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26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docx

《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docx

EEPO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

EEPO的评价方式

EEPO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六种:

经典性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性平价、流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我们重点研究经典性评价、项目型评价两种。

经典性评价主要从两个角度评价:

一是对知识性的传授--个性的发挥--创造性的培养方面的落实情况的评价;二是对师生、生生互动情况--是否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能动即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评价。

项目性评价主要包括看、讲、想、做、动、静以及各要素交换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一.经典性评价

 经典性评价主要从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知识性是基础。

强调知识性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个性与创造性是西方教育的特长,将此“三性合一”,即把中国传统教育特长与西方教育的特长结合起来。

这是称之为经典的一个原因。

其二是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互动、主动、能动的“三级联动”。

这是称之经典的又一原因。

经典性评价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是一种核心评价方式。

它适宜任何课型和学型。

评价要点:

六个指标

1.知识性:

一是看关链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

二是看有效的强化次数是否达到基本,关键的知识是否落实。

一般情况下,强化次数要求是:

数学基本量7-12次,比较理想的是12-17次;母语基本量12-17次,比较理想的是17-22次。

外语基本量17-22次,比较理想的是22-32次,实验教学活动基本量5-7次,但不是越多越好。

2.个性:

对教学素材是否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学生个性是否得到表现、张扬思维是否个性化。

善于听的、善于看的、善干想、善于讲的、善于做的、好静的、好动的、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是否得到相应的照顾。

3.创造性:

一是看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否被激发。

二是看创造效果。

原来没有的学生说出来了,做出来了,或者整合了,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视为有创造性了。

数学课中指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语文课中,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在插图上配上一句话;学习了课文以后,老师让同学们对课文中的喜欢的人物说一句话……

4.互动:

一是看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情况:

二是看小组合作是否达了以下五项指标:

有亲和力、互相关注、互相关照、学会倾听有持久性;三是看动静转化情况,大动、小动的安徘是否合适。

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小动3-5次,大动l次为宜。

但也要根据各学科实际和上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而定。

操作8人以上的大组一定要有多向度的问题。

内容要有相互交流的价值。

单向度的问题一般不宜操作大组。

1是小组合作中有无角色的分工。

2是学生间有无亲和力,气氛是否融洽。

3是否互相照顾,互相关注。

4是否会利用资源。

5是否会倾听。

 6是合作成果能否共享。

5.主动:

主要看主动权交了没有。

在哪个环节、哪个操作点交,交得怎么徉?

是否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主动权交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按学生稳定的个性特征处理教学素材。

6.能动:

主要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要注意做到在保特全体同学学习积积极的基础上,对个别在某方面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鼓励,使其产生探究动机,并且持续关注学习内容,产生能动效应,以至有利于产生一八效应、二八效应甚至三八效应。

简要说:

一是感兴趣,二是有动机,三是有效应。

一般来说。

一堂课如果达到1-2个指标,就可以考虑认定为一般。

达到了3个指标可以认定为较好。

达到4个指标就可认定为好。

达到5-6个指标可认定为优秀等级。

二.项目性评价

项目性评价主要是针对课型方式、学习方式等项目进行的评价.这里上要讲对课型方式的评价。

评价课型方式主要是看课型方式的特点足否突出.是否达到形似神也似的境界。

要素组合方式.哲学方式.二元方式,平台互动方式等课型都各有恃点.各个要素的运用侧重点各有不同.要注意观察分辨。

评价要点:

1.要素组合课型

一是重点关注“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的轮换使用的情况。

要素组合式的控制要点之一是会调集七个要素和若干要素的不同排列组合,去强化关键目标(知识、能力、信息、创造、合作、品格)。

七个要素不同的排列组合,教学方式就会千变万化;控制要点之二是动静转换的时空控制问题。

二是看每个要素用得怎样。

如:

听: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既要注意倾听老师讲的,也要注意强化生生互听。

看: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既要观察到表面的现象,又能看到内在的联系。

讲:

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能讲清所要表达的意思,对同桌讲、对小组成员讲、对全班同学讲,声音高低调控要恰到好处。

坐着讲、站着讲,走中讲,要注意讲的姿态,会关注听者。

想:

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想的时侯学生要静得下来。

想,要有深度、有广度、有个性。

做:

要培养学生做的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要得到相应的训练。

动静转换适当。

该静的时候要静得下来,该动的时候要动得起来。

动要努力达到调节情绪、互相交流、强化次数、合作提高的目的。

三是要看通过要素资源、人力资源、教室资源的利用,对关键知识点强化的效果,还要看关键要素梯度的扩张,前后作业设置的技巧等.

2.哲学方式课型

一是阅读材料或出示教学素材阶段。

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教师设疑要多向度;另一方面,看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观察、寻找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的问题要多向度。

向度越多,说明学生的思维越广。

能把眼前的素材与万事万物联系起来,是非常理想的思维方式。

一节课的向度一般要达到12个左右。

I6-18个比较理想。

二是在筛选问题阶段主要是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主要看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和对问题分辨能力、筛选能力。

这是个过渡阶段。

三是在群体探究、主题扩张、立论与思辨阶段,主要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听说能力、交往说服力、敏捷性、顿悟力、批判和被批判的承受力、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领悟知识的能力以及群体讨论技巧、答辩的艺术技巧和批判精神、团队精神、自信心、意志力、世界观、方法论等。

四是看参与面。

80%以上的学生参与为优良,60-80%为良好,少于60%为一般。

要适当指导照顾反应慢的学生,让他们也有参与的饥会。

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

并能适当地引导点拨,促进学生热情参与,引导促进主题扩张和目标演化,实现个性品质与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扩张训练。

                                                   

3.二元方式

二元方式主要看学生想得是否充分,做得是否科学。

 一是观察想的阶段:

一方面教师要设置想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充分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想。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出个性化的方案,并不断地修改完善。

 二是观察学生做的阶段:

着重看学生在设计好个性化方案的前提下能否严格地做、科学地做,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探究精神。

此外,看作品展示和社会延伸的拓展空间是否开阔。

这是高层次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能抓住充分的想、个性化的方案设计、严格地做这三步就可以了。

这仲方式看似筒单,操作起来很不容易,必须以学习方式系列12的良好训练为前提。

4.平台互动方式

 一是在构建平台阶段,要观察教师准确寻找、捕捉关键要素(目标)建立平台的做法。

关键要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最有利于人发展的关键知识、能力、信息、创造、品德等方面的基本点,使用这种课型方式要求教师首先会抓一两个最关键的要素建立平台。

二是观察在一个操作平台上是否形成多功能、多向度,多途径的作业方式。

三是看能否进行梯度形态的小组团队交互作业训练。

四是看教师或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矫正、补救、精讲,并有能动性的后续作业。

促进关键知识点、能力点向结构性、系统性方向发展。

(3.学生小组、团队学习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能独立整理学习卡、学习笔记、查找资料,进行个性化探究,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

4.小组团队交互活动有效: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形成组内共识,在小组、团队交互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深入更宽泛方向发展。

5.学习方式训练扎实: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强化和角色转换等形式的训练,形成方法的多样性和目标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针对交互中出现的状况,教师给予中肯讲评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矫正、补救、精讲,引导知识向结构性、系统性方向发展。

三.流程性评价

流程性评价指的是一种在课堂上,针对某个教学环节,为落实或强化某个关键要素(知识点、考点、方法、思维、创造…)所随机进行的快速检测。

它是平台互动、要素组合、哲学方式、二元方式等各种课型方式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是知识性、个性、创适性“三性合一”的基本保证。

流程性评价方式:

随机统计式。

学习卡式、观察式、自查式、互查式………流程性评价特点 随机、快速

四.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针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

它不仅包括课内,还包括课前的准备、课后的拓展、延伸。

二元方式、体验方式、哲学方式的课型,外延很大,如课前—小组合作(课内)—团队合作(课内)一社团(学校)—社会,一个学习过程非40分钟可以呈现。

因此,均可用这种评价方式评价。

五、学科性评价

学科性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

它是从学科的角度来看课、评课。

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科性评价首先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

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

其次。

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圈绕日标,反映目标。

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三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学科知识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看执教者能否充分开发教材的资源,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五看学生学科素养在课堂上的呈现情况以及学科目标达成情况。

六.单要素评价

单要素评价指的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项或者特定的某一角度来评价。

这种评价最适宜定量分析。

 

1.时间调控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能否抓住知识的重点比较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地安排了教学时间。

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时间是否充足,其间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几次,动静转换几次,师生约定反应是否敏锐,形成习惯,有无超时现象。

2.小组活动形态方面:

教师抓住知识的重点内容,搭建的互动平台是否科学,整节课进行了几次小组合作活动,小动几次,重点关注了一、两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有无明确的分工,组员间能否互相关照,互相倾听,切实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组内讨论,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在小组活动中是否合理地运用了学习卡。

3.强化次数

在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强化方面是否达到了一定的强化次数。

在练习这个环节是否注意了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强化。

4.资源利用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比较好地利用了人力资源,是否在小组合作活动时发挥团队资源。

总之,最终评价的关键是要看:

1.动静转换了吗?

主动权是否交出去,交出去多少,交出去后还要看能不能收得回来,这是衡量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2.学生参与度是多少来?

3.抓住关键点了吗?

强化的次数是否达到?

4.老师实施检测还是盲目进入下一个环节?

5.目标是否达成?

 

EEPO有效教育操作系统之一

——学生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和社会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系列方法的总称。

1.学生学习方式训练包括以下九项内容:

小组学习、团队合作、人力资源和教室资源利用、约定与规则动静转换、一般性激励、学习的表达呈现、速度训练(记忆、阅读、写作、记录、计算等速度训练)、社会实践体验等。

2.学习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模式。

3.学习资源:

人力资源和教室资源,所谓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和与教学相关的人等。

4.学习管理方式:

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

5.学习目标:

知识性(知识目标)、个性(情感、特长目标)、创造性(能力目标)。

6.学习调控手段:

师生约定与规则的动静转换、一般性激励。

7.学习的表达呈现:

是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过程。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训练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要求

(一)倾听1.倾听面向发言人,注意发言人的神态、表情。

2.眼睛要注视发言的同学,并向他们表示赞美、祝贺。

3.认真倾听,记住发言人表述的主要意思,必要时快速记录要点。

4.坐:

自然、舒适、优雅、能关照其它同学。

用歌谣概括为:

全神听,听得清(用复述来检测)会关注,以敬意(学会位移,面向说者)做笔记,能牢记(快速记要点)边倾听,边思考(赞同点头,质疑举手)你精彩,我鼓掌(赞美、祝贺。

*怎样检测学生的倾听?

1.观察形体表现:

2.提问:

(1)转述发言内容;

(2)复述发言要点,如谁能把这位同学说的话再复述一遍?

(3)提出个人对发言人的反馈意见。

(4)他发言时形态是怎样的?

(二)发言

1.发言人站的姿势要挺直,面向全体同学。

发言声音要响亮,发言要完整。

2.发言要面向大多数听众,表情大方,心态自然。

3.注意待人礼节和使用礼貌用语。

4.把要表述的意思讲清楚。

5.叙述事情要有条理。

6.如果在小组内发言时,说话要清楚,既要让同组同学听到,又不能影响其他小组。

*简单概括为:

站位:

面向听众,照顾多数。

姿态:

神情自然,举止大方说话:

清楚响亮,语速适中。

表达:

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礼仪:

鞠躬致谢,考虑周全。

*怎样检测学生的发言?

1.观察形体表现;2.表述的意思是否清楚,是否有条理。

3.声音、表情

(三)沟通

1.在面向全班交流的时候能大声说话,组内交流时要轻轻地说。

2.上台指着板书向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时要侧身,同时也要面对老师。

3.对孩子提出讲演的要求。

讲演不同于演讲,它指在非正式场合下的讲话。

让学生学会关注关键角色,学会大声讲话,并照顾到每一个听众,还要有亲和力。

4.能有礼貌的、根据交流对象特征称呼陌生人,使人容易接受;5.能在交谈中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6.能在交谈中了解对方信息;7.能表述清楚自己的意图。

(四)恪守约定

约定是小组学习得以进行的基础。

现在的教育常常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就是学生不遵守约定。

因此要与学生共同约定要遵守的制度,并经常加以强化。

这也是一种养成教育。

我们提倡学科文化,也提倡班级文化,防止模式化。

因此要根据班情不同制定出有特色的约定规则。

1.约定的目的:

简洁明快地调控教学活动;调控动静转换;有效地进行功能转换,快速地进行流程性快速检测,有效地强化某种特定内容。

2.约定的方法:

物理语言、形体语言、口头语言、学科文化、文字契约......

3.训练要求:

(1)能调控教学活动。

(利于组织教学、动静转换、检查反馈学习情况等)。

(2)师生形成默契,共同遵守。

(3)大同小异原则。

(同一班级约定内容应大同小异既简洁实用,又体现班级文化、学科文化、年龄特征,避免千篇一律。

约定举例:

一、主动表达的手势约定

(1)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要求发言回答问题。

(举手)

(2)暂停(右手指顶左掌心)(3)提醒别人讲话降低音量(左手食指贴在嘴上,另一手摆手示意)

二、被叫接受后回应的约定

(1)准备就绪或完成学习任务(OK)

(2)表达明白(右手心向前)不明白(右手背向)(3)做出判断:

正确(两手指成V型)错误(两手指成X型)(4)表达看法:

非常好(拇指食指成V型)一般(食指和小指)不好(一个小指)

三、表达与回应的声音约定

1.“停”的约定

(1)当老师刚步入教室,或上课过程中场面失控,学生显得杂乱时,老师当即喊口令:

1,2,3。

学生回应:

3,2,1.(要求学生一边回应一边坐好,当喊到“1_的时候,应该做到既坐好,又安静,而且还注视着老师。

)(或击掌三次×××)

(2)小组讨论结束归位时,老师喊口令:

5,4,3,2,1.(当喊到“1_时,要求每名学生都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四、赞美的约定

(1)自由鼓掌

(2)节奏鼓掌:

—×—×—×××(3)节奏鼓掌加呼号:

—×—×—×××+ye(4)特别隆重的祝贺(面向祝贺人,起立热烈鼓掌,热情洋溢的呼号“ye”加赞扬性的大拇指。

五、基本礼仪的约定

(1)学生讲解团队成果(大卡、中卡或小卡)时,开场白要说“大家好”,然后报出队名、队员等。

(2)平时上课,学生发言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学生也要面向发言人。

学生发言结束要说“我的发言完毕”。

学生在做到礼貌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发言的作用,即“说者有意,听者有心”。

如果能结合行鞠躬礼则更好。

考一考:

1.天我们讲了约定,大家明白了吗?

2.下面我们讲,一般性激励,大家准备好了吗?

第二部分团队活动基本要求

(一)小组(单元组)合作学习

1.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EEPO学习方式之一,也有人说它是EEPO学习方式的灵魂。

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形式,充分利用教室与人力资源,在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有亲和力的氛围中,为了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一般2-6人为一组。

2.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操作?

(1)小组构建。

教师在构建小组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个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因素。

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内容,应根据其特点和需要分组。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

一般分组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依据学生能力分组,二是依据合作需要分组,但不能让学生自己选择,一般情况下由教师组织。

第一:

组员数量:

小组:

4人左右

(2)大组:

10人左右(3)超大组:

20人左右

第二:

分组形式

课堂:

①自由分组;②指定分组;③随机分组;④按特长分组。

课外:

①自由组合;②志趣相投组;③二八效应组;④特殊任务组。

第三:

分工形式

按照小组的具体的分工和规模,小组内可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

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同时要注意。

小组内的分工要民主,随时转换角色,以便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锻炼。

 

课堂活动:

A:

组长或召集人B:

成员:

①记录员;②发言人;③声控员;④操作员;⑤观察监督员;⑥根据需要而设的其他人员。

课外活动:

A:

组长或召集人B:

成员:

①记录员;②发言人;③操作员;④采购员;⑤观察监督员;⑥根据需要而设的其他人员。

(2)目标明确:

在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立都有它的目的,教师在分组前必须明确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活动。

同时也有助于小组汇报总结。

(3)合作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要出水平,就在于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关注、关照、倾听、学会资源利用、会与他人相处,这些要靠平时的训练,要养成习惯。

什么是关注?

①关注组内成员表情、神态;②组内动态;③有分工也有合作。

什么是关照?

①合理使用空间;②主动谦让,人人都有合适的位置照顾;③照顾本组成员与别组人员。

什么是倾听?

①注视发言人;②认真听;③在听的过程中记录;④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记忆;⑤听时相互交流。

什么是亲和力?

①相互关心照顾;②相互看得见;③方便讲与听;④噪音控制好不打扰别组;⑤主动关照边缘人员。

什么是资源利用?

①小组占位合理;②桌椅挪动轻捷,使用恰当;③能利用恰当位置展示本组作品。

④时间合理安排

什么叫亲和力?

 ①相互关心照顾;②相互看得见;③方便讲与听;④噪音控制好不打扰别组;⑤主动关照边缘人员。

(4)关注边缘人物:

在小组学习中要特别关注学习中的边缘人物。

边缘人物分为隐性边缘人物和显性边缘人物。

课堂上显性边缘人物指的是那些因种种原因没有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独自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的学生。

隐性边缘人物即从行动表面看,他们和其他积极参与者没有很大的区别,但实际往往没有真正地投入。

这样的学生很容易被老师忽视。

(5)成果展示:

成果的展示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小组活动成功与否的最好手段。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一起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汇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

(二)团队合作学习

1.什么是团队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般学习形式。

团队合作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更为高级的学习组织形态,它至少由8人组成。

学习任务更多或更难,因此更注重团队中角色分工和学生才能的发挥。

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分工角色可以转换,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2.团队合作应具有那些要素?

(1)标识

(2)目标(3)角色与分工(4)规则与约定(5)共同完成任务(6)共同分享成果。

团队合作要达到三个一:

(1)通过分工合作组建一个团队;

(2)共同完成一个任务;(3)共同分享一个成果。

团队合作就是要充分地发挥这三个一的作用。

3.团队合作学习怎样进行?

第一:

课堂团队操作

定团队名称要求:

新鲜、有特色、容易记。

②制定团队标识要求:

新鲜、美观、简明、不能使用已有的(说明:

临时团队可不用、长期固定的团队可用。

)③选定项目。

根据要解决的关键要素,选定一个项目。

④确定方案。

组长分工,成员各自承担一个角色。

⑤完成方案。

分角色完成任务方法:

用不同的途径完成同一个方案;每人完成方案中的一个部分。

⑥交流方法,共享成果。

⑦课堂团队衡量标准:

亲和力;关照;相互关注;持久性;贡献率;注意倾听;资源利用。

第二:

衡量标准

(1)亲和力:

①相互关心照顾;②相互看得见;③方便讲与听;

④不打扰别组;⑤主动关照边缘人员。

(2)关照:

①合理使用空间;②主动谦让,人人有合适的位置;③互相照顾本组成员与别组成员。

(3)倾听:

①注视发言人;②认真听;③听中记录;④听中思考记忆;⑤听时相互交流。

(4)关注:

①关注每个成员;②表情;③神态;④动态;⑤分工合作。

(5)持久性:

①分组、收组迅速;②活动有效;③无边缘人物;④调节能力强;⑤应变能力强;⑥发散扩张能力强。

(6)贡献率:

①服从集体;②个人在小组中发挥作用;③小组在班中贡献大。

(7)教室资源利用:

①小组占位合理;②桌椅挪动轻捷,使用恰当;③能利用恰当位置展示本组作品。

第三:

活动质量

(1)小组交流水平:

能讨论、交换意见、汇报;2)团队合作水平:

共同制定方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方案、共享本组劳动成果。

(三)呈现方式 

(1)口头表达:

大声、清晰、自然、自信。

(2)空间表达:

粘贴式、悬挂式 、地毯式  、摆放式……(3)阅读表达:

指读、默读、朗读、浏览、略读、精读等。

(4)神态表达:

微笑、严肃、愤怒、眼神、摸仿、复述。

(5)文字表达:

记录、速记、体例 (6)学习卡的使用: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

*学习卡的使用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课堂上学生为了记录或是交流或是整理思路或是流程性检测随手使用的纸片,它不同于课堂练习本、笔记本。

不必保留,不必上交,但可以在课内课外呈现。

另一种是教师针对教学特意设计的学习卡片,它上面有要求、有内容,按一定的程序使用。

板卡使用的好处:

最大的好处是为了防止空讲;有效地增加强化次数;充分地利用空间,实现处处是讲台、处处是黑板、处处是展台;防止强化疲劳;有利于动静转换中的有效学习。

学习卡按大小一般分为微型卡、小卡、中卡、大卡。

 

训练要求: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微型卡、小卡、中卡、大卡”,并能熟练运用。

会利用不同的位置便捷地展现自己或本组的学习卡。

会介绍自己或本组学习卡的内容。

会通过浏览其他同学或其他组的学习卡,达到防止空讲、攀升强化次数、拓展思维、取长补短的目的。

*书面表达呈现方式:

(一)文字记录:

1.纯文字详细记录;2.抓住要点、关键词句的简略记录。

(二)结构图状表达方式 1.线状结构2.逻辑框架结构3.表格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