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662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docx

《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docx

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

诠释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

李永瑞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100875)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步伐的稳步推进,国家的干部人事制度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

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录用正在由传统的干部任免制向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市场化手段选拔职业的管理者转变,如不久前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为六家国资委直接管辖的大型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七名副局级高级职业管理者就是很好的实例。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逐步深入,高级职业管理者将成为整个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新兴阶层。

所以本文中的高级职业管理者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在外企、民企就职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也包括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工作的高级职业管理人员。

他们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年薪一般在十万元以上,但他们不是资本所有者,而只是在某个盈利性或非盈利性的机构中担任一定的高级管理职务。

1、在心理上,高级职业管理者是一个弱势群体。

这是一群很少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

因为在普通人眼里他们衣食无忧---只要要求不是太高,他们通过按揭的方式能拥有自己的住房和私家车;只要足够的小心翼翼与尽心尽责,一般来说,保住饭碗养家糊口基本上没有问题。

然而,这是一群在心理上倍受煎熬的特殊群体,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中很多人的人性多少都有些被扭曲。

他们所做的,很多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他们所说的,很多也是连自己都认为是不该说的。

由于这种身与心、言与行的分离,使得很多本来很优秀的人才也只能碌碌无为,在灰暗中苦苦地等待着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

个别心理防线脆弱者还会选择极端道路提前了却一生!

而如果他们身体不够结实,往往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被活活累死,如麦当劳前任总裁和刚刚去世不久的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杨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级职业管理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时时刻刻承受着来自自身内部与外部工作环境的种种两难的双重压力。

2、高级职业管理者倍受鸡肋难定之双重心理压力的煎熬

(1)压力之一:

是继续打工还是自己创业?

在这群人的周围,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自己创业的成功人士。

所以,他们一般张口闭口都会说:

“我的某某朋友,自己在做,做得很不错!

”言辞之间充满仰羡之情。

他们时时刻刻准备牛刀小试一把,但冷静一想,自己创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创业很风光,诱惑很迷人,风险又太大,这时高级职业管理者一般会选择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一类是继续打工。

但由于自己不是出资人,寄人篱下、认同感缺失始终困扰着他们,折磨着他们。

“步步小心,处处留意”,他们对老板或自己上级的一个眼神和咳嗽都非常敏感,惟恐哪一天厄运降临,“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话一点不假。

第二类是自己创业。

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挂羊头,卖狗肉,表面上还是在为自己所服务的公司在做事,其实背地里猛敲自己的小算盘,把风险转移给公司,收益全归给自己,近年来国内屡屡出现的高级职业管理者道德风险事件大多如此。

二是果断选择自己创业。

但很多人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创业,创业的开始就是他们失败的开始,所以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笔者曾接待过一个形容疲惫、眼神无光的创业者。

该君曾是某特大型国有企业北美区的总经理,在北美工作期间认识了几个拥有自己专利的朋友,前年年底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相继回国。

这位总经理没有选择耐心等上一两年后,基本上没有风险地接替即将退休的该国企一把手的职位,而是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与几个朋友合伙创业。

由于他的那几个朋友都是学者出生,而他大学毕业后一直都在企业工作,所以就顺理成章成了新创公司的CEO。

但公司开张一年多,不但颗粒无收,还陪光了老本。

通过访谈与性向测评,他在人际能力(包含人际沟通、人际开拓与人际维护三个子维度)和决策能力(包含决策意识,信息甄别能力与决策果断性三个子维度)上确实不合适担任新创企业的CEO。

他对我们的测评结果非常满意,我同时也从他兴奋的眼神中读出了他其实是在找一个科学的依据说明他并不适合自己创业,更适合回到国企去当老总。

是自己创业还是继续打工?

高级职业管理者是鸡肋难定也难舍。

继续打工,面子问题,羞于怕人询问?

自己创业,又常常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2)压力之二:

是等待晋升还是易主跳槽?

套用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的名言,那么“不想被提升的打工者就不是一个好的打工者”。

对高级职业管理者来说,职位的晋升绝不仅仅意味着薪水的上涨,更重要的是组织及上级对个人价值的肯定。

但“人人都有帝王相,路窄人稠轮不上”,越往上,职位就越少。

所以,能当将军的,能被提升的永远都只是少数。

由于各种组织中的晋升决策都受到很多非阳光化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得晋升,高级职业管理者一般分化为三类:

第一类是主动出击,充分利用种种非阳光化的手段获取可能的晋升。

比如欺上瞒下,编造功劳数字,本无洪水,引而抗之,因为大多数组织的行为价值取向对防洪人都是爱理不理,而对抗洪者则冠以“英雄”字样,浇以美酒,奉之鲜花。

这类人,白天忙着撒谎尚可,一到夜深人静,心理上就被荒凉和孤寂所包围,常常自问:

“我存在吗?

”“我在何方?

第二类是易主跳槽,甩手走人,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挪活,树挪死”,因为真正出色的高级职业管理者身后总有一群专业的猎头跟着,这个时候猎头信誓旦旦的诱惑就成了他们的救命草。

但不论从概率论还是从实际情况上看,挪死的人其实比挪活的数更多,因为高级职业管理者每跳一次槽,机会成本就越来越大,所以他们对跳槽总是在担惊受怕中完成和过度了,然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又开始了新一轮心理煎熬的轮回。

除了上述两种比较极端的类型外,还有一种中间类型就是明哲保身,自己不做坏人,但一定要学会与坏人打交道,奉行沉默是金,存在即是真理。

组织越大,这种人越多,大企业病、大机构病其实就是这些人的在制造组织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

是等待晋升?

还是易主跳槽?

高级职业管理者是趋避难定。

等待晋升,风险不定;易主跳槽,机会成本,在新的环境中能否适应,等等,都是一块块挥之不去的阴影。

3、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应对策略:

准确定位,调适心态

(1)应对策略一:

自我准确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人最近曾应国家某部委的邀请对80余名地厅级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能力进行全面测试。

结果表明,在人际沟通、人际开拓、人际维护、情绪控制、心理调适、责任意识、行为坚持、人性倾向、进取意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规则意识、领导风格等诸多被测试维度中,受试者心理调适能力总体得分值为最低,仅为理想参照常模数值的30%左右,这从一个侧面投射出目前中国高级职业管理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级职业管理者这种超常的心理压力呢?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方面的因素。

社会学与经济学相关的研究显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的增长率界于5%-15%之间时,浮躁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因为如果GDP的增长率低于5%,社会新增机会有限,人们就比较安分守纪;如果高于15%,由于各产业链之间的拉动作用,每个行业都有很多新增机会,人们在哪个行业都有足够的发展机会;GDP的增长率如果界于5%-15%之间,整个社会有些机会,但机会非常有限。

因为有机会,所以就有许许多多的寻梦人,因为机会有限,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梦境破灭者。

由于整个社会比较浮躁,高级职业管理者必为尘事所扰、所惑、所动、所困、所累,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就是招之即来之物了。

由此看来,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实质就是对可能的机会同时存在着期盼与恐惧的双重感受,这种感受在行动上就表现为自我定位不清,因为自我定位不清,所以就不知道自能干好什么,不能干好什么,因此也就不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结果就在浮躁的大背景下重复着一段又一段的自我煎熬的心理历程。

笔者一项基于30-45岁劳动者收入的社会调查表明,在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个人财富拥有量的平均值与其财富持有者的学历成U型状,即高中以下学历与正规硕士以上学历者的平均财富拥有量都比较高,而大专与本科相对较低。

经过深层次的分析后得知,在市场经济发达地区,低学历者之所以能成功,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对可能的机会不挑剔,并且特别能耐得住寂寞守住已有的机会,这就是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所提倡的“躬身入局”意识;而学历高者的成功,大多由于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表象轻内涵(如认为研究生一定比本科生、专科生干得好!

)的“人才高消费”的不理性取向,使得学历高者往往是在争夺有限的机会时有很好的准入优势。

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但凡既能躬身入局守机会,又能努力提高自己抓机会者,必然是稀有的成功者,如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宗庆后,吉利集团的创始人李书福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最近网上有调查显示,据最近全国薪资调查表明,硕士平均工资首次超过博士的平均工资,这证明我们国家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取向逐渐在回归理性。

由此看来,不论个人或组织的成功,一方面要躬身入局守机会,另一方面要时时刻刻对外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去抓机会。

躬身入局之于机会,就好比上下班高峰期在北京长安街的的天桥上观看骑自行车与开车上下班的人群,只旁观,确实没有机会,因为只旁观,发现拥挤的人流、车流中并无一空闲之地能容一人之身或一车之身。

但如果你真躬身入局,比如真的骑上一辆自行车或开上一辆车,在行进中你就会发现机会有的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所以,对任何人来说,躬身入局的意识与实际行动都是同等重要的。

对外学习之于机会,一方面学习本身能大大增强识别机会的能力。

另一方面优胜劣汰是人类社会永远的生存法则,而要成为其中的优胜者,必须时时刻刻坚持对外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盖洛普的观点,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其雪中送炭,不如锦上添花。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也特别强调,与其训练一只大象来爬树,不如解雇大象后直接雇佣一只猴子。

所以,在如今这变革成为经济与管理的一种常态的大背景下,学会识别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更为重要,其实个人与组织的存在都在遵循同样的规则:

“一招鲜,吃遍天”。

所以,及时识别自己的优势,准确定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就显得非常重要。

(2)应对策略二:

调适心态

著名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1908)发现,人们的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呈倒U形状,即人处于与工作难度相匹配的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时,工作绩效最高,如果唤醒水平高于或低于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适度唤醒水平时,工作绩效就较低或下降。

由此看来,理想中的零压力状态不但现实中不存在,即使存在这样的状态,对个人的发展与高绩效的取得,不但无益,反而是有害的。

这其实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例子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比如面临一场突发性灾难,压力太小,唤醒水平太低,个人或组织对可能的信息缺乏应有的敏感度与基本的甄别能力,如去年SARS爆发的早期就属于这种情况;压力太大,唤醒水平太高,个人或组织对与任务可能无关的信息也过于敏感而导致信息严重超载,也就不能正常思维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精神病人往往有偏执的前兆就是很好的例子。

惟有与工作任务相匹配(适中)压力时才有可能取得高绩效。

所以,心理状态的调适对个人或组织绩效的发挥都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调适心理状态呢?

如果把人的大脑上的神经元比作电脑的硬盘,那个人单位时间内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受制于电脑的内存。

一台电脑的硬盘可以无限大,但如果与它匹配的内存很小,那它的作用就难以发挥,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讲的就是硬盘与内存不匹配的例子。

对普通人来说,大脑这个主要由遗传决定的“硬盘”都可以视为是无限大的,但对人的工作绩效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个人能否有一个足够大的“内存”来与之匹配。

其中,心态的调适就是决定内存大小最关键的因素。

设想一下如果电脑的内存很小,但对其中的垃圾文档和病毒都及时进行清理,那电脑也能运转良好,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反过来说,即使电脑的内存很大,但如果空间被大量的垃圾文档所占用或染上了某种病毒,那电脑的信息处理能力(速度)就会大受影响。

所以,心态的调适就是要求我们能及时的删除垃圾文档,及时对可能的病毒进行删杀处理。

这个道理其实就是时下琳琅满目的各种励志类的书籍在反复重复着:

要善于对自己进行强迫的反省,要对他人宽容,多付出一点,善于利用时间,等等。

如果心态调适好了,内存就没有问题,那硬盘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样做什么事情都能踏实地躬身入局,总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那不论是继续打工还是自己创业,不论是等待晋升还是易主跳槽,都是非常出色的,也会非常快乐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轶清著.浙商制造(草根版MBA).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2、马库斯·白金汉&柯特·科夫曼著.首先,打破一切常规.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3、张力为等主编.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4、李永瑞著.领导科学与艺术.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待出版).

5、李永瑞.高级打工者的心理很脆弱.环球时报生命周刊.2003年3月16日第16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