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667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国道208线(金家湾—秀女河段)改建工程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方案的编制是以国道208线(金家湾—秀女河段)改建工程的招标文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桥涵施工手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相关文件为依据的。

二、工程概况

208国道改建项目合同段起始于大同市最北面的109国道,终点接与朔州交界的秀女河。

起点桩号为K20+000,终点桩号为K50+000,全长30km,支线4.5km。

一工区桥主要有:

御河大桥、十里河大桥、西干渠小桥、京大高速跨线桥。

其中御河大桥全长为486.96m,夹角90°,中心桩号为K31+296.39,桩基包括φ1.2m:

12根,φ1.5m:

46根;十里河大桥全长为312.84m,夹角90°,,中心桩号为K35+561,桩基包括φ1.5m:

24根,φ1.8m:

36根;西干渠小桥全长31m,中心桩号为K27+825.000,桩基包括:

1.2m:

12根,φ1.5m:

6根;京大高速跨线桥全长132.96m,右前夹角85°,中心桩号为K34+381.617,桩基φ1.5m:

18根,φ1.2m:

24根。

一工区桩基共178根,其中φ1.2m:

36根,φ1.5m:

106根,φ1.8m:

36根。

主要工程量为,C25水下砼:

10443.88m3,钢筋:

HRB335为726148.2kg,R235为94923.8kg。

三、施工计划及安排

计划于2010年5月25日在全面施工,于2011年5月20日结束桩基施工。

四、施工工艺的确定

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地质报告,结合线外试桩验证,桩基施工选用旋挖钻成孔、人工造浆与孔内原土自然造浆相结合护壁、换浆法二次清孔、直升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桩的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流程图附后。

五、施工技术措施

钻孔灌注桩是一项质量要求高,施工工序多,并需要在一个短时间内连续完成的地下隐蔽工程,要保证施工有秩序、快节奏的进行,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准备

施工场地在设备进场前已经进行了平整,完全可以满足试验桩钻机停放和运转,同时按“三通一平”的原则进行场地规划,即:

施工便道通畅、通水、通电。

由于前期电力安装手续办理繁琐,安装工作相对滞后,据此项目自备100kW发电机一台,30kW发电机一台用于桩基首件工程施工用电,钻孔用旋挖钻,混凝土向商品混凝土厂家购买,仅泥浆循环清孔和钢筋笼制作、安装以及夜间照明需用电,两台发电机完全可以满足用电需要。

根据线外试验桩结果来看,地下水比较丰富,试钻钻孔深度20米,施工用水可从该孔抽取。

2、测量放样

①、平面位置控制。

平面定位采用全站仪放出桩中心位置,钉木桩固定于地面,并将该桩采用纵横两方向四点作为护桩,在护筒埋设完成后用护桩进行护筒定位,同时联系测量组进行桩位复核,在确保准确无误的情况下通知钻机可以开钻。

②、高程控制。

护筒埋设固定后将临时水准点引至护筒顶,测出护筒顶标高,考虑护筒顶面不平整,我们可以在测点作出明显标志,防止造成误差,影响桩基的长度控制,同时根据图纸提供的桩底标高,计算成孔孔深,为下一步钻进进尺、地层地质复核和桩长的控制提供依据。

在钻机钻进过程中如果发现护筒下沉、移位等情况应立即通知技术员进行重新复测,并将复测后结果及时通知钻机操作人员,防止错误信息再次传递。

③、验孔测量。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孔位、孔深、孔径和竖直度,成孔后进行桩位校核时,重新用全站仪放出桩中心于临时木板(铺设于护筒顶)上,与实际孔中心比较;孔深采用标定好的测绳来完成;孔深和竖直度采用验孔器来完成,详细操作步骤在下面的成孔验收中详细叙述。

3、护筒埋设

孔口护筒起导正钻机,控制桩位,保护孔口,隔离地表水渗漏,保持筒内水头高度等作用。

同时护筒是要反复回收使用的设施,在材料的选用和结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不易损坏变形,便于运输、安装、埋设和起拔拆卸。

为此选定护筒形式如下:

护筒采用δ=6mm的钢板卷制而成,直径1.5米的桩基护筒内径180cm、长度为2.3m。

(十里河段砂层段,护筒会相对加长)

护筒埋设的好坏,对成孔和成桩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护筒埋设位置不正,护筒中心轴线与桩位点偏差过大,埋设不当使护筒发生倾斜,都会使实际孔位偏离桩位或产生孔斜。

此外,护筒底口漏失,造成泥浆顺护壁上冒或向孔壁松土层渗漏,引起孔内水头高度跌落,底口处孔壁跨塌。

护筒埋设过浅,则不能有效隔离地表水和填土层;埋设过深则给拔起造成空难,甚至无法拔起,造成损失。

所以,认真做好护筒埋设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环节。

试桩护筒埋设采用挖坑埋设法。

以桩位中心为圆心用旋挖机挖出直径为185cm,深1.5m的基坑,采用十字中心吊锤法(桩位中心与护筒中心重合)将护筒垂直固定于桩位处并进行校正,然后在护筒四周分层回填粘土并夯实。

护筒埋设技术要求如下:

中心偏差

倾斜度

护筒顶高程

≤5cm

≤1%

高于原地表30cm

4、钻机就位

1)在桩位复核正确,护筒埋设符合要求,护筒、地坪标高已测定的基础上,钻机才能就位。

2)桩机定位要准确、水平、垂直、稳固,钻机导杆中心线、回旋盘中心线、护筒中心线应保持在同一直线。

3)旋挖钻机就位后,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调整其垂直度,钻机安放定位时,要机座平整,机塔垂直,转盘(钻头)中心与护筒十字线中心对正,注入泥浆后,进行钻孔。

4)为准确控制孔深,应备有校核后百米钢丝测绳,以便在施工中进行测量、记录。

5)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钻杆垂度,确保孔壁垂直。

6)钻进过程中必须控制钻头在孔内的升降速度,防止因泥浆对孔壁的冲刷及负压而导致孔壁塌。

5、泥浆的运用与管理

泥浆在桩基施工全过程中起非常重要作用,主要作用是携带钻渣,平衡地层压力,以及护壁防塌,润滑和冷却钻头等。

护壁泥浆在钻孔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大直径深孔,土层有砂层时,自身造浆能力差,泥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为保证钻孔桩施工的顺利进行,选用膨润土、水、碱等进行试配,初步选定泥浆比重1.25用于桩基首件工程施工。

针对设计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结合线外试桩土样分析,为保持桩孔不塌、不缩径,以孔外自然造浆为主,外运优质粘土造浆调整,结合当地施工经验,泥浆性能指标拟选定如下:

相对密度

粘度

(Pa.s)

含砂率

(%)

胶体率

(%)

失水率

ml/30min

泥皮厚

mm/30min

静切力

(Pa)

酸碱度

(PH)

1.2~1.4

22~30

≤4

≥95

≤20

≤3

3~5

8~11

①、泥浆的配制

泥浆由粘土、清水和泥浆化学处理剂按一定的配比搅拌制成的,也有利用地层粘土自然造浆而成。

造浆粘土选用水化性能好,造浆率高,含砂量少的膨润土粉或当地粘土,要求造浆胶体率不低于95%,含砂率不大于4%,造浆率不小于8m3/t。

根据地层天然条件和孔壁稳定情况,可在当地黏土中,掺入一定量的膨润土粉,以改善泥浆性能。

当地粘土一般可选塑性指数大于25,粘土颗粒小于0.5×10-2mm,且含量达70%以上,手搓无明显砂粒感觉的粘土。

泥浆化学处理可以根据需要加以选用。

泥浆的性能指标,按不同的成孔方法和地层条件,要通过配方试验选择确定。

施工中根据孔壁的稳定、孔底沉渣和泵组工作情况,对泥浆性能进行维护调整。

常用泥浆性能测定仪器有密度计、马氏漏斗粘度计、含砂率量测筒等。

各施工过程过程中性能指标要求见下表。

泥浆性能指数一览表

性质

阶段

试验方法

新制泥浆

循环再生泥浆

清孔泥浆

密度(g/m3)

≤1.08

≤1.25

≤1.1

10086型泥浆比重秤

黏度(s)

22-25

20-25

19-21

黏度剂

失水量(ml/30min)

≤17

≤20

≤20

失水量仪

泥皮厚(mm)

≤1.5

≤2

≤1.5

钢尺

胶体量(%)

99

≥96

≥98

量筒

含砂量(%)

≤0.5

≤3.0

≤1.0

含砂量测定仪

PH值

8-10

8-10

8-10

试纸

②、泥浆循环系统的设置

泥浆循环系统如下图:

泥浆循环系统通常包括泥浆池、沉淀池、贮浆池或搅拌池、循环槽等,根据场地条件、桩位布置、桩孔容积、地层情况、工艺方法、钻渣废浆的清除外运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

为简化循环系统,可在现场设计大的泥浆供应站和大型废浆池。

泥浆池的容积一般为单桩孔容积的1~1.2倍,以用砖块砌筑为好。

沉淀池的容积一般为6~20m3,以工艺方法和桩孔直径不同酌情选定,其数量以场地大小设置2~3个,以轮换使用。

可设小断面循环槽,其规格可选用300mm×250mm(宽×高),循环槽的坡度为1/100—1/150,循环槽长度大于10米。

③、废浆的排放

灌注砼时产生的废浆用泥浆泵直接抽放到规划的废浆池,废浆池选定在场地外空地处。

为了环保,同时也为了节约成本,我们要对泥浆进行回收利用。

对废渣,我们要集中堆放并晾晒处理。

6、成孔钻进

选用旋挖钻钻进成孔。

①、钻头的选择

选用性能良好的钻头,钻头直径为1.5m

②、钻进技术参数的选择

根据地层特性,采用分层钻进工艺确保成孔质量。

钻孔时,先将钻具装妥浸入护筒水中,通过启动真空泵和泥浆泵,待循环流动形成后,启动钻机并选择适当档位开始钻进。

开钻时先缓慢进尺,并及时检查和纠正钻头的偏位,待钻锥全部进入土层后,钻机方可加速钻进。

钻进速度控制拟定为:

粘土、亚粘土层6~8m/h;亚砂土、粉砂层1~3m/h;碎石层2~3m/h;泥岩层2~3m/h。

③、注意事项

a、钻进中经常检查泥浆性能,不合要求时随时改正;同时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取样,判明土层,做好记录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b、钻孔作业分班连续进行,填写钻孔施工记录;

c、钻孔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孔内外既定的水位差和泥浆比重,起到护壁固壁作用,防止塌孔;

④、成孔检验

成孔检验主要有两个指标:

孔深、孔径。

孔径检验采用检孔器,检孔器用钢筋焊成圆柱状,长6m、外径1.5m;孔深检验采用测深锤。

⑤、第一次清孔

孔深、孔径检验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

清孔采用换浆法,即在终孔后停止进尺,利用泥浆循环系统的泥浆泵将孔底钻渣清除干净。

清孔后泥浆比重控制在1.1~1.2之间,粘度20Pa.s左右,含砂率≤2%;沉淀厚度≤150mm(摩擦桩);清孔过程中同时往孔内补充足够的新鲜稀浆;清孔完毕必须先下检孔器检测孔深、孔径、倾斜度等,合格后尽快吊放钢筋笼,否则必须扫孔。

成孔质量检验标准如下:

中心偏位

孔径

倾斜度

孔深

沉淀厚度

≤5cm

不小于设计值

≤1%

不小于设计值

≤15cm

7、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原材和焊接试件经检验合格后,开始钢筋笼的加工。

钢筋下料和制作必须严格根据配筋图进行。

钢筋笼加工采用分节预制孔口焊接方式。

分节数根据吊车拔杆长度和悬高以及钢筋笼长度来确定。

钢筋笼吊装采用25t吊车附两组钢丝绳,设6个吊点进行,并在护筒口逐节焊接牢固。

钢筋笼上端焊接4根φ25吊环,吊于护筒口支架上。

支架的作用是使钢筋笼定位,以防提升导管时钢筋笼被拔起。

钢筋笼分节对接采用单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少于10d。

主钢筋接头错开35d间隔布置,钢筋笼笼体应牢固,每隔两米安置圆柱垫混凝土块,以使钢筋笼有足够的保护层。

声测管加工固定。

根据钢筋笼分节长度先将钢管在场地上焊接好,但必须保证顺直,接口采用加套管焊接,焊缝用胶带封住,然后用φ10“U型”钢筋将声测管固定在钢筋笼上,并在护筒口逐节焊接牢固。

钢筋笼加工成型后,存放时要求统一进行编号,安排专人及机械进行运输、吊装,要谨防变形。

8、导管安装

导管采用内径φ300mm壁厚为5mm的钢管,导管长度根据成孔孔深确定,按0.5、1、1.5、2.65、3.8m分节,连接口为丝扣,导管使用前进行水密、接头抗拉试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小于孔底水压的1.3倍。

导管安装采用吊车分段安装。

导管须经水密试验不漏水,其允许最大内压力必须大于Pmax。

本工程导管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必须大于Pmax。

本工程导管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计算式如下:

Pmax=1.3(γc×hxmax-γwHw)

Pmax——导管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力(kPa);

γc——混凝土重度(kN/m3),取24kN/m3;

hxmax——导管内混凝土柱最大高度(m),取70m;

γw——孔内泥浆的重度(kN/m3),取11kN/m3;

Hw——孔内泥浆的深度(m),取70m,

Pmax=1.3×(24×70-11×66)=1240kPa,即1.24MPa

9、二次清孔

导管安装完毕须进行灌注前清孔,俗称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利用清孔器接住导管顶口,清孔器再跟泥浆循环系统连接,打开泥浆泵循环泥浆。

二次清孔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泥浆池内调配泥浆,以满足灌注前孔内泥浆指标要求。

灌注前泥浆指标为:

相对密度1.03~1.1,粘度17~20Pa.s,含砂率要小于2%。

等泥浆指标满足要求,且孔底沉淀满足要求时向监理报检,报检合格方可要混凝土灌注。

10、水下混凝土灌注

①、砼运输便道。

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先用山皮土铺设主便道与桩基间的便道。

②、砼性能要求。

坍落度,18~22厘米;初凝时间,4~6h;无显着离析泌水现象。

③、首批砼数量的确定

V=

=3.14×1.532/4×(0.4+1)+3.14×0.302×19/4

=3.9m3

式中:

D-----桩孔直径,取1.53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取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取1.0m;

d-----导管内径,取0.30m;

h1-----导管内砼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

h1=Hwγw/γc=42×11/24=19

④、砼灌注方式。

砼采用灌车运输,直接将砼倒入漏斗内,吊车配合灌注。

漏斗砼储满后,打开悬挂钢丝,在漏斗砼泄入导管的同时,罐车砼迅速放入漏斗,第1车砼要8m3以确保管端部的砼封底成功。

首批砼灌注正常后,要连续不断灌注砼,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砼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

砼灌注时间必须控制在埋入导管中的砼不丧失流动性的时间内。

⑤、导管埋深的控制。

首次埋置深度≥1m;灌注过程控制在2~6m。

⑥、砼顶标高的控制。

混凝土的最终灌注标高为设计桩顶标高+50cm~80cm。

⑦、在实际浇灌混凝土过程中,经常检查导管埋置深度。

要连续浇灌混凝土,不得中断,导管埋置深度最大不得大于6m,起拨导管时,应先测量混凝土面高度,根据导管埋深,确定拨管节数;要勤检查,均匀拨管。

混凝土灌注必须连续进行,中间不得间断。

拆除后的导管及时清洗干净;混凝土升到钢筋笼下端时,为防止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孔口吊筋固定钢筋笼上端;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尽量加快,以防砼进入钢筋笼时其流动性减小;当孔内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应保持埋管较深,并放慢灌注进度;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l~2m后,应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增大钢筋笼在下层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压力差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的稠度和比重增大,如出现混凝土上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用泥浆泵抽出部分沉淀物,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导管位置居中,提升导管时应有专人指挥掌握,不使钢筋骨架倾斜、位移,如发现骨架上升时,应立即停止提升导管,使导管降落,并轻轻摇动使之与骨架脱开;混凝土灌注到桩孔上部6.0m以内时,可不再提升导管,直到灌注至设计标高后一次拔出。

灌注至桩顶设计标高后必须多灌一倍桩径长度,以保证凿去浮浆后桩顶混凝土的强度。

凝土浇筑应做混凝土强度试块,每根桩留设一组标养试块,试块应养护好,达到一定强度后立即拆模送往养护室标准养护;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及时收集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混凝土强度报告。

⑧、注意事项:

a、当灌注遇阻时,应上下轻轻活动导管,畅通后方可继续灌注;

b、在砼浇注完毕后24小时内,距桩位5m以内不得进行钻孔施工或其他具有振动性的作业,以保护新浇注的砼;

c、及时、真实、准确填写现场灌注记录。

直升导管法水下砼灌注示意图

六、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塌孔的预防与处理

南京这边的地层可能发生塌孔事故,塌孔的特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显着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着增加等

①、塌孔原因

a、泥浆相对密度不够及其它泥浆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

b、由于出渣后未及时补充泥浆,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或钻孔通过砂砾等强透水层,孔内水流失等而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

c、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口漏水、坍塌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湿泡软,或钻机直接接触在护筒上,由于振动使孔口坍塌,扩展成较大坍孔;

d、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

e、提出钻锥钻进,回转速度过快,空转时间太长;

f、水头太高,使孔壁渗浆或护筒底形成反穿孔;

g、清孔后泥浆相对密度、粘度等指标降低;

b、清孔操作不当,供水管嘴直接冲刷孔壁、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停顿时间过长;

i、吊入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

②、预防和处理

a、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相对密度、粘度、胶体率的泥浆或高质量泥浆;

c、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

d、如发生孔内坍塌,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质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m-2m,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

e、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补浆(或水),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

供水管最好不要直接插入钻孔中,应通过水槽或水池使水减速后流入钻中,可免冲刷孔壁;

f、吊入钢筋骨架时应对准钻孔中心竖直插入,严防触及孔壁。

(2)、扩孔和缩径的预防、处理

扩孔比较多见,一般表局部的孔径过大。

在地下水呈运动状态、土质松散地层处或钻锥摆动过大,易于出现扩孔,扩孔发生原因与坍孔相同,轻则为扩孔,重则为坍孔。

若只孔内局部发生坍塌而扩孔,钻孔仍能达到设计深度则不必处理,只是混凝土灌注量大大增加。

若因扩孔后继续坍塌影响钻进,应按坍孔事故处理。

缩孔即孔径的超常缩小,一般表现为钻机钻进时发生卡钻、提不出钻头或者提外鸣叫的迹象。

缩孔原因由于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为防止缩孔,要使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并须快转慢进,并复钻二三次;或者使用卷扬机吊住钻锥上下、左右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直至使发生缩孔部位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对于有缩孔现象的孔位,钢筋笼就位后须立即灌注,以免桩身缩径或露筋。

(3)、斜孔的预防与处理

①、偏斜原因

a、钻孔中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

b、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钻进;或者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

c、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

d、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位移;

e、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②、预防和处理

a、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

b、由于主动钻杆较长,转动时上部摆动过大。

必须在钻架上增设导向架,控制杆上的提引水龙头,使其沿导向架对中钻进;

c、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正,当主动钻杆弯曲时,要用千斤顶及时调直。

d、孔斜较大时,抛砖回填重新钻进。

(4)、浮笼的预防与处理

①、预防

a、钢筋笼的制作、安装严格按前述技术措施进行;

b、混凝土灌至钢筋笼底附近,放慢灌注速度,等导管底口高出钢筋笼底口再按正常速度灌注。

②、处理

灌注过程如发现钢筋笼有上升趋势时,及时减慢灌注速度,合理减少导管埋深。

七、断桩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

a、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⑴.导管底距离孔底大高或太低

原因:

由于计算错误,使导管下口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

太高了使首批砼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1米以上)。

太低了使首批砼下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

预防措施:

准确测量每节导管的长度,并编号记录,复核孔深及导管总长度。

⑵.首批砼灌注不连续

原因:

准备不充分,现场指挥失误。

预防措施:

认真组织,确保首灌顺利。

⑶.首批混凝土品质太差

原因:

首批砼和易性太差,翻浆困难。

或坍落度太大,造成离析。

预防措施:

混凝土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合,确保混凝土质量。

⑷.导管进浆

导管密封性差,在首批砼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浆压力太大,渗入导管内,造成砼与泥浆混和。

b、处理办法

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后,应拨出导管,提起钢筋笼,立即清孔。

(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

a、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

由于设备故障,混凝土材料供应问题造成停工较长时间,使混凝土凝结而断桩。

预防措施:

施工前材料部门要与混凝土厂家沟通、联系好,确保混凝土供应。

b、处理方法

⑴.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深,考虑提起钢筋笼后重新成孔;

⑵.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浅,可采用接桩;

⑶.如原孔无法利用,则回填后采取重新钻孔的办法。

(3)、灌注过程中坍孔

a、事故原因

由于清孔不当,泥浆过稀,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致使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

b、处理办法

⑴.如坍孔并不严重,可继续灌注,并适当加快进度;

⑵.如无法继续灌注,应及时回填重新成孔。

(4)、导管拨空、掉管

a、事故原因和预防

⑴.导管拨空

原因:

由于测量和计算错误,致使灌注砼时导管拨空,使导管内充满泥浆;或导管埋深过少,泥浆涌入导管。

预防措施:

应认真测量和复核孔深、导管长度;应对导管埋深适当取保守数值。

⑵.掉管

原因:

导管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导管挂住钢筋笼,强拉拉脱等。

预防措施:

安装导管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导管密封;导管埋深较大时应及时拆管。

b、处理办法

⑴.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深时应重新成孔;

⑵.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取接桩办法。

(5)、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

a、事故原因

⑴.混凝土供料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流动性变小;

⑵.混凝土和易性太差;

⑶.导管埋深过大;

⑷.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

⑸.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

b、补救措施:

⑴.提起导管,减少导管埋深;

⑵.接长导管,提高导管内混凝土柱高;

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6)、灌注高度不够

a、事故原因和预防

原因:

测量不准确;桩头预留量太少。

预防措施:

可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确保准确;桩头超灌预留量可适当加大。

b、处理办法

挖开桩头,重新接桩处理。

八、质量验收标准

本工程采用质量验收标准如下: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九、资源配置

(1)、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分为现场管理人员和现场劳务人员,分别负责生产的组织、质量的控制和直接产品的生产。

①、管理人员

技术总负责人:

陈建华

现场组织总负责人:

田建军

现场技术负责人:

德力根

测量负责人:

贾旭恒

试验负责人:

王东霞

专职安全员:

吕安夫

②、劳动力配置

工作岗位

人数

工作职责

钻孔组

8

钻机定位、泥浆循环、机械操作

钢筋组

10

钢筋下料、钢筋笼成型

起重组

5

移钻机、安放钢筋笼、导管

试验组

2

拌合站、现场试验检测

测量组

3

现场放样

机械抢修

4

临时机械维修

(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