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题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841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词题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诗词题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诗词题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诗词题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诗词题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词题选.docx

《高考诗词题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词题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词题选.docx

高考诗词题选

一.(2004春)

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3题(8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

……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

“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

“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

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

 

1.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

唐代绝句是可以与_________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

(1分)

2.红豆又叫相思子。

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

(3分)

3.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

(4分)

 

 

 

二.(2004秋)

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3题(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

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

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1分)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       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     ____”一句同说—事。

(2分)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5分)   

 

 

 

三.(2005春)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3题(8分)

                        [越调]小桃红   元·盍西村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             的盛况。

(1分)

2.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3分)

 

 

3.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

(80字左右)(4分)

 

 

 

四.(2005秋)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五.(2006春)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题。

(8分) 

                          喜迁莺·端午泛湖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筳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肪,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

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1. 作品显示端午习俗的词语有龙舟、      、      等。

(2分)

2. 作品生动描写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3分) 

(1)色彩   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___    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 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

(3分)

 

 

 

六.(2006秋)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3题。

(8分)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

(1分)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七.(2007春)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8分)

                                              梦寻梅    方岳

野迳深藏隐者家,岸莎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

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1.(2分)诗中显示“隐者家”特征的事物和场景有“黄叶拥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围绕“寻梅”,颔联前句表现了寻梅的__________,后句突出了得梅的___________。

3.诗的结尾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4分)

 

 

 

八.(2007秋)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3题(8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           (1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4分)

 

 

 

 

九.(2008春)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3题。

(8分)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

逍遥自在。

 

1.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                             。

(l分)

2.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3.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

(4分)

 

 

 

十.(2008秋)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3题。

(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

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

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_      _(篇名)。

(1分)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3.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分)

 

 

 

十一.(2009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

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14.作者“惆怅”的原因是                 。

(2分)

15.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

    D.廉颇老类,尚能饭否?

16.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3分)

 

 

 

十二(2009秋)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14-16题。

(8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

醒。

 

14.白居易,字乐天,号            。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待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十三(2010春)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

                                               真州绝句王士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人评曰:

“第四句乃此诗出色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

但主客须要照应相配。

四句色色俱精,一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痕,了不可得。

 

14.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                                   的景象。

(2分)

15.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16.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

(3分)

 

 

 

十四(2010秋)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

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十五(2011春)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14~16题。

(8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

②偃蹇:

高耸的样子。

③生:

语助词,无义。

 

14.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词作是《水龙吟•                 》。

(1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末眠。

D.这首词情辞婉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16.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

(4分)

 

 

 

十六(2011年秋)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

伸颈远望。

  14.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

 

 

 

十七(2012上海秋)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春江晚景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

同“哪”。

②渺然:

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2012年全国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2012年全国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

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

请简要分析。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