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电信化专家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105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去电信化专家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去电信化专家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去电信化专家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去电信化专家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去电信化专家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去电信化专家谈.docx

《去电信化专家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去电信化专家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去电信化专家谈.docx

去电信化专家谈

“去电信化”的扬与弃

王宇是南方某小城一名通信机线员,新年里公司热传热议的“去电信化”让王宇心头疑惑:

“企业是不是要有大改革大变动,往另一个方向走?

”和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通信管线打了十几年交道,王宇担心“去电信化”后,自己会和这些管道一起被“边缘化”。

在电信企业今年发展路线图中,“去电信化”的提法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有人称其为对电信传统运营的颠覆,有人认为这是电信业的自我救赎,有人开始探讨电信业属性变更。

电信业究竟往何处去,路径似乎并不明朗。

一场有关未来“去电信化”的美丽和愁绪环绕在许多业内人心中。

2013年,“去电信化”到底会给电信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电信企业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基因之路又将走得如何呢?

“去电信化”重在思维革新

和王宇一样,许多基层电信员工向本报记者表示对“去电信化”说法有些迷茫:

这是否代表要抛弃现有,重立山头?

对此,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认为,“去电信化”并非放弃现有资源和优势,而重在观念、思维方式上的革新。

近一年李安民还负责电信孵化基地的运营,对“去电信化”的运营态度感同身受。

“当主动求变,使用另外一种态度和做事方式时,市场抗压能力会明显增强,思维求变能直接利好业务发展,并影响企业运行机制的改进。

在业内率先提出“去电信化”的知名电信专家韦乐平强调,所谓“去电信化”不是抛弃电信的一切,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扬弃”,在保留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要抛弃的是过时的、过分的、不必要的累赘和禁锢。

就职于思科中国网络公司的博主静默敏认为,“去电信化”本质上就是去复杂化,采用最流行、最通用的技术和产品,放弃“电信级”的迷思和自恋。

“传统运营思维的确跟不上市场步伐。

”一位电信企业资深员工说,我们无法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无法获取用户业务感知,无法和具备优势资源的社会方进行有效的合作,思维慢步步慢。

观念,被誉为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即使电信企业按照互联网运作要求设计出完美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流程,具体做事的人思维不变,也一切惘然。

作为电信企业管理层来说,提出“去电信化”的意图也在于首先打开观念这个“总开关”,改变原有“电信化”的做事习惯。

“早提总比晚提好,提得重一些也比挠挠痒强,让大家有一种危机感。

”一位企业高层对记者表示。

李安民说,有“去”就应有“来”,“去电信化”还要吐故纳新。

电信业将更充分地向互联网学习包括创新思维、盈利模式、企业文化、服务设计等,要放下身段,懂得开放和分享;做事方式不是以方便自己为主,而是要方便客户;不能总想着抬高门槛,要以互联网人的身份寻求更多合作;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激发员工创造力,留住优秀人才。

市场化是转基因大方向

“去电信化”是电信行业对传统经营和运行机制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涉及本身基因的改良和优化以及外部基因的引入。

”韦乐平认为这是一个艰难、漫长、痛苦的过程。

过去的2012年,三大运营公司在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时密集出台诸多“转基因”举措,业内在观其成效时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疑问:

电信企业要成为互联网企业吗?

创新的基因是否能在电信企业这类大国企和根深蒂固的旧有机制格局中存活?

“转基因”方向在哪里?

“我们不能忽视自己的天然优势。

”某电信企业战略部人士告诉记者,电信业拥有业务平台、客户规模、信息资源、网络覆盖、销售渠道等优秀基因。

我们要做的是如何以更市场化的方式来挖掘这些基因和资源的价值。

例如让网络管理简单化、让业务平台融合化、让服务体验化等。

能高效链接起电信业和市场的才是最好的。

“去电信化”是把互联网基因和电信基因有机结合,巧借外力激发企业活力。

我们成立的一些专业公司,赚不赚钱在某种意义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以其灵活的机制来激活原本运行效率低下的几百亿资产。

今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都明确表态要进行引资尝试,通过引资输入更为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摆在各电信运营企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庞大的传统运营机制让“破旧立新”进程缓慢。

一位电信企业专业公司经理向记者描述,资源分布在各个部门里,协调起来很难,自己常做“两面人”。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必然过程,是渗透式的。

中国电信在提“去电信化”思路时特别指出是在新兴业务领域。

公司管理层主张要适当割裂“去电信化”和传统业务之间的关系,在新兴业务上推进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化运营。

“即使没有移动互联网,电信企业机制的革新也势在必行。

”一位业内专家认为,在一个不愁收入、没有危机的时代,电信业难有对传统运营进行手术的动力,只不过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压力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

因此,电信企业“转基因”的方向不应只盯着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而应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考虑。

比如怎样离市场更近,怎样提高资源效益,怎样让员工在企业实现自我价值等。

目前,从几大电信运营商的举措来看,“集放有序”正在成为运营机制的大趋势,在经营政策、创新业务、行业应用、客户服务、电子渠道等领域推进纵向一体化建设,全网无地域差别。

在一线,给予销售自主权,推动资源向一线下沉,激发末梢活力。

愈来愈扁平化的电信企业组织架构将更迅速、准确地判断把握市场的阴晴冷暖。

“去电信化”表明了行业求变的勇气,是一个需要智慧的新陈代谢过程。

相信2013年的电信业能在机制创新和市场化的道路中走得更远、走得更实。

三大利好Vs三大挑战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看2013年的信息通信业,如雾里看花,充满了复杂性、矛盾性、不确定性——既有比较有利的宏观环境,也有新出台政策的掣肘;既有去电信化的决心,也有换互联网基因的艰难;既有新增市场日益均衡的趋向,也有竞争更加激烈的隐忧;既有企业机制体制的制约,也有监管政策滞后的磕绊……《人民邮电》报编辑部在认真学习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采访业内外专家的基础上,试图梳理出充满纠结的2013年行业发展走向,希望能为读者判断行业形势提供有益参考。

2013年在我国电信行业发展历史上注定将是不平常的一年。

自金融危机以来,还没有哪一年的开年形势如此扑朔迷离,还没有哪一年的内外环境让电信业如此喜忧参半。

宏观环境面临三大利好

无论从远期、中期还是近期的维度看,电信行业的大环境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利好。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党全国远至2020年的奋斗目标。

报告中十九次提及信息化,从最顶层的高度,揭示了社会的总需求和电信行业最根本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特别是方兴未艾的城镇化浪潮,将在近十年内为电信行业创造最直接最庞大的市场需求。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模式,智慧城市的规划已被154个城市提出,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将带来高达2万亿的商业机会,宽带与移动网络、智能交通、云计算等领域将迎来巨大商机。

一个崭新的通信网络内需市场正在徐徐开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3中国经济,也为电信行业中期发展注入了两股暖流。

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在内需,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是主要看点。

那么,谁能替代以往汽车和房地产对经济的带动性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瞩目信息消费,又明确要求加强信息技术类基础设施投资。

从总体看,2013年,宽带、3G乃至4G实验网投资力度将快速扩张,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正在酝酿的若干信息消费刺激计划可望从整体上拉高全社会尤其是农村等市场薄弱环节对宽带网络、智能终端和信息应用的消费。

对电信行业而言,最近期的刺激政策莫过于即将出台的宽带中国战略。

中国工程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宽带普及率提高1%可促使GDP提升10%,宽带速度提高一倍,可促使GDP增加0.3%,可见其重要性。

然而,宽带网速较慢、资费较高,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应用的推广,已成为中国推进信息化和发展信息产业的瓶颈。

正因为如此,宽带建设不再是电信行业、企业自身的事情,而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与支持。

由国家主导的宽带中国战略,将比去年由工信部主导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有更高的政策含金量和更强的地方约束力,西部、农村等地的宽带网络建设可望得到适当补贴,点对点带宽费用有望降低。

三大挑战影响行业发展

在宏观环境向好的同时,电信行业又面临中观层面竞争环境恶化和微观层面经营环境趋紧的严峻挑战。

挑战之一,移动互联网异质竞争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分流和替代不断加剧,传统电信业务的商业模式即将走到尽头。

“狼来了”已经喊了很多年,“去电信化”也言之凿凿,但6000亿元的话音收入、1000亿元的短信彩信收入一旦失手,如何才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今天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拥有多达3.3亿部智能手机,比2011年增长了150%。

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已经超过了用电脑上网的人数。

专家预测,到2013年年末,中国的智能手机总量将达到5亿部。

5亿智能手机用户将使中国的电子和实体商务孕育出新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多的信息化业务可能被设计成只适用于移动设备。

正当全球最大的移动消费市场初现雏形时,移动互联网“过顶传球”的特点却将传统电信业务导向低值化、微利化。

微信在两年内发展了3亿用户,很可能年内接近5亿用户,在其上可以免费提供包括语音、短信、彩信等在内的所有主流电信业务。

而视频通话、IPTV这类一度被看好的转型业务,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OTT业务面前,只有招架之功,难有还手之力。

尽管移动互联网繁荣带来的流量猛增也能给运营商带来部分收益,但与庞大的网络建设、运维投资相较,运营商正陷入增量不增收的窘境。

挑战之二,社会大环境信息化升温,市场需求蓬勃发展,本是电信业大展身手、推动转型的好时节,而税务、劳务等一些新政策的实施,又将给电信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束缚电信企业的手脚。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今年扩大到通信领域。

“营改增”方案的初衷是解决重复征税,但在实施之初,由于电信运营企业当期抵税发票的获取存在操作困难,可能造成阶段性税负不降反增。

据此,瑞银证券等多家机构均将此项政策调整对运营商的影响定义为“负面”。

新的税赋模型的核心在于有没有进项抵扣、抵扣是多少,这势必驱动运营商调整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转变其固有销售模式。

无法取得增值税抵扣项目的成本和投资,比如高额的终端补贴、充值卡赠送等将被大幅削减,同时也必将对大部分供应商进行严格的梳理。

否则,利润会大幅下滑。

此外,由于人工成本不能抵税,营改增还将影响员工工资。

此外,今年7月1日,新修改的《劳动合同法》将正式施行。

该法对劳务派遣用工的岗位、与同工同酬的权利等作出严格规定,并明确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用工单位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

目前的通信企业劳务派遣工数量远远大于合同工。

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将改变一些行业在各种类型、各种时间长度的工作岗位乃至主营业务岗位上都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做法。

这无疑将改善通信企业内部目前处于主营业务岗位的大批劳务派遣工的身份和待遇,同时也给运营企业的薪酬体系、用工成本带来重大影响。

挑战之三,KPI的指挥棒成就了电信企业的高执行力和傲视其他基础行业的强有力的运营管理能力,也给企业从上到下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

昔日的高速发展使得各项业务和市场指标居高不下,使今天的企业经营压力重重。

一些地方三大电信企业制定的年度市场份额指标的总和甚至超过了市场总份额的150%。

而日前微博爆出某地运营商报表造假丑闻,更将面对过度考核无法完成的企业困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义务,上市公司股东回报的优异要求,与电信企业能否借助市场优势地位进军上下游产业维持高利润水平的监管考量形成了系统性的冲突。

以上三个挑战是电信行业、企业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最突出最紧迫的。

由于身处全球信息通信业最具颠覆意义的变革周期,电信业当前面临最根本的挑战还是缺乏清晰而科学的行业定位。

是应当继续大力发展,按高利润产业来扶持,还是适度有序发展,按公益型企业来考察其基础设施提供和普遍服务,众说纷纭。

我们既要看到电信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其公用事业的属性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地位没有变化,作为电信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在信息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不可替代;又要看到电信业务本身包含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大部分,不同的部分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不应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其不同部分的价值与意义。

从整体而言,电信行业正面临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过渡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将是最核心的时代特征,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转化速度还在加快。

破解电信行业转型发展的课题,关键在于抓住国家下决心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抓住ICT技术升级换代的机遇,不断加快创新改革步伐,推动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实现根本转变,并高度关注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找准自身的定位,看清前进的道路,实现企业、行业可持续发展。

挖掘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宝藏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产业生态和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跨界竞争的挑战日趋严峻,产业融合的空间前所未有。

在日前举办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ECTE)新年学术沙龙上,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融合时代的信息服务业”展开深刻探讨,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

记者梳理出其中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

大数据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认为,分析大数据背后的关系会产生重要的产业机会。

他举例说,北京的一家公司拟为北京市政府做一个数据分析。

由于该公司掌握着运营商基站中的数据,政府要求他们和运营商达成协议,用这些数据分析北京各条环线和主干道上汽车流量的流向与时间分布,以及所有地铁线路的人流时间分布。

这会对北京市的交通规划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形成商业模式,很多城市都会效仿。

然而,用户的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所以协议应明确规定公司只能分析群体数据,不能分析个人数据。

吕廷杰总结了2012年信息服务业的五大特点。

一是三网融合促进了视频业务的发展。

最典型的事件是中国电信天翼视讯基地在上海成立。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提出,为了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参与到视频业务的创作中,不向提供视频业务的服务商收取流量费。

这将大大促进视频业务的发展。

二是随着大量的数据应用和3G用户的普及,通信业被迅速地管道化。

因此,流量经营和智能管道的概念被讨论得很多。

吕廷杰认为,智能管道就是把合适的信息传给需要的人。

三是社交网络强占即时通信的商机。

吕廷杰说,在微信用户超过3亿的同时,东南沿海某些运营商的短信业务收入却缩水近20%,彩信业务收入缩水近40%。

这个问题引出了“去电信化”的话题。

吕廷杰认为,“去电信化”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减少运营商对管道的生产形态的依赖,另外一个是传统的电信思维进入到IT思维是极其不适应的。

运营商老想着做自有业务是不对的,要做好孵化平台。

GSMA曾说过,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在做两个平台,一个是电子健康平台,一个是电子学习平台。

四是产业链的高端正在融合。

如今,其他行业想进入电信行业,电信行业自身也想突围,这使得产业链的相关方产生业务上的融合。

过去,设备商和运营商是处在产业链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一端,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终端服务商上升到产业链的高端。

目前,许多移动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和终端正产生融合。

五是智能终端引领后PC时代ICT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部高级顾问张明天:

服务用户应做到方便、快捷、互动、分享

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部高级顾问张明天在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如何改进客户服务时表示,今天,服务用户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其特点可归结为“方便、快捷、互动、分享”八个字。

张明天认为,服务用户最重要的是做好感知,但这点与互联网企业相比,运营商有极大的差距。

她说:

“如今,三大运营商要么帮别人卖硬件,要么帮别人卖软件。

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就拿最基本的用户交费的方便和快捷来说,运营商的感知服务都做得很不到位。

有不少用户曾向我反映,宽带包年到期想要续包,必须到营业厅办理,为何不能在家上网办理?

张明天说,除了快捷和方便,互动和分享是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相比最缺乏的服务意识。

她曾经要求运营商把网上营业厅与微博一键互动,可相关部门认为,微博一键到网厅是可以的,但网厅一键到微博没有任何必要。

经常玩微博的人都知道,腾讯推出一些小工具或应用后,都会附带一句话:

“是否一键到微博?

”点击后,微博马上显示:

“我刚刚用了一个小工具,很方便,你也可以试一试。

”这就是互动与分享的最直接体现。

张明天建议,运营商也可以让用户在网厅交完费之后一键到微博,起到宣传效果。

2012年11月11日光棍节,淘宝的营销策略引发了热议,可12月12日,淘宝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那就是,所有的淘宝用户登录账号后,系统都会弹出一个框,上面详细记录了用户8年来的购买记录:

第一次登录是哪一天,第一次购买的东西是什么,寄给了谁,这些流逝的美好回忆使许多用户感触很深。

张明天说,这就是互联网企业善于服务用户的最典型的例子,可是运营商至今连账单都时常让用户看不懂,运营商真正做好管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

商业模式是大数据真正的推动力

会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前景》的演讲。

吕本富认为,大数据是包括数据、工具、平台和分析系统等内容在内的非结构化数据,它主要和信息化、信息系统相关联,具有指向性、开放性和动态性。

2012年美国政府发布大数据战略,投资2.2亿美元发展大数据,标志着大数据从此登上世界经济的舞台。

它的价值在于了解大规模社会行为背后的规律,还可对原来的结论进行证实或证伪,通过观察、感知、计算、仿真、模拟、传播等行为进行价值预测和精确定位。

吕本富表示,商业模式是大数据真正的推动力,如果没有商业模式的驱动,大数据可能会成为泡沫。

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

圈定用户和针对性营销、用户的关联性分析、完全个性化的定制。

圈定用户并进行针对性营销需要精确定位。

以电子商务为例,传统电商推荐多是使用协同算法,挖掘不同产品间的关联度。

信息分类从基础服务形式下沉到推荐引擎框架底层,不直接推荐结果。

大数据时代,营销将会更多地依赖数据,从而更精准地找到用户。

根据来自不同平台的数据进一步挖掘和分析,找到这些数据相对应的人群,再将这些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对比,并以此展开个性化的营销服务。

例如发送EDM,或者流量对接,或者跟传统搜索结合。

在用户的关联性分析方面,“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

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

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则需要数据的深度描述。

吕本富认为,商业模式中最核心的环节是决策。

决策是管理的本质,决策产生价值,决策的精确性来自于信息对称的程度,信息对称的程度来自于对信息的挖掘和对数据的梳理。

他通过介绍时尚公司Zara挖掘数据关联性、淘宝对商品数据进行深度描述、奥巴马大选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经典案例,剖析了大数据引导的商业模式创新。

他指出,互联网承载着太多的信息和信号,大数据的重要趋势就是数据服务的变革,把人分成很多群体,对每个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大数据增强IT核心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围绕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表达了四个观点。

观点一:

HTML5目前在商业模式上还不成熟,但它一旦成熟,就会引起移动互联网的改朝换代。

姜奇平预测,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巨头未必是苹果或谷歌,有可能是XX、腾讯或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企业。

他说,HTML5和大数据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网络基础设施里面嵌入“智能”,将带来一场新的大革命。

姜奇平把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机构称为集中控制模式,也叫“水库模式”,平台好比大坝,用户被拦在水库里面。

但是到了WebAPP时代,将形成“水塘模式”,水库被炸掉,形成分布式的小水坑,应用不再依托平台,应用与应用之间将直接产生智能感应。

这种模式的变迁来源于大数据和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重要联系点。

观点二:

大数据在产业链中将增强IT的核心竞争力。

姜奇平认为,移动互联网是ICT,是IT与CT的融合,这两个行业各有各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的到来势必会加强CT,更会加强IT。

姜奇平说,目前三大运营商的市值加起来共3000多亿元,这将很快会被整个互联网企业所超越。

姜奇平把CT比作贸易技术,把IT比作加工技术。

他认为大数据将影响“贸工技术”结构,将来会从“流量经营”时代慢慢向“分析和服务”时代转移,价值主要从“分析”中产生。

观点三:

结构变化带来新的转型要求。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运营商还没跟上,但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已经迎面而来。

HTML5和大数据的数量、结构、时间都是海量数据。

要处理的数据不是模拟信号,也不是简单的流量信息,而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快速变更性。

姜奇平强调,未来有可能不在数据中心处理数据,而是在本地产生数据,即数据本地化,每个终端的数据都可以与中心的数据及时进行匹配,这实质上是“去中心化”的结构。

如何把握数据的快聚快散与多变,而且要求一对一的精准,这对小企业来说如鱼得水,但对大企业却不是那么容易。

观点四:

三五年内运营商还面临三大机会。

一是与互联网企业共赢的机会。

姜奇平认为,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是非常完美的生态合作。

基于网业分离和网络中立,释放一部分权利可以换来更多的收益,何乐而不为!

二是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在一些领域存在互补性,比如电子商务、三网融合、OTT等,合作机会还是客观存在的。

三是竞争的机会。

互联网企业目前经营的业务都是面向个人用户的,而运营商有很大一部分业务是面向企业用户的。

运营商应在信息化的过程中着力为企业服务,和互联网划出一条界线。

运营商要充分利用各行各业对数据业务的强烈需求,做好原数据的加工和接口的开放。

“去电信化”摆脱禁锢孕育新生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韦乐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电信业赖以生存的各个方面都在经受空前严峻的挑战:

大量互联网新业务的出现,使得电信运营商的话音业务和有限的增值业务不断贬值与被边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大量新型终端的出现,在带来巨大的网络流量和信令压力的同时,引领了信息通信业务的发展,也使得运营商的传统主导性和重要性逐渐降低;产业链的重点和利润向上层业务与终端转移,以苹果、谷歌为代表的新型、轻型运营商凭借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大举进入电信服务业,并获取了大部分利润。

生存还是死亡

在面临外部挑战的同时,电信企业内部也开始面临增长乏力的发展困境,不但固话语音业务收入大幅度减少,而且固网宽带、移动互联网这两个被视为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无论国内外都面临着增量不增收或增量减收、量收剪刀差持续扩大的被动尴尬局面。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形势格外严重。

美国思科VNI预测全球未来五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年增长将达到80%,而过去10年移动技术的发展轨迹则显示频谱效率年增长仅为20%,在缺乏突破性技术的前提下,未来几年的频谱效率增长率大致不变,而收入年增长率仅为10%。

频谱效率年增速是流量年增速的25%,收入年增速是流量年增速的12%。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电信业唯有转型才有出路,否则,死路一条!

电信业的转型涉及百年形成的基因的改良与转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2008年,笔者提出电信业要“去电信化”才可能顺利实施转型的观点。

要成功实现这么大行业和企业的历史性转型,小修小改小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首先实现“去电信化(De-Telecom)”改造。

除体制和机制外,需要从观念和理念上实施一系列深刻的转变,摆脱上百年的从观念到实践的种种禁锢,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实现成功的转型。

需要注意,这里的所谓“去电信化”不是抛弃电信的一切,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扬弃”,在保留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要抛弃的是过时的、过分的、不必要的累赘和禁锢,轻装上阵,才能顺利实现转型。

以下原因决定了我们要“去电信化”。

外部环境日益恶化。

我们不仅面临日益无理性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以及IT和有线电视业的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面临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