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871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

第1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

1.以下摘自一位同学的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是(  )

A.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

C.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D.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解答】“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开凿目的是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故选C。

2.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该工程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       

②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答】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题目给出的四项内容都是正确的。

故选D。

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D.实现国家统一

【解答】材料中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指的是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故选D。

4.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解答】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可知“此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

故选B.

5.史料载: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这里的“上”指(  )

A.汉武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解答】史料载: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D.

6.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武则天对唐朝的主要贡献是(  )

A.很有政治才能

B.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C.招揽、善用人才

D.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所以武则天对唐朝的主要贡献是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故选D。

7.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聚丰实。

”一诗,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  )

A.汉武帝时B.光武帝时C.唐太宗时D.唐玄宗时

【解答】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聚丰实.”一诗,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唐玄宗时.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故选D.

8.唐太宗时,长孙无忌等人撰写了《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该法典在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①中书省   ②门下省   ③尚书省   ④皇帝.

A.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③④

【解答】唐朝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件,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最后交皇帝审批才能通过.尚书省属于执行机构,所以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9.唐朝时,某地发生灾荒。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中书省最高长官),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按程序接下来你应该交给哪个部门审议(  )

A.尚书省B.门下省C.内阁D.军机处

【解答】唐朝三省六部制中规定:

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省负责决策,尚书省负责执行.

故选B.

10.藏族有一首民歌叫《唉!

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广为百姓传唱。

歌词大意是:

“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

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

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

”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崇敬和怀念。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唐高宗时期D.唐玄宗时期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故选B。

11.《全球通史》中说: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

【解答】据“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可知,“这一制度”指的是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始创立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为士子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老百姓也可以读书通过考试来做官,有利于选拔人才。

但明朝时,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故选C。

12.关于科举制度的影响,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

C.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选官制度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重视明经科考试

【解答】科举制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说明当时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故选D.

13.唐朝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

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

【解答】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多次向唐求婚。

唐太宗决定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ABC都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内容,排除。

故选D。

14.徐来军在《调笑令》中写道: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

未停?

禾苗待我灌醉。

”他描述的农具是(  )

A.青铜工具B.铁犁牛耕C.曲辕犁D.筒车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转来转去自行和禾苗待我灌醉”可知他描述的是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故选D.

15.唐朝的对外交流中佛教僧侣的活动引人注目,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请问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学习了外国文化回到大唐

B.都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C.都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

D.都有利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

【解答】为弘扬佛法,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

因此鉴真和玄奘的共同贡献是都弘扬传播了佛教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6.观察如图所示图片,我们从中得出的重要信息是 (  )

A.西方国家模仿能力强

B.唐朝时和欧美国家开始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D.在欧美有许多用唐姓命名的街道

【解答】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世界各地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洛杉矶唐人街、伦敦唐人街和巴黎唐人街等华人聚居的地方,体现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故选C.

17.唐太宗时,有位杰出的使者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下列选项中描述的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鉴真东渡B.赤壁之战C.玄奘西行D.开凿大运河

【解答】唐太宗年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亚地区、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C。

18.“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

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

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解答】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故选C.

19.梅派京剧《贵妃醉酒》讲述了杨玉环因没有见到皇帝而心情郁闷,醉卧百花亭的故事。

这里的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宗D.武则天

【解答】《贵妃醉酒》描写唐玄宗宠爱贵妃杨玉环的故事。

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故《贵妃醉酒》与唐玄宗的故事有关。

故选B。

20.七年级某历史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

【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黄巢领导了唐末农民起义;朱温灭掉了唐朝;安史之乱与黄巢、朱温无关.

故选C.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

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

“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3)上述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

(4)材料一图中的A、B、C三处地名是:

(5)这一工程的开通又有什么意义?

【解答】

(1)依据所学,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期间,一项重要的改革是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因此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隋文帝杨坚.

(2)依据所学,大业是隋炀帝的统治年号,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依据所学,隋朝大运河从南往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因此材料所说的古代伟大工程是隋朝大运河.

(4)依据所学,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州郡,南至余杭,因此图中A是涿郡;B是洛阳;C是余杭.

(5)依据所学,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大大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故答案为:

(1)杨坚.

(2)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京杭大运河.

(4)涿郡,洛阳,余杭.

(6)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 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四: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请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位皇帝时?

他设置了什么考试科目?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四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三位关键人物.

(2)据“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可知,从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官的标准从依据家世背景到依据才学.

(3)分析材料四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和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可知通过科举制,统治者网络了人才,维护了封建统治.所以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皇帝,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

故答案为:

(1)隋炀帝;进士科.

(2)从依据家世背景到依据才学.

(3)皇帝;维护统治(巩固统治)

23.材料论述题

一般认为文帝被其次子炀帝所弑(杀),但此事并不确切。

此外,说炀帝是史上罕见的暴君也言过其实,与北朝齐和南朝齐的诸君主相比,他并不昏庸。

只是他喜爱奢侈,频兴土木,导致民力疲敝,这是无可置疑的史实。

但考虑到其中有开凿大运河,也不能一味非难他;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

--摘自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宫崎市定《中国史》

请回答:

(1)根锯材料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关于大运河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答】

(1)由“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可以看出,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是加强了南北交通.

(2)关于材料大运河的观点,可提炼为“大运河是古代的伟大工程”,证明材料:

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因此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故答案为:

(1)加强了南北交通.

(2)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因此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