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9909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4

1、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4

2、行业主要政策..........4

二、行业概况..6

1、汽车制造业概况......6

2、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现状........8

三、行业前景..9

1、行业未来潜力..........9

(1)未来我国汽车消费将出现大幅增长,汽车保有量显著增加且逐步进入维修期,汽车零部件行业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9

(2)未来我国自主品牌整车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10

(3)未来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显著增长..10

2、行业发展趋势........11

(1)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11

(2)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竞争格局............12

(3)整、零之间的战略关系进一步优化12

(4)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13

(5)零部件高端制造业升级..14

(6)汽车线束新材料发展趋势................15

3、行业市场化程度....16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16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6

(1)新兴市场潜力巨大..........16

(2)国内需求持续增长..........17

(3)产业政策大力扶持..........18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上下游双重挤压..........18

五、行业风险特征..........19

1、产业政策导致盲目扩张的风险................19

2、下游需求波动风险20

六、行业竞争格局..........20

七、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21

1、技术壁垒................21

2、市场壁垒................22

3、资金壁垒................22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管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行业技术、质量监管等工作。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全行业内商讨行业、国家标准,工信部等部门审议通过行业、国家标准。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负责监管行业市场、企业动作等。

环保部门监管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活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技术标准的起草和制定、产品质量的监督、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等。

2、行业主要政策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是汽车制造业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支持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行业结构调整、产

业升级、促进汽车消费、规范行业管理、拉动汽车消费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政策导向集中在五个方面:

鼓励零部件制造企业利用金融工具,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零部件制造厂商融入跨国汽车集团全球采购体系;鼓励零部件行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我国零部件产业的技术水平;支持在关键领域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规范出口秩序,形成有序竞争。

目前,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较为重要的政策和规定有:

1)《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年12月)

2)《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3月)

3)《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5月修订)

4)《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09年11月)

5)《关于允许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与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同时享受的通知》(2010年1月)

6)《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销售行为以及汽车配件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2010年8月)

7)《商用车生产企业级产品准入管理规则》2010年12月

8)《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2年3月)

9)《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2013年9月)

10)《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2014年1月)

二、行业概况

1、汽车制造业概况

汽车制造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大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紧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品系列和产业布局。

国际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

影响国际汽车产业的因素包括:

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国家地区间的产业竞争因素等。

政策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产业扶植政策、强制性技术标准等,还包括促进具备竞争力的行业联盟和行业集团的形成;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环保政策方面的因素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正在加大;市场因素主要是规模效应促进全行业边际成本下降,从而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市场淘汰,将规模小、成本劣势明显的厂商

淘汰出局;国际间的产业竞争和汽车产业链上的国际分工,也不同程度地决定各个国家和地区汽车产业链的成熟度差异。

中国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

在技术、产业链结构、供应链组织模式上,有国外产业作为参照,同时汽车产业被视为亟需大力扶植的战略性产业,因此我国汽车产业的成长进程大大加快,汽车行业增长速度快于国外同行业在可比阶段的增长速度。

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巨大的本土市场和强有力的产业扶植政策。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的需求周期上行,我国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汽车制造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产业集中度一般要高于其他行业,原因是多方面的:

技术竞争造成市场优胜劣汰,致使汽车制造业厂商的数量不断减少,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整车厂商依托品牌组织产业链,并且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零部件外购,因此零部件厂商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边际生产成本、提高议价能力、平抑不同下游客户之间的需求波动带来的影响。

按照国际标准,汽车市场可以划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市场。

乘用车包括轿车、微型客车以及不超过9座的轻型客车。

商用车包括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等、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

辆。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3年,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1,792.89万辆,商用车销量405.52万辆。

2、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现状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其上游行业主要是钢材、石油、有色金属、天胶、布料及其他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整车装配行业和维修服务行业。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下游整车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整车消费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且发展趋势良好,不断转型升级,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我国巨大的整车消费市场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了东三省、长三角、华中、京津、珠三角和西南等汽车产业集群区域,整个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出现了一些在细分市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汽车线束将汽车电子元器件与车辆上的各项相关功能连接在了一起,素有汽车“血管”之称,其对于汽车安全运行的稳定性毋庸置疑。

汽车线束制造技术的先进与否,也成为了评价汽车性能的参考

标准之一。

三、行业前景

1、行业未来潜力

(1)未来我国汽车消费将出现大幅增长,汽车保有量显著增加且逐步进入维修期,汽车零部件行业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汽车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未来几年,我国进入整车消费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信息显示,2013年,全国汽车行业12,918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222.60亿元,同比增长18.35%。

另外,工信部数据还显示,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80万辆,全年累计生产汽车2,211.68万辆,同比增长14.76%,销售汽车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87%,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10.2和9.6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流通研究室预计,到2015年和2022年,中国汽车千人拥有量分别约为115辆和230辆,总保有量约为1.60亿辆和3.25亿辆,新车产销规模约为2,600万辆和3,900万辆。

可以预见,我国整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显著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2)未来我国自主品牌整车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随着各级政府对自主品牌车支持力度的逐步增强以及各种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完善,全社会对自主品牌车的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国内自主品牌车消费市场将逐渐拓宽,国内如奇瑞、长城、长安、海马、一汽等一些知名品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近年来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从而带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长期发展。

(3)未来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显著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1.05亿辆,相比于2012年的8,838.60万辆,增长率达13.70%。

汽车维修、零配件更换等产业将迎来巨大市场空间。

可见,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消费需求,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综上所述,未来中国汽车年生产量将会继续稳健增长,加之车型升级、保有量不断提升及售后市场的发展等因素,必然为全方位推动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

2、行业发展趋势

(1)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2014年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平稳增长,景气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产能利用率、原材料成本仍将对汽车行业贡献正面影响,而库存周转率、竞争格局将是中性的因素,劳动力成本虽是负面因素,但整车企业影响会相对较小。

部分城市的限购政策,作为地方政策,对行业整体需求影响较小,但会对短期市场情绪有较明显影响,限购将加快购车消费升级,如限购范围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扩大,对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自主品牌更为不利。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

一方面,我国的一线城市因交通拥堵和尾气污染等问题开始推行限购等政策,但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和新建城镇中,汽车保有量还很低,在人均道路面积较大、公共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汽车消费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促使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覆盖地域更广、城市化生活方式形成、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更为完善,人们追求速度、在更大范围内更便捷活动的需要增加,势必为汽车消费创造充分条件和大量新增需求。

(2)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变得日益激烈,第一,汽车研发技术日益更新,促进汽车产业竞争激烈。

企业在研发人员配置、资金投入不断加大,零部件产品将更倾向于轻量化、智能化、环保化。

第二,中国仍是全球未来增长最快的市场,国际主流整车厂将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投资力度,促进国内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

第三,由于汽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价格竞争仍然成为汽车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

特别是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一个你退我进的阶段,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更为残酷。

国人汽车消费结构、消费理念、竞争形态的变化都会影响汽车价格的波动,汽车产业进行低价营销将促进汽车消费的增长。

(3)整、零之间的战略关系进一步优化

全球汽车行业的整零关系分为三类,一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平行发展模式。

零部件企业独立整车企业之外,零部件企业自由竞争;二是以日韩为代表的塔式模式,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是利益共同体,会有很强的资本合作关系;三是中国最早的一汽、东风公司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即零部件附属于整车企业,目前在中国现在仍有部分企业是这种模式。

然而整零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现在

欧美企业也是特别强调整车和零部件共同合作的关系;在日韩整车企业中,也有全球化采购零部件的倾向。

现在,整车厂对零部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整车厂所要求的零部件企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零部件供应商,而是能够给整车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特别对供应商的集成能力、创新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零部件企业在先进技术开发的早期,就与整车厂进行非常紧密的合作,在经营发展上,互相支撑。

从长远战略上,他们之间是共创未来的关系,为整零企业创造了和谐发展环境和广阔空间。

(4)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发展改革委等部委于2014年1月28日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将现行补贴推广政策执行到2015年12月31日,并对2014年和2015年的补助标准作出调整。

中央财政继续实施补贴政策,以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大支持力度,以此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节能减排。

同时,财政部2014年1月27日还公布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支持沈阳、长春等12个城市或区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按照单个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测算,预计未来两年新增推广规模约6-8万辆。

加上第一批

示范城市累计推广量25万辆,未来2年内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规模将超过30万辆。

即便考虑政策执行力度等因素,预计未来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速仍有望超过100%。

这一政策将积极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零部件产业向节能型和环保型、高技术型和高质量型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建设和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5)零部件高端制造业升级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购车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主机厂对零部件供应商技术实力与生产管理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汽车“三包”等政策的实施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承担更大的风险。

那些研发能力更强、管理水平更高的零部件公司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虽然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国际巨头仍有差距,但在一些细分子行业中,国内零部件公司已经取得突破,更为广阔的全球零部件供应市场已经打开。

随着对汽车安全、舒适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汽车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如何通过电子技术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成为整个行业的热点。

目前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际零部件巨头手中,汽车电子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实力

最为薄弱的一环,由于开发难度大,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高,国内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占据,自主品牌仅在车载导航,影音播放等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6)汽车线束新材料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汽车电器和线束的应用技术发展很快,薄壁线束以绝对用量成为汽车线束产品的主流。

汽车线束的材料选取十分严格,这也是保证质量的必然要求。

汽车线束原材料的电气性能、材料散发性、耐温性等等,都比一般的线束要求要高。

特别是涉及到安全方面的:

如方向控制系统、刹车这些重要组件的线束,要求更为严格。

未来线束产品发展的三大趋势为:

一是绿色,二是安全,三是连通性。

代表未来趋势的新能源汽车是“绿色”的汽车,因而连接器也要求绿色环保。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最高要承受250A电流、600V电压的能力,高标准的防触电保护需求是显而易见的。

在连通性方面,由于汽车娱乐系统的不断扩充,高速数据传输功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3、行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内大部分企业作为整车厂商及其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套供应商,主要集中于东三省、长三角、华中、京津、珠三角和西南等汽车产业集群区域。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已初步形成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以下市场格局:

少数实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占领大部分整车配套市场;而多数零部件生产企业,由于受到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及品牌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仅能依靠价格成本优势争取部分低端的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服务市场,在整个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新兴市场潜力巨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剥离其零部件业务,专注于整车生产。

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模块化供货、同步研发等新特征。

全球采购给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

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它们因其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正逐渐获得越来越大的全球市场份额。

(2)国内需求持续增长

汽车零部件供应的下游市场主要包括整车生产制造市场和汽车维修服务市场两类。

整车生产制造市场规模可由汽车产量来直接反映,而汽车维修服务市场则可由汽车保有量来反映。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一直保持较快发展,2013全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14.76%和13.87%的增速(数据来自wind资讯),增幅超过2011、2012两年。

受益于汽车工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以及来自于国内整车生产的需求规模的扩大,汽车零部件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近年汽车产量趋势如下图:

近年汽车销量趋势如下图:

(3)产业政策大力扶持

我国近年来先后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等产业政策,以鼓励我国汽车工业、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

此外,各地方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当地汽车工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进行扶持、鼓励。

上述政策的实施都有利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序快速的发展。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上下游双重挤压

汽车零部件行业对上下游行业缺乏较强的议价能力。

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钢材、橡胶、塑料、织物等,其价格最终由钢铁、石油、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决定。

以钢铁为例,由于钢铁行业具有规

模经济的特点,我国钢铁企业数量有限且都规模巨大,而本行业企业的钢铁类原料采购规模远小于钢铁企业生产规模。

因此,本行业在采购原材料方面的议价能力较差,属于价格接受者。

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通过对上游商品价格走势的的判断规避风险。

同时,下游整车制造商多为大企业大集团,在与零部件厂商的利益博弈中处于强势地位,谈判能力较强。

因此,零部件厂商实际上受到上下游产业的双重挤压。

五、行业风险特征

1、产业政策导致盲目扩张的风险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并明确提出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导。

根据这份规划,国务院及各部委又先后出台了对重要技术及零件的行业研发与进口的优惠政策。

然而从实际的市场表现和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状况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在运行历程等方面仍然无法对传统动力汽车构成竞争,纯电动汽车所需要的充电设施的技术路线还处于探讨阶段,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还处于酝酿之中,5-10年内不会成为市场主流。

与之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积极

扶持和政策优惠。

在下游市场还没有发育的情况下,这种政策导向很可能继续导致上游零部件行业的盲目扩张和产能过剩局面的出现。

2、下游需求波动风险

汽车产销量往往受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整个产业规模增长与宏观经济波动有比较显著的关联性。

因此,全球经济和国内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都将对国内汽车的产销量造成重要影响。

当宏观经济周期发生大幅波动或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发生大幅调整,重型汽车、商用车、乘用车的市场需求也会相应的产生波动。

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必然受到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和汽车需求波动的影响。

六、行业竞争格局

从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历程看,目前已基本形成一种以整车配套市场为主的依附式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以整车厂商为核心、以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金字塔形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其具体情况如下:

七、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虽然本行业在生产技术流程方面保密性要求不高,但是各主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这些生产工艺在提高产品性能、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新进入企业在生产工艺上的欠缺,使得他们在成本控制、产品性能方面在与老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同时,整车厂商与上游零部件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多的采用从概念设计时就联合研发的模式,由此,研发实力已成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发展的瓶颈。

这就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设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零部件制造商要在整车概念设计、零件配套、工艺设计等多方面有一支专业、快速反应的技术团队,可随时与整车厂商进行技术方案沟通、样件的试制和试装的配合,以提高整车开发效率。

因此,进入本行业需要较强的技术实力。

2、市场壁垒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有较强的地缘性要求,区域性特征较明显。

零部件制造企业要毗邻整车制造企业,才有可能在行业内立足。

同时,整车制造企业一般会按照自己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对供应商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评定,最终通过的供应商才能为合格供应商。

这个过程较为复杂,故一旦双方建立起采购供应关系,往往都会较为稳定,对新进入企业拓展市场造成了一定难度。

3、资金壁垒

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取得生产建设用地、建设厂房、购置各种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此外,为满足周转需求,资金投入量也相对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