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783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24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docx

《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docx

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

第六届全国交通教育系统路桥专业

(学生组)试验竞赛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在用标准烘干法烘干含有机质小于5%的土时,应将温度控制在(B)范围。

A.200℃以上B.105℃~110℃C.60℃~70℃D.150℃以上

2.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或含石膏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C)℃的恒温下,干燥12-15h为好。

A.50-60B.65-70C.60-70D.65-75

3.土的比重试验,比重瓶法适用于分析粒径(C)的土

A.大于5mmB.大于10mmC.小于5mmD.小于10mm

4.击实试验时,击实功按下式计算(A)

A.锤重×落高×击数B.筒体积×击数C.落高×锤重D.锤重×击数×筒高

5.土的最佳含水率与下列哪个含水率比较接近?

(B)

A.液限B.塑限C.天然含水率D.饱和状态时含水率

6.重型击实试验与轻型击实试验的本质区别是(B)。

A.击实次数B.击实功能C.击实筒大小D.击实锤重量

7.击实曲线位于饱和曲线(A)。

A.左下侧B.右上侧C.交叉D.右下侧

8.黏土中掺加砂土,则土的最佳含水率将(B)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9.标准击实中,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B)。

A.5mmB.6mmC.7mmD.10mm

12.土工筛粗细筛的分界粒径是(D)。

A.0.5mmB.0.074mmC.0.075mmD.2mm

11.良好级配的填料,曲率系数CC和不均匀系数Cu应满足(D)。

A.Cu≥5和CC=1B.CC=1~10C.Cu≥5D.CC=1~3和Cu≥5

12.计算土的级配指标时,d60指(B)。

A.通过率时40%所对应的粒径B.通过率时60%所对应的粒径

C.通过率时30%所对应的粒径D.上述答案均不正确

13.下列哪种土宜采用干筛法进行颗粒分析(A)。

A.无凝聚性土B.含黏粒沙砾土C.粒径小于0.074mm的土D.上述均可

14.下列哪个指标反映级配曲线上土粒分布范围(B)。

A.曲率系数B.不均匀系数C.塑性指数D.粒径

15.颗粒分析中,从级配曲线上求得d60=8.3mm,d30=2.4mm,d10=0.55mm,则该土样级配(A)。

A.级配不良B.级配良好C.级配一般D.无法判断

16.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试数据表示在(C)。

A.h—wB.lgh—wC.lgh—1gwD.h—lgw

17.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中,同一土样测得的两次锥入深度h1、h2的允许误差为(C)。

A.1.0mmB.0.3mmC.0.5mmD.0.2mm

18.土的缩限含水量是指(B)的界限含水量。

A.塑态转半流态B.半固态转固态C.塑态转半固态D.半流态转流态

19.土的简易鉴别方法,可用哪种方法代替筛分法确定土粒组成?

(B)

A.搓条法B.目测法C.手捻法D.摇振反应

20.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液、塑限联合测定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A)的土。

A.0.5mmB.1.0C.2.0D.0.25mm

21.能搓成小于1mm~3mm土条而不断的土为(B)。

A.塑性高的土B.塑性中等的土C.塑性低的土D.不一定

22.低液限细粒土是指液限小于(C)。

A.30%B.40%C.50%D.55%

23.土的CBR值指试料贯入量为2.5mm时,单位压力对哪种压入相同贯入量时荷载强度的比值(B)。

A.标准砂B.标准碎石C.标准材料D.标准合成材料

24.做CBR试验时,为求得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率,应采用击实试验哪种方法(A)。

A.重型B.轻型C.重型或轻型均可D.无法确定

25.CBR试验,泡水后试件吸水量Wa为(D)。

A.泡水后试件质量-泡水前试筒和试件质量。

B.泡水前试筒和试件质量-泡水后试筒和试件质量

C.泡水后试筒和试件质量-泡水后试筒质量

D.泡水后试筒和试件质量-泡水前试筒和试件质量

26.承载板法测土的回弹模量时,每次加载时间为(B)。

A.1hB.1minC.10minD.30min

27.在土的压缩试验中,试样体积的减小实际上是土中(C)。

A.空气体积的压缩B.水体积的压缩C.孔隙体积的减小D.土颗粒体积的压缩

28.试验结果表明,砂类土的内摩擦角随试样干密度的增加而(B)。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定

29.下列哪个指标可以判断土层天然固结状态(A)。

A.先期固结压力B.固结系数C.压缩模量D.压缩系数

30.当土的饱和度为0时,称该土为(A)。

A.完全干燥土B.完全饱和土C.天然土D.特殊土

31.砂土的密实度一般用(C)表示=_)JVT$]w。

A.天然孔隙比B.最大孔隙比C.相对密度|A___k=-.D.干密度

32.相对密度是用来评价(C)土的密实状态。

A.各种B.黏性C.砂性D.砾类

33.有机质高液限粉土的代表符号是(A)。

A.MHOB.CHOC.MLOD.CLO

34.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将土分为: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C)。

A.粘粒土B.软土C.特殊土D.有机质土

35.每种土都有成分代号,当由三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B)。

A.副成分B.主成分C.次要成分D.没有意义

36.不会影响到砂石材料取样数量的因素是(D)。

A.公称最大粒径B.试验项目C.试验内容D.试验时间

37.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最小尺寸为300mm,钢筋直径为30mm,钢筋的中心间距为70mm,则该混凝土重集料最大公称粒径是(C)。

A.10mmB.20mmC.30mmD.40mm 

38.集料的公称粒径通常比最大粒径(A)。

A.小一个粒级B.大一个粒级C.相等D.没有关系

39.集料试验所需要的试样最小质量通常根据(B)确定。

A.集料最大粒径B.集料公称最大粒径C.4.75mm粒径D.2.36mm粒径

40.决定砂石筛分试验每次样用量的因素是(B)。

A.砂石材料的化学组成B.砂石材料的公称粒径

C.砂石材料的含水率D.筛分结果精度要求

41.细度模数为3.0~2.3的砂为(C)。

A.粗砂B.细砂C.中砂D.特细砂

42.现称量500g砂样进行筛分试验,应要求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质量和筛底的总质量与500g砂样之差不得超过(D)g,否则,应重新进行试验。

A.0.5B.1C.2D.5

43.细度模数越大,则砂(A)。

A.越粗B.一般C.越细D.不确定

44.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中,需要在10分钟内加压(),加压结束后需要用(C)的筛孔过筛。

A.400KN,4.75mmB.200KN,2.36mmC.400KN,2.36mmD.200KN,4.75mm

45.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压碎值试验中,每层装入试模后,应(B)。

A.从石料表面上约50mm的高度处自由下落均匀夯击25次

B.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

C.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

D.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共25下

46.细级料的体积随含水率的增大而(C)。

A.减小B.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47.含水率为5%的砂220g,将其干燥后的重量为(B)g。

A.209B.209.52C.210D.210.95

48.测定粗集料密度时需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并求二者的算术平均值,但二者的平行差值不得大于(B),否则应重做。

A.0.01g/cm3B.0.02g/cm3C.0.03g/cm3D.0.04g/cm3

49.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中,将试样浸水24h,是为了消除(C)的影响。

A.空隙B.孔隙C.开口孔隙D.闭口孔隙

50.粗集料在混合料中起(A)作用。

A.骨架B.填充C.堆积D.分散

51.下列(C)的磨光值最高。

A.石灰岩B.花岗岩C.砂岩D.玄武岩

52.石料的磨光值越大,说明石料(A)

A.不易磨光B.易磨光C.强度高D.强度低

53.洛杉矶磨耗试验对于粒度级别为B的试样,使用钢球的数量和总质量分别为(B)。

A.12个,5000±25gB.11个,4850±25gC.10个,3330±20gD.11个,5000±20g

54.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在选择石料时应优先考虑(B)。

A.酸性石料B.碱性石料C.中性石料D.以上均不对

55.石料吸水性包括吸水率和饱水率,其中饱水率(B)吸水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一定

56.根据(C)筛孔的累计筛余量,砂分成三个级配区

A.2.36mmB.1.18mmC.0.6mmD.0.3mm

57.规范规定,石料的抗冻性可用(C)测定。

A.沸煮法B.真空法C.直接冻融法D.水中重法

58.评价石料等级的依据为(B)。

A.粒径B.抗压强度C.压碎值D.密度

59.石料强度等级划分的技术标准是(D)。

A.轴心抗压强度、磨耗值B.轴心抗压强度、磨耗值  

C.单轴抗压强度、磨光值D.单轴抗压强度、磨耗值

60.石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求石料试件自由浸水(C)h。

A.12B.24C.48D.72

61.桥梁工程用石料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采用边长为(B)的立方体试件。

A.50mmB.70.7mmC.150mmD.70mm

62.石料的化学性质是按照(A)的含量划分的。

A.二氧化硅B.氧化钙C.氧化镁D.碳酸钙

63.石料的含水率是石料在(C)温度下烘至恒重时所失去水的质量与石料干质量的比值百分率。

A.105℃B.110℃C.105-110℃D.100-110℃

64.现行规程规定,采用维卡仪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以试杆距底板的距离为(D)作为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的判定标准。

A.3mm±1mmB.4mm±1mmC.5mm±1mmD.6mm±1mm

65.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C)内完成。

A.390minB.2minC.1.5minD.5min

66.水泥的终凝时间是(C)。

A.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所需要的时间;

B.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的时间;

C.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的时问;

D.以上的说法都可以。

67.采用维卡仪测定水泥初凝时间,以试针距底板的距离为(B)作为水泥净浆达到初凝状态的判定标准。

A.3mm±1mmB.4mm±1mmC.5mm±1mmD.6mm±1mm

68.以水泥检测报告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封存样应密封保管的时间为(A)个月。

A.三B.一C.二D.四

69.生产水泥要将水泥熟料、部分混合材料(或不加入混合材料)和适量的石膏共同磨细,加入石膏主要是为了起到(D)作用。

A.降低成本B.提高细度C.改善化学性质D.缓凝

70.采用负压筛析法检测水泥细度试验前,首先应调节负压至(C)Pa范围内。

A.1000~2000B.2000~4000C.4000~6000D.6000~8000

71.下列有关水泥细度检测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A.比表面积的大小能够反映水泥某一粒径的粗细变化

B.筛析法以水泥通过标准筛的质量百分数表示水泥细度

C.比表面积的大小随水泥的颗粒粗细变化而变化

D.筛析法是代用方法,比表面积是标准方法。

72.在水泥细度试验中,试验筛的标定要求为修正系数应在(B)范围内,否则试验筛应予以淘汰。

A.1.0-1.2B.0.8-1.2C.0.8-1.5D.1.0-1.5

73.水泥标准样品在试验筛的筛余值是2.75%,该水泥标准样品的标准筛余值为2.50%,则该标准筛的修正系数为(A)

A.0.90B.1.1C.1.2D.1.05

74.水泥比表面积的试验条件是(D)。

A.温度20±2℃B.温度20±5℃C.湿度大于50%D.湿度小于50%

75.下列哪种水泥的细度应该用比表面积表示(A)。

A.普通硅酸盐水泥B.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C.粉煤灰硅酸盐水泥D.复合硅酸盐水泥

7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规定,制备水泥胶砂试样的比例为水泥:

标准砂:

水=(A)。

A.1:

3:

0.5B.1:

3:

0.45C.1:

2.5:

0.5D.1:

2.5:

0.45

77.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三条试体28天抗折强度分别为7.0MPa,9.0MPa,7.0MPa,则抗折强度试验结果为(A)。

A.7.0MPaB.7.7MPaC.9.0MPaD.8.0MPa

78.水泥胶砂3d强度试验应在(B)时间里进行。

A.72h±30minB.72h±45minC.72h±1hD.72h±3h

79.试饼法检验水泥的安定性时,试饼成型后(C)放入煮沸箱中沸煮。

A.立即B.养护箱中养护12h后C.养护箱中养护24hD.养护箱中养护3d

80.安定性试验的沸煮法主要是检验水泥中是否含有过量的(D)。

A.氧化钠B.三氧化硫C.游离氧化镁D.游离氧化钙

81.水泥的安定性检验方法,用于测试MgO引起的安定性不良的方法为(C)。

A.试饼法B.雷氏夹法C.压蒸法D.无法测定

82.在水泥安定性测定中,当雷氏夹中两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平均值不大于(B)时,即认定水泥安定性合格。

A.4mmB.5mmC.6mmD.7mm

83.用雷氏夹法测水泥的安定性,沸煮时指针朝向正确的是(C)。

A.朝下B.水平悬空C.朝上D.以夹子能稳定放置为准

84.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质技术要求包括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B)等。

A.烧失量B.强度C.碱含量D.三氧化硫含量

85.硅酸盐类水泥不适宜用作(B)。

A.道路混凝土B.大体积混凝土C.早强混凝土D.耐久性要求高的混凝土。

86.抗渗性最差的水泥是(C)。

A.普通硅酸盐水泥B.粉煤灰水泥C.矿渣水泥D.硅酸盐水泥

87.五种常用水泥中(D)水泥的耐热性最好。

A.硅酸盐水泥B.普通硅酸盐水泥C.粉煤灰水泥D.矿渣水泥

88.做水泥试验前,首先应将来样过(B)筛后,在做试验。

A.0.8mmB.0.9mmC.0.6mmD.0.5mm

89.在《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流动度试验从胶砂加水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应在(A)内完成。

A.6minB.3minC.1.5minD.2min。

90.《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标准中规定:

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D)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至一天记录二次。

在温度给定的范围内,控制所设定的温度应为此范围中值。

A.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4小时。

91.配制水泥混凝土首选的砂是(D)。

A.比表面积大且密实度高B.比表面积小且密实度低

C.比表面积大但密实度低D.比表面积小但密实度高

92.当配制水泥混凝土用砂由粗砂改为中砂时,其砂率(A)。

A.应适当减小B不变C.应适当增加D.无法判定

93.与连续级配相比较,间断级配集料用于水泥混凝土的主要缺点是(B)。

A.水泥用量大B.拌和物易离析C.混凝土砂率小D.单位用水量低

94.砂浆的保水性是采用(D)来表示的。

A.稠度B.坍落度C.维勃时间D.分层度

95.砂浆流动性测定方法是(D)。

A.维勃稠度仪法B.砂浆分层度法C.坍落度法D.砂浆稠度仪法

96.一组砂浆试件,其28天破坏荷载分别为37.52KN、34.06KN、44.45KN,则其抗压强度为(A)。

A.7.5MPaB.7.7MPaC.10.1MPaD.10.4MPa

97.混凝土坍落度试验,要求混凝土凝土拌和物分三层装入坍落筒,每次插捣(C)次。

A.15B.20C.25D.50

98.坍落度小于(C)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工作性。

A.20mmB.15mmC.10mmD.5mm

99.当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两者之差小于(D)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值。

A.20B.30C.40D.50

100.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C)。

A.15%B.10%C.5%D.3%

101.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件的尺寸为(C)。

A.50mm×50mm×50mmB.100mm×100mm×100mm

C.150mm×150mm×150mmD.200mm×200mm×200mm

102.一组标准尺寸的砼试件的测试值为(单位Mpa)32.5;53.4;42.5,则该组砼强度的代表值为(D)。

A.42.5B.32.5C.48.0D.作废

103.采用标准尺寸试件,测定强度等级为C20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应选用(D)的压力机。

A.100KNB.300KNC.500KND.1000KN

104.一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别为40.6Mpa、46.0Mpa、53.8Mpa,确定该组混的抗压强度值应为(D)Mpa。

A.46.7B.48.0C.46.8D.46.0

105.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应连续均匀加载,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加荷速度应为(C)。

A.0.2-0.5MPaB.0.3-0.5MPaC.0.5-0.8MPaD.0.8-1.0MPa

106.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进行强度计算,当3个试件中任何一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超过中值的(B)时,则取中值为测定值。

A.10%B.15%C.20%D.25%

107.水泥砼抗压、抗折强度试件的养护条件为温度(20±2)℃,相对湿度为(C)以上。

A.85%B.90%C.95%

108.某人在进行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因操作不熟练使加载速度急剧增大,只用几秒钟试件便遭破坏,请问该结果会导致试验测定值(A)。

A.偏大B.偏小C.影响不大D.上下波动

109.对水泥混凝土力学强度试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是(A)。

A.混凝土强度等级B.混凝土试件形状与尺寸C.加载方式D.混凝土试件的温度和湿度

110.一组三根标准水泥混凝土抗折试块进行抗折试验,其极限破坏荷载分别为37.0KN、37.5KN、43.3KN,则最后的试验结果是(B)。

A.试验作废B.5.00MPaC.4.97MPaD.5.23MPa

111.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标准试件尺寸为(D)。

A.100mm×100mm×400mmB.100mm×100mm×550mm

C.150mm×150mm×400mmD.150mm×150mm×550mm

112.原材料确定时,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决定性因素是(B)。

V8-h%|$p3W 

A.水泥用量B.水灰比C.骨料的质量

113.150mm×150mm×550mm的小梁试件,以三分点加荷方式,以0.5~0.7Mpa/s的加载速度进行抗折强度试验,加载速率换算成KN/s大约为(D)。

A.2.5~3.5B.1.67~1.82C.3.00~5.00D.3.75~5.25

114.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B)为指标。

A.抗压强度B.抗弯拉强度C.抗弯强度D.抗劈拉强度

115.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强度(B)。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

116.试拌调整混凝土时,发现拌和物的保水性较差,应采用(A)的措施来改善。

A.增加砂率B.减小砂率C.增加水泥D.减小水灰比

117.试拌混凝土时,如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不符合要求,最常采用的方法是调整(D)。

A.拌和用水量B.改变砂的种类C.水泥用量D.水泥浆用量[W\C不变]

118.砼拌合物的流动性随砂率的增大而(A)。

A.增大B.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119.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所用水泥为P.O42.5,根据水泥的强度等级计算水泥的实际强度时,水泥的富裕系数γc取值为(C)。

A.1.10B.1.13C.1.16D.1.12

120.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配制强度要比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高,提高幅度的多少,取决于(D)。

A.设计要求的强度保证率B.对坍落度的要求

C.施工水平的高低D.设计要求的强度保证率和施工水平的高低

120.水泥混凝土的砂石比为0.59,那么其砂率为(D)。

A.2.69B.1.69C.0.73D.0.37

121.泵送混凝土之坍落度不宜小于(C)㎜。

A.60B.80C.100D.150

122.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评定时,当试件数量(C)组时,应采用数理统计法进行。

A.≤10组B.>10组C.≥10组D.<10组

123.以下混合料中(D)应为综合稳定类基层材料。

A.石灰土B.石灰粉煤灰土C.水泥稳定碎石D.水泥粉煤灰土

124.细粒土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B)%。

A.95B.90C.80D.98

125.水泥稳定粒料基层中,选用水泥时要求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A)。

A.3hB.4hC.5hD.6h

126.在粉煤灰化学成分中,(C)约占45%-60%。

A.Al2O3B.Fe2O3C.SiO2D.CaO

127.石灰的硬化主要是通过(D)。

A.02B.CO2C.H2OD.CO2和H2O

128.氧化镁含量为(A)是划分钙质生石灰和镁质生石灰的界限。

A.5%B.10%C.15%D.4%

129.评价石灰质量的最主要的指标是(A)。

A.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B细度C二氧化碳含量D.体积安定性

130.无机结合稳定类基层质量检验时,需检测(B)。

A.立方体抗压强度B.无侧限抗压强度C.抗折强度D.劈裂强度

131.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延迟时间是指(C)。

A.从加水拌和到开始铺筑的时间B.从加水拌和到开始碾压的时间

C.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D.从加水拌和到开始凝固的时间

13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中对于试验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控制在(C)mm以内(方孔筛)。

A.25B.32.5C.37.5D.19

133.水泥稳定土的含水量测试时,烘箱的温度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