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480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docx

《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docx

限购令出台后房产市场的走势

中国需要实现房地产的彻底转型

多年来,中国房地产象脱缰的野马,能量之大使得其每每能够轻易超越政府所设置的种种“障碍”而自由奔驰。

中国政府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最近终于出台了强有力的经济甚至是行政措施,希望能够控制住高涨不下的房地产价格。

但是,过去的经验告诉人们,现在所采取的这些举措尽管必要,但仍然属于“控制”手段,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不能建立一整套新的制度,搞不好一段时间之后,又会恢复到过去的老样子。

如果要有效解决房地产问题,必须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房地产的彻底转型,规制和引导房地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之所以说转型,是因为房地产改革绝对不是要回到过去,既不是回到计划经济,一切由政府分配,因为国家分配制度不公平也不有效,也不是继续任新自由主义主导下完全由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支配房地产市场。

无论是政府完全主导的市场还是市场完全主导的市场,就房地产而言,都不可持续。

中国需要一个新型的房地产市场,是政府规制(而非控制)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市场,其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实现人民应有的居住权。

房地产也是社会泡沫

  房地产转型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上说,如果房地产泡沫得不到遏制,人们担忧中国会步日本和美国的后尘,演变成为经济或者金融泡沫。

房地产也是社会泡沫。

如果居民的居住权被剥夺,社会稳定就会失去基础。

同时,房地产也不可避免地给政治带来负面的影响。

这不仅仅表现为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冲突,而且也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制造紧张关系。

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因为政府无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居民对政府的抱怨越来越甚。

在房地产领域,各级政府和资本者一样贪婪。

当政府成为房地产问题的一部分的时候,社会对政府的不满自然可以理解。

同时,在很多城市,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命脉,地方政府疯狂攫取当地的土地资源。

因为任期制,地方官员往往抱着“我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心态,只有眼前利益,而无长远利益观。

经常的情况是,几届政府就可以耗尽地方土地资源。

人们不知道,未来的政府“吃”什么。

等到土地资源消耗完之后,地方政府和人民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

  问题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中央政府现在出台强有力的举措来“控制”房地产市场。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是非常初步的。

房地产市场的转型还需要其他一系列的规制和政策的支持。

中国怎么做?

国际和国内经验同样重要,中国既必须学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也要吸取负面的教训。

  很显然,中国首先要解决的是前些年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

主要是少数投机者拥有了过多的住房。

政府要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让拥有大量房子的投机者把“多余”的住房返还给社会。

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人享受过度的住房权是以牺牲另外一些人的住房权为前提的。

住房权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权利,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公平性。

这方面,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在采取一些希望会比较有效的措施,例如提高第二套住房的首贷比例和停发购第三套房或以上贷款等。

  就住房来说,政府可考虑建立两个房地产市场,即一个主要由政府规制的房地产主体市场和一个主要由市场调节的商品房补充市场。

由政府规制的房地产市场必须成为主体市场,主要是因为考虑到中国的社会现实因素(例如人口多和老龄化)和住房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商品等。

在很多年里,政府实施廉租房或者廉价房等政策,用心良苦,但其包含的社会和经济理性是可以商榷的。

基本上,这是一种帮助穷人的做法,市场非常小。

从国外的经验看,这种政策长远的结果很容易造成贫民窟。

实际上,即使这个政策,在中国也早被滥用,因为人们发现,购买廉价房的很多人来自富裕阶层。

  政府规制的房地产必须占据房地产市场的绝大部分。

(在新加坡,这个市场占80%以上。

)就是说,这个市场是面向社会大多数的,而不是像现在的廉价房只针对穷人。

这个市场主要是为了实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住房权。

因此,政府必须引入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购房的数量。

现在正在施行的控制贷款的方法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使用权方面作有效的限制。

最基本的也是社会可以普遍认同的就是把“累进税制”的方法引入房地产市场,购房越多,购房者也必须交纳越多的税和费。

但考虑到中国收入高度分化、社会财富分配高度不均的,总有一部分人可以购买非常多的住房的情况,经济上的限制可能还不够,可能要更进一步,明确限制家庭或者个人购房的数量。

当然,这个市场主要满足本国公民的需求。

  但要清楚认识到,政府规制并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

房地产是社会政策,但社会政策的实施要引入市场因素,市场仍然是配置和提供住房的最有效的机制。

同时,政府规制也并不意味着“一刀切”。

房地产市场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提供适合各个社会群体收入水平的住房。

在这些方面,中国可以从西方(如欧洲的一些国家)和亚洲(如新加坡)学到很多有用的经验。

政府规制的房地产市场也可以盈利

  要改变的观念是,政府规制的房地产市场并不是说不可以盈利。

各级地方政府总是错误地认为造廉价房或者廉租房是亏本生意。

这从现在的政策设计来看可能是这样,但实际上则不然。

政府规制的房地产市场也同样可以盈利,只是盈利的水平不像完全由市场来主导的市场那样高。

在社会成员的基本的居住权实现了之后,地方政府也通过住房税等来增加地方收入。

  另一方面,因为人员(尤其是专业人才)的流动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中国也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来调节的商品房市场。

不过,这一市场比例会比较小。

即使是这个市场,实际上也不会完全自由放任。

例如,各地为了竞争人才,地方政府必然会干预控制市场价格,为投资者和人才改善住房环境。

很简单,房价过高,就会失去地方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和投资者。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住房制度是任何社会国家建设的重要一部分。

现代国家强调的是公民的国家认同,而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最低限度的居住权对公民的国家认同尤其重要。

顾名思义,“国家”就是由“国”和“家”组成。

没有“家”哪有“国”?

在儒家社会,“国”只是“家”的延伸。

住房为“家”之基础,只有解决了“家”的问题,社会成员才可以发展出强大的国家认同感。

从微观来看,住房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

儒家经典强调“有恒产者有恒心”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只有培养出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之后,社会才会具备稳定的结构性条件,而实现住房权是造就中产阶级的最重要的一环。

 

房地产也是社会泡沫

“国八条”细则陆续出台限购城市市场已显分化

除青岛、长春、上海在1月份就出台了“国八条”细则外,整个2月共有18个城市出台了“国八条”细则。

地方细则普遍照搬中央“国八条”的内容,但在限购标准的细节上,个别城市略有差别。

这些差别主要包括:

外地人购房需要提供的纳税证明年限不同,一般为1年的纳税证明,但如北京规定为5年;限购的区域不同,一般包括中心城市和郊区,但如成都仅包括主城区;执行时限不同,一般没有规定结束时间,但如长春明确规定执行时间到2011年年底。

限购政策在不同城市将起到不同的效果,若不考虑房价的泡沫程度以及未来的供应情况,我们认为,以下两项因素将决定限购政策的效果。

第一,是本地居民的住房满足程度;第二,是外地居民占常住人口的比例。

本地居民的住房满足程度越高,外地居民所占比例越大,则限购政策的影响越明显,反之,则限购政策的效果越小。

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本地居民住房满足程度较高,同时外来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受限购的影响也将较大。

上海由于房产税的出台,北京由于外地人5年的纳税规定,因此这个两个城市受政策影响将更明显。

在二线城市(天津、成都、重庆、杭州、长春、武汉等),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首套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仍占主流,外来人口所占比例不高,因此受限购的影响将较小。

对于成都等仅对市区限购的城市而言,则受限购的影响将更小,但成交结构将有所改变;重庆由于出台了高档房的房产税,未来成交将受到抑制。

而在广大的三线城市,一方面并未出台限购政策,另一方面从一、二线城市中被挤出的投资、投机需求将会流向这些城市,经济增长及转移性投资将促使未来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量、价继续稳定增长。

突击成交增加2月楼市成交平稳回落

由于春节假期影响,2月历来是全年的成交淡季,同时受各地“国八条”细则陆续出台的影响,本月中原监测的9个重点城市住宅成交陷入低谷。

但部分城市在限购细则出台前,出现突击成交现象,因此本月被监测城市的住宅成交环比虽明显下降,但同比仍出现小幅增长。

另外,上海在限购和房产税的双重影响下,本月成交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高档房成交比重显著下滑。

■整体状况:

供应有所增加成交平稳回落

1月底,第三轮地产调控政策提前出台,规定了更加严厉的限购政策。

在此背景下,部分城市开发商抢在地方细则出台之前推出新盘,同时即将受限购政策影响的居民也突击购房,本月住宅市场供应同比有所增加,成交也略有增长。

中原监测的9个重点城市本月新增供应240.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4%,住宅成交414.28万平方米,同比微增5.0%,环比下降46.3%。

■各地楼市:

市场分化限购城市成交创新低

按照出台“国八条”细则的时间划分,我们把中原监测的9个重点城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2月之前出台细则的城市,有长春、上海;第二类是2月15日出台细则的城市,有成都、北京;第三类是2月底出台细则或尚未出台细则的城市,有广州、天津、重庆、杭州。

第一类城市:

上海、长春在1月底就出台了“国八条”细则,因此这两个城市的表现更能体现出政策的影响程度。

本月上海、长春的住宅成交面积分别为52.3、16.5万平方米,均创近年来的月度成交新低,同比10年2月的成交分别下降13%、34%,上海成交下滑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本月供应同比出现100%的增长。

第二类城市:

成都、北京在2月15日出台了细则,数据表明2月的前半月两地成交活跃,突击买房现象明显,后半月成交则迅速冰冻。

本月北京、成都的住宅成交面积分别为37.8、98.9万平方米,北京同比下降37%,成都同比增长150%。

第三类城市:

广州、杭州、天津在2月底出台了细则,重庆尚未出台细则,因此限购政策的影响尚未显现,部分购房者抢在政策窗口期内提前采取购房行动。

一线的广州成交同比下滑38%,二线的天津、杭州成交同比分别上升196%、117%,重庆受供应同比大降67%和房产税的影响本月成交同比锐减52%,成交量创近几年来的最低。

■上海楼市:

豪宅遇冷成交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1月27日房产税出台,1月31日“国八条”细则出台,上海楼市在春节前连续遭遇政策打击。

如今,经历了一个月的消化期后,我们发现,上海楼市除了住宅成交出现环比69%的下滑外,成交结构也出现明显变化。

通过同比最近一年上海住宅成交的套均面积和均价,我们发现,2月上海住宅成交的套均面积仅为94.8平方米,与前三月105.9平方米相比,大幅下滑10.5%;住宅价格方面,本月均价仅为9763元/平方米,创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环比1月均价下滑38.3%。

套均面积和成交均价的大幅下滑表明,受房产税和限购双重政策的影响,小户型、低单价的住宅的成交占比逐步增加,而大户型、高单价的住宅本月成交冷清。

同时,上海住宅市场本月供求比也出现逆转,由上月的0.76变为本月的2.31。

土地供应明显萎缩住宅用地比例下滑

在新一轮调控的大背景下,2月份中原监测的12个重点城市的土地供应大幅萎缩,创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

在住宅成交低迷的状况下,地方政府普遍下调了住宅用地的供应;另一方面,商办用地占土地供应的比例有所提高。

虽然住宅销售市场比较低迷,但是本月住宅用地的流标率依然保持低位。

3月整体成交有望回升房价或将持续僵持

■成交量:

“小阳春”无望3月成交将小幅回升

3月份,一类城市的上海、长春的住宅成交环比将有所增长,回升幅度将在30%-50%;二类城市的北京、成都由于需求在2月上半月提前释放,住宅成交环比将会基本持平;三类城市中月底出台细则的城市广州、天津、杭州3月成交将出现下降,而深圳、重庆预计3月成交将有20%-30%的反弹。

因此,总体来看,往年3、4月份的成交“小阳春”在2011年将不再出现,3月9个重点监测城市的成交环比将略有增长,但增幅有限。

■成交结构:

小户型、低总价户型将获青睐

根据上海2月份住宅市场的成交情况分析,在限购和房产税政策的双重影响下,小户型、低总价的户型受到购房者的青睐。

市场上有一部分具有购买能力的家庭丧失了购房资格,而大多数具有购房资格的家庭则无力承受大户型、高总价的房产,同时房产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户型房产的需求。

一般的限购城市虽然尚未出台房产税,但是需求结构的改变将使高档楼盘的蓄客时间持续更久,而中低端楼盘的需求依然旺盛,开发商也将在近期调整供应的节奏,力推此类住宅,因此未来几个月主要城市的住宅成交结构将出现明显变化。

■成交价格:

短期调整,难现大跌

2010年的房价虽经两轮调控,仍未下跌,主要原因在于几点:

宽裕的流动性推高整体市场,知名房企资金面并不紧张因而缺乏降价动力;刚性需求及财富储藏需求支撑市场,房地产依然是稳健的投资渠道。

今年2月起,随着限购政策在重点城市全面铺开,购买力强大的投资改善类需求受到极大抑制,观望气氛重现,短期内自住需求成为市场主力,高端住宅成交低迷。

同时,开发商也受到更严格的税收、融资限制。

在此情况下,成交价格在3至6个月内出现调整难以避免。

但从宏观大环境看,整体经济环境依然向好,住宅市场上潜在购买力依然存在。

同时,开发商自去年起已减少支出,增加现金储备,为市场低谷做好了准备。

另外,限购政策也使得二手房市场上业主惜售,议价空间减少。

上述几个方面,加上原有的支撑房地产市场的根本因素依然存在,使得未来房价出现大跌的可能性很小。

政策本身并不能导致价格涨跌,政策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

因而,供求关系将是决定市场未来价格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改变供求关系的政策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针对房地产的行业政策,如限购、限贷以及保障房等调控政策;另一类是针对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如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

行业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市场需求,减轻供求压力,意在需求;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收紧开发商资金链,迫使其加速出货,意在供给。

行业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密集政策效力的持续时间:

世联研究认为,2010年调控政策的出台,对楼市的影响还是显见的。

从成交量来看,4.15调控造成的市场波动大于9.29调控,全国市场成交量低迷期持续约3个月,而9.29调控后各城市基本仅低迷1个月左右。

就成交均价而言,2010年各个城市房价上涨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

今年春节前“国八条”的出台已经为2011年的楼市定调,调控仍将是主旋律,且力度更大、要求更严、决心更强。

受国八条和密集地方限购细则出台的影响,可以预见2011年上半年依然会出现几个月的观望期。

(2)限购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通过观测各类城市限购后的市场表现,世联研究发现,限购会导致一线城市成交有明显的回落,但影响时间仅两至三个月,部分一线城市在限购之前伴随有成交量的大幅上涨,如广州成交量先大幅上涨然后再大幅回落。

限购令导致部分二三线城市成交下降,但影响时间均在两个月以内。

此外,限购或即将限购的二三线城市成交量并不必然回落,相反限购前后或会成交量放大,如天津、合肥、佛山和东莞等城市。

(3)限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国八条规定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六成。

世联研究数据显示,假定投资需求中首付在六成以下的客户均因为该政策而放弃投资房产,该政策理论上将导致59.9%的投资客流出房地产市场,占购房总需求的14.8%。

但实际上,限贷政策对需求的实际影响并没有想象的大,因为信贷首付政策松紧程度与一次性付清比例高度相关。

历次首付比例提升后,相当一部分城市的一次性付清比例均有所提升,一旦首付政策放松,按揭付款比例会大幅提升,而一次性付款比例将下降。

这说明,首付比例提高后,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实力客户选择全款支付,进而削弱限贷政策的影响。

从城市来看,深圳、无锡、惠州、佛山、厦门、青岛等东部发达城市由于投资需求比例较高,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而长沙、合肥等中部城市由于自住需求旺盛,所受影响将较小。

(4)保障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世联研究认为,保障房的缺失是导致房价快速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9年经济适用房在商品住宅中所占比例为24.9%,而到了2008年,该比例下降为7.2%。

保障房的缺失迫使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在商品住房市场释放需求,加剧了商品房市场供求紧张的局面。

但近两年,保障房建设力度被提升到了政治高度,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2011年更是提出全国要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1000万套。

世联研究认为,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加强将减少中低收入人群对商品房市场的刚性需求。

假定2010年370万套保障房全部推入市场,根据世联研究初步测算,2011年的保障房供应将分流商品房8%的有效需求,其中经济适用房分流4.8%的有效需求,公租房和廉租房分流3.2%的有效需求。

由于国家统计局现行的统计方式将经济适用房划入商品住宅范畴,因而我们预计2011年,保障房将造成商品住房市场被动萎缩3.2%。

(5)各类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叠加影响:

历次房地产调控往往是多个政策组合使用,讨论单个政策不利于我们从整体上判断各种政策对需求的叠加影响。

因而,世联研究参考2010年各类政策对楼市的影响程度,对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进行了测算。

由于未来中国经济和政策执行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将测算分为悲观、中性和乐观三种。

悲观预测:

假定2011年受政策调控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与2010年“国十条”后增速保持一致,如果不考虑保障房的影响,全国销售面积下降7.1%;考虑保障房的影响,全国销售面积将下降10.3%。

中性预测:

2010年一二线城市后三季度由于调控,尤其是一线城市,销售面积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假定2011年销售面积不应再低。

基于此,如果不考虑保障房的影响,全国销售面积上涨4.7%;考虑保障房的影响,全国销售面积将上涨1.5%。

乐观预测:

2011年一二线城市由于全面限购,假定部分需求被挤压到三线城市,带动三线城市再创新高。

照此测算,不考虑保障房的影响,全国销售面积上涨7%;考虑保障房的影响,全国销售面积上涨3.8%。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201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收紧,预计未来将对中小开发商是一个大考验。

由于银行在房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大多偏向优质客户,在此情况下,中小房地产企业将会比大型房地产企业融资更加艰难。

世联研究认为,加息之初并不影响成交量的放大,但当进入加息通道后,或会削弱购买力,影响成交量的走低,进而导致开发商销售回款速度放缓。

开发商应当顺应形势,根据各自资金状况,做好降价促销、加速出货的准备。

通过对比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我们发现M1同比领先CPI六个月左右。

也就是说,狭义货币供应增速下降的话,物价将会止涨而跌,但至少要滞后六个月的时间。

2010年M1同比增速逐月已经明显回落,加上翘尾因素的影响,我们推测2011年CPI将是前高后低。

与此对应,货币政策可能是前紧后松,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有所改观,但房地产行业政策全年不会放松,直至十八大召开。

供求关系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世联研究在今年年初《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2011年展望》中已经提及2011年供应充足,政策力度和供求关系将决定未来价格走势。

世联研究认为,如果排除政策因素,影响市场成交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将是供求关系,其中决定未来供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将是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新开工面积将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形成实际供应,滞后1.5年的新开工面积与当期销售面积非常吻合,因而我们将滞后1.5年的新开工面积称为“潜在供应”,而将当期的销售面积称为“实际需求”。

由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大牛市,造成了新开工面积急剧放大,这将造成2011年4月份至11月份期间,市场上可能有大量的新增潜在供应。

通过测算,2011年第二季度全国潜在供应面临放大态势。

从世联重点监测的40个城市来看亦是如此。

其中,北京、杭州、苏州、南京、上海和温州等城市潜在供应将大幅超过实际需求。

通过分析,世联研究发现潜在供应与实际需求有一个时期差异非常大,即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这一时期,在该时期,潜在供应远远大于实际销售面积。

如果对中国房地产比较了解的话,很容易想到该时期正是中国房地产销售价格最为低迷的一段时期。

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正是潜在供应远远大于实际需求,即供大于求造成了价格下跌。

基于以上逻辑,我们定义了一个新名词——供销差(供销差=实际需求-潜在供应=销售面积-滞后1.5年的新开工面积),用它来反映市场供过于求的程度。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全国数据还是城市数据,供销差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均非常一致。

这也验证了供求关系是影响房屋销售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计算,2011年第二季度开始,供销差将逐步会低于2008年的水平,价格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面对此种态势,世联研究认为,开发商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房价下跌的善后对策。

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应当抓住行业调整机会,加快并购、土地储备和扩张。

如果资金紧张的话,应当降价促销、加速出货,合作开发,减缓开工,甚至停工。

此外,应当奋力参与保障房建设,尤其是位置较佳地块和资金受限的开发商。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31日报道 题:

全世界关注中国房地产命运 

  直到1998年中国政府决定将大部分城市居民住宅私有化,大多数中国人才开始考虑拥有自己房产的可能性。

而现在,分析人士说,中国房地产构成了全球经济兴旺最重要的部分。

 

  瑞士银行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说:

“房地产和住房建设主导着中国增长模式,是决定农矿产品需求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顺差边际效应的强大推动力,也是真正理解家庭收支、储蓄和投资的关键。

”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能看到不计其数的起重机和建筑工地,这足以让大多数普通观察者相信,房地产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巴西的铁矿石贸易商到伦敦的对冲基金经理,每个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否会破裂,是否会击垮中国经济增长并冲击世界经济?

 

  尽管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对物价快速上涨和房地产建设热潮是否会形成泡沫还存在分歧,但一些中国官员非常担心,目前的增长水平无法长期持续下去。

 

  据估计,中国消费了50%的世界关键农矿产品和原料,包括水泥、铁矿石、钢材和煤炭,而中国房地产是这项消费需求的主要推动力。

例如,建筑业直接消费的钢材约占中国钢材总消费量的40%。

但如果将家电产品、与房地产有关的基础设施以及依赖房地产的其他部门包括在内,与房地产有关的钢材消费占中国钢材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二。

 

  自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抑制房地产价格并限制对全国中高端居民住宅的过度投资。

 

  虽然中国官方数据经常很难解读,而且最近分析人士的解读也不一致,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命运将对从澳大利亚矿工到德国出口商再到美国消费者的所有人都产生影响。

安德森说: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如果你不了解中国房地产,你就不可能了解中国。

”(记者贾米勒-安代利尼发自北京)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31日报道 题:

补贴性住房是北京“新政”的核心 

  中国计划在今后5年建设3600万套国家补贴的保障房。

这项新政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纠正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平等以及经济不平衡,同时又能维持过去十年来由投资和建设推动的快速增长。

 

  政府希望,到2015年,在2亿多城市公寓房住户中有接近五分之一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政府补贴,而2007年底这个比例是11%。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整顿房地产市场,也是为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即便中国正在尝试转变增长模式。

 

  作为转变的一部分,共产党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