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565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模拟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孙膑

B.刘邦

C.项羽

D.吴广

2.东汉时期经营西域的著名人物是

A.甘英

B.班固

C.班超

D.马遂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夏朝

B.黄帝

C.商朝

D.秦朝

4.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商汤

B.刘邦

C.项羽

D.陈胜吴广

5.战国时期最著名、最彻底,影响最大的变法()

A.吴起变法

B.申不害变法

C.邹忘变法

D.商鞅变法

6.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解下侧图片的内容时,用了“家里增加新成员”进行解读,下面对新成员”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指新的生产工具

B.是指开始栽培农作物

C.是指开始饲养动物

D.是指人口迅速发展

7.下表信息反映的中国古代经典战役是()

统帅

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

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

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

9.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露露在复习中国古代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商、西周、东周

C.商、夏、西周、东周

D.西周、东周、夏、商

10.“夏传子,家天下”表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确立?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1.《史记》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下列人物不可能在此书中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曹操

C.汉高祖

D.陈胜、吴广

12.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中,与曹操有关的是

①巨鹿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城濮之战

④淝水之战

⑤官渡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请完成下面小题。

13.以上四场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图①→图②→图③→图④

B.图③→图②→图④→图①

C.图②→图③→图①→图④

D.图④→图①→图③→图②

14.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景象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15.图①所反映的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促使孙刘联军迅速土崩瓦解

D.使曹操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16.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使用工具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人工取火

D.是否定居生活

17.史书记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C.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的书写材料

D.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18.小明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节目网上答题时,遇到了“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这道题,他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公元前60年

B.公元前138年

C.公元60年

D.公元138年

19.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会有“事实的陈述”和“评论意见”。

下列不属于“事实的陈述”的是

A.“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B.“秦有陇西、北地、上都,筑长城以拒胡。

C.“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D.“(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20.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所起的共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加快了统一步伐

C.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D.巩固了分封制

21.下列哪一说法与下图不相符合()。

A.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B.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C.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

D.体现了中外艺术的完美结合

22.下面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

①实行该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②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就源于该制度

③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但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按田亩数向天子交纳土地税

④通过分封,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也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统治范围的扩大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二、简答题

23.学史有感: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

⑵为了维护统一,清朝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各采取什么措施?

⑶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⑷为实现和平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提出这一科学构想的人是谁?

⑸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怎样才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三、综合题

24.

(1)上图中是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它的名称是什么?

(2)其起止点分别是哪里和哪里?

(3)为开通这条交通要道做出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25.阅读材料,探究强秦速亡的有关知识。

材料一:

秦朝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秦朝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如车裂、腰斩等,民众稍有不慎就要受到刑法处罚。

材料二:

材料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图片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地点在哪里?

领导人是谁?

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如何?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关系?

(4)材料三涉及哪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此战役有何作用?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强秦速亡给你怎样的启示?

26.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

(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图释改革】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狐

 

贺楼

【探究改革】

材料一: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

“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1)如图中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

   

(2)表格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

   

(3)请你写出“秦国新法”的具体内容。

(任写出2点)   

(4)结合材料二,请你归纳图二的这场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5)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简答题

1、

三、综合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