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1068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docx

《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docx

中科大物化题型整理全部

中国科大物化历年考研题型演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第一章热力学体系与状态

知识点

选择题

问答题

计算题

 

体系·环境·界面

 

2013(5)2:

孤立体系的△U和△H变化

2008(10)2:

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后其焓的变化情况

2005(5)2:

恒T.P自发相变下环境与体系的熵变

 

第二、三章热力学定律

知识点

选择题(填空题)

证明题

计算题

 

过程与途径

 

2013(6)2:

P,V,T均变化后体积功的计算

2007(10)2:

不同途径下W的变化

2004

(2)2:

等T等P绝热蒸发和向真空蒸发的功热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

 

2004

(1)2;2002

(1)2:

不同情况下Q.W.ΔU的符号

2003

(1)2:

IG恒外压膨胀的.ΔU

 

焓的相关问题

 

2012

(2)2:

△H能度量非膨胀功的条件

2008(6)2;2007(11)2;

2004(3)2:

△H=Q时相关理论

2005

(2)2:

焓的概念

2004(6)2:

恒压绝热只做体积功的熵变

2013(3-1)6:

不同途径焓值计算

2003

(2)10:

燃烧热效应计算

 

热容(Cp&Cv)

2008(6)2:

IG&单原子晶体的热容

2007(6)2:

各情况下两热熔的比值

2006

(1)2:

由Cv值求等压熵变和等容熵变得比值

2005(4)10:

液体混合热容与温度

2003(4)10:

热容计算

Carnot循环&热机效率&冷冻效率&Carnot定理

IdealGas&

ActualGas

的对比

1999

(2)10:

证明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内能与体积和温度的关系

 

理想气体的相关知识

(IdealGas)

 

2013(7)2:

IG等温过

程△F值

2012(6)2:

IG不同膨胀过程的结果比较

2010(9)2:

IG的(dT/dp)s值(n不变)

2009(14)2:

IG经绝热和等温压缩至同意状态的焓变比较

2006(15)2:

判断IG自由膨胀过程自发性的依据

1995(3)8:

理想气体热力学公式证明

2013

(1)10:

IG不同膨胀过程Q、W、△U、△H、△S计算

2008

(1)15:

IG等温恒外压(不)可逆热力学计算

2011

(1)8:

LG等温可逆、绝热(不)可逆膨胀终态压力和做功

2013

(2)12:

IG混合熵变计算

2008(5)5:

IG等温、等压升温吸收Q

2001(7)8:

IG等温可逆膨胀△G、△A计算

 

实际气体的相关知识

(ActualGas)

 

2007

(2)2:

范德华气体

(dS/dv)T的值

2006(11)2:

AG的各热力学函数关系

2005(8)2:

AG恒温膨胀后内能U的变化

 

 

2010

(1)15:

AG绝热自由膨胀终态T、Q、W、△U、△H、△S计算

2011(2-2、3)10:

AG绝热自由膨胀、节流膨胀热力学计算

2009

(1)14:

AG膨胀热力学计算

2007

(1)15:

AG绝热自由膨胀终态T、Q、W、△U、△H、△S、△G、△F计算

2000(3)6:

AG等压升温过程△G计算

 

绝热过程

 

2011

(1)2;2006(9)2:

:

IG经过可逆膨胀和不可逆膨胀后比较

2008

(2)2;2004(5)2:

IG恒温绝热膨胀特点

2006(5)2;2001(:

3)2:

范德华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T变化

2005(19)2;2004(4)2:

IG绝热可逆变化公式

2010(1-1)4;2000(1-1)4:

绝热自由膨胀计算

Joule-Thomson效应&焦-汤系数

节流膨胀实验

2007(4)2:

绝热节流膨胀过程各函数变化中

2010(1-2)5;2000(5);

2000(1-2)5节流膨胀计算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相关概念

&熵变计算

 

2011(3)2:

AG的熵随压强的变化

2011

(2)2:

等温条件下不同混合方式的熵变

2010(9)2;2009(4)2:

绝热恒外压压缩下体系和环境熵变

2010(12)2:

AG的熵随体积的变化

2010(13)2:

等压过程和等容过程的熵变比

2009(7)2:

俩不同状态同种气体的混合熵变

2006(3)2;2004(4)2:

恒温下熵随V增加的变化

2006(14)2:

符合等T.P下熵值较少的方程式

2003(6)2:

IG等温膨胀的熵变

2001(4)2:

等温恒外压压缩后环境与体系的熵变化

2001(5)2:

IG混合熵变

1995(7)8:

理想气体混合自由能和混合熵热力学证明

2003(3)10:

绝热等温过程熵变计算

2002(11)6:

化学反应过程熵变计算

2012

(1)9:

膨胀曲线,计算△S

 

Clausius不等式&熵增加原理

 

热力学基本方程

&T-S(G)图

2012(3)2:

通过T-G图判断熵的大小

2008(6)2;2002(3)2:

IG的T-S图中恒压和恒容线斜率比

 

Gibbs自由能

&计算实例

2013

(1)2:

化学反应与标准化学反应的Gibbs自由能相等条件

2003

(1)2:

IG等温压缩的ΔG

Helmholtz自由能&实例计算

热力学第三定律

 

2010(3)2:

晶体的残余熵S0.m计算

2004(12)2:

0K时NO晶体体系的熵值

 

物理状态变化过程热力学计算

 

2010(11)2:

纯液体在正常沸点等温汽化后各热力学参数关系

2004

(1)10:

物态变化过程热力学计算

2002(3)6:

凝固过程△S、△G计算

1997

(1)10:

融化过程△S计算

1996

(1)8:

过冷液体凝固过程△S、△G计算

根据一系列化学反应方程式组合计算指定方程热力学函数

2002

(2)8:

根据反应方程组合计算△U

1999

(1)9:

根据反应方程组合计算△rHm

1997(3)10:

多个化学反应组合求反应平衡常数

Thesinglemostimportant

热力学状态函数

之间的运算&

Maxwell方程

2006(7)10:

热力学函数关系推导证明

2001(6)7:

热力学函数关系式证明

 

相变&二级相变

&其中相关性质

2013(12)2:

二级相变中没有发生突变的性质

2006(6)2:

等T.P下的相变各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2005(6)2:

膨胀系数和Cp的联系

2008(6)10:

热力学函数关系推导证明、等温和绝热压缩系数关系推导

 

第四章化学势

知识点

选择题

证明题

计算题

 

偏摩尔量

 

2012(4)2;2010(14)2;2009(9)2;2008(11)2;2005(20)2;2002(4)2:

偏摩尔体积

2011(4)2;2004(10)2:

有关偏摩尔量的概念说法

2006(8)2:

判断物理量是否是偏摩尔量或化学势

 

化学势

 

2011(4)2:

溶液和纯溶剂的化学势比较

2008(7)2:

过冷液体和固体化学势比较

2006(10)2:

比较不同T,P下液气体的μ值大小

2006(12)2:

常温高压下水和冰的μ值大小

2005

(1)2:

饱和溶液的溶质和纯溶质的μ值大小

2001

(1)2:

过饱和溶液的溶质和纯溶质的μ值大小

2001

(2)2:

饱和溶液的溶剂和纯溶剂的μ值大小

相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据

1999(3)10:

不同相态(饱和蒸汽压、过冷态、液态)转变的自发性

IG&其混合物的化学势

AG混合物的化学势&逸度(f)

&逸度因子

2008(12)2:

逸度与压力的关系计算

2004(22)2;2002(7)2:

对AG反应所用的f表示的平衡常数K影响因素

2011(2-1)4:

逸度计算

Raoult定律

 

2009(8)2:

Henry定律和Raoult定律的适用条件

2007(3)2;2005(7)2;2002(6)2:

拉乌尔定律的相关计算

2011(3)8:

有关Henry定律和Raoult定律之间联系证明

Henry定律

 

2009(8)2:

亨利常数的计算方法

2007(12)2;2004(20)2:

亨利定律的相关计算

2003(5)10:

理想混合溶液气相组成

 

理想液态混合物计算

2011

(1)2;2009(6)2:

理想液体混合后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2009(3)2:

理想液体的混合热力学函数性质

2004(19)2:

二组分理想混合液体的相关概念

2007(4)10:

理想液态混合物稀释过程做功和组分分离

 

稀溶液的依数性(Tm·Tb·∏)

 

2013(13)2:

凝固点降低与浓度的关系

2007(13)2:

凝固点降低和蒸汽压下降

2010(8)10:

稀溶液渗透压、浓度、沸点升高、做功

1999(4)10:

蒸发热、沸点升高常数

1998

(2)12:

知蒸发热求沸点、蒸发过程Q、△U、△S、△G、计算

 

非理想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化学势&活度

&活度因子

 

2012

(2)8:

钠汞齐汞活度系数计算

2000

(2)8:

活度、活度系数计算

2006

(1)10:

非理想液态混合物组分的化学式——活度与活度系数

2004

(2)10:

钠汞齐汞活度计算

理想液态混合物组成

2009

(2)10:

理想液态混合物组成与沸点

渗透因子&

超额函数

2008(4)2:

非理想溶液超额函数概念

 

液体蒸汽压与温度、蒸发热

 

2007(3)10:

液体蒸汽压与温度关系

2005

(1)10:

液体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关系

2003

(1)10:

液体蒸汽压与温度关系、蒸发热计算

2001(5)8:

液体蒸汽压与温度关系、蒸发热计算

1995(10)8:

气泡内水饱和蒸汽压计算

附:

1.2010.假想标准态的适用体系(P118选择2’)

第五章相平衡

知识点

选择题

图形题

计算题

 

相·组分·相率(&自由度计算)

 

2013(8)2;2008(14)2;2007(9)2:

分解反应的C,f,φ的关系考察

2011(6)2:

相率运用的条件或适合的体系

2010(6)2:

独立组分数的计算

2010(7)2:

AG在各区的自由度

2008(15)2自由度计算

单组份体系

&相平衡

2003(11)10:

平衡体系组分、相态、平衡条件、自由度数

超临界状态&

三相点

2013(4)2;2009(11)2:

临界点的特征与性质

2005(3)2:

三相点的意义

水·二氧化碳等的相图&三相点&超临界状态

 

2003(7)2:

水的三相点和冰点比较

 

2013(3-2)6:

三相共存时温度、压力计算

1997(3)10:

三相点时固液两态蒸汽压相等

1997

(2)10:

三相点温度、蒸汽压、不同焓值计算

 

二组分相图&应用(相图、相区、相态、相转变)

 

2012(8)2:

非理想二组分液态聚合物体系的恒沸聚合物

2011(7)2:

恒压下恒沸点时的特点

2010(4)2:

部分互溶双液系在会溶温度下的分离

2007(5)2:

恒沸混合物的相关描述

2003(7)2:

正负偏差下的二组分体系亨利常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大小比较

2012(3-1)6:

相图相态

2009(3)10:

简单低共熔二元相图、低共熔温度及组成

2008(3)10:

固态部分互溶的系统有一低共熔点的二组分相图绘制及各相区相数、相态、自由度

2006

(2)10:

低共熔混合物相图、相态、温度-摩尔分数

2004(3)10:

低共熔二组分混合物相图、相态、温度-摩尔分数

2002(6)5:

低共熔二组分混合物相图、相区、组成

2001(4)8:

低共熔二组分混合物相图、相转变

2000(4)6:

二组分体系相态、自由度

1999(5)9:

完全不互溶双液系蒸汽蒸馏求馏出物质量百分数

1998(3)12:

相图、相态、低共熔点自由度

1996

(2)6:

两组分体系相态、自由度、步冷曲线、低共熔点时活度系数

1995(6)8:

二元相图相组成与温度关系

1996

(2)3:

两组分体系低共熔点的活度系数

步冷曲线

2012(3-2)5;2002(6)3;

2000(4)3;1996

(2)3:

步冷曲线绘制

注:

1.2007.三元系相图的相关概念(8,2’)

2004.三元体系三相平衡(24,2’)

 

第六章化学平衡

知识点

选择题

证明题

计算题

亲合势A

2002

(1)8:

由反应式及反应焓求原子的亲和势A

 

反应进度ζ

 

2007(14)2:

反应进度ζ求法

2004(37)2:

准确测量反应进程的方法(分光光度法)

反应速率

(影响反应的速率在第八章)

2005(10)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常数K&等温方程式

化学平衡后热力学计算

2011(8)2:

不同计量数下的K的求法

2008(3)2:

气相反应压力变化对K的影响

1998(4)7:

气相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式推导

2012(4)9:

恒容反应平衡后△rHm热力学计算

2011(4)7:

求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

2010(7)10:

恒容反应平衡后

△rGm计算

2004(4)10:

恒容反应平衡后

△rGm计算、解离度

2001(3)8:

恒容反应平衡后

△rGm计算

2000(5)8:

分解反应平衡后

△rHm、△rSm计算

1998(4)7:

求反应平衡后K、△rGm

1996(3)10:

混合气体反应平衡时K、△rGm计算

1995(4)8:

理想气体反应平衡△rGm计算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013(3)2:

温度对平衡反应产率的影响

2005(3)10:

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溶解平衡)

2002(7)8: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热力学函数计算

压力对化学平衡

的影响

2011(10)2:

压力或体积对平衡的影响

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013

(2)2;2000

(2)2:

惰性气体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催化剂对化学

平衡的影响

 

2005(12)2:

催化剂的作用

2004(50)2:

由加催化剂前后的活化能差求速率比

同时化学平衡

2005(13)2:

可逆反应正逆反应Ea大小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

知识点

选择题

计算题

 

Bose-Einstein统计&Fermi-Dirac统计

2012(10)2:

Bose–Ei-

nstein统计最概然分布

 

Boltzmann统计

 

2008(5)2:

能量零点的不同选择对Boltzmann分布数值得影响

2006(4)2;2004(4)2:

服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的体系分布的规律

 

配分函数+摩尔熵

 

2013(14)2;2004(14)2:

定(离)域体系中分子配分函数相同的函数

2013(14)2:

热力学函数和配分函数对定(离)域粒子体系影响

2009(10)2:

粒子的配分函数q的概念

2009(12)2: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配分函数q

2004(19)2:

双原子分子振动基态能量为0时的振动配分函数

2011(5)8:

配分函数和转动摩尔熵

2010(9-1)5:

配分函数

2007

(2)10:

分子平动熵、振动熵、转动熵、摩尔总熵计算

2002(5)5:

配分函数、量子比值计算

2001

(2)5:

统计标态熵值计算

2000(11)6:

转动配分函数、摩尔转动熵

1998(11)6:

气体分子转动配分函数、摩尔转动熵

 

平动·惯量~能量

 

2013(15)2:

不同分子平动熵的大小比较

2007(7)2:

CO和N2的平动和转动熵的大小

2004(17)2:

标况下摩尔平动熵最大的气体

2004(16)2:

离域体系中粒子最低平动能和其相邻能级的间隔

2002(5)2:

平动,转动,振动运动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的相关计算

1999(7)9:

气体分子配分函数、量子数量比值、平均能量

2008

(1)2:

CO2转动能

转动--惯量-~能量

 

2008

(1)2:

CO2转动能

2004(13)2:

由转动惯量I求转动特征温度

2008

(2)10:

转动惯量、转动特征温度

2006(6)10:

分子转动惯量、温度计算

振动--惯量~能量

2004(15)2:

由振动频率V求振动特征温度

单原子理想气体

热力学函数

2013(4)10:

单原子理想气体热力学函数计算

量子计算、分布、

2002(5)5:

配分函数、量子比值计算

1996(4)10:

气体分子温度与量子态

注:

1.2004.热力学统计中能级变化对各能级粒子分布数的影响(8.2’)。

 

第八章化学动力学

知识点

选择题

证明题

计算题

Kc&Kp

2009

(1)2:

气相反应两者联系与计算

一级反应

&其动力学公式

 

2008(18)2;2006(26)2;2005(15)2:

一级反应的动力学公式求T

 

2012(8)6:

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计算

2009(6)10:

简单一级反应动力学计算

2000(8)8:

一级反应动力学计算K、t1/2

1998(8)8:

准级反应

&其动力学公式

二级反应

&其动力学公式

2010(16)2:

计算半衰期

2005(18)2:

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1998(5)5:

二级反应动力学计算

反应级数推导

2004(44)2:

由反应方程式推导反映级数

2007(7)10:

反应级数推导

对峙反应

&其动力学公式

2004(5)10;1995(12)8:

对峙反应双向反应速率常数计算

2002(10)6:

对峙反应活化能与平衡浓度计算

平行反应

&其动力学公式

2010(23)2:

催化剂对平衡反应的体系参数影响

2006(8)10:

平行反应动力学方程推导

2013(7)12:

平行反应动力学计算

连续反应

&其动力学公式

2007(28)2;1998(4)2:

连续反应提高最产物产率的途径

2011(10)5:

连续反应动力学证明

2010(6)8;2008(4)10:

连续反应动力学计算

T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2011(14)2;2002(10)2:

NO的负温度系数现象(P299)

 

活化能Ea

&Ea与V.T的关系

 

2013(24)2:

基元反应的Ea与临界能Ec关系

2010(17)2:

通过阿累尼乌斯公式计算Ea对速率影响

2010(19)2:

基元反应的Ea的计算

2010(21)2:

活化熵差异对速率的影响

2008(19)2:

Ea,Ec,Eb与E0相近的条件

2006(28)2:

Ea,Ec的关系

2010(4)7:

活化能与反应速率、温度关系

2005(5)10:

活化能与反应速率计算

2005(8)10:

反应活化能解释

2001(10)7:

活化能、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

 

 

链反应

 

2008(27)2;2007(26)2;2005(14)2:

链反应及相关概念

2004(40)2:

三分子碰撞丧失自由基引起的爆炸界限

 

碰撞理论

&相关概念

 

2011(11)2:

简单硬球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定义

2007(22)2:

指前因子A的意义

2007(20)2:

研究一次碰撞理论的方法

2006(20)2:

影响指前因子A的因素

2009(7-1)3:

分子互碰频率计算

 

过渡态理论

&相关概念

 

2013(23)2:

△≠Hm与Ea的差值

2010(20)2:

过渡态理论的假设要点

2009(20)2:

活化熵与反应速率

2004(23)2;2003(3)2:

过渡态理论活化熵的求法

2011(8)14:

过渡态理论计算活化焓和指前因子

复杂反应近似处理方法(稳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选取控制步骤法)

2012(8)5;

2011(10)5;

1999(10)9;

1997(5)10:

稳态近似法推动力学方程

1998(5)5:

二级反应稳态近似的运用

单分子反应理论

2007(8)15:

Lindermann单分子反应理论反应条件与反应级数关系

溶液中反应的“笼效应”&

“原盐效应”

2011(12)2;2006(16)2:

原盐效应

酶催化反应

2013(21)2:

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反应速率方程式

2004(6)10:

酶催化反应常数计算

 

分解反应

 

2009(7-2、3)6:

简单分解反应动力学计算

2003(7)10:

分解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计算

1996(8)10: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计算

反应活化熵

2000(9)6;1998(9)6;1995(11)8:

反应活化熵计算

光化学反应

2013(20)2:

HI的光分解反应机理的量子效率

 

分子中的能态&激发态&分子间的跃迁

 

2011(9)2:

基态到激发态的各能级间隔特点

2010

(2)2:

基态和第一激发态分子数比

2009(5)2:

由基态能量求玻尔兹曼常数

2008(28)2:

荧光与跃迁的联系

2012(5)8:

第一激发态和基态的分子数的计算

2010(9-2)5:

由能级跃迁求温度

2005

(2)10:

单原子理想气体能级分布计算

1995(5)8:

分子振动能级分子数比值

附:

1.2010.研究快速可逆动力学的最有效和最广泛的方法(选择2’)

2.2001.复杂反应的v表示方式(选择2’)

 

第九章电化学

知识点

选择题

计算题

 

离子电迁移率&迁移数及其测定

 

2009(18)2;1998(3)2:

阳离子迁移数的计算

2004(46)2:

极谱分析中消除迁移电流的方式

2004(33)2;2000(3)2:

影响离子迁移数的因素

1999(4)2:

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速率

2011(9)6:

电迁移速率计算

2001(8)7:

界面移动法测迁移率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浓度C的关系

 

2010(27)2;2008(24)2:

稀释对摩尔电导率的影响

2009(17)2:

摩尔电导率的大小对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反映

2007(27)2:

稀释对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的影响

2004(35)2:

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

2001(6)2:

无限稀释后弱碱的摩尔电导率的求法

2013(5)10:

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和电迁移率计算、混合电导率计算

2010(3)7:

弱电解质摩尔电导率、解离常数、电离度定义、性质、关系推导

1995(8)8:

摩尔电导率、极限迁移数、极限淌度计算

 

离子的独立移动定律&离子摩尔电导率

电导测定的实际应用

2012(8)2:

Ostwald定律(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

2011(13)2:

离子平均活度的求法

201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