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466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docx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docx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指导老师:

张兴国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科学预防

——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

 

文献一:

从转基因大豆油看中国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问题与对策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作用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等)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

据推测,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

诺贝尔奖获得者NormanBorlang认为,届时要想满足全球的粮食需求,粮食产量就必须比1990年增长80%。

由于资源的限制,增加的产量只能依靠提高作物的单产来实现。

转基因作物无论是在产量、品质还是抗逆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

同时也可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缓解不断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

人们将这次技术上的巨大飞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将使全球农业生产发生深刻的变革,使人们看到消除饥饿与贫困的希望。

二、转基因大豆的争论

在诸多转基因食品中,大豆油无疑是最受关注的。

原因有二:

第一,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对大豆油需求量极大,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第二,现在从中国市场上看,大城市中的超市里转基因大豆油为数颇多。

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的安全性问题自然格外关注。

最早获准推广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是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推出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商品名为RoundupReadySoybean,简称RR大豆,批准年份为1994年。

RR大豆对非选择性除草剂农达(Roundup)有高度耐性。

由于农达毒性小,对环境较为安全,因此转基因大豆不但高产而且有利于环保。

因此国家选择转基因大豆,厂家也选择转基因大豆生产大豆油。

但是舆论上仍然有争论。

反对者认为,尽管尚未发现转基因大豆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并不表明它就是安全的,也许它的危害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来。

支持者认为,转基因大豆通过了国家质检部门安全性评价。

目前,中国和已经食用转基因大豆8年的美国并没有在消费者中产生明显的不良症状,因此不需要过分担心。

但是就在今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报道,孟山都公司进行的秘密研究表明,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肾脏变小,血液的构成发生变化。

由此引发了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安全性的担忧:

转基因玉米出现问题,那大豆又如何呢?

业内人士也表示:

受转基因风波的冲击,中国食用油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人们对转基因大豆油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又受到了打击。

这样的新局面我们如何应付呢?

三、面对争论和怀疑的对策

首先,应该在群众中普及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

现在大家对转基因食品有点谈虎色变,这种心态无论对于消费者本身还是对中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应该让大家明白,转基因食品较之传统食品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局部性质发生变化,并非是一个完全未知的事物。

而且,我们所使用的大豆油是经过压榨等许多处理后成为食品的。

其人为改变的基因部分已经被破坏了,由其所表达的蛋白也已经分解了,因此从成品油上讲和传统非转基因大豆油相差无几。

第二,是应该让消费者享有知情权。

无论是转基因作物还是以转基因作物为原料制作的食品都应该清楚的明确地按照中国规定标记转基因字样。

第三,选择权是非常重要的。

老百姓有权在了解了转基因食品的优劣之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目前,中国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番茄5大类、17种。

第四,想让广大消费者安心购买,加强管理应是重中之重。

所有转基因大豆油必须经过严格检测,确保安全。

2002年3月20日起实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凡是转基因产品都应在产品上标明。

当时,一些专家和贸易商分析,这些产品被贴上“转基因标识”后将会影响到豆油的销售,而且还可能导致大豆进口的减少,并最终限制大豆进口。

谁也没有想到,时隔3年,大豆油贴上转基因标识后,不但销售量没降,反而在市场上“一统江湖”。

因此只要加强管理,保证不出现安全问题,消费者一定会对转基因大豆油重拾信心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采取这样的对策:

普及知识让大家明白转基因食品的优势;保证知情权和选择权,平息大家的惊慌;加强管理,恢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信任。

——摘自《世界农业》

文献二: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发展前景

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一项生物技术,它为农业、医学等领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诞生以来,转基因作物以其高产、优质、抗病及抗逆等方面的特点,为缓解人口增长和粮食匮乏的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

转基因作物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发展前景如何,目前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1.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modifiedcorps)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导入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并在其中进行表达,从而获得新的性状的作物。

同传统杂交育种方式相比,这一技术克服了植物有性杂交的限制,基因交流的范围无限扩大,可将细菌、病毒、动物、人类、远缘植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植物,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但由于人们还无法预测将基因转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故对其安全性存在忧虑。

安全性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

目前人们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的争论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环境安全性问题,另一个是食品安全性问题。

1.1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

人们所关注的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也就是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田间去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去,是否会造成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和生物多样性。

1.1.1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演变为农田杂草

植物在获得某种特定基因(如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抗逆等),可能会增强其生存竞争性,在生长势、越冬性、耐受性、种子产量等方面强于非转基因植物。

若被推广种植,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机会特别大,因其具有野生植物没有的各种抗性,将会迅速地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进而演变成农田杂草。

1.1.2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作物和栽培作物之间,栽培作物与其近缘野生种之间,栽培作物和杂草之间都存在种间基因漂流能力和可能。

因此,转基因作物中的一些抗除草剂、杀虫剂和病毒的抗性基因就有可能通过花粉杂交等途径向其同种或近缘野生种转移,从而产生出一些可抗除草剂、杀虫剂和病毒的所谓“超级杂草”,造成不可估量的农业损失和生态灾难。

另外,自然界存在植物病毒的重组现象,随着抗病毒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有可能产生侵染力、致病力更强的“超级病毒”,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1.1.3可能对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植物在引入抗虫或抗病基因后,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优势”,大量的转基因作物进入自然生态系统中,可能会淘汰原来栖息地上的物种及其它遗传资源,加剧品种的单一化,造成生物数量剧减,甚至会使原有物种灭绝。

其插入的抗虫或抗真菌的基因可能对其它非目标生物起作用,从而杀死了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和真菌。

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等发现,转基因Bt玉米花粉能导致非目标害虫黑麦金斑蝶(DanausplexippusL.)幼虫死亡。

1.2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由于转基因技术用来改造食品的基因通常来源于完全无关的物种,很多是人类极少食用的物种,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自然食品而言,还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和未知的长期效应,其安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

人们关注的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毒性问题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毒性问题,目前只有一些相关的实验报道,尚无人体的研究报告。

但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苏格兰Rowett研究院的Putsai博士曾声称培育出了带凝集素(Lectin)基因的改良马铃薯,但是这种马铃薯能够破坏老鼠的肝脏和免疫系统。

虽然他的实验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仍提示转基因食品有可能会损害人类的健康。

1.2.2过敏反应问题

在自然条件下存在许多过敏源。

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源形成的基因转入新的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响。

美国的PioneerH-iBred种子公司把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基因转入大豆,以使大豆的含硫氨基酸增加,结果对巴西果过敏的人就对转基因大豆产生了过敏反应。

1.2.3营养问题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尚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引起营养失衡。

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指出,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

1.2.4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转基因植物食品中常用的标记基因。

但抗生素标记基因对人体的健康是否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是否会水平转移到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虽然目前人们倾向于认为这可能性比较小,但在评估潜在健康问题时,仍应考虑人体和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

2.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

鉴于转基因生物可能存在的风险,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制定各自对转基因生物(包括农作物)的管理法规,负责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监控。

本着既要有利于促进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又要积极致力于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的原则,我国也建立了相关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确保转基因作物的安全。

1993年原国家科委发布实施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确定了基本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农业部于1996年出台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997年设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公室”,并成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农业生物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中间实验、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的安全性评价。

2001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条例》分别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试验、生产与加工、经营、进口与出口、监督检查等细则进行了规范。

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与该条例相配套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三个配套文件,规定我国对转基因作物实行安全评价审批和标识申报制度,从而使得我国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更加完善、具体。

3.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前景

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十分棘手的问题。

由于土地等资源的限制,产量增加的不可能寄希望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灌溉能力的增加,只有靠改良和选育出高产作物品种才能解决。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人类实现这一目标带来了希望,人们把这种技术上的巨大飞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转基因技术使人们得以用传统育种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

传统作物在植入特定基因后,会使其特性和品质得到改善,增强其抗病、抗杂草和抗虫能力,从而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同时也有利

于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一种作物经过基因改良后,能更容易适应环境,有效地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大幅度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

第三,同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转基因技术大大提高了育种选择效率,加速了育种进程。

第四,可丰富食物的营养,有利于健康和抵抗疾病。

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类需要,通过对作物基因的增加或减少来改变食物成分,使之更为丰富和符合人体需要。

例如,瑞士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富含胡萝卜素的转基因水稻——“黄金水稻”,可望结束发展中国家人口维生素A摄入量的不足。

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

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在研究之中。

正因如此,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在美国成功培育以来20多年间,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

1996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为170万公顷,2002年已达5870万公顷,2003年更是创历史新高,达6770万公顷,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一直以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后增长的幅度还会更大。

我国人多地少,要靠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压力一直很大。

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更需要开发和应用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基因等农业生物技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虽然已突破210万公顷,成为继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之后的第四大种植大国。

但是转基因作物规模最大的是抗病毒的烟草和抗虫棉,作为主食的小麦、玉米、水稻等转基因食品所占的比例很小,真正能大规模商业化的更少。

1997年国家发表了第五号国情报告,预测了我国21世纪的粮食问题,指出中国农业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

政府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了《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而转基因技术对能否实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起关键作用。

可以说,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转基因抗虫棉、抗虫小麦等转基因作物正是代表了未来农作物科研、生产的发展方向。

——摘自《生物学教学》

 

学习课程的心得体会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于此同时,张老师耐心风趣的讲课风格、别具一格的授课内容也深深吸引了我,使得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转基因食物有其发展的合理性,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赞同或者一味的否定,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应用。

一方面,利用这个技术可以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增进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使用不当而带来风险。

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转基因技术安不安全,而是要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个案分析,科学评价,确定其安全性。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和世界各国均加强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监管,对每一个转基因产品进行安全评价,以确保转基因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按照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现今我国的粮食安全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存在问题,转基因食品能解决数量上的不安全但是可能会加剧质量的不安全。

转基因食品就像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去对待。

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技术加入了外来基因的食品.许多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后,某些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

这是由于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

其实,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的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的物质DNA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成小分子,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食品组里。

从这个角度上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差别。

真正令人担心的是: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或过敏源;自身能制造杀虫毒素可能伤害其他生物,或进入食物链威胁家畜人类健康;转基因作物可能与野生亲源作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坑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对其读素有抵抗力的害虫获得生存优势,成为新的”超级害虫”。

就眼下我国的形势而言,如果是国家已经批准了的转基因作物产品,在烹调使用的安全上是基本可以放心的。

同时,我们对于转基因食物的安全问题也应该给予密切的关注,让没有质量安全问题的转基因食物可以造福于我们人类,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棘手的问题。

对于转基因食物安全性问题的研究与争论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所以我们这些青少年必须担负起这一重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消除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使转基因食物能够为我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