞻布局四个前沿探索领域。

(一)核心先导与基础支撑领域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先导,优先发展下一代通信设备、新型显示和汽车电子等领域,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1.集成电路

以自主创新、规模发展为重点,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先进制造工艺研发、生产能力升级,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装、装备材料全产业链能级。

2.下一代通信设备

重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行动,加快建设5G引领的智能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基于5G通信技术核心元器件、芯片、模块、终端的集成研发和测试设备集成应用研发及产业化;推动光通信、量子通信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3.新型显示

以中游面板制造企业为龙头,推动上游核心技术瓶颈攻关和下游终端应用发展联动。

中游以AM-OLED显示技术为主要方向,积极培育毫米发光显示(Mini-LED)、微型发光显示(Micro-LED)、微型有机发光显示(Micro-OLED)等新技术。

上游加快推动产业核心技术瓶颈攻关联动,提升关键装备、材料、零部件供给能力。

下游推动全息显示、虚拟现实、裸眼3D显示等新型显示终端应用的发展。

4.汽车电子

在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传统汽车电子等领域全面布局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系统、测试等环节,加强应用支撑,强化规范引领,打造“研、产、测、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体系。

(二)终端创新领域

大力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传感器、超高清视频和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强终端产品创新突破,加快行业应用,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品牌价值。

1.智能终端

聚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嵌入式智能系统等终端产品,推进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视听设备、行业终端等产品创新,推动终端制造企业提升研发设计力能,加强产品形态、功能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培育终端品牌和产业生态,推动智能终端产品的试点示范应用。

2.物联网

聚焦智能制造、智能感知、智能家居、智慧养老、智慧物流、智能网联和虚拟现实等物联网应用场景,注重数据与服务、硬件与系统的融合创新,构建促进传统产业迭代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培育平台型和核心技术企业;在应用示范基础上,形成数据传输与控制、项目建设与运营、数据标准与安全等相关技术规范。

3.智能传感器

弥补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关键环节短板,着重解决微机电系统(MEMS)及先进传感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形成智能传感器的“感存算”一体化技术能力,支撑人工智能及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发展,推进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4.超高清视频

夯实超高清视频技术和产业基础,丰富超高清视频内容供给,大幅扩展网络传输承载能力,促进以超高清视频为核心的行业智能化应用。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国内领先的4K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8K产业链,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超高清视频产业体系。

5.智慧健康养老

推进物联网、5G、智能传感等技术赋能养老领域,推动与智慧健康养老相关的安全防护、健康促进、生活辅助、情感关爱等领域硬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制造,支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养老产品供给。

推动医疗影像、医疗救治及医疗检测领域核心部件性能的优化升级以及提高配套技术的研发水平,以此带动相关设备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

(三)前沿探索领域

前瞻部署量子计算、第三代半导体、6G通信和元宇宙等领域,积极抢占前沿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为实现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和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1.量子计算

完善量子计算研发体系和产业生态。

加强量子算法、量子软件、量子材料、量子器件和量子测控等核心技术攻关;提前布局自旋电子、量子芯片、二维材料等后CMOS前沿基础研究;推进量子计算机研制,突破经典计算极限的算力飞跃;培育量子计算产业生态,促进量子计算在基础科研、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2.第三代半导体

加快培育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开展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攻关,推动6英寸、8英寸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工艺线建设,拓展面向消费电子、5G、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场景,加速第三代半导体射频和功率器件等对传统硅器件的替代;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产业链配套协作,打造支撑产业链公共研发和服务等技术平台,完善产业生态环境。

3.6G通信

提前布局6G潜在关键技术研发和下一代通信应用场景研究。

开展6G网络体系架构创新与前瞻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企业参与国家6G技术攻关和国际标准制定;加强信道编码、天线射频、太赫兹通信、软件无线电、动态频谱共享等新一代通信关键技术的储备;重点开发面向卫星互联网、全面体验、无人驾驶、智慧工厂等应用场景的前沿产品。

4.元宇宙

积极关注和培育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发展。

加强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支持满足元宇宙要求的沉浸显示、实时交互、海量连接、巨量通信、边缘计算、传感技术、图像引擎、区块链等技术的攻关。

推进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制和系统化的虚拟内容建设,鼓励元宇宙在公共服务、商务办公、社交娱乐、工业制造、安全生产、电子游戏等领域的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制度创新与改革

正确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服务、监管、管理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探索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强化部门联合网上办公,推进企业资质申请、公共服务平台跨区域合作等通用服务,提高通关效率和行政服务水平。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适用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措施。

强化政策落实管理,跟踪产业发展及时制修订相关产业政策,健全项目对接、部门沟通、绿色通道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创新产品目录,将重点领域中的新材料、新重大设备、新产品首次采购纳入政府采购推荐目录,拓展创新产品应用机会;探索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企业白名单制度,增强企业市场变化适应性。

加强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指导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提高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强化规划衔接与联动

强化与国家和上海总体规划的衔接、与长三角地区战略布局的对接,实施多方联动。

统筹协调,推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间的“多规合一”,优化产业发展要素,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保障规划落地实施。

加强市区联动,推动相关重点工程纳入市政重大项目统筹推进,促进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加强园区联动,通过“张江-临港”双区联动及多区联动,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再布局。

加强政企联动,完善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健全产业运行监测及统计分析体系。

加强产业联动,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配套与协作,推动产业协会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

(三)优化资源供给机制

汇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加强创新要素供给。

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性资金的扶持力度,完善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机制;探索产业基金新的资助方式,鼓励不同路径的创新方向,推动社会各方资本参与重大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兼顾复合型人才培育;支持产业与高校共同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试点;以项目为载体,鼓励组建以顶尖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对长期研发项目给予相应的支持。

强化数据要素支撑,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运维等全流程的数据汇聚,推动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合作共享。

(四)推进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加强标准和知识产权引领以破除应用壁垒,完善新一代关键技术和前沿领域的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

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探索行业基础标准、检测标准、数据通讯标准与应用规范的制定,解决行业间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发展路径各不相同、接口数据互不相通等行业应用壁垒问题;加快建设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检测、计量检测、安全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为扩展行业应用提供支撑。

推进知识产权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建设,积极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在沪开展业务,加强海外维权援助服务。

(五)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发展,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促成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技术、人才及产能等多个方面的国内外合作发展新格局。

提升企业走出去服务能力,在符合国际规则和通行惯例的前提下,鼓励企业设立海外研究机构,共建海外创新中心、海外创业基地和国际合作园区等。

完善国际企业服务体系,对国际企业实施吸引、提升和激励措施,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实施精准服务,对其转型提升和扩容扩资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支持。

融入全球创新链与产业链,以进博会、工博会、SEMICONCHINA等国际论坛、会展在沪举办为契机,结合“一带一路”相关活动,开展国内外人才、技术交流和跨境协作。

第三章项目背景分析

一、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在新形势下,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主要表现为:

核心技术创新策源能力有待加强,新的产业增长点亟待开发,龙头企业竞争力尚需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未得到充分释放,人才供需仍存在缺口。

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国家战略的担当,产业的高端化、技术的先进性、品牌的引领度,对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改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等新时代国家战略任务的实施,为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趋势明显,在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和新基建赋能驱动下,传统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为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十三五”时期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以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先行,全力推进产业统筹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强链“铸剑”、补链“铸基”、长链“铸魂”,提升产业链韧性,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一)产业整体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上海支柱性产业,在上海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电子制造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良好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为深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期间,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和市场需求减弱,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克服多重困难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2016-2020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高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2.5个百分点,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二)产业投资增速加快,带动工业投资回暖

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重大项目持续推进,产业投资增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

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领域,包括总投资665亿元的中芯南方项目、总投资387亿元的华力二期12英寸先进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59亿元的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72.78亿元的和辉二期6代有机发光显示(AM-OLED)生产线项目等。

产业投资额年均增幅达28.5%,带动上海工业投资增幅创10年新高。

(三)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十三五”期间,上海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揭牌建设,聚焦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培育,依托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承接国家任务,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部分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集成电路方面,实现14纳米先进工艺规模量产,5纳米刻蚀机、12英寸大硅片、CPU、5G芯片等技术产品打破垄断。

新一代通信方面,实现5G产品布局以及窄带物联网(NB-IoT)芯片、模块的研发和产业化。

新型显示方面,AM-OLED显示技术具有特色优势。

汽车电子方面,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布局。

(四)新旧动能逐步转换,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

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深度调整,至“十三五”期末计算机代工占比降至28.3%,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集成电路方面,根据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71.33亿元,同比增长21.37%,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相比2015年规模增长约1倍。

新型显示方面,继续做大做强AM-OLED,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尤其上游材料、驱动和设备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汽车电子方面,先后成立了嘉定、临港、奉贤等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与应用示范区,吸引众多国际著名汽车电子厂商及其配套企业投资生产与研发。

此外,量子通信、自动驾驶、智能物联终端等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创新正在积蓄力量,新动能蓄势待发,引领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五)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推动产业高质量集聚

近年来,上海全力打响制造品牌,构筑起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制定落实了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5G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深入实施了一批产业创新工程,持续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实体经济能级得到巩固和提升。

着力打造了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深入实施了引领性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人才市场服务能级,推进技能人才多元评价,逐渐汇聚起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上海以高品质园区建设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优势更优、强项更强、特色更特的园区经济:

在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建设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在嘉定工业区建设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在临港新片区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金桥加速5G产业孵化;徐汇滨江、漕河泾重点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G60科创走廊聚焦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

产业生态优化和产业集群发展利于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三、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以产业链为纽带,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一带两区三园多点”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加强长三角地区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企业在国内投资布局及跨境发展,发挥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辐射作用。

(一)一带引领

大力打造张江-康桥-临港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带。

加快张江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康桥集聚区、临港“东方芯港”、浦江创新之城等特色产业园区各项要素资源高水平高质量集聚,引领带动全局发展。

(二)两区协同

以两个特色产业专区建设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重点建设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区,以嘉定北部智能传感器及智能硬件核心综合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徐行-菊园智能制造特色集聚区和安亭汽车电子特色产业集聚区为两翼,夯实智能传感器产业基础,拓展智能硬件、智能驾驶等应用领域。

重点建设上海电子化学品专区,以上海化工区为主体,金山、奉贤分区协同,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材料基地。

(三)三园支撑

以三个高品质园区建设支撑高质量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园,重点发展AM-OLED及上下游产业链。

加快建设G60电子信息国际创新产业园,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智能车用传感器、新能源乘用车和关键零部件。

加快建设金桥5G产业生态园,重点发展5G核心技术和创新应用。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