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9951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普通自行车轮的半径约为1m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C.沧州地区2月份的平均气温约25℃

D.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5km/h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3.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

4.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5.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7.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块磨掉一个角B.铁块熔化成铁水

C.铁块轧成薄铁片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

8.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休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10.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机的

C.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

D.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二、多选题

1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中,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A.

图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

图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图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

1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

C.称量时右盘应该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

14.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

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15.下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对密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1.0×103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8.9×103

煤油

0.8×103

2.7×103

 

A.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           B.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C.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大        D.密度跟物质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三、填空题

16.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产生的,是通过___传人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处减弱噪声.

17.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的.

18.

两车分别从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

相遇,它们是

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

________

(填“

”、“

”或“

”),

间的距离为________

19.手机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华为、小米等自主品牌的手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小红手机中有一张她站在湖边的照片,小红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当时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小红的“倒影”和小红本身的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照片中小红的倒影部分(填“是”或“不是”)实际光线进入手机镜头形成的.

20.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但温度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21.一瓶标有“555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g;小明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kg/m3.

22.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cm3.(ρ冰=0.9×103kg/m3)

23.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爱心灵窗户”.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戴透镜来矫正.

24.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__(凸/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______(正立/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5.2021年5月底,美国发布了最新的SR﹣72高超音速飞行器设想图.该飞行器速度可达6~7马赫(1马赫=1倍音速,1倍音速=340m/s),号称1小时可到达地球任一地方,比常规导弹速度还要快.飞行器体表涂敷最新型材料,具有雷达隐形功能,但不具备红外隐形功能.若该飞行器以7马赫速度飞行,其速度为m/s,此时若有常规导弹从其正后方攻击,则导弹相对于飞行器是向(选填:

“前”或“后”)运动的.

四、作图题

26.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7.将一矩形玻璃砖从中间斜切后,向左右沿水平直线拉开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一条光从左侧面垂直射入,画出这条光线从右侧玻璃砖射出的折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___)

五、实验题

28.(4分)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

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29.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

______.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______

(3)得到的结论:

______

3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kg/m3.

(3)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

,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31.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移动.

(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③.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晓红在早上9:

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六、计算题

32.心系奥运,重在参与.小林同学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某天,他绕学校运动场跑了800m,前200m用了40s,则该同学在这2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若该同学保持这个平均速度不变,他跑完全程共需用多少时间?

七、综合题

33.(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带解析))

我国约有4亿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表所示.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量

92%

90%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1)若要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镜片?

说明理由.

(2)一块体积为5×10﹣6m3的树脂镜片的质量是多少?

(3)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3.2×10﹣2kg,若用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则镜架的质量是多大?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

A、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自行车车轮半径与此差不多,在60cm=0.6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5×104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沧州地区2月份最高气温不超过20℃,平均气温不可能达到25℃.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正确;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音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而不是音调;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防止噪声的途径几个方面去分析,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3.C

【详解】

露水的形成是在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白天蒸发的水蒸气,到晚上,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C。

4.A

【解析】

试题分析:

圆形光斑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光班是太阳经过树叶间的空隙所形成的实像,故应选A.

【考点定位】小孔成像

5.A

【解析】

试题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

A、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自行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西运动的,故A正确;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是向西运动的,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公共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东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新华大街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新华大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天上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天上飞过的小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于天上飞过的小鸟的方向不确定,所以路两面的高楼运动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谁是参照物时,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没有位置的变化.

6.B

【解析】

【详解】

A、B选项,由图可知,此时光屏距透镜12cm,物距是40cm。

若凸透镜是L1,此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故像距

,在此时的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才能看到清楚的像,故A错误,B正确。

C、D选项,若凸透镜是L2,此时物距等于两倍焦距,像距也应等于两倍焦距,所以光屏放在90cm处才能看到清楚的像,故C错误,D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BD。

7.A

【解析】

试题分析: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以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解:

A、把铁块切割掉一部分,铁块的质量会变小,故A正确;

B、铁块熔化成铁水是改变了铁的状态,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B错误;

C、铁块轧成薄铁片是改变了铁的形状,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C错误;

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是改变了铁块的位置,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测固体的密度用到的器材是天平和量筒,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用公式ρ=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解:

测固体石块的密度的基本方法是:

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将石块放入量筒浸没水中,读出水面体积值为V2,则石块的密度为ρ=

因此上述步骤有用的为A、C、D,测量量筒的质量是没有必要的,B无用.

故选B.

【点评】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是初中物理《密度》部分要求掌握的实验,各有一种基本的测量方法,用到的原理是ρ=,两种测量方法应达到理解且熟练背诵的程度.

9.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

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

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

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

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2)分析小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3)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4)根据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

解:

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

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

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

从20s时到40s所用的时间为:

t=40s﹣20s=20s

从20s时到40s通过的路程为:

s=1200m﹣450m=750m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遇到障碍物的反射现象;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的;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可以看清楚耳朵里面的情况;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应选C。

【考点定位】生活中的物理

12.B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②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③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④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

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正确;

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此项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光的三原色、近视远视的矫正.

13.ABD

【分析】

托盘天平的使用,包括以下步骤:

放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放物体;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读数.通过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结合选择项中的物理情景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说法正确.

B.在调节横梁平衡时,首先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故B的说法正确.

C.称量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在右盘里加减砝码移动游码.故C的说法错误.

D.横梁平衡的标志有两个:

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者指针偏离分度盘中线的幅度相等.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故D的说法正确.

【点睛】

此题综合了托盘天平使用中的放置、调节、放置物体、加减砝码等各方面的内容.题目的难度不大,综合性较强.

14.ACD

【解析】

试题分析: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

解:

A、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故A正确,B错误;

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故C正确;

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液态,落到地面形成降雨,熔化吸热.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我们不仅要掌握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还要清楚每个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15.BC

【解析】

试题分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

A、固态物质的密度不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如干松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同种物质的状态不同时,密度不一定相同,例如,水和冰的密度就不同,故B正确;

C、因为ρ=,所以质量m=ρV,

因为ρ铜>ρ铝,

所以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大,故C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物理公式和数学公式是不一样的,并不能完全像数学公式一样来分析成正比反比,因为物理公式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分析物理公式时要结合具体物理量来进行.

16.振动空气声源

【详解】

[1]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舞曲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3]减弱噪声可以通过三个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7.船;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

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相当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船;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