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258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docx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docx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doc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7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云计算不是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一种付费模式,不是一种IT技术,不是一类IT产品,不是SOA,不是虚拟化或虚拟化软件,不是简单地将购买变为租赁,不是分布式计算,不是高性能计算,不是网格计算,不是软件即服务(SaaS)。

“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

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

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

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

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

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总的来说,云计算是一个信息时代的复杂综合体。

外部云与内部云

外部云

外部云即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云”。

云计算可以说是一种计算模式,而不是一种技术。

在这种计算模式中,所有服务器、网络、应用程序以及与数据中心有关的其他部分都通过互联给IT部门和最终用户,这样一来,IT部门只需购买自己所需的特定类型和数量的计算服务。

简言之,云计算既是:

第三方提供商通过网络动态提供及配置IT功能(硬件、软件或服务)。

目前外部云的典型:

如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Services或AWS)、谷歌应用软件引擎(Google AppEngine或GAE)、微软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IBM“蓝云”计算平台等等,都是商业上近乎成功的产品。

内部云

内部云或是称为私有云,是指作为

企业本身自有的云计算系统,其核心是该云完全由企业自己所有,并且使用自己的“私有”网络。

内部云能帮助将企业的计算资源集合在云上进行管理,根据用户需求自动应用闲置的服务器资源,最终获得更高的利用率和效用。

同时私有云主要是为解决具有敏感数据的企业可能无法接受将数据迁移到一个公众云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内部云的优势很明显,由于其构建及使用均用于企业内部,所以其数据安全性和应用的可靠性都得到了很大保障。

但是,内部云的缺点也很明显,构建云系统的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内部云无法像外部云那样,或得全球性的广泛资源共享功能,同时也无法获得规模性经济效益带来

CIOClub

科技浪潮

15图1

□  文|武文广  鲁 鹏

|2009.5总第75期

的收益。

内部云与外部云如图1所示。

内部云系统构建

对于内部云的构建是一件复杂的过程。

除了需要考虑必要的安全性、高可用性及可靠性之外,还需要考虑内部云与外部云的链接问题。

见图1所示。

对于底层硬件系统,必须是可靠和稳定运行的系统。

由于整个云平台都构建在此基础之上,所以硬件必须稳定可靠。

由于是内部云系统,考虑到容灾系统的成本,所以,整体平台对底层的硬件系统要求相对较高。

对于云操作系统部分,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虚拟化产品,例如:

VMware的vSphere4或是Citrix 的Xenserver等。

对于云计算系统,为了最先限度发挥整个系统平台的性能,实现利用率最大化和可靠性最高以及按需分配资源,使用虚拟化技术来配合整个平台工作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上层应用部分,则可按照用户及企业自身需求需求构建,采用定制化方案或是

第三方成熟产品的二次开发。

云计算底层拓扑如图2所示。

对于云计算系统,由于其承载的应用

业务都是企业级核心应用系统,必须要具

有足够的冗余和容错特性。

浪潮建议对于

基本的承载节点,至少要使用X86四路服

务器来承载,同时配合光纤SAN架构实现

全冗余链路,即将整个系统的单点故障降

到最低;同时,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作为

首要考虑保护。

本地做存储端同步镜像,

并作第一层数据备份。

在保证业务不间断

的同时,还要保证有冗余的数据副本。

在异地必须构建一套灾备系统,规

模可相对主系统缩小,但是,核心应用必

须能够支撑起来。

两套系统可通过专用

光纤链路链接,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灾难

发生时,业务系统恢复的速度。

两套系统

共同构成私有云系统,最为业务运行的

核心平台。

对于有外部云需求的用户,可在网络

层开辟相应的借口,作为内部云与外部云链

接的接口。

该接口必须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

和加密保护设置,在不影响内外云通信的同

时,还需保证内部云本身的私有特性。

结语

云计算正在蓬勃的发展,并且正在改

变着我们未来IT基础设施的架构,挑战现

有的IT运营管理模式。

但是,对于普及云

计算,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问题1:

数据安全和数据锁定

大部分公司都不希望自己的数据被云

计算供应商看到。

毕竟数据就是商业机

密。

但是这个问题比较棘手。

当我们把数

据放到云计算平台中时,云提供商可以在

我们完全不知道地情况下被简单地拷贝

走,从而让原始数据失去价值。

问题2:

数据传输和性能问题

做过数据迁移的人一定有感受,当数

据量大的时候,网络往往会成为迁移的一

个重要因素。

数据迁移项目的瓶颈很有可

能卡在网络传输这个环节上。

云计算目前

是建立在虚拟机(VM)技术之上的。

然而

众所周知,VM技术虽然日趋成熟,但依然

存在性能上的问题。

特别是当多个VM之间

相互竞争时,磁盘IO会成为严重瓶颈。

当然还存在诸如可用性,可扩展性,

大型分布式系统中的测试等问题。

纵观云

计算的一些先天不足以后,我们的观点是

虽然这些问题不容忽略,但解决方案还是

比较乐观的。

目前已经有一些云计算的成

功案例。

我们认为在未来几年之内,云计

算服务将成为大部分IT公司考虑的方案之

一。

当软件外包的一个高潮过去以后,计

算外包的高潮也许很快就要来到了。

主 编/赵文慧

图 2

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平能化集团案例7

采掘行业

中平能化集团:

兼并潮头“云”起时

案例介绍|

在2009年“全年保八”的既定目标实现之后,国民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在钢铁、煤炭、汽车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一批国有大型企业正在掀起一轮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升级的兼并重组热潮。

然而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今天,这些“行业龙头”如何以高效的信息化基础,解决规模、成本和效益之间的矛盾,发挥兼并重组的“聚合效应”,正在成为考验CIO的一大难题。

作为云计算在大型国企兼并重组中的首例应用,中平能化集团的企业云建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中国第一矿”剑指世界500强

作为中平能化集团主体的原平顶山煤业集团(简称“平煤集团”),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煤矿。

截止2008年,平煤集团已经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拥有全国最重要的焦煤、电煤和火电基地,并成为整个平顶山市和豫中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2008年底,由河南省政府牵头,平煤集团与同在平顶山市的大型化工企业——神马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简称中平能化集团)。

这家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煤炭采选和化工产业链,拥有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等9大产业板块,总资产逾710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80位,并将进军世界500强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信息化整合的“选择题”

中平能化集团挂牌成立后,集团业务梳理和管理运营架构的调整随之进入“深水区”,集团业务规模的迅速膨胀让主管信息化整合的集团信息中心总经理张长松倍感压力。

“新集团下属有300多个业务单元,每一个财务凭证都是在网上做的,每一笔运销货款都是在网上发的,平煤原有的信息平台已经难以承载了。

”于是,在张长松的主持下,集团信息中心以原平煤信息平台为基础开始了全面的信息架构整合。

据了解,整合前的平煤是国内最早开始信息化建设的煤炭化工企业之一。

在“低成本、高质量、快响应、可持续”的信息化方针下,平煤集团建成了包括60多台服务器,22个机柜的现代化机房,部署了包括财务系统、医保系统、物资管理等在内的50多个应用系统。

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发起的行业信息化示范项目中,平煤斥资7000多万打造的“煤炭采掘业信息化示范项目”成功入选,成为煤炭行业信息化的标杆。

然而在既定的信息化方针和大规模兼并重组的背景下,这套被张长松称为“处于煤炭行业的第一梯队”的信息系统,要顺利实现信息化整合,仍然困难重重。

张长松深知,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是化解信息化整合所有难题的基础。

然而在平煤神马合并后,公司包括煤炭开采、尼龙化工、销售、物流、建工在内的产业单位就有100多个。

如果按照传统架构进行信息平台的扩充,不仅软硬件投资巨大、管理效率和运维成本问题难以解决,机房空间和电力供应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而从支持业务发展的角度看,集团整合后每个月都有新的应用上线,如果还按照“报告-审批-招标-部署”传统模式走流程、拓展应用,信息系统显然是要拖集团业务发展的后腿了。

在张长松看来,传统模式下的那种对数据中心硬件系统、电源和机房空间的无限扩容已经行不通了。

要满足企业发展的信息化需求,必须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在提升应用响应速度的同时降低能耗和运维成本。

揽“云”吃螃蟹

云计算,当这个被业界热炒的概念甫一进入集团信息化整合的视野,便在信息中心200多技术人员当中引起了轰动:

云计算的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如何解决云计算标准的不统一?

云计算是不是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毕竟,借助云计算这个时髦的概念来解决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的IT融合问题,国内还没有先例。

而张长松本人则对这一新兴应用模式的本质有着独到的理解。

“对于企业的‘私有云’而言,云计算就是通过IT整合形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它能满足企业应用成本、管理效率、应用响应速度等方面的需求。

这虽然与按需购买服务的广义的‘公共云’还有一段距离,但应用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

”而对于集团内部对于企业云初始建设成本的质疑,张长松则将眼光放在了TCO上。

“建设成本不能光算设备采购和虚拟化的支出。

我们算过一笔账,每节省1U机房空间至少节省4000元以上的投资,而服务器省能也绝不仅仅是节省了五毛八一度的电费,背后还有电源设备、转换损耗、制冷加湿等费用。

所以,企业云从TCO上考虑,应该说还是划的来的。

在张长松的引导下,集团信息中心对于企业云的态度逐渐从质疑转为认同。

所以,当浪潮技术工程师到集团实地收集数据,交流以虚拟化为基础的企业云方案的时候,张长松和他的团队决定试行企业云,“第一个吃螃蟹”。

在中平能化集团信息中心的企业云架构中,用四台浪潮高性能服务器NF560D2、两台IBM570小型机和全光纤存储作为基础平台,在其上部署虚拟化层,同时,四台物理机之间构建了虚拟化集群,为实现企业云提供架构支撑。

集团信息中心这套以虚拟化集群为基础的云平台,有效屏蔽了底层硬件的差异性,形成虚拟资源池,进而为上层提供即需即用的资源服务。

而与传统应用模式相比,这种云模式在较低的TCO下实现了高可靠、资源智能分配和易管理。

在云平台内,所有的应用都被置于虚拟集群的保护之中,应用可以轻易实现资源更换、无间断的硬件维护和内部迁移,一旦底层硬件服务器发生宕机等问题,应用能够迅速切换至其他服务器继续运行;而在资源的智能分配方面,云平台引入了应用热迁移、资源动态调度等技术,当某一应用负载压力过大时,云可以根据既定的智能策略,自动从其他较轻负载的应用中调配计算资源满足需求,当负载高峰过后,该资源又可以被返还;此外,云架构还带来了集团数据中心管理模式的变化:

数据中心管理员将更加专注于底层架构的维护,而应用管理员则只需要关注操作系统之上的各类应用,各专所长,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云端见月明

从09年6月企业云正式上线至今的半年时间里,集团下属300多个业务单元的财务、医保等19个核心应用统一整合到了云平台之上,不仅充分显现出其在节约TCO、智能贴合集团业务发展方面的优势,还为中平能化集团实现统一管理、发挥规模效应开了一个好头。

在集团信息中心提供的一张整合前后信息中心各项技术指标的对比表中,记者看到了一连串数字——19个应用被集中到4台服务器上,实现了“三降一升”,即:

设备数量比传统架构减少了75%,机房空间节省了60%,总功耗下降50%,平均资源利用率则从10%左右提升到了40%。

而在业务连续性上,HA双机将意外宕机的恢复时间由4小时缩短为2分钟,并能不停机完成硬件升级。

最让各业务部门津津乐道的是,新应用上线不用再走繁琐的采购流程,只需要向集团数据中心提出需求,几个小时内就能得到相应的计算资源。

而在直观的数字变化背后,安全生产和物流、销售等集团核心业务的深刻变化也正在发生。

对于煤炭行业而言,安全生产重于一切。

目前,集团所有矿井的瓦斯检测系统、跟踪定位系统都通过虚拟网直接与集团信息中心连接,各矿井交换机的管理权限也全部收归信息中心。

一旦瓦斯超限,集团信息中心将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处理,也避免了层层汇报的时间耽搁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而在集团的生命线——物流系统,从集团、矿井、区队到供应站的整个供应链条被打通了,不同产业单位之间时常出现的信息孤岛被集团统一的信息化调度取代,资金流转速度和物资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谈到集团信息化整合一年以来最大的感受,张长松提到了对“人”和“物”的理解。

“在人的问题上,沟通是最重要的,什么时间、跟什么人,采用什么方式,做什么样的沟通,处理什么问题、将直接决定项目能否顺利推进;而在物的问题上,浪潮等国产厂商提供的某些产品和方案已经能够与国外品牌相抗衡,这种情况下会首选国内产品。

”张长松还透露,中平能化企业云正在加强容灾系统的建设。

与云架构的思路一脉相承,集团将与浪潮等国内外厂商合作,构建基于虚拟化集群的远程容灾中心,实现一对多冗余和多对多冗余,使容灾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资源利用效率得到兼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