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123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

《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

配套K12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一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学校开展“寻找中国远古人类足迹”的历史考察活动,如果计划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的遗址,应该去

A.陕西B.北京C.云南D.浙江

2.下面图片是小明同学在课上记的笔记,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如图中的建筑位于河南新政,它所纪念的传说人物教化先民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是

A.黄帝B.炎帝

C.仓颉D.嫘祖

4.《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6日载: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这个事件叫

A.大禹治水B.商汤灭夏

C.盘庚迁殷D.武王伐纣

6.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一件文物,名克罍(léi),西周早期青铜器,盖内和器壁内的铭文记载了西周初年周成王册封燕侯,以及授民授疆土的史实,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井田制

7.春秋时期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A.齐桓公B.楚庄王

C.晋文公D.秦穆公

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②有利于民族交融

③使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④增强了周王室的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这幅对联赞扬的历史人物是

A.黄帝B.炎帝

C.孔子D.孟子

10.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下侧地图反映的是

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

11.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的秦国

B.春秋时期的楚国

C.战国时期的秦国

D.战国时期的楚国

12.下列事件中,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的是

A.商鞅变法B.城濮之战

C.管仲改革D.长平之战

13.在下列有关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格中,学派与其主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学派

主张

A

墨家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B

儒家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c

道家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

法家

反对各国相互攻伐,选举贤能的人治国,提倡节俭

14.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A.公元2世纪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3世纪D.公元前3世纪

15.右图是中国银行行徽,其设计者说:

这个标志,“以中字和古钱形相互结合而构成。

中字代表中国资本的联营集团;古钱象征银行服务……”。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西周B.秦朝

C.西汉D.西晋

16.某同学在读书时发现了关于西汉建立之初的一段材料: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为改变这一境况,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措施是

A.大量征兵催缴赋税B.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

C.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D.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17.你如果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官吏,可能会遇到的事件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实行盐铁官营

③张骞出使西域④班超出使西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时间B.组织

C.口号D.作用

19.下图反映了我国汉代某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这一生产活动是

A.造纸

B.冶铁

C.纺织

D.制瓷

20.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名医是

A.华佗B.祖冲之

C.蔡伦D.张仲景

2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的“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D.三国——西晋

22.下面是某班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概括出的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其中概括准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言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消灭袁绍B.称雄北方

C.废汉建魏D.统一全国

24.“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人是

A.曹操B.周瑜C.孙权D.刘备

25.《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

26.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几位同学做的“三国鼎立”局面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是

2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

①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②南方政权收复了中原失地

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④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重新统一的政权是

A.西晋B.前秦

C.东晋D.北魏

29.《资治通鉴》记载:

“(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

……(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该史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联姻B.改鲜卑姓为汉姓

C.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D.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30.《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A.蔡伦B.钟繇C.顾恺之D.贾思勰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31.(14分)某校组织以“走进博物馆”为主题的游学活动,下面让我们跟随历史小组同学的脚步,在博物馆的文物前驻足、探索。

【走进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下面是同学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一组文物展品

(1)请你依据这些考古发现,为河姆渡人设计一天的活动。

(要求:

充分运用展品信息,设计合理,表达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6分)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博物馆,同学们参观了《长安丝路东西风》特展(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

该展览旨在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历程,阐释其开放性、融合性、先进性。

展览的第三单元主题是“长安胡风”,在这一单元,同学们看到了下面这件展品。

展品说明:

波斯萨珊朝胡瓶,银鎏金,年代约为5世纪。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为宁夏固原博物馆藏品。

该器具为酒具,瓶柄上方有深目高鼻戴盔帽的圆雕人头像,腹部浮雕3组人物图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之争中的三个场景。

这件胡瓶是波斯萨珊工匠的作品,融汇了萨珊、希腊以及中亚等地的文化因素。

(2)这件展品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你分别列举出两项通过这条商路传出和传入中国的物产或技术的名称。

(8分)

32.(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每一个时期都有辉煌的成就。

(1)上面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分属四个朝代,请将相关字母填入下列中国古代朝代沿革示意图中对应的空格内。

(8分)

(2)请你从A、B、C三项成就中任选一项,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

(30字左右,多答或全部作答,只阅第一项)(4分)

示例:

D:

修建于东汉明帝时,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反映了东汉时佛教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33.(12分)某班同学从古籍中找到两段材料,准备作为编演历史短剧的素材。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设计剧情。

不同寻常的廷议(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翻译)

丞相王绾等进言说:

“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镇抚那里。

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

”秦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应该照丞相说的做。

廷尉李斯发表意见说:

“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

现在天下靠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就足以控制他们了。

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啊!

设置诸侯王没有好处。

秦始皇说:

“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

我依仗祖宗的神灵,刚刚安定了天下,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埋下了战争隐患,想要求得安宁太平,岂不困难吗?

廷尉说得对。

”于是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1)这段材料可以用来再现秦朝哪一制度实行前的历史情境?

说明该制度推行的历史影响。

(6分)

主父偃之计(据《汉书·主父偃传》翻译)

主父偃向皇上进言说:

“……现在诸侯王的子弟有的多达以十计算,只有嫡长子世代继承王位,其余的子弟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生骨肉,却没有尺寸之地的封国,……希望陛下令诸侯王推恩分其土地给所有子弟,使他们都成为侯。

他们人人喜得所愿,皇上施了恩德,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王的封国,诸侯国必然会自己渐渐衰弱下去。

”于是皇上采纳了他的谋议。

(2)采纳主父偃之计的皇帝应该是谁?

请你为他设计一段台词,表达他推行该政策的目的。

(6分)

34.(17分)结合地图学习历史,既能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也能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1)请观察地图,写出秦朝疆域四至。

(8分)

(2)依据下图,说一说西汉时西域都护府管理的范围,其设置标志着什么?

(4分)

(3)观察下图,想一想该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一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D

C

A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D

B

D

A

C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D

A

B

C

A

C

D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31.(14分)

(1)要求:

充分运用展品信息,设计合理,表达清楚。

(6分)

(2)影响:

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2分)

传出:

中国的丝绸、漆器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

传入:

良种马、香料、宝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物产。

(6分)

32.(12分)

(1)(8分)

(2)解说词:

A:

商朝青铜器,是迄今为止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代高超的青铜制作工艺。

(4分)

B:

根据夏朝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建筑遗存绘制,反映了我国夏朝时期的文明水平。

(4分)

C: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反映了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

(4分)

33.(12分)

(1)郡县制。

(2分)影响: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分)

(2)汉武帝。

(2分)目的:

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分)

34.(17分)

(1)A是长城B是东海C是南海D是陇西(8分)

(2)管理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分)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分)

(3)事件:

北魏迁都洛阳。

(2分)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