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916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配套K12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关于第一个“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其内涵是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C.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D.指的是郡县制

2.《乐记》“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而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则材料对“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礼相异乐相同    B.体现等极差异     C.维系社会团结    D.注重道德教化

3.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家国一体            B.血缘纽带             C.等级严格            D.地方分权

4.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还有人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秦始皇得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其(  )

A.建立了封建大一统王朝                        B.推动自然经济的发展

C.创立了三公九卿模式                            D.施行分割相权的制度

5.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革》中提到:

“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

”其中“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的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C.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7.《隋书·地理志》记载: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为解决汉高祖推行的这一制度带来的问题,汉武帝(  )

A.设置中外朝        B.杯酒释兵权         C.诛杀异姓王        D.实行推恩令

8.明太祖朱元璋铸了一块“内臣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

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治腐败            B.宦官专政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9.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

“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以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保障小块农地的水源;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

因债

务流落异邦的人,也都回来了。

”材料中的“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是(  )

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B.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C.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首创了陶片放逐法

10.罗马法规定:

“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

”对这一表述理解正确的是罗马法(  )

A.宣扬资产阶级财富思想                        B.打破了贵族的知识垄断

C.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D.规定妇女享有政治权利

11.表2是近代西方某两国代议制的比较,表中①②应填入的是(  )

表2

国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

首相

政府对谁负责

皇帝

议会

A.德国、英国        B.德国、美国         C.英国、美国        D.英国、法国

12.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当时英国首相艾登联合法国、以色列,准备用武力赶走纳赛尔。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并不支持动武,但她只是问:

“你们确定这样做明智吗?

”最终,英国还是卷入了战争。

这说明英国女王(  )

A.可制约首相        B.拥有外交大权     C.“统而不治”      D.主张和平外交

13.孟德斯鸠说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

”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

B.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C.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D.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众议院确认

14.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学习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C.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15.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说明了(  )

①由封建专制到共和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6.“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

”“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

”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  )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17.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先后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

一是规定了极低的“值百抽五”的关税税率;二是规定英国人在中国犯法,须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来裁决;三是规定今后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上述规定中英国人所取得的特权有(  )

①协定关税 ②领事裁判权 ③传教士传教权 ④片面最惠国待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18.“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  )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9.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材料意在说明(  )

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

C.应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

20.洪秀全

原名火秀,自己改名“秀全”,取“禾(吾)乃人王”之意;以“国”代“國”“王居其中”之意。

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宫中享乐,对于政事却不甚关心,由此看来,太平天国运动(  )

A.因领导阶层贪图享乐导致最终失败    B.受阶级局限失败有其必然性

C.领导人深谙帝王之术沉湎个人享受    D.属旧式农民起义排斥近代化

21.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

“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

”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                                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

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

22.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

“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最早在中国获得“设立工厂”特权的列强是(  )

A.日本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3.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

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24.1918年,李大钊说:

“时至今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

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李大钊所说的“义和团的思想”主要是(  )

A.爱国           

         B.笼统排外             C.扶清                    D.愚昧忠君

25.右图为清政府接受到的一个最后通牒的部分条款,后

来写入某不平等条约之中,这一通牒的发布者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26.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反割台斗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

27.19世纪末之后的半个世纪,“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导致从“盛世”到“救亡”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8.“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竞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

”这段文字写于()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该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C.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D.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

30.《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辛亥革命》写道“民国元年,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光明的一年,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民主气氛浓郁,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议员选举,城乡轰动。

”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二、材料阅读

题(31题10分,32题10分,共20分)

31.(10分)

从清朝前期到后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经过了截然相反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卷一七六《军机大臣年表一》)

 

材料二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清末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者

描述

龚书铎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冲及

在人们

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1)指出材料一所说的政府机构。

根据材料说明该机构在清朝前期职能的变化,并简析这一机构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

(4分)

(2)写出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政治和思想背景。

(6分)

32.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

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

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

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雅典)实施分权的举措。

简要说明孟德斯鸠是如何“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的?

指出美国政治制度中“立体分权”的内涵。

(6分)

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高一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A

D

C

D

C

A

C

A

C

C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B

C

B

C

A

B

B

D

D

C

C

D

A

1.【答案】B【解析】第一个“制”是分封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的含义是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第二个“制”,故C项错误;郡县制也包含在第二个“制”,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礼相异乐相同体现的礼和乐的作用,不是设问对“乐”的理解,故A项错误;据材料“礼义立而贵贱等矣”表明体现等极差异是礼而不是乐的作用,故B项错误;据材料“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体现“乐”可以维系社会团结,故C项正确;据所学,“乐”包括音乐和舞蹈而不是道德教化,故D项错误。

3.【答案】A【解析】“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属于典型的家国一体,故A项正确;“治上的共主(国王)”不能体现血缘纽带,故B项错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不能反应等级森严的特点,故C项错误;“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不能体现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

4.【答案】A【解析】“千古一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因为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故A项正确;秦始皇推动自然经济的发展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秦始皇政治上的功绩不符,故B项错误;秦始皇创立了三公九卿制是政治制度的创新,“千古一帝”是因为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故C项错误;秦始皇施行分割相权的措施与史实不符,

故D项错误。

5.【答案】D【解析】世卿世禄制即世官制,其标准是血缘而世袭,故A项错误;察举制的标准是孝与廉,不合乎题意,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的标准是门第,不合乎题意,故C项错误;科举制的标准是才学,合乎题意,故D项正确。

6.【答案】C【解析】宗族关系强调的是血缘,材料中未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皇宫的位置,不是统治疆域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到“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说明天子地位的提高,即君臣关系的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皇宫的位置,不是宫殿模式,故D项错误。

7.【答案】D【解析】“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由此可知当初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国的实力日渐雄厚,对中央产生了威胁,“中外朝”主要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故A项错误;“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的措施,故B项错误;当初,高祖为了维护统治,诛杀异姓

王,却大封同姓王,同姓诸侯对中央集权造成了威胁,故C项错误;为了解决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制度,封国越来越小,无法和中央相抗衡,故D项正确。

8.【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太监却成了真‘宰相’”说明政治败坏是司礼太监干政的原因,据材料“内臣不许干预政事”分析内臣不具备干政的合法性,故政治腐败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司礼太监却成了真‘宰相’”是宦官专政的表现,故B项错误;材料“内臣不许干预政事”可知宦官不具备干预政治的职能,司礼太监是为皇帝掌握御笔朱批权力的机构

,本质上是皇帝专制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宦官和皇权的关系而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9.【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以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这些信息,判断他是梭伦,故A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故B项错误;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的是伯里克利时期,故C项错误;首创了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故D项错误。

10.【答案】C【解析】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产物,不是宣扬资产阶级财富思想,故A项错误;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是《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故B项错误;“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表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C项正确;罗马法规定妇女不享有政治权利,故D项错误。

11.【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①是德国,②是英国,故A项正确;①是德国符合题意,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且有实权,政府首脑是总统,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故B项错误;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但没有实权,英国政府即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的分析参照对B项的解释,故C项错误;英国的分析参照C项,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有实权,政府首脑是内阁总理,故D项错误。

12.【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了女王不支持动武,但反对无效,故A项错误;外交大权属于首相,故B项错误;题干表达了首相动武,女王反对无效,故C项正确;题干考查的英国内阁制的运行机制,且外交权归于首相,故D项错误。

13.【答案】C【解析】美国总统否决的法律,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故A项错误;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外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例如一战后威尔逊的国联设想因未被国会通过,致使美国虽然倡导国联但最终未加入国联,故B项错误;根据三权分立原则,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例如1935年《全国工业复兴法》即被宣布违宪而被废止,故C项正确;总统任命的大法官,需要得到的机构是参议院而非众议院,故D项错误。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A【解析】题干中“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军队有特殊地位,故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德意志皇帝独断专行,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德意志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故C项错误

;题干未提及德意志帝国的民主主义,故D项错误。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B【解析】洪秀全改名和以“国”代“國”都并非贪图享乐,故A项错误;洪秀全改名换字、深居享乐,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落后性,受阶级局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有其必然性,故B项正确;洪秀全深居宫中享乐并非因为深谙帝王之术,而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打着基督教的旗号,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任务,属于新式农民起义,故D项错误。

21.【答案】C【解析】题干中“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反映了学者认为中国实力强于日本,故A项错误;中国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是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题干中“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结合甲午战争战败的史实,故C项正确;题干中“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推知中国军事实力不弱,故D项错误。

22.【答案】A【解析】

根据所学,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华设厂,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故A项正确,故B.C.D项错误。

23.【答案】B【解析】材料立足于日本国内的舆论宣传,故A项错误;由材料“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可知日本力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掠夺性,故B项正确;材料从日本国内立场出发,并未涉及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的宣传而非侵略的事实,故D项错误。

24.【答案】B【解析】义和团运动有爱国的思想,但题干李大钊是在对义和团运动否定,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表明李大钊批评义和团的“灭洋”思想,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义和团对清廷的态度,故C项错误;愚昧忠君与扶清思想基本等同,故D项错误。

2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的条款,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英军是指第一次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英法联军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错误;日军是甲午中日战争,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

26.【答案】D【解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故B项错误;左宗棠于1876年至1878年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故C项错误;由材料“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可知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故D项正确。

27.【答案】C

28.【答案】C

29.【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在于权力的制衡,故B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国务员对总统权力的制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国务员对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