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354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2019-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撰写人:

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1.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

这表明(  )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

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佛教传入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不是冲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佛经的注重孝道,不能据此得出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佛教文化的传入适应了中国传统,不是二者的合流,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

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本体论、心性论和认识论。

所谓本体论,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

尽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

C

3.“双凤亭”(如右图)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为纪念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而建。

因为“二程”聪颖过人,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合称“双凤”,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双凤亭”。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克己复礼”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A项为孔子的主张;B项为孟子的主张;C项为王阳明的主张;D项为“二程”的主张。

答案:

D

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

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中国出现了更多的“仗义死节之士”,说明程朱理学有利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信仰。

材料信息中未体现A、B、D三项的相关内容。

答案:

C

5.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阳明被朝廷认可为正宗,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从此取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

这一变化客观上(  )

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

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合拍

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

解析: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兴市民阶层的壮大,人们对个性的追求,要求打破权威的束缚,心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故C项正确。

答案:

C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王阳明(1472—1529)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

他认为: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吾心,良知也。

光明,已致良知也。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宋代使理学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集大成者是谁?

根据材料一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2)结合材料二,王阳明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分析其思想产生的背景与影响。

答案:

(1)人物:

朱熹。

表现:

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主要思想:

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知行合一、致良知。

背景: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萌芽;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理学的烦琐。

影响:

通过自我反省,加强道德自律,注重社会秩序,维护封建专制。

基础巩固

1.《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

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解析:

“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斗战胜佛”是佛家思想的体现,在孙悟空身上,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潮,故C项正确。

答案:

C

2.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

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  )

A.人性本善

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

C.格物致知

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解析:

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

答案:

B

3.文天祥被俘后,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道家学说B.佛教

C.程朱理学D.道教

解析:

文天祥作为南宋大臣,宁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不愿背叛朝廷,这体现了理学中的“仁”“忠”等方面的观念,故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

答案:

C

4.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与之相对应“二程”的观点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人伦者,天理也”

C.“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解析:

朱熹的观点是伦理观的内容,所以在四个答案中找“二程”的伦理观点即可。

答案:

B

5.高一

(2)班学生在排练“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是(  )

A.民为贵,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是吾心,吾心即宇宙

D.君臣父子,天之常理

解析:

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因此,根据其主张应选C。

答案:

C

6.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

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

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权力的失控B.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思想的出现

解析:

服饰的变化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唐宋服饰特点的变化主要与程朱理学的盛行有关,故B项正确。

答案:

B

7.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解析:

思想是为政治服务的,王阳明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其思想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明朝的封建统治危机。

答案:

B

8.曾有人对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吟诗句:

“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谢娘桥。

”程颐变色说:

“鬼语,鬼语。

”这说明他(  )

A.对自由生活的渴望B.对遣词造句要求极高

C.对鬼神存敬畏心理D.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

解析:

材料诗句大致含义是梦魂习惯是无拘无束,于是又踏着满地杨花,走过谢桥(去重会意中人)。

程颐听之后会变色连说“鬼语”,说明程认为这是有违伦理纲常的,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9.“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解析:

朱熹的“天理”和“公”在社会道德上即是“三纲五常”,对于官员来说,则是严格遵守“君为臣纲”,做到为官清廉。

答案:

C

10.唐代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

这说明唐朝时期(  )

A.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B.儒学出现危机

C.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道教的发展

解析:

从“亦官亦隐”“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援佛入儒”可知唐朝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答案:

C

能力提升

11.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解析:

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

题干中的信息正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两项无从反映。

答案:

D

12.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

“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

”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感慨,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

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王阳明心学理论主要强调人的本心作为道德主体,自身就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使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凸现出来,故C项正确。

答案:

C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程颐:

“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 朱熹: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阳明: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颐: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材料六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

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熹和王阳明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解析:

本题借助材料考查了宋明理学,考查各位思想家思想的差异及对其评价。

对于他们思想的评价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宋明理学要批判地继承。

答案: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

关系:

对立的关系。

(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