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030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docx

《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docx

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

电影《罗拉快跑》的人生意蕴

——兼谈命运之谜

【摘要】自1998年影片《罗拉快跑》公映以来,在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导演尝试了一种新颖的拍摄手法对影片的制作进行了创新,为不少影迷和批评家津津乐道。

其中影片所反映出的人生意蕴以及导演汤姆·提克威对命运问题的思考更是为人称道。

本文通过对影片《罗拉快跑》所投射的人生意蕴进行分析,并采用哲学方法对其所引出的命运问题做出深入的理论探讨,力图探索出影片的深层艺术意蕴。

【关键词】《罗拉快跑》人生意蕴命运

【中图分类号】J905

前言

影片《罗拉快跑》是德国新一代导演汤姆·提克威在1998年拍摄的作品。

导演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度思索,对电影拍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从影片公映以来,其全新的电影手法和深刻的艺术意蕴就引起了影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批评者对影片做出了各自的理解与分析。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艺术理论界对影片的分析大多集中在影片的后现代的拍摄手法以及崭新的视听语言之上,并没有对影片所反映出的命运问题予以应有的重视。

由于我们影视批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加之长久以来以单一思想体系为主的教育,使得艺术批评的视角受到限制和禁锢,单一社会视角批评的不足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非议,正如高力在文章《苦涩反省:

重提电影批评的无效性》中所说的那样,“中国电影评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陷入孤芳自赏而又捉襟见肘的双重窘迫之中”。

从人生视角对《罗拉快跑》所透射出的命运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系统的哲学探讨,可以更加全面彻底的对该片进行分析,也同时会引人一个新的分析视角,进而我们的影视批评体系做出积极有益的补充。

实际上,命运意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

因此,命运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哲学问题,理当引起艺术理论界的足够重视。

尽管我们的思想教育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在很多人的脑海深处,命运意识仍然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决定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决定论思想根深蒂固,而命运问题又不是一个简单易解的问题,所以人们很容易受到决定论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当发生了某种巧合、某种我们人生经验难以解释情况的时候。

由于我们缺乏从哲学理论方面对命运问题进行应有的研究,而现实生活有迫切需要我们对关于人生命运的众多问题做出回答,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命运之谜与电影《罗拉快跑》

1、命运——人类永恒之谜

命运意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

因此,命运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哲学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理论界并没有对命运问题予以应有的重视。

但是,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可以常常听到“这就是命里有此一劫啊”“她的命真好”等诸如此类的感慨,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强烈的命运意识。

命运,这是一个人们都十分关心而又使很多人困惑不解的问题。

无论是在中国、印度还是西方,人们都把命运理解为某种超出人类控制力和理解力的超强力量。

问题在于,这种超强力量本身是两义的:

它既可以是命定的、必然的,又可以是运气使然、偶然的。

这两种盲目的、不受人控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在日常领会中都被称为“命运”。

对必然性的日常表述是:

“这是注定了的命运。

”而对偶然性的日常表述是:

“命运无常”,或“命运是瞎的”。

这种基本的两义性结构是“命运”问题之复杂性的来源。

之所以出现这两义性的理解,当然是由于命运的发生机制的复杂性。

命运,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生命主体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生存状态及生命历程。

由于作为生命主体的人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是变幻莫测且在永恒运动之中,相互之间的作用也必然是及其的复杂多变,其结果也就是所谓的生存状态及生命历程,当然就让人感到神秘莫测。

自古以来,普通老百姓关注它,祈求“上苍”的保佑;哲人思想家思考它,力图给人以解答。

从古至今,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感受到自身命运受到某种外在力量的支配和限制,而又无从解释时,常常认为这就是一种神的力量。

自殷商时代起,就产生了天上的至上神,被称为天,天的号令成为天命。

“在西周的天明神学中,天明是一个神圣庄严的宗教范畴,它说的是由天神所支配有关国家命运的大事。

孔子把命运解释为一种由自然之天所形成的人类无法抗争的异己力量和必然趋势。

他在《论语·宪问》中这样说道:

“道之将行也与?

命也;道之将废也与?

命也。

公伯寮其如命何!

”这里的“命”,其实指的就是命运。

孔子把事业的成败看作是由命运决定的,而命运使人无法与之抗争的。

墨子是反对孔子的命运思想的,他说:

“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乎?

则未尝有也。

”墨子认为,所谓主宰世界的命运是不存在的,但是又认为存在一个创造自然界万事万物并主宰人类事物的有意志的上天。

上天的意志表现为“兼爱”与“非攻”。

并认为人们要按照上天的意志办,即“法天”。

法天,“天能赏之”;否则,“天能罚之”。

可以看出,墨子虽然反对孔子的命运观,实际上也有着自己对命运的理解,也就是命运的吉凶祸福是咎由自取。

庄子认为,命运是一切都受其支配而又无法知其所以然的一种东西。

他说:

“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所谓命之行,也就是命运的安排。

这种安排,任何人都无法摆脱又无法知晓。

“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在庄子看来,一切看似偶然的,其实都是必然的,是由命运决定的。

汉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董仲舒对命运问题也同样十分关注。

他认为,天有意志和道德,天是人的原形,人是天的副本,即所谓的“人副天数”,天创造了人,“为人者天也。

人之人本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实际上,他是认为命运就是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有意志的天来决定的。

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对命运问题也有独到的研究。

他在文章《论命运》中提到,“‘命运’的定义就可说是一个人无意中的遭遇,遭遇只有幸和不幸,没有理由可说。

”“命和运不同,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

”“努力而不能战胜的遭遇才是命运。

对于命运问题的关注不仅出现在我国,在西方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命运问题其实无时无刻在被人们重视。

古希腊神话中,有司命女神莫依拉专门分管安排每个人的命运,其中的俄狄浦斯的悲剧,其实也就是人们对命运问题的一种看法。

俄狄浦斯自一出生起,就被安排了可怕的命运——弑父娶母,无论他的家人还是他自己如何的逃避,都没有摆脱神谕安排的悲剧命运。

在俄狄浦斯的故事中,命运被认为是由神安排的人生历程,任何人也无法逃避。

斯多葛学派宣称命运即神,神即命运,“你愿意把神叫着命运吗?

不错,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依赖它,神是一切原因的原因。

而在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连宙斯也受制于命运。

合唱队问道:

“谁是定数的舵手呢?

”普罗米修斯答道:

“三位命运女神和记仇的复仇女神们。

”合唱队接着问道:

“难道宙斯没有她们强大吗?

”普罗米修斯对此答道:

“他也逃不了注定的命运。

”后来宙斯自己派遣赫尔墨斯去见普罗米修斯,试图从他口中获取这个秘密,追问“不可抗拒的命运铁则”为宙斯注定了何种归宿。

普罗米修斯拒绝回答他,“这一切都不能强迫我告诉他:

谁来推翻他的王权。

”通过普罗米修斯之口,埃斯库罗斯在这里暗示读者:

宙斯尽管全能,也无法击断命运的链条。

希腊悲剧中的“命运”作为一种高于诸神的力量,它所构成的普遍的统一性与诸神的个性或有限性就产生了对立。

正如黑格尔所说,这种抽象的无形象的东西,虽然对神和人都有约束力,但本身又是不可理解和不可纳入概念的。

黑格尔认为,诸神作为特殊的、个别的东西当然是自由的,但这种作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命运,使得特殊个别的诸神陷入了既自由又要受“命运”支配的矛盾之中。

这是悲剧解体的原因之一。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对待命运问题则是试图从纯自然的角度,用必然性和“逻各斯”来解释:

“万物服从命运,命运就是必然性,”“命运的本质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

‘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也是确定了的周期的尺度。

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百科全书”的主要撰稿人霍尔巴赫是赫拉克利特命运观的支持者。

他在其《自然的体系》一书中详尽阐述了这种观点,其中说道:

“人类的命运,正如构成整个人类命运的个人命运一样,无时无刻不是有赖于一些不能感觉的原因。

这些原因,往往是那些转瞬即逝的环境使它们产生出来、使它们得到发展、使它们发生作用的。

我们我它们的结果归之于偶然,而且把它们看成是意外,其实这些原因是必然的和遵守着一些确定的规则而动作的。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其《自由意志与命定论》中说:

每个人,作为既定的他,处于那时可他所处的环境中,都绝不能干任何别的,而只能干他在那一特定时刻所作所为之事。

相应的,一个人一生的整个过程,在所有大大小小的事件中,都想一口钟的程序那样是同样必然奠定的。

与叔本华不同,虽然也同样对命运问题充满了关注,但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尔是偶然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说:

“正像我不知我从何而来,我同样也不知道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我就要永远的或者是归于乌有,或者是落到一位愤怒的上帝的手里,而不知这两种状况哪一种应该是我永恒的应分。

这就是我的情形,它充满着脆弱和不确定。

法国另一位哲学家彭加勒也是持有同样的命运观,他甚至认为:

只要精子偏离1/10毫米,拿破仑就不会出生,欧洲大陆的命运就会改观。

现代西方的一些哲学流派也大多支持这一观点。

存在主义认为,一切存在都使偶然的东西。

萨特说:

人的存在,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没有必然性,“在”的定义本身就向我们揭示了它的原始的偶然性。

雅斯贝尔斯对命运问题也同样抱有热切的关注,他认为个体的生命和命运随着短暂现象浪潮的漂流被卷入种种偶然的、不可违抗的情况的漩涡。

人有这样的父母和家庭,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和国家,异性相遇相爱乃至结婚,人健康而无疾病等等所有的人生事件都是偶然的,忍受蝗灾偶然性的世界樊笼中,偶然性把握和支配着人生命运。

西方宗教与东方宗教一样对命运问题也是给以特别的关注。

基督教用原罪说和赎罪说来解释人们的命运,把人视为神的附庸、奴仆,人的命运取决于神,就连人死后去天国或者下地狱也是事先由神决定的,人不过是显示神意的手段和张扬神威的象征。

东方的佛教主张灵魂轮回说,认为人生的吉凶祸福都不过是前世的报应,现世的修为与后世的报应互为因果。

纵观古今中外,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西哲学思想虽然对命运问题的解释不尽科学,但是关于命运的关注从来没有停止过。

由此可见,命运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命运”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对于个体的生存、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性以及思想本身的历史性的本源性理解,必定要以对“命运”的某种先行领会为前提。

因此,“命运”一直是东西方生活世界的一个基本语词,它不仅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也构成史诗、悲剧、哲学、神学、历史和政治文本的一个基本主题,并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获得其纷繁复杂的多义性。

可以肯定地说,命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目标,也是人类的永恒之谜。

2、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猜测命运之谜的作品

导演汤姆·提克威1998年在影片《罗拉快跑》拍摄的过程中,对影片拍摄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以至于影片一经上映就引起了轰动。

影片之所以能引发学界的兴趣,不是仅仅是因为影片新颖的拍摄技巧,而更多的是因为影片中透射出导演汤姆·提克威对于命运问题的思考。

影片一开始就引用了英国作家艾略特的话:

“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我们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

”第一组人物出现的镜头中,导演的处理颇有深意,在一片空地之中出现了一群即将在本片中登场的众多演员,人人表情木然冷漠、麻木,如同行尸走肉,这时旁白画外音出现,向观众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深邃的哲学思考,“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人又是什么?

接下来影片用近乎荒诞的手法叙述了一个女主人公营救男友的故事,同样的时间段中,女主人公执著的努力,把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演绎出一个童话般的结局。

在无限偶然性的堆积之中,导演表达出的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是导演对人生命运的深层思索。

正如苏珊·朗格在其书《艺术问题》中所指出的那样:

艺术家表现的绝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

《罗拉快跑》的故事是荒诞且经不起推敲的,但是导演不是在表现某一具体事件的真实,而是在演绎自身的情感经验。

通过夸张、变形、扭曲表现的“真实”,是全人类的整体的感受,这是更高层面的真实,也是艺术创作的更高境界。

这种整体的人类情感不表现为对某种悲欢而流出的泪水,而常常只是变成一种淡然漠然而又宏大无比的情绪性体验。

“这种人类情感,既可以称之为哲理化的情感,也可以称之为情感化的哲理。

”导演汤姆·提克威在处理影片《罗拉快跑》的过程中,没有提供单程情感索道,种种情感性因素都被影片中所蕴含的宏大哲理的总体构架晕化了。

如果观众对影片的欣赏仅仅停留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层面,自然就降低了影片的艺术价值,所以观众所获得的应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逻辑结论,而是一种哲理性的感悟。

艺术进入哲理的领域,也是人类在审美领域的一种整体性超越。

这种超越驱使艺术家与无数读者、观众一起观照人类整体,从而提高人为之人的精神自觉。

影片《罗拉快跑》把一个看似单调的情节近乎重复的三次演绎,把一个寻常的故事表现的荒诞不经。

其实,导演正是突破传统叙事模式,通过这一荒诞的故事结构来反映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而这一情感体验不仅是个体的认识,而是普遍性的哲理意蕴。

黑格尔在《美学》里曾经反复强调:

艺术作品一旦挣脱绝对理念的束缚而面对人生,便成了现代艺术家苦苦追索的哲理。

这便要求艺术作品更有意识的导向哲理性的情感,并对这一哲理性情感细加审察,同时要求艺术作品动用象征、扭曲等手法,来点化这种情感型的哲理,因为只有哲理才能使荒诞不经的故事散发出普遍性的哲理意蕴。

影片《罗拉快跑》中,女主人公罗拉为了营救自己的男友,进行执着而有不懈的努力,一次一次的对命运的安排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努力挖掘人生命运的一切可能。

现实生活中不可逆的时间线被影片荒诞的扭曲,不可避免的引发观众进行哲理性的思考。

影片正是运用一些荒诞性的情节明显的留下了一些扣发哲理性的部位,表现出普遍、整体性的人生哲理,而这一人生哲理也就是导演对命运问题的猜测。

二、影片《罗拉快跑》的故事梗概

影片《罗拉快跑》讲述的是发生在现代都市柏林的一宗离奇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罗拉长有一头叛逆而眩目的红发,与无所事事的母亲和正处在情人与妻子两难抉择之中的父亲生活在一起,有着一个黑社会小喽罗角色的男友曼尼,并与之一同干些非法的小勾当。

故事的开篇就是讲述曼尼与罗拉相约共同参与的一次小小的黑市交易,原本相约一同前往的罗拉,因为赴约途中购买香烟而让自己的摩托车被偷,加上雇用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个新手,故未能在约定时间赶到与曼尼会合。

无奈之下,男友曼尼单身前往交易。

其实也本就是一次极其寻常的交易,曼尼收货然后到买货人那里交货、验货、收钱,用曼尼自己的话说,“一切都顺利,就像教科书里说的那样简单”。

这时的曼尼,志得意满的把所收共计十万马克的黑钱前去交给自己的黑社会老大那里,哪成想这么顺利的交易竟然在即将完成之时发生了一宗大意外。

交易完毕,曼尼不敢久留,立刻带着大笔现金乘坐地铁回去交差,没想到在地铁之上遇到了两名警察,做贼心虚的他马上下车逃掉,可是慌乱之中把装有赃款的手提袋落在了座位上,被同车的一名流浪汉意外捡到。

这样一来,曼尼遇到了人生之中的一个大麻烦,如果二十分钟后不能把赃款交给自己的黑社会老大,就会被心狠手辣的老大杀掉。

无奈之下,曼尼拨通了罗拉的电话求救。

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如果罗拉二十分钟内不能筹到十万马克,曼尼就准备铤而走险去抢劫超市。

到那里能弄到这么一大笔钱呢?

心急如焚的罗拉脑中飞速的闪现自己身边的人物,答案确定在自己的父亲身上。

罗拉扔掉电话,飞速的冲出门外,向父亲工作的地方奔去。

这也拉开了影片中罗拉三次营救男友的序幕。

罗拉冲出家门,在楼梯拐角迎面遇到了一位带着一条恶犬的邻居,罗拉大吃一惊,快步从邻居面前一闪而过跑出了楼道。

在接到的转角,飞奔的罗拉差点撞上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妇女,这位妇女生气的对着罗拉的背影大骂了几句,而后转身离去。

影片这时利用快速定格跳切的手法,用一组照片展现了这位妇女今后的人生命运。

这位妇女回到家中,结果孩子被福利部门强行带走,伤心欲绝的她整日与丈夫以泪洗面,终于不堪忍受思子心切的痛楚,走上了偷窃婴儿的犯罪之路。

罗拉飞奔着,穿过街道,路过教堂,这时一名红衣青年骑着自行车与奔跑着的罗拉搭讪,商量着要把所骑的自行车卖给罗拉。

罗拉没有理会,还呵斥这名青年是要把偷来的赃物卖给自己。

这名青年一看被识破伎俩,讪讪的骑车离去。

影片同样用定格跳切的手法交待了这名青年的今后命运。

先是被失主抓到,被几名壮汉暴打一顿,然后是鼻青脸肿的他躺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想到意外的结识了一名漂亮的女护士,出院后二人开始约会,最终一同步入婚姻的殿堂。

罗拉继续飞奔着,经过一个弄堂,这时一个男人(实际上是罗拉的叔叔梅耶)正在开车出门,刚开出门口一半的时候,罗拉从阻挡道路的车上一跃而过。

这个被突如其来的情景吓呆了的男人,失神之时正撞上另一辆轿车,结果这辆轿车里下来了三名凶神恶煞般的壮汉……

罗拉终于跑到了父亲工作的银行,走道里又撞上了一名女职员,女职员的人生命运又被一组照片表现出来,先是开车出了车祸,结果落下残疾,痛苦不堪的她最终选择了自杀来了结自己的生命。

这时罗拉的父亲正在办公室与自己情人幽会,情人告诉罗拉的父亲自己已经怀孕,尴尬的父亲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罗拉推门而入。

父亲的情妇借故离开,罗拉向父亲说明来意,可是罗拉的父亲怎么样也不相信罗拉的遭遇,拒绝借钱给自己的女儿。

父女二人展开激烈的争吵,激动得罗拉发出惊人的叫喊,竟然震破了玻璃。

父亲生气地把罗拉赶出自己的办公室,并且让罗拉转告他的妻子,自己不会再回家,他要和自己情妇组建一个新的幸福的家庭。

罗拉伤心之余,只好奔向自己的男友,企图阻止曼尼做出傻事。

与此同时,曼尼在超市门口的公用电话亭一边四处打电话借钱,一边等待罗拉的出现。

在借钱无望之后,曼尼绝望的拿出手枪,进入超市打劫。

正在曼尼打劫超市的过程中,罗拉赶到。

在看到自己已经无力阻止曼尼抢劫时,罗拉选择了抢去保卫的手枪参与其中。

当二人拿到抢劫到的钱逃离途中,呼啸的警车已经赶到,警察迅速的把二人包围起来。

面对警察手中黑洞洞的枪口,罗拉和曼尼二人已知逃脱无望,绝望中曼尼将装有抢劫而来钱财的手提袋抛向空中。

一名年轻的警察因失神的望着抛在空中的钱袋,手中的手枪却走火击中了罗拉的胸膛。

罗拉带着一脸的惊异,缓缓地倒在血泊之中。

垂死的罗拉眼前出现了曾经的场景,她和曼尼赤身裸体躺在床上,周围的灯光使整个场景现出一片朦胧的红色。

罗拉和曼尼有了这样的对白:

曼尼,你爱我吗?

当然。

为什么?

因为你是最好的?

因为我是最好的,所以你爱上我……可是,你要是没有遇到我呢?

……

垂死的罗拉口中喃喃自语:

“不,我还不想死……”

镜头竟奇迹般的把场景拉回了影片的开头,罗拉抛下电话正要出门冲向父亲的银行。

一切似乎相同,一切又似乎不同。

从此,罗拉开始了对男友的第二次营救。

这一次,罗拉跑出家门遇到邻居时,那个带着恶犬的邻居竟然不怀好意的伸腿绊倒了罗拉,罗拉跌跌撞撞的下了楼,比起第一次时似乎晚了几秒钟。

那个推着婴儿车的妇女又一次的和罗拉撞在了一起,然而这一次她今后的命运却没有那么的凄惨。

先是彩票中奖,再是买名车住洋房,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快乐。

那个卖单车的青年同样再次和罗拉相遇,但是这一次他的命运却没了上次的幸运。

先是染上了毒瘾,然后穷困潦倒沦为乞丐,最后饥寒交迫倒毙于街头公厕之中。

上次罗拉在银行撞到的那个女职员呢?

这次的命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和自己男同事暗送秋波,之后与其约会,最后发展成亲密的情人……

恰恰是罗拉出门比之上次晚了那么几秒钟,她的父亲与情人之间的谈话得以继续,父亲的情妇告诉父亲自己怀了孕,但是腹中的孩子却并非父亲的。

一席话惊得罗拉的父亲目瞪口呆,与自己的情妇吵了起来。

两人大吵大闹,以至于当罗拉进入办公室也没有发觉,罗拉又急又气,一边痛哭,一边对父亲的情妇破口大骂。

盛怒之下的父亲没有给罗拉解释的机会,一巴掌打在罗拉的脸上,并把自己的女儿赶出办公室。

委屈、悲痛中的罗拉并没有绝望的离开银行,情急之下抢下银行保安的手枪,再次回到父亲的办公室,挟持自己的父亲作为人质,抢劫银行。

在父亲的黯然默许下,罗拉顺利的拿到了救急的十万马克。

可正当罗拉走出银行大门,却吃惊的发现,无数的警察将银行大门包围得水泄不通,原来不知何时已经警方已经得知银行遭劫,立刻赶来抓捕劫犯。

可更让罗拉吃惊的是,警察非但没有逮捕自己,却把失魂无错的自己推到一边,还叮嘱自己这个银行已经遭劫,要自己马上离开。

原来警方绝不相信眼前的这个单薄的年轻姑娘竟是抢劫银行的暴徒。

惊魂未定的罗拉立刻拿着抢来的十万马克离开银行,赶向曼尼所在的位置。

与上次一样,无助的曼尼在四处借钱无果后,绝望的拿出手枪,准备打劫超市。

就在曼尼即将进入超市的前一秒,他听到了自己女友的呼喊,看到自己女友举着装满钞票的钱袋向自己奔来,曼尼不禁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

可就在这时,一辆呼啸而来的救护车拦腰把曼尼撞飞。

突如其来的车祸把罗拉惊呆了,手中的钱袋也随之坠落。

口鼻出血的曼尼躺在马路之中,眼睛无神的眨动,在他眼前也出现了上次那个温馨的场景,望着躺在自己怀中的罗拉,曼尼有了这样的疑问:

“罗拉,如果我死了,你怎么办?

“我会把你治好。

“如果我死了,罗拉,你会难过伤心,然后坚强起来,周围的人会说‘多么坚强的姑娘啊’,你会遇到一个绿眼睛的小伙子,他会听你哭诉一切,然后你会爱上他,把我抛到九霄云外”

“嘿,曼尼,你还没有死呢。

”……

血泊中的曼尼在罗拉的怀中喃喃自语:

“我还没有死呢……”

镜头一转,场景再次出现在影片的开头一幕,罗拉扔掉电话,冲出家门,奔向父亲所在的银行,要去营救自己男友。

这一次,当罗拉在楼道内遇到那个企图使坏的邻居时早有防备,纵身一跃,从他面前跳了过去。

也就是这一跃,使得罗拉营救男友的时间比第一次缩短了几秒钟,也就是这一跃,引发了这个故事版本的有一次大换血。

街道转角碰到的推婴儿车的妇女,这一次的命运又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先是偶然拿到了宗教人士在街头分发的宣传小册子,再是她认真阅读受到感化,最后是自己皈依宗教,也在街头宣传宗教。

偷自行车的小伙子呢?

向罗拉兜售未成,阴差阳错的遇到了捡到曼尼遗失钱袋的流浪汉,把自己窃得的自行车卖了一个好价钱。

那个开车准备出门的男人,也就是罗拉的叔叔梅耶,因为罗拉早到了几秒钟,所以及时刹车,还认出了罗拉,最重要的是也因此而躲过那场与三名壮汉相撞的车祸,得以驱车赶到罗拉父亲那里谈生意。

罗拉的父亲仍旧和自己的情妇谈话,这一次打断他们谈话的不是罗拉,而是躲过车祸找上门来的梅耶。

这样一来,当罗拉的父亲快步离开银行上了梅耶的汽车时,尚未赶到的罗拉只能眼看父亲与梅耶绝尘而去。

找不到父亲,拿不到钱,自己的男友危在旦夕,罗拉失魂落魄的跑在大街上,但是方向却变得漫无目的。

忽然一声刹车声惊醒了罗拉,原来她差点撞上了一辆卡车,绝望中的罗拉抬头看到街对面的一家赌场。

走投无路的罗拉打算在此放手一搏。

来到赌场,罗拉被告知,要兑换最小金额的筹码也要一百马克。

翻遍了所有口袋,罗拉也只有九十多马克,罗拉祈求赌场工作人员帮帮自己,也许是罗拉的诚意感动了赌场的工作人员,她递给了罗拉一枚面值一百马克的筹码。

拿着这一枚筹码,罗拉把自己命运都押在了那个与男友生死息息相关的数字20上,竟然一次赢得了3500马克。

罗拉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的钱在此押在这个数字之上,转轮飞快地转动,罗拉也紧张的尖声大叫,以至于竟然把赌客手中的酒杯震碎。

这一次,好像是上帝的怜顾,转轮又一次落进了20的数字里,罗拉赢了超过十万马克!

赢了钱的罗拉不敢耽搁,立刻兑换了筹码离开赌场,去搭救男友。

与此同时,曼尼仍旧是在超市门前的公用电话亭打电话,还是一无所获。

可正在绝望之时,曼尼竟然看到因为买了自行车而提前路过超市的流浪汉。

曼尼立刻追了上去,掏出手枪夺回了钱袋,然后急忙向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